第五部分运动的能量代谢_第1页
第五部分运动的能量代谢_第2页
第五部分运动的能量代谢_第3页
第五部分运动的能量代谢_第4页
第五部分运动的能量代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部分,运动的能量代谢,物质代谢,人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的物质交换过程,能量代谢,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要点,生物能量学概要,运动状态下的能量代谢,新陈代谢、生长和运动是生命的基本功能,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是最高级运动形式,物质不灭。能量守恒的基本规律,第一节,生物能量学概要,一,叶绿体,和,线粒体,是高等生物细胞主要的能量转,换器,电镜下的叶绿体,叶绿体存在在绿色植物细胞中,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于糖、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大分子中,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内,是进,行生物氧化的场所,产生机体生命活动的,唯一直接能源,

2、ATP,二,ATP,与,ATP,稳态,一)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ATP,由腺嘌呤核苷,酸再加上三个磷,酸根组成,后面,的两个磷酸之间,的键称为高能磷,酸键,可以贮存,或释放能量,二,ATP,的分解释能,图上侧,生物大分子(如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下经过多步,骤反应分解成(丙酮酸等)小,分子,同时释放出能量,图中间,分解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使无机磷酸结合到,ADP,分子上去,形成高能磷酸键,生成,ATP,ATP,所携带的能量,也,可释放出来推动,图下侧所示的,反应,同时产生,ADP,和无机磷,酸,ATP,能量的利用,三,ATP,的稳态,体内,ATP,的贮备及输出功率,1,肌肉,ATP,含量,6mm

3、ol/kg,湿肌,2,最大输出功率,11.2mmolATP/kg/s,3,启动极为迅速,4,但由于,ATP,贮量有限,运动中,ATP,消耗,后的补充速度成为影响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ATP,的分解供能及补充,ATP ADP+Pi+E,每克分子,ATP,可释放,29.3-50.2KJ(7-12Kcal,ATP,一旦被分解,便迅速补充,CP+ADPC+ATP,肌肉中,CP,的再合成则要靠三大能源物质的分,解供能,ATP,三磷酸腺苷酸,ADP,二磷酸腺苷酸,CP,磷酸肌酸,三、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糖、脂肪、蛋白质,人体主要营养物质包括糖、脂肪,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水、膳食,纤维七大类,其中糖、脂

4、肪、蛋白质,有提供能量的生理作用,称为三大能,源物质。其他营养物质起介导作用,一,糖代谢,二,脂肪代谢,三,蛋白质代谢,一,糖代谢,1,糖在体内的存在形式,人体内糖类主要是糖原及葡萄糖,通过食物获得,单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后,一部分合成肝糖原;一部分随,血液运输到肌肉合成肌糖原贮存起来;一部分被组织直接氧,化利用;另一部分维持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因而,人体的糖以,血糖、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形式存在,并以血糖为中心,使之处于一种动态平衡。葡萄糖是人体内糖,类的运输形式,而糖原是糖类的贮存形式,2,糖的分解供能,供能特点,1,克葡萄糖在体内彻底氧化释放约,4,千卡热能,人体供能的,50-70,有氧供能、

5、无氧也可供能,动员快、耗氧少、能效高,1,糖的有氧分解,底物,氧气,1,分子葡萄,糖生成,产能速率,葡萄糖或糖原,有,2,糖的无氧分解,葡萄糖或糖原,无,38,分子,ATP 2,分子,ATP,较低,较高,糖,的,有,氧,氧,化,糖的有氧氧化途径,糖,的,无,氧,分,解,糖,酵,解,与,乳,酸,生,成,3,糖在体内以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形式储备,储量有限,超长时间运动会导致机体糖原的,耗竭,需要合理科学补糖,二,脂肪代谢,脂肪的生理功能,氧化供能,含能量多,9.5,千卡,克脂肪,构建细胞的组成成分,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保护作用,1,脂肪的储存与动员,人体脂肪的贮存量很大,约占体重的,10%

6、-20,一般认为,最适宜的体脂含量为:男性为体重的,6%-14,女性为,10%-14,2,脂肪在体内的分解代谢,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为甘油及,脂肪酸,然后再分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用以合成,ATP,在氧供应充足时,进行运动,脂肪可被,大量消耗利用,3,运动中脂肪代谢的特点(与糖代谢比较,1,动员较慢,2,耗氧量大,3,能效率低,因此,长时间运动后期主要依靠脂肪酸氧化供能,短时间剧烈运动时脂肪酸分解受到抑制,4,运动对脂肪代谢的影响,1,提高机体氧化利用脂肪酸供能的能力,2,改善血脂异常,3,减少体脂积累,5,脂肪代谢与运动减肥,运动减肥通过增加人体肌肉的能量

7、消耗,促进脂肪的分解,氧化,降低运动后脂肪酸进入脂肪组织的速度,抑制脂肪,的合成而达到减肥的目的,减肥的方式:一是参加运动,二是控制食物摄入量,选择较适宜的运动方式,提倡采用动力型、大肌肉群参与,的有氧运动,如步行、跑步、游泳、骑自行车、“迪斯科,舞蹈等运动,均可以有效地降低体脂水平,水中运动减肥为近年来提倡的减肥方式。水中运动已发展,到在水中行走、跑步、跳跃、踢水、水中球类游戏等多种,运动,6,减肥运动量的设定,适宜,每周减轻体重,0.45,公斤,1,磅,上限,每周减轻体重,0.9,公斤,2,磅,具体措施为,运动频度,每周运动,3-5,次,运动时间,每次持续,30-60,分钟,运动强度,刺激

8、体脂消耗的“阈值,即,50%-85,最大摄氧量或,60%-70,最大心率,三,蛋白质代谢,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1,构成和修补机体组织,2,调节机体生理功能,3,氧化供能,2,体内氨基酸的来源和去路,来源,1,食物消化分解产生,2,组织细胞蛋白质降解,3,其他物质中间代谢转化而来,去路,1,再合成蛋白质,更新和修复组织,2,合成肽类激素、激酶及核酸碱基等,3,脱氨基后进一步氧化供能,4,脱氨基后再合成糖、脂肪贮存,5,再合成新的氨基酸,3,蛋白质在体内的代谢,氮总平衡,氮的正平衡,氮的负平衡,4,运动对蛋白质的影响,1,机体运动时蛋白质可提供一部分能量,2,运动导致骨骼肌蛋白质合成增加,肌肉壮

9、大,四,ATP,的生成过程,一),ATP,供能的无氧代谢过程,1,磷酸原供能系统,ATP ADP+Pi+E,CP+ADP C+ATP,特点:无氧代谢;供能速度极快,能源,CP,ATP,生成很少,用于短跑或任何高功率、短时间活动,肌肉中贮量少,最大强度运动持续供能时间,6-8,秒,2,糖酵解供能系统,肌糖元,ADP+ Pi,乳酸,ATP,特点:无氧代谢;供能速度快,能源:肌糖元,ATP,生成有限,终产物乳酸可导致肌肉疲劳,用于,2,3,的最大强度运动,二,ATP,供能的有氧代谢过程,有氧氧化系统,糖,脂肪,蛋白质,特点:有氧代谢;供能速度慢,ADP+Pi+O,2,CO,2,H,2,O +ATP,

10、能源:糖、脂肪、蛋白质,没有导致疲劳的副产品,用于耐力或长时间的活动,五、比较人体内的三个供能系统,一,二,三,磷酸原系统,ATP,CP,很少,56j,kg,1,s,1,7.5s 33s,不需,O,2,糖酵解系统,糖原、葡萄糖,962 j,kg,1,体重,29.3j,kg,1,s,1,O,2,产生乳酸,1min,以内运动,血乳酸,有氧氧化系统,无限大,15 j,kg,1,s,1,长时间,需,O,2,耐力运动,VO,2max,无氧阈,能源物质,糖、脂肪、蛋白质,体内贮量,输出功率,持续时间,供能特点,不需,项目,短跑投掷跳跃举重,指标,六、能源物质的消化与吸收,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

11、的过程,吸收,经过消化的食物,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一)消化,消化的方式,机械性消化或物理性消化,通过消化道肌肉的舒缩,活动,将食物磨碎,并使之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将食物不断地向消化道远端推送,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来完成,消,化液中所含的各种消化酶能分别将糖类、脂肪及,蛋白质等物质分解成小分子颗粒,消化液的主要功能为,稀释食物,使之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以利,于吸收,改变消化道内的,pH,使之适应于消化酶活性,的需要,水解复杂的食物成分,使之便于吸收,通过分泌粘液、抗体和大量液体,保护消化,道粘膜。例如,胃的粘液具有较高的粘滞性,和形成凝胶的特性,消,化,液,

12、的,作,用,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各部位消化过程,口腔内消化,胃内消化,小肠内消化,大肠内消化,1,口,腔,内,消,化,2,胃内消化,性,质,无色,pH 0.9,1.5,是体内,pH,最低的液体,分泌量,1.5,2.5L,日,成,分,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内因子,和,HCO,3,等无机物,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胃蛋白酶,蛋白质,蛋白,shi,蛋白胨、多肽,胃排空,食物由胃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食物的排空速度与食物的物理性状及化学组,成有关,通常稀薄、流体食物比粘稠、固体食物排空,快,颗粒小的食物比大块食物排空快,糖类排空速度最快,蛋白质次之,脂肪类最,慢。混合食物完全排空通常需要,4-6,小时,3

13、,小肠内消化,A,胰液,胰液为无色透明的碱性液体,pH7.8,8.4,渗透压,血浆,胰液呈间歇性分泌,分泌量约为,1,2L,每日,胰液是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种消化液,a,水和碳酸氢盐,b,碳水化合物水解酶,胰淀粉酶,c,脂类水解酶,胰脂肪酶,d,蛋白质水解酶,主要有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B,胆汁,a,胆盐,促脂肪消化,乳化脂肪、增加酶作用面积,促脂肪吸收,与脂肪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促胆汁的自身分泌,肠,肝循环,b,胆固醇,正常时,胆固醇与胆盐的浓度,呈一定的比例,若胆固醇,胆石症,c,胆色素,C,小肠液,弱碱性液体,pH7.6,渗透压与血浆相等,特点,酶种类多,持续分泌,分泌量大

14、,1,3L,日,小肠液的成分和作用,a,中和胃酸,保护十二指肠粘膜免遭胃酸侵蚀,b,稀释肠腔内容物,利于吸收,c,肠激酶能激活胰蛋白酶原变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d,肠淀粉酶能水解淀粉成为麦芽糖,e,多种消化酶进一步消化水解食糜,4,大肠内的消化,功能,大肠液,黏液蛋白,储存食物残渣,保护和润滑作用,吸收水分,二)吸收,1,吸收的部位,食物在,口腔及食道,内不被吸收,胃,所吸收的食物也很少,只吸收酒精和少量水分,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一般认为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回肠能够,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12,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盐类,结肠可吸收其肠腔内,80,的,水

15、和,90,的,Na,及,Cl,2,小肠吸收的特点,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面积保证,长,5,6,米,皱,褶,绒,毛,微,绒,毛,200m,2,设备保证,酶多转运,工具运输途径,时间保证,停留时间长,约,3,8h,动力保证,绒毛伸缩具,有唧筒样作用,3,三大能源物质的吸收,糖,分解成单糖,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入血,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入血,脂肪,与胆盐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自小肠,上皮吸收入淋巴,然,后再进入血液循环,七、机体能量的利用,机体中的能量除以,ATP,的形式提供给各种,生理功能利用以外,大部分转化为热能,运动中各能源物质的动员,运动开始时,机体,首先分解肌糖原,持

16、续运动,5-10,分钟后,血糖开始参与供能,脂肪在,安静时,即为主要供能物质,在运动达,30,分钟左右时,其输出功率达最大,蛋白质,在运动中作为能源供能时,通常发生,在持续,30,分钟以上的耐力项目。随着运动员,耐力水平的提高,可以产生肌糖原及蛋白质,的节省化现象,八、基础代谢,基础代谢,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所谓基础状态是指人体处在清醒、安静、空腹、室温,在,20-25o,C,条件下,基础代谢率,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1,肌肉活动,2,精神紧张,3,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4,环境温度,基础代谢率随年龄、性别不同而有生理,变化。其他条件相同时,男性的基础代谢率,平均比女性

17、高。幼儿比成人高,年龄越大,基础代谢率越低,第二节,运动状态下的的能量代谢,一、肌肉活动时能量供应的代谢特征,一,ATP,供能的连续性,运动时能量的供应,是连续的,因此,ATP,的消耗与再合成也必须,是连续性,二)耗能与产能之间的匹配性,运动时,不同,的运动强度耗能不同,因而需求的供能速率也不,同。即产能速率必须与耗能强度相匹配。三个能,量系统输出功率各有特点,分别满足不同运动强,度的需要,三)供能途径与强度的对应性,人体在进行不同,强度的运动时,由于不同的产能和耗能速率的匹,配关系,优先启动相应的供能系统,为主要供能系,统,四,无氧供能的暂时性,由运动强度决定运,动供能方式是有氧或无氧。大强

18、度运动需无氧代,谢供能,而无氧代谢的终产物导致疲劳产生,因,此,无氧供能的时间是短暂的,五)有氧代谢的基础性,有氧代谢是人类生,命活动基本的代谢方式能把三大营养物质彻底氧,化成,CO,2,和,H,2,O,产生较多的能量。同时,运动,中无氧代谢产物的清除、能源物质的恢复和疲劳,的消除都需要有氧代谢来完成,在不同的运动模式中,各能量代谢系统的动用,取决于运动强度和运动持续时间,运动时间与最大输出功率及能源系统,二、能量代谢对急性运动的反应,一)急性运动时的无氧代谢,急性运动开始时的能量供应主要是高能磷酸原系,统供能,不需要氧气,不产生乳酸,无氧代谢的,非乳酸成分,仅能维持数秒钟的极大强度运动,如果运动保持较高的强度继续进行。氧运输系统,不能满足运动的需氧量,糖酵解系统供能为主。糖,酵解供能产生乳酸,无氧代谢的乳酸成分。乳,酸将导致疲劳,不能保持长时间运动,二)急性运动时的有氧代谢,有氧代谢供能需要氧气,功率输出最低,所以急性运,动强度大,单位时间需要能量多,有氧代谢功能不能满足,运动的需要,不是主要的供能系统,最新研究,在的极大强度运动中,也有有氧氧化,系统供能,三)急性运动中能量代谢的整合,急性运动中三种能量代谢系统之间相互整合协调,共同,满足运动对能量的需求,在不同的运动中,由于运动的模式不同。运动强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