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1_第1页
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1_第2页
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1_第3页
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1_第4页
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AAS),?,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实现,始于,1955,年,澳大利亚物理学家瓦尔西(,Walsh,),从理论上解决了将原子吸收现象作为一,种分析方法的可能。这一方法较原子发,射晚了,80,年。,1,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AAS),?,原子吸收光谱法:,基于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在蒸气状态下对其原子共振辐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的吸收进行元素定量分析的方,法。,?,原子吸收光谱位于光谱的紫外区和可见区。,?,例,Mg,2+,含量的测定:如图,先将

2、镁离子高温,挥发,产生镁原子蒸气,再以镁的空心阴极,灯作光源,分光选择,285.2nm,的镁的特征光谱,辐射,穿过镁原子蒸气,产生吸收,根据吸,收的强弱测定含量。,2,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3,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第二节,基本原理,?,?,?,共振线与吸收线:,电子从基态跃迁至能量最低的激发态,(第一激发态)时要吸收一定频率的光,,从第一激发态回到基态发出相同频率的,光,这种谱线称为,共振谱线,。,使电子从基态跃迁至第一激发态所,产生的吸收谱线称为,共振吸收线,。,4,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二节,基本原理,原子吸收光谱轮廓,原子吸收光谱线有相当窄的频率或波长范,围。也正是这个原因

3、使得这一方法在较晚的时候,才被利用。,原子吸收线并不是一条单色的几何线,而,是有一定轮廓服从正态分布的曲线。,5,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二节,基本原理,一束不同频率强度为,I,0,的平行光通过厚度为,L,的原,子蒸气,一部分光被吸收,透过光的强度,I,?,服,从吸收定律(朗伯定律),I,?,= I,0,exp(-,k,?,L,),式中,k,?,是基态原子对频率为,?,的光的吸收系数。,6,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二节,基本原理,不同元,素原子吸收不同频率的光,透过光强度对吸收光,频率作图,如下图:,I,?,I,0,?,0,I,?,与,?,的关系,7,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二节,基本原

4、理,由图可知,在频率,?,0,处透过光强度最小,,即吸收最大。,若将吸收系数对频率作图,所得曲线为吸收,线轮廓。,原子吸收线轮廓以原子吸收谱线的,中心,频率,(或,中心波长,)和,半宽度,表征。中心频率由,原子能级决定。,半宽度是中心频率位置,吸收系,数极大值一半处,谱线轮廓上两点之间频率或波,长的距离。,(,10,-3,10,-2,nm,),8,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二节,基本原理,9,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二节,基本原理,无论是吸收线还是发射线都有一定的宽度,但,发射线较吸收线的宽度要窄得多。,5,?,10,-4,nm,谱线具有一定的宽度,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类是由原子性质所决

5、定的,,例如,自然宽度;,另一类是外界影响所引起的,,例如,热变宽、,碰撞变宽等。,10,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二节,基本原理,1,,自然宽度,?,N,没有外界影响,谱线仍有一定的宽度称为自然宽度。,以,?,N,表示。它与激发态原子的平均寿命有关,平均寿命,越长,谱线宽度越窄。不同谱线有不同的自然宽度,多,数情况下,?,N,约为,10,-5,nm,数量级。,2,,多普勒变宽,?,D,由于辐射原子处于无规则的热运动状态,因此,辐,射原子可以看作运动的波源。这一不规则的热运动与观,测器两者间形成,相对位移运动,,从而发生多普勒效应,,使谱线变宽。这种谱线的所谓多普勒变宽,是由于热运,动产生的,

6、所以又称为热变宽,,一般可达,10,-3,nm,,是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11,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二节,基本原理,3,,压力变宽,由于辐射原子与其它粒子(分子、原子、,离子和电子等)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谱线变宽,,统称为压力变宽。压力变宽通常随压力增大而增,大。,在压力变宽中,凡是,同种粒子碰撞,引起的,变宽叫,Holtzmark,(赫尔兹马克)变宽;凡是由,异种粒子,引起的变宽叫,Lorentz,(劳伦兹)变宽。,12,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二节,基本原理,其它变宽的原因,在外电场或磁场作用下,能引起能级的分,裂,从而导致谱线变宽,这种变宽称为,场致变,宽,。,由自吸现象而引起

7、的谱线变宽称为,自吸变,宽,。空心阴极灯发射的共振线被灯内同种基态,原子所吸收产生自吸现象,从而使谱线变宽。,灯电流越大,自吸变宽越严重。,13,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二节,基本原理,积分吸收与峰值吸收,1,,积分吸收,在吸收线轮廓内,吸收系数的积分称为积分,吸收系数,简称为积分吸收,它表示吸收的全,部能量。从理论上可以得出,积分吸收与原子,蒸气中吸收辐射的原子数成正比。,14,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二节,基本原理,积分吸收的数学表达式为:,K,?,d,?,=,?,e,2,N,0,?,/mc,式中,e,为电子电荷;,m,为电子质量;,c,为光速;,N,0,为单位体积内基态原子数;,f,

8、振子强度,即能被,入射辐射激发的每个原子的平均电子数,它正比,于原子对特定波长辐射的吸收几率。这是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重要理论依据。,15,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二节,基本原理,?,若能测定积分吸收,则可求出原子浓度。但是,,测定谱线宽度仅为,10,-3,nm,的积分吸收,需要分,辨率非常高的色散仪器。如图:,16,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二节,基本原理,2,,峰值吸收,目前,一般采用测量峰值吸收系数的方法代,替测量积分吸收系数的方法。如果采用发射线,半宽度比吸收线半宽度小得多的锐线光源,并,且发射线的中心与吸收线中心一致,这样就不,需要用高分辨率的单色器,而只要将其与其它,谱线分离,

9、就能测出峰值吸收系数。如下图。,17,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二节,基本原理,18,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二节,基本原理,在一般原子吸收测量条件下,原子吸收轮廓,取决于,Doppler,(热变宽)宽度,通过运算可得,峰值吸收系数:,K,0,= 2/,?,D,(ln2/,?,),1/2,?,e,2,N,0,?,/mc,可以看出,峰值吸收系数与原子浓度成正比,只,要能测出,K,0,就可得出,N,0,。,A=0.434K,0,L,A=kN,0,L (8-12),此式表明,当使用锐线光源,吸光度与原子蒸气,中待测元素中基态原子的数目有线性关系。,19,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二节,基本原理,?

10、,?,基态原子的数目与待测元素的浓度,在通常的原子吸收测定条件下,原子蒸气,中基态原子数近似等于总原子数。在原子蒸气,中(包括被测元素原子),可能会有基态与激,发态存在。根据热力学的原理,在一定温度下,达到热平衡时,基态与激发态的原子数的比例,遵循,Boltzman,分布定律。,N,i,/ N,0,= P,i,/ P,0,exp(E,i,E,0,/,k,T),20,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二节,基本原理,N,i,与,N,0,分别为激发态与基态的原子数;,P,i,/ P,0,为激发态与基态的统计权重,它表示能级的简并,度;,T,为热力学温度;,k,为,Boltzman,常数;,E,i,为,激发

11、能。,从上式可知,温度越高,,N,i,/ N,0,值越大,,即激发态原子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而且按指数,关系变化;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激发能越小,,吸收线波长越长,,N,i,/N,0,值越大。,21,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二节,基本原理,?,?,尽管如此变化,但是在原子吸收光谱中,原子,化温度一般小于,3000K,,大多数元素的最强共,振线都低于,600 nm,,,N,i,/ N,0,值绝大部分在,10,-,3,以下,激发态和基态原子数之比小于千分之一,,激发态原子数可以忽略。因此。基态原子数,N,0,可以近似等于总原子数,N,,而总原子数,N,与待,测元素的浓度成正比。因此有,A= kN

12、,0,L =k,C (8-,15),22,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三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又称原子吸收光谱仪,,由光源、原子化器、单色器和检测器等四部分组,成。可分为单光束型和双光束型两类。,23,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三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双,光束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光学系统示意,图:,24,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三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光源,光源的作用是,发射被测元素的特征共振辐,射,。对光源的基本,要求,:发射共振辐射;半宽,度要明显小于吸收线的半宽度;辐射的强度大;,辐射光强稳定,使用寿命长等。空心阴极灯是,符合上述要求的理想光源,应用最广。,

13、25,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三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空心阴极灯是由玻璃管制成的封闭着低压气,体的,放电管,。主要是由一个阳极和一个空,心阴极组成。,26,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三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阴极为空心圆柱形,由待测元素的高纯金,属和合金直接制成,贵重金属以其箔衬在阴极内,壁。,阳极为钨棒,上面装有,钛丝或钽片,作为,吸,气剂,。,灯的光窗材料根据所发射的共振线波长而,定,在可见波段用硬质玻璃,在紫外波段用石英,玻璃。,267 1333 Pa,制作时先抽成真空,然后再充入压强约为,的少量,氖或氩等惰性气体,,其作,用是,载带电流、使阴极产生溅射及激发原子发,27,第五章,原

14、子吸收光谱法,第三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由于受宇宙射线等外界电离源的作用,空心阴极,灯中总是存在极少量的带电粒子。当极间加上,300 500V,电压后,管内气体中存在着的、极,少量阳离子向阴极运动,并轰击阴极表面,使,阴极表面的电子获得外加能量而逸出。逸出的,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阳极作加速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与充气原子发生非弹性碰撞,产生能,量交换,使惰性气体原子电离产生二次电子和,正离子。,28,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三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电场作用下,这些质量较重、速度较快的正离,子向阴极运动并轰击阴极表面,不但使阴极表面,的电子被击出,而且还使阴极表面的原子获得能,量从晶格能的

15、束缚中逸出而进入空间,这种现象,称为,阴极的“溅射”,。“溅射”出来的阴极元,素的原子,在阴极区再与电子、惰性气体原子、,离子等相互碰撞,而获得能量被激发发射阴极物,质的线光谱。,29,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三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空极阴极灯发射的光谱,主要是阴极元素的光谱。,?,若阴极物质只含一种元素,则制成的是单元素,灯。若阴极物质含多种元素,则可制成多元素,灯。多元素灯的发光强度一般都较单元素灯弱。,30,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三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空极阴极灯的发光强度与工作电流有关。,使用灯电流过小,放电不稳定;灯电流过大,溅,射作用增强,原子蒸气密度增大,谱线变宽,甚,

16、至引起自吸,导致测定灵敏度降低,灯寿命缩短。,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选择合适的工作电流。,31,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三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空极阴极灯的五大特点:,由于元素可以在空极阴极中多次溅射和被激发,,气态原子平均停留时间较长,激发效率较高,,因而发射的谱线强度较大;,由于采用的工作电流一般只有几毫安或几十毫安,,灯内温度较低,因此热变宽很小;,由于灯内充气压力很低,激发原子与不同气体原,子碰撞而引起的压力变宽可忽略不计;,32,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三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由于阴极附近的蒸气相金属原子密度较小,,同种原子碰撞而引起的共振变宽也很小;,此外,由于蒸气相原子密度低

17、、温度低、自,吸变宽几乎不存在。,因此,使用空极阴极灯可以得到强度大、谱,线很窄的待测元素的特征共振线。,33,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一节,试样原子化技术,?,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建立在对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在蒸气状态下所进行的辐射吸收测,定,因此如何使试样原子化是这一方法的,重要环节,。,?,常用的原子化技术有两种:火焰原子化和,非火焰原子化。,34,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一节,试样原子化技术,一、火焰原子化,?,火焰原子化是,用火焰使试样原子化,将液,体试样经喷雾器雾化并带入火焰中在高温,下原子化的方式。,?,经雾器雾化的雾粒在雾化室中与燃气、助,燃气均匀混合后燃烧,在火焰中试样经过,

18、脱溶剂、蒸法、解离为气态原子。,?,火焰原子化法器由雾化器和燃烧器两个部,分组成。燃烧器有两种类型,即全消耗型,和预混合型。,35,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一节,试样原子化技术,(一)火焰的类型,?,火焰温度:,不同类型的火焰,其温,度不同。以空气作助燃气时,可获,得,1700-2400,?,C,,以氧气或氮氧化物,作助燃气时,可获得,2500-3100,?,C,。,见,P51,表,4-1,36,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37,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一节,试样原子化技术,?,燃烧速度:,由,着火点,向,可燃烧混合气其它点,传播的速度,。它影响火焰的安全操作和燃烧,的稳定性。要使火焰稳定,可

19、燃混合气体的,喷出速度应大于燃烧速度(一般为,3-4,倍)。,但供气速度过大,会使火焰离开燃烧器,变,得不稳定,甚至吹灭火焰;供气速度过小,,将会引起回火。,38,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一节,试样原子化技术,?,火焰的背景吸收:,在测定,中应考虑到火焰本身对辐,射的吸收。烃类火焰在短,波区有较大的吸收,而氢,火焰的透射性能则好得多。,对于分析线位于短波区的,元素的测定,在选择火焰,时应考虑火焰透射性能的,影响。,39,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一节,试样原子化技术,(二)火焰的构造及温度分布,?,预混合火焰结构大致可分为四个,区域:干燥区、蒸发区、原子化,区和电离区。,?,原子化区是火焰温

20、度最高,气态,原子密度最大的区域,因此光谱,测定应该放到这一区域。,?,图,4-2,40,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一节,试样原子化技术,?,(三)自由原子在火焰中的空间,分布,?,自由原子在火焰中的空间分布是,关系到测定灵敏度和准确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分布与火焰类,型、燃烧状态和元素性质有关。,?,图,4-3,,给出了,Mg,、,Cr,、,Ag,三种,元素的分布曲线。,?,Mg,:很容易氧化,?,Cr,:很容易形成稳定的氧化物,?,Ag,:较稳定,41,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一节,试样原子化技术,(四)火焰原子化器,火焰原子化器由雾化器、雾化室、燃烧器三个部,件组成。,?,喷雾器的作

21、用是将试液变成细雾。雾粒越细、越,多,在火焰中生成的基态自由原子就越多。,?,雾化室的作用是使雾滴与燃气和助燃气充分混合,,以便在燃烧中得到稳定的火焰与原子浓度。,?,燃烧器的作用是使雾滴在与燃气和助燃气充分混,合后进行稳定的燃烧。,42,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一节,试样原子化技术,43,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一节,试样原子化技术,(五)火焰的燃气和助燃气比例,按火焰燃气和助燃气比例的不同,可将火焰分为三类:,中性火焰、富燃火焰和贫燃火焰,。,?,中性火焰:,这种燃气与助燃气之比与化学反应计量关系,相近,又称其为计量火焰。此火焰温度高、稳定、干扰,小、背景低,适合大多数元素的测定。,?

22、,富燃火焰,:燃气大于助燃的火焰,又称还原焰。火焰,呈黄色,层次模糊,温度稍低,火焰的还原性较强,适,合于易形成难离解的氧化物元素的测定,如:铁、钴、,镍。,?,贫燃火焰,:助燃比大于燃气的火焰,又称氧化焰,氧,化性较强,火焰呈蓝色,温度较低,适于易离解、易电,离元素的原子化,如碱金属等。,44,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一节,试样原子化技术,二、电热原子化,电热原子化是通过电加热的方式产生高温是试,样原子化。这种方式加热时间短,自由原子在光,路中停留时间长,可以大大提高灵敏度。,原子化过程:将试样注入石墨管中间(几微,升),用大电流通过石墨管,在几秒中内产生高,达,2000 3000,的高温

23、,使试样经过干燥、灰化、,原子化和净化。,图,4-5,45,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一节,试样原子化技术,(一)电热原子化器:,管式石墨炉电热原子化,器的基本结构:石墨,管、炉体(保护气系,统)、电源三大部分,组成。,46,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一节,试样原子化技术,47,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一节,试样原子化技术,?,电热原子化的特点:,(,1,)灵敏度高,试样注入石墨管内蒸发并原子化后,被固定在,石墨管狭小的空间中,自由原子在石墨管内平均,滞留时间长,管内自由原子浓度高;,试样原子化是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还原性气的,石墨管内进行的,有利于难熔氧化物的分解和自,由原子的形成。,48,

24、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一节,试样原子化技术,(2),用样量少,可直接固体进样,通常固体样品为,0.1,?,10,毫克,液体试样,为,0.5,?,10,微升,因此石墨炉原子化特别适,用于微量样品的分析。但由于非特征背景吸,收的限制,取样量少,相对灵敏度低,样品,不均匀性的影响比较严重,方法精密度比火,焰原子化法差,通常约为,2,?,5%,。,49,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一节,试样原子化技术,(,3,)抗干扰好,试样直接注入原子化器,从而减少溶液,一些物理性质对测定的影响,也可直接分,析固体样品。,排除了火焰原子化法中存在的火焰组份与,被测组份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少了由此引,起的化学干扰。,

25、50,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一节,试样原子化技术,石墨炉原子化法的主要缺点,a,,,石墨炉原子化法所用设备比较复杂,,成本比较高。,但石墨炉原子化器在工作中比火焰原子,化系统安全。,b,,,石墨炉产生的总能量比火焰小,因,此基体干扰较严重,测量的精密度比火焰原,子化法差。,51,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一节,试样原子化技术,三、特殊原子化技术,(一)氢化物原子化法,在一定的酸度下,将被测元素还原成极易,挥发与分解的氢化物,如,AsH,3,、,SnH,4,、,BiH,3,等。这些氢化物经载气送入石英管后,,进行原子化与测定。适用于,Ge,、,Sn,、,Pb,、,As,、,Sb,、,Bi,、

26、,Se,和,Te,等元素。,52,53,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一节,试样原子化技术,(,二,),冷原子化法,低温原子化法又称,化学原子化法,,其原子化,温度为室温至摄氏数百度。常用的有汞低温原子,化法及氢化法。,(,1,)汞低温原子化法,汞在室温下,有一定的蒸气压,沸点为,357,?,C,。只要对试样进行化学预处理还原出汞原子,,由载气(,Ar,或,N,2,)将汞蒸气送入吸收池内测定。,54,第三节,原子吸收分析中的,干扰及抑制方法,?,?,?,一、物理干扰,物理干扰是指试样在转移、蒸法和原子,化过程中,由于试样的物理特性和变化,引起的吸光度下降。,物理特性主要指:溶液的粘度、蒸气压,和表

27、面张力等,主要影响溶液的抽提、,雾化和蒸发过程。物理干扰属于非选择,性干扰,对每一个元素有相同的影响。,55,第三节,原子吸收分析中的,干扰及抑制方法,?,?,?,二、光谱干扰,光谱干扰是由在原子化过程中产生的分,子与微粒散射引起,属于非选择性干扰。,校正的方法有三种:双线校正、连续光,源氘灯校正、塞曼效应校正。,56,第三节,原子吸收分析中的,干扰及抑制方法,?,连续光源氘灯校正,57,塞曼效应背景扣除,58,第三节,原子吸收分析中的,干扰及抑制方法,?,三、化学干扰,?,在凝相或气相中,由于被测元素与共存,元素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抑制或增强了,分子在气相中的解离所造成的干扰。,59,第,五,

28、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第四节,定量分析方法,一、分析方法,1.,标准曲线法,配制一组含有不同浓度被测元素的标准溶,液,在与试样测定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按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测定吸光度值。绘制吸光度对浓度,的校准曲线。测定试样的吸光度,杂校准曲线上,用内插法求出被测元素的含量。,60,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第四节,定量分析方法,A(,吸,光,?,),度,?,?,?,C(,标准组分的浓度,),61,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第四节,定量分析方法,2.,标准加入法,分取几份相同量的被测试液,分别加入不同,量的被测元素的标准溶液,其中一份不加被测元,素的标准溶液,最后稀释至相同体积,使加入的,标准溶液浓度为,0,,,C,S,、,2C,S,、,3C,S,,然后分别,测定它们的吸光度,绘制吸光度对浓度的校准曲,线,再将该曲线外推至与浓度轴相交。交点至坐,标原点的距离,C,x,即是被测元素经稀释后的浓度。,62,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第四节,定量分析方法,标准加入法图解法,两点计算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