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6课孟子二则课件语文版.ppt_第1页
2016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6课孟子二则课件语文版.ppt_第2页
2016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6课孟子二则课件语文版.ppt_第3页
2016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6课孟子二则课件语文版.ppt_第4页
2016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6课孟子二则课件语文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同学们,陈毅的梅岭三章里有诗句说“取义成仁今日事”,其中的“取义成仁”借用了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是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提出的,“舍生取义”是什么意思,孟子在文中是如何阐述的?我们一起到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去寻求解答。,古代散文,孟子二则,26,1. 学习目标,2. 作者简介,3. 背景透视,5. 相关资料,6. 检查预习,7. 听读课文,10. 句段品析,11. 疑难探究,12. 板书设计,16. 教材习题讲解,4. 文体知识,9. 整体感知,13. 本课主旨,17. 课后作业布置,8. 翻译课文,14. 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15.拓展延伸,3. 理解“舍生取义”的观点

2、,树立正确的道 德观。,1. 掌握文中的文言词句,把握课文大意。,2. 体会运用对比、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重点),(难点),来自点拨,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 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是儒家学派的 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 以“孔孟”并称,有“亚圣”之称。有 孟子一书传世。孟子长于言 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 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 有很大的影响。,来自点拨,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代。他向往着历史上尧、舜的功绩,到处游说,宣扬“仁政”,推行“礼义”。本文则突出地表现了他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思想。,来

3、自点拨,古代散文不同于现代散文,它伴随社会生活和历史的发展变化,不断演进。从散文到骈文;从先秦诸子,到秦汉散文,到唐宋八大家,到晚明小品;从汉大赋到东汉魏晋抒情小赋,到南北朝骈赋、唐朝律赋、宋代文赋,这些变化既是文化内部的演进,又往往与时代生活息息相关。中国古代散文内容包罗万象,形,古代散文,来自点拨,式多种多样。内容上,从天文、地理、政治、经济、 军事、哲学,到自然景物、市井风情、家庭琐事、 婚姻爱情,无所不写。体制上,有奇句单行的散文, 有骈文,有辞赋。而散文、骈文、辞赋中又有各种 类型。,来自点拨,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 者加的。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著录 十一篇,现

4、存七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 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跟论语同 是语录体散文,但体式有所不同。它篇幅比较长,内 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孟子简介,部分来自点拨,所恶 蹴 苟得不屑,w,xi,gu,c,尔淫,部分来自点拨,一dn ( ) 食一豆gng ( ),箪,羹,部分来自点拨,(一)通假字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通“德”,感激 (二)古今异义 1.一豆羹 古义:一种食器;今义:豆子 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古义:容量单位;今义:一种计时工具,部分来自点拨,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古义:代词,这,这种;今义:动词,

5、联 系两种事物,表明两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 者的种类、属性 4.向为身死而不受 古义:从前;今义:方向 5.富贵不能淫(古义:使昏乱;今义:多指不正 当的男女关系) 6.此之谓大丈夫(古义: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今义:女子配偶),部分来自点拨,(三)一词多义 1.则:则凡可以得生者 那么,连词 得之则生 就,副词 2.生: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名词 得之则生 生存,动词 3.得:故不为苟得也 得到,动词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通“德”,感激,动词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领会,动词 3.居:居天下之广居(居住,动词) 居天下之广居(住所,名词),部分来自点拨,(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鱼,我所欲

6、也 “也”表判断,部分来自点拨,2.倒装句 (1)所欲有甚于生者 状语后置,“甚”的状语“于生者”后置, 应为“所欲有于生甚者” (2)万钟于我何加焉 宾语前置,“何”作动词“加”的宾语,正 常语序为“万钟于我加何焉”,部分来自点拨,3.省略句 向为身死而不受 介词“为”的后边省略了宾语“礼义” (五)成语积累 舍生取义:原意是舍弃生命而选择正义, 后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部分来自点拨,(六)名句积累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 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 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 丧耳。 4

7、.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 谓大丈夫。,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孟子二则,鱼我所欲也朗读。,勾画出作者的论点,标出作者所采用的论证方法。,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 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 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 也。,鱼我所欲也,鱼,是我想要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要得到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获得,(那么我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想要得到的,正义,也是我想要

8、得到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获得,(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生 命也是我想要得到的,所追求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干苟且得到生命的事。,译文:,原文: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死亡也是我所厌恶的(事情)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即使)有祸患,(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

9、可以使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而保全生命)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用呢?由于这个原因,有,译文:,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而不使用(的人);由于这个原因,有可以避免祸患而不采用(的人)。因为这个缘故(人们)所追求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熊掌:熊的脚掌,是极珍贵的食品。得兼:即“兼得”,同时获得。舍:舍弃。甚:超过,胜过。故:所以。苟:苟且。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得:得到。如使:如果,假使。下文“使”同义。莫:没有。则:连词,那么。 何不用也:有什么不可以使用

10、呢? 由是:由于这个原因。是,指代,注释:,上文反问的结果。 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是故:因为这个缘故。 非独:不仅,不只。 贤者:贤人。是心:这种思想。 皆:都。 之:代词,代指上文的“是心”。 丧:丧失“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思想境界。,原文: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 ,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它可以活,得不 到就会死。(然而,)如果盛气凌人喊叫着给 人(吃),路上饥饿的行人不会接受;(将食 物)踩踏过才给人家,乞丐也不屑于接受。,译文:,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豆:古代的一种食器,高足,上呈

11、圆盘形。 弗:不。 呼尔:盛气凌人喊叫的样子。 与:给。 之:代词,代指人。 行道之人:路上饥饿的行人。 蹴尔:踩踏食物的样子。,注释:,原文: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 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 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 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不管是否符合礼与义就接受优厚的俸禄,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接受这些俸禄)是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贫苦人感激我的恩德吗?从前为了(礼义)舍身死亡也不接受,现在却为了宫室的华美接受了;从前为了(礼义)舍身

12、死亡也不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接,译文:,受了;从前为了(礼义)舍身死亡也不接受,现在却为了那些认识的贫苦人感激我的恩德接受了;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作丧失了自己的天性。,万钟:优厚的俸禄。钟,古代容量单位。 则:就。 于:对于。 加:增加,指 带来好处。 得:现在写作“德”,感激。 乡:从前。 是:这,这种做法。 已:停止,结束。 本心:天性,天良。,注释:,原文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居住在天下最宽大的住所里,站立在天下得最正大的位置,行走在天下最光明的正道上;

13、能实现志愿,就与民众一起去实现;不能实现志愿,就独自行其道。富贵不能使我昏乱,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威武不能使我屈服,这样才叫作大丈夫。,居:居住。广居:宽大的住所。儒家用以喻仁。正位:中正之位。大道:正道。指最高的治世原则,包括伦理纲常等。得志:实现其志愿。由:遵循。淫:使昏乱。,译文 :,注释 :,富贵不能淫,部分来自典中点,鱼我所欲也中作者使用了哪些不同的论证 方法?论证了怎样的中心论点?作者的写作意 图是什么?,【答案】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第一段),举例 论证(第二、三段)。中心论点:生,亦我所欲 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 义者也。写作意图:赞颂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 将

14、正义放在首位,而摒弃利己私心的做法。,2. 鱼我所欲也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部分来自典中点,【答案】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 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 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 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 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 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 “生”,突出了主题。,部分来自典中点,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

15、。这就起到了,部分来自典中点,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部分来自点拨,1. 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答案】 鱼和熊掌价值不同,鱼普通而熊掌珍 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 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 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 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 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鱼我所欲也,部分来自点拨,2.“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中 “所欲”“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答案】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 为人民谋福利,为了国家建设

16、,为了别人的安 危等。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不合法不 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 权,杀人放火等。,部分来自点拨,3. “故患有所不辟”中“患”指什么?“非独贤 者有是心”中“是心”指什么? 【答案】前者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 后者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 非之心等这些善心。,部分来自点拨,重点品析第3段,4.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是 亦不可以已乎”这句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 何作用? 【答案】此题第二问运用排比句表达效果分析 法和反问句表达效果分析法。先用了一组排比 句,把“向”和“今”进行对比,斥责了那些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

17、我” 而抛掉礼义的人,气势恢弘;再用一个反问句,,部分来自点拨,极有力地指出这种做法应该停止,语气严厉。 这句话通过排比、对比、反问,强烈谴责了那 些见利忘“义”的人,说理透辟,论证雄辩。,部分来自点拨,5. “失其本心”中的“本心”指的是什么? 【答案】 “本心”指人生下来所固有的善 的本性,就是“羞恶之心”,就是“义”。,重难点小结,部分来自点拨,孟子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我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见利忘义的行为是不可取的。,部分来自点拨,6. 本文论证是如何展开的?,【答案】由设喻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者也”,接着运用严密的

18、逻辑推理展开分析论证。第一步是通过对喜爱的东西和厌恶的东西的分析,阐明了为了“义”(有甚于生者)可以“舍生”(不为苟得),即使死掉(患有所不避),也不做无“义”的事。第二步是假设推理,设想如果人们,部分来自点拨,所喜爱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如果人们所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只要保全生命,躲避死亡,就什么事都能干出来。通过正反两方面进行推理分析,接着又举例进一步论证。,部分来自点拨,1.品析第一句,说说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句话从“居”“立”“行”三个角度阐释真正的大丈夫是有仁、有义、有礼、有智的。,富贵不能淫,部分来自点拨,2.本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举例论

19、证和对比论证。通过事例阐述大丈夫的所作所为,通过“得志”与“不得志”的对比,分析他们对待理想、志向、人生的态度,赞美了大丈夫高洁的品质。,部分来自点拨,【难点探究】请说一说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是 如何层层深入地论证鱼我所欲也一文的中心论点的。 【答案】首先文章开篇以“鱼”和“熊掌”为喻,运用比喻论证,引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为什么要“舍生”,形成了对比论证,突出地论证了因为“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所以要“舍生取义”的论点。然后在第二段运用举例论证,作者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当它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

20、德。“呼尔”“蹴尔”而与之,则“行道之人”与“乞人”都不屑受之,这就是人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紧跟着在第三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举“不辨礼义”而受“万钟”的例子,“向”与“今”不同的做法形成了对比,突出地论证了舍义取利是丧失“本心”。文章层层深入,论证严密,有力地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鱼我所欲也,中心论点:舍生取义,反面举例:万钟,分析论证:假设推理,“义”重于生,“不义”甚于死,得出结论:“义”,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正面举例:食、羹,呼尔,乡弗受,蹴尔,乞人不屑,“义”之存在,行人弗受,今为之,(对比),失其本心,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得 志,不 得 志,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

21、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鱼我所欲也:以“鱼”和“熊掌”为喻,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应以“义”为重,不要失去“本心”。 富贵不能淫:作者从仁义礼智的角度,列举大丈夫的身份、地位和作为,以及他们对待志向的态度,阐明了大丈夫的行为准则。,1.语言流畅,气势恢弘,感情悲壮而高亢。作者善 于运用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 势,使论证更有力,感情更充沛,读来痛快淋漓。 2.运用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使文章论证严 密,有说服力。 作者在提出论点之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述舍生 取义的重要性;接着又分别从正、反两方面举例 论证,这样层层深入地论证了中心论点。,鱼我所欲也,1.举例论证。列举大丈夫的行为准则,立意高远,事实确凿有力。 2.对比论证。大丈夫对待志向的两种态度,都是不卑不亢、不失准则的。语句铿锵有力,令人信服。,富贵不能淫,孟子名言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权,然后知轻重;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