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调查报告(共3篇)_第1页
基坑调查报告(共3篇)_第2页
基坑调查报告(共3篇)_第3页
基坑调查报告(共3篇)_第4页
基坑调查报告(共3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坑调查报告(共3篇) 第1篇:基坑监测报告xxx市 xxxx 基 坑 工 程监测报告xxxxxx(单位)年x月xxx市xxxxx基坑工程监测报告工程名称:xxx市xxxxx基坑工程监测内容:基坑支护结构及周边建(构)建筑物安全工程地点:xxxxx监测日期:年x月x日年x月x日xxxxxxxxxxxxx 年x月委托单位: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监测单位:项目负责人:试验人员:报告编写:审核:审定:报告总页数:x页目 录一、工程概况 .1二、监测依据 .1三、监测内容 .1四、监测点布置和监测方法 .2五、监测工序和测点保护 .4六、报警值 .5七、监测时长和频率 .5

2、八、监测成果及分析 .6九、附表、附图 .11一、工程概况xx市xxxx工程位于xxx市旧城区核心商业区内,南西面邻xx商场,东面邻xx市百货大楼,东南面为xx街,北西面为xx路。广场长约162 m,宽约35 m,占地面积约4943.96,建筑占地面积约3052.0,总建筑面积约40260.0,拟建建筑物主楼高910层,骑楼14层,底层架空,地面以下三层,地下室底板标高约63.4 m,靠近xxx路一侧深约10 m,靠近xx街一侧深约14.5 m(场地现状呈西北低南东高的缓坡状);上部结构采用框架结构,设计室内0.00标高为78.00 m。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桩端进入砂质泥岩层不少于2.0m

3、。基坑支护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深约20m,完成基坑支护作用后作为地下室外墙,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开挖及地下室施工采取分三幅进行,第一幅于年x月x日完成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第二幅于年x月x日完成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第三幅于年x月x日完成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二、监测依据(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 (4)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 (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 (6)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 501

4、52-92); (7) 委托方提供的相关设计图纸。三、监测内容 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的要求及xxx工程的实际情况,具体监测内容如下:(1)地下连续墙墙顶沉降监测;(2)地下连续墙深层水平位移(测斜)监测;(3)地下连续墙纵筋应力监测;(4)水平支撑内力监测;(5)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6)周边建(构)筑物变形监测。四、监测点布置和监测方法 1.周边建筑物沉降(1)测点布置 按规范规定,从基坑边缘以外13倍开挖深度范围内需要保护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等均应作为监控对象。本工程需要保护的建筑有:xxx百货大楼、xx大厦、xxx行、xxxx商场、xxxx商厦。 现有有

5、效测点34个,具体测点布置见附图1所示。(2)监测方法 在周边建筑物的测点部位将l型测钉打入或埋入待测结构内,测点头部磨成凸球型,测钉与待测结构结合要可靠,不允许松动,并用(红色)油漆标明点号和保护标记,随时检查,保证测点在施工期间绝对不遭到破坏。用水准仪观测设在建筑物上的测点的高程变化情况。 2.地下连续墙墙顶沉降监测(1)测点布置 围护墙顶部沉降监测点埋设于连续墙圈梁上,连续墙墙顶中部、阳角处布置监测点。本工程现有有效测点11个,具体埋设位置见附图2。(2)监测方法 在连续墙墙顶监测点部位将膨胀钉埋入圈梁内,测点头部磨成凸球型,测钉与待测结构结合要可靠,不允许松动,并用(红色)油漆标明点号

6、和保护标记,随时检查,保证测点在施工期间绝对不遭到破坏。用水准仪观测设在墙顶各监测测点的高程变化情况。 3.地下连续墙深层水平位移(测斜)监测(1)测点布置测点布置在沿基坑地下连续墙围护体上的重要位置,共布设10个测点,每个测点深度约为20m。其中q1-44槽段埋设的测斜管在连续墙施工过程中遭到损坏,q3-49槽段埋设的测斜管在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遭到损坏,不能用于监测。具体测点布置见附图2。(2)监测方法本项监测是深入到围护体内部,用测斜仪自下而上测量预先埋设在围护体内的测斜管的变形情况,以了解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围护体因相应位置土体的挖除对其整体水平位移的影响程度,分析围护体在各深度上的稳定

7、情况。测斜管为外径70mm、内径66mm内壁有十字滑槽的pvc管,管长与相应桩等深,固定在钢筋笼上随之一起埋入地下。安装测斜管时,其一对槽口必须与基坑边线垂直,上下管口用盖子密封,安装完成后立即灌注清水,防止泥浆渗入管内。测斜管管口设可靠的保护装置。 4.地下连续墙纵筋应力监测(1)测点布置 按设计要求共监测10个断面,每个断面在不同深度的位置分别布设4个应力计,共埋设40个钢筋应力计。现有有效测点共计19个测点。具体测点布置见附图2。(2)监测方法 将钢筋应力计与连续墙的纵向主钢筋焊接(或对焊,螺栓连接)在一起,然后将应力计的导线逐段用软绳绑扎固定在主筋上,在墙顶用钢管保护,引出地面,接入接

8、线盒内保护,采用频率计对连续墙纵筋的应力变化情况进行监测。5.地下连续墙外地下水位监测(1)测点布置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相似工程的相关经验,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沿基坑周边、监测点间距约为2050 m,布置在地下连续墙的外侧约2 m处,水位监测管的埋置深度(管底标高)在控制地下水位之下35m。由于6#水位孔在基坑施工过程中被埋,无法观测,现有效测点为5个。具体测点布置见附图2。 (2)监测方法 地下水位采用电测水位仪进行观测,基坑开挖降水之前,所有降水井、观测井应在同一时间联测静止水位。在基坑降水前测得各水位孔孔口标高及各孔水位深度,孔口标高减水位深度即得水位标高,初始水位为连续二次测试

9、的平均值,每次测得水位标高与初始水位标高的差即为水位累计变化量。4 6.水平支撑内力监测 (1)测点布置 按规范规定,基坑开挖期间对水平支撑进行内力监测,监测点宜设置在支撑内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杆件上;钢支撑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支点间1/3部位或支撑的端头,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支点间1/3部位,并避开节点位置,各层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在竖向上宜保持一致。 按规范要求,本工程每层选取18道钢支撑、2道钢筋混凝土支撑进行监测,共2层(其中一道受监测下层支撑未安装),每道钢支撑取3个测试截面,每道混凝土支撑取1个测试截面,共计xx个监测截面。支撑内力监测点布置见附图3。 (2)

10、监测方法 对于钢筋混凝土支撑,宜采用钢筋应力计(钢筋计)进行量测,将钢筋应力计与钢筋混凝土支撑的受力主筋焊接(或对焊,螺栓连接)在一起,然后将应力计的导线引至方便测量的地方,接入接线盒内保护,采用频率计对应力计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对于钢结构支撑,采用应变计进行量测,将应变计焊接于钢支撑表面,然后将应变计的导线引至方便测量的地方,接入接线盒内保护,采用频率计对应变计变化情况进行监测。五、监测工序和测点保护 1监测工序 各监测内容所需的监测仪器、监测点的安装、埋设以及测读的时间应随基坑工程施工工序而展开: (1)根据各道工序施工需要,先期布设建筑物沉降点。 (2)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施工时,同步安装围

11、护墙体内测斜管。 (3)围护墙顶的圈梁浇筑时,同步埋设墙顶位移测点,做好测斜管口的保护工作。 (4)基坑开挖之前,应建立测量控制网,将所有已埋设测点测读三次初始值。 2测点保护 测点安装、埋设好后应作好醒目标记,设置保护设施,施工单位应平时加强测点保护工作,尽量避免人为沉降和偏移,确保测点成活率及其正常使用,以及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连续性。为保证工程质量,测量工作中使用的基准点、监测点用醒目标志标识的5 同时,需要用钢管对接出地面部分的线缆进行保护,若发现已遭破坏,应立即对可以复原的测点进行重新连接或埋设。 8 表9 连续墙纵筋应力最大变化值槽段号 深度 (m) 应力计 编号 变化最大值(mpa

12、) 槽段号 深度 (m) 应力计 编号 变化最大值(mpa) q1-1 -7.50 402964 7.3 q1-30 -7.50 413061 -12.9 -12.00 418627 无读数 -12.00 418625 -5.3 -15.00 418040 无读数 -15.00 418026 无读数-18.50 414592 无读数 -18.50 418035 49.0 q1-4 -7.50 416143 15.9 q1-39 -7.50 418621 -13.6 -12.00 418064 -11.8 -12.00 418046 无读数 -15.00 418028 -38.0 -15.00

13、418031 16.0 -18.50 418042 21.5 -18.50 418024 无读数 q1-9 -7.50 418061 10.4 q1-44 -7.50 418051 20.1 -12.00 416616 6.0 -12.00 418062 -22.2 -15.00 418025 -10.4 -15.00 418029 25.4 -18.50 418034 无读数 -18.50 413075 56.4 q2-20 -7.50 418629 -12.4 q3-49 -7.50 416130 -6.2 -12.00 418622 -14.3 -12.00 418047 无读数 -15

14、.00 418037 -17.2 -15.00 414581 -13.9 -18.50 413073 -42.3 -18.50 413062 8.9 q2-23 -7.50 418623 无读数 q3-52 -7.50 418045 无读数 -12.00 418058 -37.0 -12.00 418056 -5.9 -15.00 418027 无读数 -15.00 418039 -6.5 -18.50 418032 -16.6 -18.50 418053 -15.6 (5)地下连续墙外地下水位监测 自年x月x日进行第一次观测,至年x月x日进行最后一次观测,在此期间共进行x次地下连续墙外地下水

15、位监测,各监测点水位变化曲线见附图12。地下连续墙外地下水位最大累计变化值最终变化量如下表10所示: 表10 地下连续墙外地下水位累计变化值及最终变化量(单位:mm) 水位孔号 1# 2# 3# 4# 5# 累计变化最大值 2323.33 -364.33 -574.67 -533.33 -512.67 最终变化值 1753.33 123.67 112.33 353.67 353.33 (6)支撑内力监测 自年x月x日进行第一次观测,至年x月x日进行最后一次观测,在此期间对上层钢筋混凝土支撑共进行x次监测; 自年x月x日进行第一次观测,至年x月x日进行最后一次观测,在此期间对下层钢筋混凝土支撑共

16、进行x次监测;自年x月x日进行第一次观测,至年x月x日进行最后一次观测,在此期间对选定的钢支撑共进行xx次不等监测。支撑内力汇总见附表8、附表9,支撑内力变化曲线见 9 附图13。支撑内力最大值如下表11、12所示: 表11 钢筋混凝土支撑内力最大值截面位置 tzc1 tzc2 tzc3 tzc4 轴力最大值(kn) -623.36 -688.12 -423.15 -352.45 弯矩最大值(kn.m) -94.91 -63.11 34.58 33.82 表12 钢支撑内力最大值截面位置 gzc1 gzc2 gzc3 gzc4 gzc5 gzc6 gzc7 轴力最大值(kn) -379.90

17、-995.09 -1843.46 -443.82 -260.78 -646.91 -979.27 截面位置 gzc8 gzc9 gzc10 gzc11 gzc12 gzc13 gzc14 轴力最大值(kn) -1050.28 -785.05 -741.77 -274.98 -782.84 -1133.10 -1008.08 截面位置 gzc15 gzc16 gzc17 gzc18 gzc19 gzc20 gzc21 轴力最大值(kn) -664.67 -629.84 -855.43 -725.42 -945.02 -811.53 -465.27 截面位置 gzc22 gzc23 gzc24 g

18、zc25 gzc26 gzc27 gzc28 轴力最大值(kn) -1129.51 220.20 -448.11 -1056.29 -441.55 -1253.10 -763.46 截面位置 gzc29 gzc30 gzc31 gzc32 gzc33 轴力最大值(kn) -511.26 -868.94 -581.74 -845.86 2.监测结果分析 (1)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显示,周围建筑物34个测点的累计沉降值和沉降变化速率均未达到报警值。xxx百货大楼测点的沉降变化最为明显,累计沉降变化范围在2-4mm内。其中b3,b4测点的累计沉降值较大,b3出现的累计沉降最大值为-xxxmm,b4

19、出现的累计沉降最大值为-xxxmm。b3,b4为xxx百货大厦的附属结构上的测点,位于基坑外与百货大楼间的狭小通道上坡处,此处下方坡体土体较松散,仅有钢筋网喷射薄层混凝土加护,x月初由于连续降雨,雨水沿此处地面原有裂缝下渗到土体中,b3,b4测点出现较为明显的沉降变化。所有测点的变化速率均在0.9-0.9mm/d内,出现的变化速率最大值为0.85mm/d及-0.83mm/d,均为b4测点;其他建筑物测点的累计沉降变化范围在3-3mm内,各测点的沉降变化速率较小,在0.6mm/d-0.5mm/d内。分别统计xx百货大楼、xx大厦、xxx行、xxxx商场、xxx商厦的沉降累计变化数据并作曲线图,见

20、附表1附表5,附图4附图8。 (2)地下连续墙墙顶沉降监测数据显示,连续墙顶最终有效测点11个的累计沉降10 值和沉降变化速率均未到达报警值。墙顶测点累计沉降变化范围在4mm内,出现的累计沉降最大值为-xxxxmm,为dp14测点;变化速率在1.50mm/d内,出现的变化速率最大值为-xxxmm/d,为dp9测点。基坑开挖至-4.00m及桩基施工期间,连续墙向基坑内偏移,墙顶测点高程变化总体表现为下沉,x月底至x月上旬,开始由xx街一侧向下一开挖面开挖,x月中旬,第一幅基本开挖完毕,其后基坑内开挖面积过半,未向下开挖区段的墙顶测点(dp3dp6测点)的高程变化未出现明显抬升,已开挖区段的墙顶测

21、点(dp7dp14)高程开始出现较明显的抬升,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基坑内土体开挖后,基坑底由于上覆土层压力释放隆起后形成一定的空间,同时基坑内外的土面高差不断增大,形成的加载和地面各种超载作用,使基坑外较下层的土层向内移动,基坑底部产生向上的塑性隆起,对连续墙底部产生一定的推挤,造成墙顶抬升。后期由于本工程采取分幅施工造成现场通视效果差,以及大多数的墙顶监测点被埋而停止监测。统计地下连续墙的沉降累计变化数据并作曲线图,见附表6及附图9。 (3)地下连续墙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数据显示:9个连续墙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的累计水平位移量在-3.xxxxxxmm间,其中q1-4、q2-20、q2-23、q3-49

22、、q3-52槽段的深层水平位移累计变化量未超过报警值,q1-1、q1-9、q1-30、q1-39槽段的深层水平位移累计变化量超过报警值。 随着基坑内土方开挖,各监测点得深层水平位移逐渐增加,各受监测槽段出现位移明显增大及变化速率明显增快的情况均对应了其周围的相应出现的工况:早期土方开挖至-4.00m时,基坑长边中段的槽段q1-9、q1-30、q1-39出现相对较快的变化速率,此区域存在较厚的淤泥质土,水平抗力不足;桩基施工期间,由于对土层扰动较大,槽段q1-4、q1-9、q1-30、q1-39出现较快的变化速率,超过1.00mm/d,尤其是在紧挨槽段q1-9、q1-30、q1-39内进行桩基施

23、工时,变化速率均出现超过报警值2mm/d的情况;土方开挖-4.00m-8.50m期间,槽段q1-4、q1-9、q1-30内未能及时安装钢支撑,尤其开挖q1-30槽段内土体期间,遇上连续强降雨,变化速率明显增大,超过1.00mm/d及报警值2mm/d;开挖q1-39槽段内土体期间,此区域基坑外长时间过往及停留混凝土搅拌车,出现超载情况,变化速率过大,超过报警值2mm/d;在此期间多次报警并加强观测,并要求施工单位增加内支撑的预加力,加填反压,以减小变形。在基坑底板浇筑养护完成后,各监测点的深层水平位移变化均呈收敛趋势,变化速率总趋势逐渐减小不再增加。地下室土建施工期间,基坑状态稳定。q3-49、

24、q3-52槽段向基坑外偏移,是由于基坑开挖期间,这两个槽段内的土体一直未挖除,形成施工机械进入基坑内作业的坡道,长时间过往重型车辆及器械,土体及此处连续墙受到指向基坑外 11 的荷载较大。地下连续墙深层水平位移变化曲线见附图10。 (4)地下连续墙纵筋应力监测数据显示,纵筋应力变化值较大的截面位置有:q1-4槽段-12.00m处,-xxxmpa;q2-20槽段-18.50m处,-xxmpa;q1-30槽段-18.50m处,xxmpa;q1-44槽段-18.50m处,xxxmpa,;其中最大值为q1-30槽段-18.50m处,xxxmpa,均未达到报警值。受监测槽段的深层水平位移有较大变化时,相

25、应该槽段的受监测纵筋应力变化值出现较明显增大。各受监测槽段纵筋应力汇总表及累计变化曲线图见附表7、附图11。 (5)地下连续墙外地下水位监测数据显示,2#5#水位孔的水位变化值较为稳定,一般均在500mm以内,累计变化值及变化速率均为达到报警值,x月x日、x日水位受长时间连续降雨的影响,水位有所上升,其后x月x日水位回落。x月x日1#水位孔水位累计下降临近报警值,此后水位下降值一直超过报警值1000mm,但变化速率未达到报警值,其变化趋势与2#5#水位孔的一致,连续墙未出现漏水现象,从附近q1-1槽段的深层水平位移、墙顶沉降、周边建筑沉降、墙体应力监测来看变化均不大,综合以上情况分析可能原因是

26、1#水位孔与周围水流系统贯通,未进行报警。各水位孔水位累计变化曲线图见附图12。 (6)支撑内力监测数据显示,gzc3截面位置处x月x日后轴力出现较大增长,期间有连续3日强降雨,土方开挖后未及时安装钢支撑,其后轴力于x月x日开始逐渐减小,本道钢支撑其余两截面内力表现出相近的变化趋势,其余各受监测支撑截面内力值未超过报警值。在出现土方超挖,下层支撑未及时安装时,多数上层支撑内力在安装初期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值。下层支撑内力值一般较上层支撑内力值小。受监测支撑各截面内力汇总表见表8、9,内力变化图见附图13。 3.结论 周围建筑物累计沉降、地下连续墙墙顶累计沉降、地下连续墙纵筋应力,2#5#水位孔水位

27、累计变化,支撑内力终值,地下连续墙q1-4、q2-20、q2-23、q3-49、q3-52槽段的深层水平位移累计变化量未达到报警值,1#水位孔水位累计变化超过报警值, q1-1、q1-9、q1-30、q1-39槽段的深层水平位移累计变化量超过报警值。综上分析,基坑周围建筑物安全,基坑深层水平位移过大,连续墙纵筋应力出现突变,但施工现场未出现明显塌方、滑移等异常情况,基坑施工期间处于安全状态。第2篇:基坑验收报告基坑开挖条件验收施工小结1.工程概况及验收范围 1.1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xxx路西侧,xxx路北侧,呈南北向布置,为地下二层钢筋砼框架结构。结构采用顺筑法施工。设置3个出入口。车站开挖长

28、度为175.9m长,标准段宽为18.4m。基坑总面积约3402m2。本工程设计为二级基坑。本工程基坑围护采用地下连续墙,共计72幅。端头井墙厚800mm,标准段厚600mm。南端头井地下墙深29m,北端头井深29.5m,标准段深26.5m。地下连续墙砼设计强度等级为c30,抗渗等级为0.8mpa。地下墙接头形式均为柔性接头。连续墙顶部设置600mm顶圈梁,使各幅地下墙连成一个整体,以减少围护结构变形。基坑内设置立柱桩。桩型规格为标准段80013.5m,钢立柱长17.16m,24根;端头井80012m, 钢立柱长19.26m;南端头井3根,北端头井3根。共计30根。 1.1.1周边环境情况 (1

29、) 建筑物情况基坑西侧为居民小区“龙珠花苑”。其中北端头井附近的3幢房屋距基坑较近,最近的一幢离基坑约6.2m,其次为10.4m,再次为13.2m。施工时密切观测。 (2) 周边管线情况场地东侧围墙下2孔电力电缆一根,埋深0.7m,距基坑约6m。xxx路西侧绿化带下:电话1孔/0.7缆(军话);电话24孔/1.0缆;上水/1800/1.5铁;上水/500/1.5铁。距基坑约13m。路中:雨水/400/1.0;上水/300/1.0;上话1根/0.9;信息/1.6;电力1根/1.0。距基坑约28m。 北端头井外跨线电缆一根,距基坑约4m。 1.1.2地质状况经勘察,xxx路站场区约50m深度范围内

30、,均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属第四系河口、滨海、浅海、湖泽相沉积层,主要由饱和粘性土、粉性土及砂性土组成,一般具有成层分布特点。场地内各土层的土性描述与特征详见地层特性表。本场地内第五层缺失。 1.1.3水文地质条件xxx路站场地地下水主要有浅部土层中的潜水和深部粉性土层中的承压水。承压水位一般低于潜水位。浅部土层中的潜水水位埋深为1.001.40m ;第1层承压水水位埋深为3.864.06m。 1.1.4挖土及支撑概况工程自然土地面标高为4.500,标准段有效站台中心处开挖深度为15.314m(随基础底板纵向2放坡),标准段4道钢支撑。北端头井开挖深度为17.162m,南端头井开挖深度为16.8

31、12m。基坑内设置30根钢支撑立柱桩。端头井设5道钢支撑。钢管支撑型号 60916mm。端头井角部设置混凝土支撑。 1.2验收范围基坑围护、钢支撑隔构柱施工、降水施工等基坑开挖必要条件。2.执行标准、规范、强制性条文 2.1执行标准、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上海市标准(dgj08-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市政地下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gj08-236-) 上海地铁基坑工程施工规程(sz-08-_) 钢筋等强度滚轧直螺纹连接技术规程(dbj/ct005-)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

32、验收规范(gb50205-) 2.2强制性标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及补充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强制性条文3.施工中主要技术关键、措施及执行强制性条文情况 3.1地下连续墙施工 3.1.1主要技术关键(1)地墙成槽深度及垂直度 (2)钢筋笼的制作和吊放 (3)混凝土的浇筑 3.1.2主要施工措施(1)通过调整泥浆配置及质量指标;轻放慢提,随时纠偏;勤测标高;超声波检测垂直度;减小沉渣厚度等措施保证成槽质量。(2)通过控制焊接质量、控制钢筋笼内预埋件、接驳器位置预埋准确度、调整转角“z”型槽幅形式等措施保证钢筋笼质量。(3)通过控制混凝土质量和浇捣时间、导管埋管深度等措施保证混凝土浇捣质量。 3.2

33、立柱桩施工 3.2.1主要技术关键 (1)格构柱的加工质量 (2)钻孔桩的垂直度 (3)混凝土的浇灌 3.2.2主要施工措施(1)将格构柱委托分公司车间加工,采用自有熟练工人焊接,保证了格构柱的加工质量。(2)通过经纬仪控制桩架垂直度;将钢筋笼与格构柱在地面焊接,一次吊入,保证了钻孔桩的垂直度。 (3)通过严格控制泥浆比重、连续浇筑等方法保证了混凝土的浇灌质量。 3.3降水施工 3.3.1主要技术关键 (1)降水井的施工质量 (2)承压井的布置 3.3.2主要施工措施(1)通过控制成井时泥浆质量、成井深度、填砂质量、洗井质量等保证降水井的质量。(3)根据经验计划在基坑周边布设8口承压井。首先在

34、南端头井施工3口承压井,进行单井抽水试验,确定其它5口井的布置。在施工完5口降压井后进行局部群井试验,经数据分析后,决定增设5口,共计13口降压井作正式抽水井用。经年10月9日至年10月11日的群井试验后,验证了降水方案,并编制了运行方案。4.原材料、构配件和重要施工设施的质量检查情况本工程所用钢材、水泥、商品混凝土、电焊条等均提供质保单、产品合格证等相关质量证明材料,并按规范进行复试,符合设计要求。 4.1地下连续墙(1)混凝土按每幅墙低于100m3两组、超过100m3三组制作抗压试块共计180组均符合设计要求,评定合格; (2)每5幅墙一组抗渗试块共计15组均符合设计要求;(3)闪光对焊2

35、8钢筋50组、25钢筋20组均符合设计要求;(4)接驳器32型1组、28型7组、25型4组、22型3组、18型1组、16型1组均符合设计要求。(5)墙趾注浆水泥复试报告1份,符合设计要求。 4.2立柱桩(1)30组混凝土试块均符合设计要求,评定合格。 (2)钢筋焊接3组试件符合设计要求。 4.3圈梁(1)钢筋焊接共3组试件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4组抗压试块、2组扛渗试块。 4.4各类重要施工设施连续墙成槽机性能满足成槽深度和精度要求,150t、50t吊机满足地墙钢筋笼吊装要求。 目前钢支撑、吊机已进场验收合格并报审。 挖机已进场验收合格并报审。降承压水用发电机将按计划进场,并演_,保证10分钟内

36、切换。基坑周边场地道路贯通,在北端头井东侧附近道路局部洼坑,经分析该部位为杂填土,在地墙导墙施工时有塌方现象,我部将凿开,填实,重新修筑路面。 基坑周围排水设施完好,能满足基坑降水时排水要求。5.工序、隐蔽工程验收情况(1)地下墙钢筋笼隐蔽工程验收、成槽隐蔽工程验收均已通过。 (2)立柱桩成孔、钢筋笼隐蔽工程验收均已通过。 (3)圈梁钢筋隐蔽工程验收均已通过。6.主要质量技术指标检测情况6.1所有地下墙成槽质量、钢筋笼质量、混凝土浇灌质量指标均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且最后一幅地下墙施工时间为年8月26日,强度也已满足开挖条件。 年8月31日至年9月14日完成地下墙墙趾注浆。6.2立柱桩成孔质量、

37、钢筋笼质量、混凝土浇灌质量等指标经检查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且最后一根桩的施工时间为年9月14日,强度也已满足开挖条件。 6.3圈梁施工所有圈梁的钢筋、模板、混凝土质量指标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且车站12轴以南的圈梁于年9月15日完成,满足基坑开挖条件的强度要求,其余圈梁也分别于年9月29日和10月10日完成。 6.4降水施工基坑内疏干井从年9月2日开始施工至年9月18日结束。所有疏干井均运行正常(参见xxx站基坑工程疏干抽水阶段汇总表)。满足规范规定的基坑开挖降水要求。 13口承压井已施工完毕,试验于年10月11日完成,满足基坑开挖要求。7.工程变更、质量事故 7.1工程变更(1)关于地墙导

38、管位置移动事宜 (2)关于相邻槽段钢筋保护层厚度事宜 (3)关于“z”型槽段钢筋笼分为“l”型事宜 (4)关于立柱桩位调整事宜 ()关于圈梁强度事宜 ()关于降水深度事宜 ()圈梁钢筋笼及预埋件事宜 7.2质量事故 质量事故无。8.对工程质量的评价在内部检查完毕并参照各种施工质量标准后,评定本工程地下连续墙、立柱桩、圈梁、降水等施工总体达到了设计和规范的要求,达到了合格标准。另外周边环境监测已开始;各类人员、机械、材料均以到位,我部认为已满足基坑开挖条件。第3篇:基坑监测实_报告实_报告学院:矿业学院 专业:工程地质勘察 班级:地质1412 姓名:柴安章 学号:1400001641 实_单位:

39、云南新坐标科技有限公司 指导老师:刘伟一、实_概况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基坑施工的开挖深度越来越深,从最初的57m发展到目前最深已达20m多。由于地下土体性质、荷载条件、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对在施工过程中引发的土体性状、环境、邻近建筑物、地下设施变化的监测已成了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于复杂的大中型工程或环境要求严格的项目,往往难从以往的经验中得到借鉴,也难以从理论上找到定量分析、预测的方法,这就必定要依赖于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监测。首先,靠现场监测据来了解基坑的设计强度,为今后降低工程成本指标提供设计依据。第二,可及时了解施工环境地下土层、地下管线、地下设施、地面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所受的影响及影

40、响程度。第三,可及时发现和预报险情的发生及险情的发展程度,为及时采取安全补救措施充当耳目。本人在云南新坐标科技有限公司实_。主要从事基坑监测工作以及一些简单的施工管理。二、实_主要内容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位于昆明市五甲塘(西亮塘)湿地公园附近,场地区域属官渡区付家营所辖。工程区域呈正方形,总用地面积约23861.55(按道路中边线计),拟建建筑由20f30f的6栋商品房组成,其中1栋、6栋无地下室(筏板地标高为1886.2m桩型为长螺旋灌注桩,桩长28m),其余4栋设整体-2f地下室,其0.00标高为1891.00m,基坑大面开挖底标高为-6.85=1882.15m,主楼下开挖底标高为-7.9=

41、1881.10m。地下室基础形式为桩筏基础,桩型为预制管桩。实_简介:本人主要从事基坑监测方面工作。正常情况下每周两次,每四次总结数据后出报告,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土体塌方、赶工开挖、取土、地下水位或沉降变化过大等)每天1次或者有时必须一天2次。实_过程及项目:基坑监测深基坑施工,必须要有一定的围护结构用以挡土、挡水。浅基坑的围护结构以前常用的是钢板桩或混凝土板桩;深基坑则大多采用现场浇灌的地下连续墙结构或排桩式灌注桩结构,并配以混凝土搅拌桩或树根桩止水。开挖时,坑内必须抽去地下水,715m深的基坑,中间必须配二到三道水平支撑,水平支撑采用钢管式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围护结构必须安全可靠

42、,并能确保施工环境稳定。从经济角度来讲,好的围护设计应把2 安全指标取在临界点附近,再靠现场监测提供的动态信息反馈来调整施工方案。 以下内容是基坑监测应该做到的项目:(1)地下管线、地下设施、地面道路和建筑物的沉降、位移。(2)围护桩地下桩体的侧向位移(桩体测斜)、围护桩顶的沉降和水平位移。(3)围护桩、水平支撑的应力变化。(4)基坑外侧的土体侧向位移(土体测斜)。(5)坑外地下土层的分层沉降。(6)基坑内、外的地下水位监测。(7)地下土体中的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8)基坑内坑底回弹监测。(一)沉降、位移监测。1.仪器: tca1800全站仪,trmbiledini03水准仪,脚架,标尺,尺垫

43、,记录本。沉降观测结束后要及时对所测数据进行计算整理,根据沉降量绘出沉降曲线图,这样根据曲线图就可以大致预测出建筑物的沉降趋势。 2 .观测点的布置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应埋设在基坑开挖深度3倍范围以外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定区域,或利用已有稳定的施工控制点,不应埋设在低洼积水、湿陷、冻胀、胀缩等影响范围内;基准点的埋设应按有关测量规范、规程执行。宜设置有强制对中的观测墩;采用精密的光学对中装置,对中误差不宜大于0.5mm。沉降观测点应埋设在方便观测的地方,相邻点之间的间距应为1530m左右,分别分布在建筑物的四周。3 3.监测程序(1).接受委托;(2).现场踏勘,收集资料;(3).制定监测方案,并报

44、设计、监理和业主认可; (4).展开前期准备工作,设置观测点、校验设备、仪器; (5).观测点和设备、仪器、元件验收; (6).现场监测;(7).监测数据的计算、整理、分析及报表反馈; (8).提交阶段性监测结果和报告;(9)现场监测工作结束,提交基坑工程监测报告,预警通知书等。 4.“五定”原则“五定”分别指定人、定点(基准点、工作基点、观测点)、定仪器、环境条件要基本一致、观测路线和方法要固定,这样可以尽量减小误差。 5.沉降观测精度要求这个要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设计单位要求选择测量的精度等级 6.观测时间的要求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 7观测中的注意事项:(1)严格按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 (2)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3)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各观测环境基本一致。 (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气阿成。 (7)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