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性是什么?,哲学讨论课,引言,人究竟有没有本性,人的本性是一实在之物,还是一张任人涂抹的“白板”?人的本性是固定不变的、永恒的、还是在不断变化、任人改造的?所有的人在本性上是平等相同的,还是参差不齐的?人性是否具有道德属性,是价值负载的,还是中性自在的?人的堕落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还是在自己?,孟子的性善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三字经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论语阳货,孟子的性善论,孟子最早提出人性本善的说法 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
2、铄( shu,渗入的意思)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性善论,孟子认为,人性之所以是善的,是因为人生来就具有“善端”(善的萌芽)。他把“善端”分为四类,即“恻隐(不忍人)之心”、“羞恶之心”、“恭敬(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它们是仁、义、礼、智等道德观念的萌芽。“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孟子把人的不善归结为“不能尽其才”。“才”指人生来就具有的质料,也就是“性”。他认为,人的本
3、性虽则是善良的,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充分发挥其善性,都能使自己道德发展,顺乎人性的本然。其原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荀子的性恶论,荀子把人性看作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人“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如果“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因此,人性是恶,不是善。,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周朝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荀子的性恶论,那么人性的“善”是怎么形成的呢?他认为,那是人为的结果。他有一个著名的命题:“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4、。”“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伪”就是人为的意思,它不是先天就具有的人的本性,而是由于后天环境影响、经过长期的教化和学习而形成的一种品格。“性”和“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性”是先天赋予人的,“伪”则是后天人为的;“性”产生“恶”,而“伪”则导致“善”。“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只有“性伪合”,才能使天下得到治理。,荀子的性恶论,在性与伪这对矛盾中,他更强调“伪”的一面。人们本来都是天生性恶的,所以后来出现贤与不肖的区别,原因都是后天的环境和经验对人性的改造起着决定的作用,“注错习俗之所积耳”。由此,他提出了“化性起伪”的命题,强调通过人的主观努力,“起礼义
5、,制法度”,转化人的“恶”的本性,使之符合封建道德规范。这是他对性、伪关系问题做出的理论贡献。,荀子的性恶论,他批评孟子“性善论”,“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性恶论较之于性善论,无疑地包含了更深刻的内容。首先,他把人对物质生活方面的追求,作为研究人性的出发点,这比起孔孟讳言利、倡言义的说教更为切实、质朴;其次,性恶论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性善论”的先验性。他认为,道德原则不是先天赋予人的,而是后天学习,“积伪”而形成的。,VS,人性:可变性与平等性之争,除人性的善恶之争外,人性论战中的另一个焦点是能不能用人工的方法对人性进行改造。在孔孟的态度都不甚明朗。不过,从前面的推测看,
6、孔子倾向于认为人性不可改造,否则不会“性相近”;孟子倾向于认为人性可以改造,而且必须改造。否则不可能使人人都成为尧舜。,人性:可变性与平等性之争,汉代的刘安正式提出了通过教育可以改变人性的观点,汉代大儒董仲舒强调人性在恶面前的不平等,但是他也进一步发挥了荀子人性不变的主张,认为“人受命于天,有善善恶恶之性,可养而不可改”。这一论点是对孔子人性学说的进一步发挥,对后来儒家思想的影响极大,故儒家只有“修身养性”之说,而非“修身改性”。因此,可以断言任何试图改变人性的想法至少不合乎主流的儒家思想。,人性:可变性与平等性之争,在西方,柏拉图、马克思和斯金纳都强调社会条件作用的范围,强调我们通过改变社会
7、结构和社会实践去改变人的本性。基督教,弗洛伊德和洛伦兹强调人的内在有限性难以改变。文艺复兴以来,人们开始把人性看作是变化着的人,并从人与变化着的外部社会环境关系的角度来认识人性,把人性看作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所以,以卢梭为代表的激进主义相信,人的可完善性和无止境的社会进步,持一种世界向善论,相信通过教育、积极的立法、改变环境,可以使凡人变成圣人,否认人性中想作恶施暴的天然倾向。,人性:可变性与平等性之争,每个人在人的本性上是否平等,理应是人性论讨论的重要课题,但却常常被忽略。人性平等论实际是博爱说和人欲无恶说的推演。人性平等意味着人有同样的欲求和权利。帝王将相与市井小人,“君子”与“匹夫”并
8、无先天的差异和不平等。 在人性是否有差等格局的问题上,荀子是明确主张在人性和恶面前人人平等的第一人。在孔子“性相近”的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凡人之性者,尧、舜之与桀、跖( zh ,柳下跖,战国、春秋之际奴隶起义领袖。在先秦古籍中被诬为“盗跖”和“桀跖”。 这里和夏桀同时指代坏人),其性一也。”这一观点极具有制度和法律上的潜在意义,即在恶的可能性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因此,为了防范恶,都应受到法律、制度乃至道德的同等约束,从帝王到庶人,概莫能外。可是,后来成为王朝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基础的却是依从了孟子的性善论,使得少数人由于假定的人性不平等,被豁免了作恶的可能性,从而被置身于法律和制度的约束
9、之外。这一局面恐怕是孟子本人也不愿见到的。,人性:可变性与平等性之争,在西方,柏拉图最早把人性分成不同的等级。这种人性上的等级差异来自构成不同等级的人在材料的质地上的先天差异。按照柏拉图在理想国提出的“性三品”说:构成统治者的材料质地是金,其特点是理智、智慧;武士的质地等而下之:是银子,其特点是意志、勇敢;奴隶(即劳动者)的质地是最次的,是铜铁,其“性能”特征是“欲望与节制”。尽管人性有上述质地与特征方面的差异,但三种人性仍以善为本,只是在善的程度上有些差异。,柏拉图(Plato, 约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人性:可变性与平等性之争,霍布斯认为:人是平等的,即人在作恶能力
10、上大致平等,没有本质上的差别。“自然使人在身心两方面的能力都十分相等,以致有时某个人的体力虽然比另一个人强,或是脑力比另一个人敏捷;但这一切总加在一起,也不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大到使这人能要求获得人定不能像人一样要求的任何利益,因为就体力而论,最弱的人运用密谋或者与其他处在同一种危险下的人联合起来,就能具有足够的力量来杀死最强的人。”一个人没有能力杀死成千上万的人,一旦组织起来,就可以杀死几十万人,这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做到了。所以作恶能力是随着政治组织形式的进化而呈几何级数增加的。二十世纪的极权主义政权及其组织形式使人类有史以来的作恶能力达到了已知的顶点。,霍布斯(1588-1679),英国政治家、哲学家,人性:可变性与平等性之争,从人性的可变论和不平等的立场中可以推演出:1人性是空空荡荡的;2人性是可以任意塑造的;3不同的人在其本性中的“含恶量”是不平等的,因而需要不同的政治解决方法来加以处置。但这样的结论不可接受。既然我们不能改变空性(即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真实本性),我们对恶所能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台州路桥区庭院施工方案
- 宁波景区防腐木施工方案
- 占用城市道路施工方案
- 七年级生物食物链教学资源包
- 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标准汇编
- 小学生故事大赛主持稿范文
- 中国MBA行业发展趋势及就业报告
- 教育工作者试用期总结报告范文
- 桥梁施工安全规范与风险防控措施
-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执行情况检查
- 公司商业模式的人工智能技术
- 初中科学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分析
- 初中1600个必背单词带英标
- 2022年湖南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
- 农机合作社创业计划书
- ISO 14001:2015审核通用检查表
- 房建工程监理大纲
- 新人教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3-workbook-课件
- 乡村少年宫乒乓球训练教学教案
- 山东省旅游PPT介绍,山东幻灯片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