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耐量测试及标准_第1页
糖耐量测试及标准_第2页
糖耐量测试及标准_第3页
糖耐量测试及标准_第4页
糖耐量测试及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糖耐量测试及标准 糖耐量什么是人体糖耐量?通俗地说就是人体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医院通常会对疑似糖尿病患者进行糖耐量测试,如果糖耐量试验服糖后2小时血糖介于7.8至 11.1毫摩/升,表明机体糖耐量能力减低,也就是说身体对糖的吸收和利用比正常人差了。 糖耐量减低无明显不适感但一定不可掉以轻心。 定义 当人体糖耐量略有减低,大多数人可能并无明显的不适感,所以许多人不重视,也不采取任何治疗手段。有人说:“人上了年纪嘛,血糖肯定要高一些,又没确诊我是糖尿病,不痛不痒的干嘛要治?”对于这种侥幸心理,专家指出,糖耐量减低者虽然还不能被扣上糖尿病的帽子,但往往意味着胰岛功能已经出现不正常,他们发生糖尿病的

2、危险性比正常人高出100倍,被称为糖尿病的后备军。这部分后备军最后将出现三种结果:一种是正式加入糖尿病人的行列;另一种是维持现有状态不变;还有一种是通过积极治疗或饮食运动调理恢复正常。而研究结果表明,糖耐量减低者若不治疗干预,近67%的患者可转变为糖尿病。正常人在进食米、面主食或服葡萄糖后,几乎全被肠道吸收,使血糖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肝糖元合成增加,分解受抑制,肝糖输出减少,体内组织对葡萄糖利用增加,因此饭后最高血糖不超过10.0mmol/L,且进食或多或少血糖都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范围内。这说明正常人对葡萄糖有很强的耐受能力,即葡萄糖耐量正常。但若胰岛素分泌不足的人,口服 75g葡萄糖后2

3、小时后超过7.8mmol/L,等于或小于11.1mmol/L,说明此人对葡萄糖耐量已降低。 试验法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多用于可疑糖尿病病人。正常人服用一定量葡萄糖后,血糖先升高,但经过一定时间后,人体即将葡萄糖合成糖原加以贮存,血糖即恢复到空腹水平。如果服用一定量葡萄糖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定血糖及尿糖,观察给糖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借以推知胰岛素分泌情况,这个测定即称为糖耐量试验。具体方法、结果判断和注意事项如下。 口服法试验前日晚餐后至试验当日晨禁食;试验当日空腹取静脉血2毫升,立即送检;葡萄糖75克(溶于200300毫升水中);于35分钟内服完,服糖后半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各

4、抽静脉血2毫升,立即送检。最好在每次抽血同时留尿送检(测尿糖)。静脉法静注50%葡萄糖50毫升,按口服法留取标本送检。结果判断正常为给糖后1/21小时血糖浓度迅速上升,2小时后恢复至空腹水平,如果服糖后2小时未降至正常水平,且尿糖阳性,即为糖耐量减低。注意事项 试验前数日病人可进正常饮食,如病人进食量很少,在试验前3天,进食碳水化合物(即米、面食)不可少于150克;试验前停用胰岛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试验当日应卧床休息,空腹采血,同时留尿标本。服蜂胶保健康如果你查出自己的糖耐量减低,也不用惊慌,反而该感到庆幸,因为你及时发现了身体内的一颗定时炸弹。这时应该马上开始控制饮食,注意粗细粮搭配,多吃新

5、鲜蔬菜,减少甜食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还要坚持适度运动,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些药物辅助治疗。蜂胶对于糖耐量减低者是一种很好的保健品,它富含人体所需的钙、镁、钾、磷、锌、铬等纯天然微量元素,可激活胰岛素,改善糖耐量。国家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1999年主持编撰的中华本草中记载:“蜂胶可以清理血管、降脂、降压,可以杀菌消炎、防治感染,预防血糖偏高,增强免疫力;蜂胶中所含有的胰蛋白酶等多种活性酶和抗病毒成分能活化细胞、促进组织再生、修复病损的胰岛细胞组织,对恢复胰脏的功能产生积极作用。同时蜂胶中的黄酮类、萜烯类物质,具有促进外源程序性葡萄糖合成肝糖原和双向调节血糖作用。”因此不管是糖尿病前期人群还是糖尿

6、病人,常服用蜂胶可以促进健康。转归 糖耐量低减患者,一般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不容易引起警惕,只是在偶然的体检中发现血糖异常。一般来说,糖耐量低减患者的转归有3 种情况:第一种是转变为真正的糖尿病,第二种是保持糖耐量低减状态,第三种是恢复正常血糖。糖耐量低减的患者如果不进行干预,顺其发展,每年约有510%将步入糖尿病患者的行列,随访510年,累积有1/3到2/3的糖耐量低减向糖尿病转化。 低减转归 糖耐量低减者的转归可以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转变为真正的糖尿病,一种是保持不变,还有一种是恢复正常。根据临床观察,糖耐量低减的人如果任其不管,每年会有5%15%的人转变为糖尿病,所以这类人群是糖尿病发病的

7、高危人群,又可称为糖尿病前期。但如果对这类人群在生活方式上作适当的干预,如适当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则会降低约50%的糖尿病发病率。由于糖耐量低减的人往往同时伴有肥胖、高血压、高血脂,所以适当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对减肥、控制高血压和高血脂症也有益处。干预措施糖耐量低减者的转归可以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转变为真正的糖尿病,一种是保持不变,还有一种是恢复正常。根据临床观察,糖耐量低减的人如果任其不管,每年会有5%15%的人转变为糖尿病,所以这类人群是糖尿病发病的高危人群,又可称为糖尿病前期。但如果对这类人群在生活方式上作适当的干预,如适当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则会降低约50%的糖尿病发病率。由于糖耐量低减的

8、人往往同时伴有肥胖、高血压、高血脂,所以适当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对减肥、控制高血压和高血脂症也有益处。预防糖耐量低减人群进展为糖尿病,减少并发症,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为此我们提出阶梯式治疗步骤。(一)饮食指导和运动疗法。首先要按照患者的理想体重和劳动强度计算全天所需的总热量进而制定相应的膳食,总热量的5060%应来自碳水化合物,减少脂肪及蛋白质的摄取量,鼓励多进食植物纤维;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糖耐量低减者要坚持进行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慢跑、打球、跳健身舞、爬楼梯、登山、游泳、骑自行车等。各人可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每天早晚两次,每次3060 分钟。肥胖与糖尿病关系密切,特别是腹型肥胖更要注意减

9、肥,争取使体重指数和腰臀比达标。(二)在饮食及运动干预的基础上,如果血糖未能达标,可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相关降糖药物包括二甲双胍、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拜唐苹、卡博平等)、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等)。(三)对于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患者应该使用相应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血管紧张素II 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依贝沙坦等)降压治疗以及贝特类(如非诺贝特等)或他丁类(如辛伐他丁、普伐他丁等)药物调脂治疗等。(四)糖耐量低减患者应每年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定期查血糖,并定期监测血压、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时调整治疗。总之,糖耐量低减的危害性

10、需要引起警惕,对其进行综合干预治疗,可以使之更多的逆转为正常血糖,减少向糖尿病的转变,并且能够保护血管,减少并发症,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减低后果 正常人空腹血糖为3896.11毫摩/升,如果空腹血糖虽高于正常,但小于70毫摩/升,还不能戴糖尿病帽子,此时应作糖耐量试验。如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介于7811毫摩/升,表明机体处理糖耐量能力减低。也称为糖耐量低减。因此,糖耐量低减是糖尿病前奏曲。也就是说,从一个正常人发展到糖尿病必然要经过糖耐量低减这个阶段,为“糖尿病前期”。 糖耐量试验和糖尿病诊断分类下列诸项有助于临床医生按血糖浓度进行糖尿病的诊断与分类。 (一)有关糖耐量的诊断 1糖尿病(D

11、M) (1)1型:胰岛素依赖型。易发生酮症。胰岛细胞不足引起胰岛素缺乏。以青年常见。常与特殊类型的HLA有关,易患病毒性胰岛炎或自免疾病(产生胰岛细胞抗体)。 (2)2型:非胰岛素依赖型。不易发生酮症。以成人常见,肥胖者居多。家族倾向者中有显性常染色体遗传特征,应激时需胰岛素治疗。 (3)与其他情况或综合征有关的糖尿病:胰腺疾病、药源或化学物诱发的糖尿病、内分泌疾病、胰岛素受体异常、某些遗传综合征。 2糖耐量减退(IGT)血糖浓度介于正常和显性糖尿病之间,能发展成糖尿病、恢复正常或持续不变。 3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时才发现不能耐受葡萄糖。 (二)诊断标准 1糖尿病成人 (1)血糖明显增高

12、(200mgdl)伴典型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轻。 (2)任意2次空腹血糖l40mgdl。 (3)空腹血糖140mgdl,但2次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的2h血糖200mgdl和服75g糖的OGTT一次间期血糖200mgdl。 2糖耐量减退空腹血糖140mgdl和服75g糖的OGTT2h血糖140且200mgdl伴一次间期血糖200mgdl。 3妊娠期糖尿病OSullivan标准:服l00g糖后血糖以下浓度之2项或以上者:空腹血糖105mgdl,1h190mgdl,2h165mgdl,3h140mgdl。 4糖尿病儿童 (1)典型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伴任何时间血糖200mgdl。 (2)任意2次空腹血糖l40mgdl和用1.75gkg体重不超过75g糖负荷的2次OGTT之2h血糖200mgdl和一次间期血糖200mgdl。 (三)血糖正常值非妊娠成年人 空腹血糖115mgdl,餐后2h血糖l40mgdl,OGTT0h至2h之间血糖200mgdl。血糖浓度介于该值与诊断糖尿病或糖耐量减退值之间不得诊断为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