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教程(第三版)教学课件9_第1页
新闻评论教程(第三版)教学课件9_第2页
新闻评论教程(第三版)教学课件9_第3页
新闻评论教程(第三版)教学课件9_第4页
新闻评论教程(第三版)教学课件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评论教程(第三版)马少华第九章新闻评论的语言本章知识框架图第一节:评论语言的规范性和效率性目录第二节:评论语言的表现力评论语言的规范性和效率性第一节一、评论语言准确清晰二、语法关系简洁规范三、词语搭配与并列符合情理四、语句结构简洁有效由于新闻评论是公共领域中以广泛传播为目标的功能性文体,势必追求语言文字最广泛的可理解性,而通行语言规范正是达到这个目标的保障。一、评论语言准确清晰评论语言的准确清晰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评论语言所指称的对象要准确清晰,二是评论语言所指称的关系要准确清晰。在新闻评论中,作者要用词语向读者指称所要评论的事物,也要用词语向读者指称作者自己的观点。因此,如果词语选择不够准确清晰,那么读者就可能不会准确地了解作者的观点及其针对的事物。用词不准确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词语选择错误——作者对词语本身的通用含义有错误的理解;二是词语本身具有多义性,且作者在使用的特定语境中没有帮助读者消除多义性;三是所选择的词语抽象度较高,虽然涵盖了作者要指称的事物或观点,但同时也涵盖了其他具体的事物或观点;四是描述多主体关系的较为复杂的语法结构影响了读者理解。一、评论语言准确清晰要消除这些不准确和不确定性,一方面,要通过观察、学习,积累词语使用经验。另一方面,则要在写作中通过提示特定语境,消除自己所用的多义性词语的其他含义,并在抽象度不同的多个“同义”词语中选择抽象度与自己指称的事物和观点最为接近的词语。一、评论语言准确清晰词语的准确性问题在主语、谓语状语和承担着这些语法功能的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等多种词性的词语上都存在。表述一个事件,往往首先要表述其行为主体。在这个环节中选词不准确主要表现为没有准确地使用符合主体在公共事务中的法定或默认地位的概念。一、评论语言准确清晰语法是作者与读者之间对语句理解的默认规则。在评论中强调语法的“规范性”其实是着眼于作者与读者较大程度上的共同默认值;而强调语法的简洁性,则是着眼于新闻作品阅读的效率,因为较为复杂的语法关系可能会使读者在理解词语关系时付出较多的注意力。二、语法关系简洁规范被动语态是相对复杂的语法,它或者隐去行为的主体,或者将作为行为主体的“施事者”与作为行为对象的“受事者”在位置上互换。这往往需要对语句中其他因素进行相应调整,如有疏忽,便可能引发理解障碍。二、语法关系简洁规范(一)避免词语搭配不当不同的词汇,在人们的长期使用中形成了固定组合;其搭配也有在心理上事理上的合宜性。这虽然不属于语法问题,甚至可能不是正确与错误的问题,但仍需要注意尊重人们的习惯,即学者所谓的“搭配通常被界定为单个词汇项之间的习惯性共现”。三、词语搭配与并列符合情理(一)避免词语搭配不当比如,人们在陈述事物或事件过程时所使用的词语中往往包含着或正面(积极)或负面(消极)的情感倾向或评价倾向,在意思相近的词语中也往往存在不同的情感倾向或评价倾向。这就需要在写作时注意在近义词中选择那些与自己所表达的倾向相符的词语,否则就会使人产生不搭配的感觉。三、词语搭配与并列符合情理(二)避免并列不当并列不当的问题与搭配不当一样,属于词语关系的合理性问题,而不是语法问题。按照人们的一般期待,使用并列连词引导的或以相似的结构暗示并列的词语,在性质和概念的抽象层次上大致相同。并列不当就是把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事物并列,一方面使人感到别扭,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作者思维不够清晰。并列不当也可以看作表达不准确的情况。三、词语搭配与并列符合情理新闻评论的效率性本书已在多个章节提到。本节主要讲语句内部结构的效率性。这种表达效率表现为使读者容易阅读并迅速理解,同时使文章具有较好的传播和记忆效果。这就决定着新闻评论使用的字、词不能生僻、拗口;句子结构不应该过长或过于追求完整,而应该短促有力,朗朗上口。从平面媒体的角度说,还应尽可能地划分段落,以便读者掌握全篇的层次与结构,使阅读更轻松。四、语句结构简洁有效率评论语言的表现力第二节一、修辞的表现力二、人称代词的表现力三、评论语言的交流性四、评论语言的情感性评论语言的表现力

新闻评论除了要表达观点这一理性信息之外,为了追求良好的说服效果,还要有“动情”的成分;而作为争取广泛传播的个人写作,新闻评论也必然有对独特表达风格的追求。这些目标都需要通过调动语言资源来实现。评论语言的表现力我们的语言具有感性与理性两重性。但是单独看,确实有一些语言更富于感性,而另一些更富于理性。由这些不同的语言组成的一篇文章,会由于两者的“比例””不同,而给读者留下或者感性色彩浓厚或者理性色彩浓厚的印象。当然,造成这些印象的,不只有词语的“比例”和作用,还有结构与节奏等影响因素。修辞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其中的比喻。在当代新闻评论界,以形象的修辞说明抽象的道理的文章非常多。在涉及专业性议题或议题的专业性层面的时候,比喻这种形象的修辞会在增进理解的同时,给人留下鲜明印象。一、修辞的表现力例如,2017年7月31日,“澎湃新闻”发表评论主笔沈彬的文章《深观察!“以房养老”骗局:“借款+委托售房”的套路应禁止》作者既从专业性的层面揭示了这种骗局规避法律制约的险恶动机,又引喻设譬,深入浅出地揭示了该骗局的本质。P255二、人称代词的表现力人称代词是表达人际关系的语言因素,它们在评论中指向评论的主体、对象,甚至直接指向读者,往往有着突出被他们感性化一面的效果。它们在评论中的创造性使用有利于调动读者的感性体验。比如,当“你”在文本中出现的时候,读者就似乎被“锁定”在与作者一对一交流的位置上,躲避不开。这就是语言特定的暗示作用。2008年6月1日,在汶川大地震之后的第一个儿童节当天,《南方都市报》社论《孩子,节日给你,哀伤给我》P259本节所讲的评论语言的交流性,是就评论追求更好的传播效果所用的具体语言手段而言的。在些评论文本中存在着使受众产生交流感的语言因素。这种交流感,当然不是产生于真实的交流,而是一种拟态的交流。它往往虚拟设定了一个交流对象,并在文本中给予相应的提示。《南方都市报》的一篇春节社论《恭喜发财

红包拿来》P262三、评论语言的交流性情感并不仅仅是一个有关语言表达的问题。评论写作中的情感,可能首先是作者对一个事物的强烈态度,甚至直接构成写作的动机。情感也是作者增强文章说服力,影响读者的重要因素。对于读者而言,情感也是他们关注一个事件,阅读一篇评论的原因。四、评论语言的情感性评论人胡印斌认为:“评论中的情怀,从浅层讲,是文字中流露出来的诸如愤怒、苦而从更深层面看,新闻评论中的情怀,实际上体现在从选题到写作的整个过程中。“人的世界不只是理性世界,还有情感。二者往往很难泾渭分明,也因此,公共场域中,有情怀的文字总是比冷酷的文字更有感染力。”四、评论语言的情感性从作品文本来看,作者的情感只能通过相应的语言来表达,也只能通过语言来影响读者。作者投入作品中的情感既不是客观的事实因素,不能算作论据;也不属于论证的方法或步骤。那么,情感化的语言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从效果来说,它们应该是能触动、引发读者情感反应的语言。从文本构成而言,它们通常是细节化的、描述性的、感性的——指向人们凭感官获取印象的对象或层面,比如形状、颜色、触感气息、味道,也包括人们想象性的感知。它们往往诉诸人们敏锐的“通感”而不是抽象的、概括性的。四、评论语言的情感性调动情感的语言既可以选择修辞化的词汇,也可以选择非修辞化的事实细节。从文本构成的特征来辨识情感化的语言不可能全面,而以能触动、引发读者情感反应这样的效果来确认语言的情感性,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一般来说,情感性的语言适合于一些情感性议题的评论,比如灾难事件、关注幼儿等弱势群体的话题,以及悼念、纪念性的评论议题。这类议题通常没有争议性,尤其是事实层面上的争议性,其评论主要的作用是凝聚人心,回应社会的情感需求。情感性的话语可能触动读者内心本已存在的情感,增强作品触发人们选择或行动的说服力。四、评论语言的情感性四、评论语言的情感性而在一些争议性议题的评论中,也往往包含一些情感性的语言,它们难以单独承担说服的作用,而是在通过论证解决了争议之后才起作用。即使在一些涉及情感的话题中,情感性的语言,或语言表达本身,仍然不可能代替对事实真相的确认,对原因的探究和对责任归属的论证。比如,2017年南京火车站男子猥亵女童事件引发舆论关注。前文提到的《曝光性侵女童案件,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一文,虽然话题涉及女童被害,但文章的论证并不是诉诸情感,而是数据。一些引发舆论强烈关注和愤慨的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