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关键点_第1页
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关键点_第2页
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关键点_第3页
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关键点_第4页
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关键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关键点1.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检测质量是实验室生存的保证;是占领市场的重要手段;是为客户提供服务承诺的前提;是衡量实验室管理能力的标尺。检测质量控制是是实验室的生命线。认识误区:有人员、有设备、有方法、有场地、有资质,检测质量就有保证;检测任务重、缺少专职的质量管理人员,质量控制就做不好;客户不专业、领导不精通,只要不出问题、没有投诉就行。当检测实验室确认法人地位和资源保障后,应明确检测直接量控制的关键点:人(人员)、机(设备)、料(样品和消耗材料)、法(检测方法)、环(设施和环境条件),以上五个方面的控制效果通过测试的实施获得满意结果来得到验证。2 人员质量控制方法

2、在ISO/IEC 17025标准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中在“技术要素”中将“人员”归结为决定实验室检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的第一因素,对检测实验室的人员从技术能力、经验、所需专业知识、教育培训、工作职责和公正性等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人员的技术能力确认重点关注教育背景、专业技能、工作经历、现任岗位授权;确认证据技术档案、资格确认、上岗考核和授权、培训记录。特殊岗位的授权感官评定、特种锅炉容器、特殊设备、生物安全操作、内部校准人员等。食品感官评定人员评茶、评酒、评烟。专业机构培训、考核、授权实验室授权。视频微生物致病菌检验人员生物安全培训与从事色、味辨别能力检测的人员定期色盲、嗅觉检查人员的培训计划和

3、实施重点关注培训计划的可行性、实施记录、培训效果的评价。确认证据全面的培训计划(包括各个岗位、各类人员、再教育)、培训记录和有效性评价。评价方式培训鉴定、小结、现场考核、提问、讲座等。人员培训是质量控制中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制定培训计划需要注意:计划合理性、前瞻性、统一性;明确需要培训的岗位、项目、时段、实施机构、结果评价依据;所有人员应有文件证明其对工作及实验室全部设施中潜在的风险受过培训。人员的监督重点关注监督人员资质和授权、监督计划(选择重点区域和人员)、被监督人员、监督记录。监督的目标人的能力(对检测过程的掌控执行能力)。监督人员的条件:熟悉检测技术、经验丰富、有责任心、细致公正;避免

4、不懂专业的行政领导担任监督员,以免发生外行走过场。实验室对人员进行监督时应考虑监督是否充分:不同专业和领域均有符合要求的监督员;监督人员比例恰当;对监督的内容、方式、频率有文件化的规定,有相应的文件;对监督后表现不满意的人员应采取相应的有效处理措施;监督记录完整,是管理评审的输入。人员监督的实施:监督员的授权;制定监督作业指导书(明确监督的对象、方式、程序、记录、结果评价等要求);制定监督计划(落实任务);实施监督(留下记录)。监督计划明确监督活动。监督对象新员工、老员工、敏感岗位、最发生问题的岗位、需要进行能力评价者。监督目的对各类人员的能力确认手段之一、保证持续改进。(定期评价确认)监督方

5、式盲样考核、操作演示、现场提问、留样复测、人员比对、参加能力验证、质量控制图、岗位轮换等(需要认识人员监督与质量控制的区别)。监督记录真实、全面、发现问题和优点。监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应侧重于日常管理、校准检定、核查确认、维护保养和安全防护。配备仪器设备应考虑:实验室应配备的基本设备;根据实验室开展项目的需要配备的特殊设备,如需要进行确认试验,避免“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的出现所需的设备如质谱、三维光谱和红外光谱等。设备的日常使用和管理重点关注设备唯一性标识(管理标识和校准标识)、档案信息完整性、操作人员培训和授权、维护保养作业指导书和实施记录、维修记录

6、和状态确认、期间核查计划、方法和记录、校准证书等。易忽略相同型号设备的识别、测试样品追溯、校准证书有效性的确认、故障设备处理和结果追溯。设备的校准和检定重点关注校准机构的选择(资质和能力、校准报告的信息)、校准计划(关键量值)、校准证书确认和结果评价、自校准规程和记录、校准状态标识。关键量值的确认来源于检测标准的要求设备校准机构的选择合格供应商的评价资质确认计量校准机构的授权校准能力确认依据检测标准对设备的量程、精度要求评价校准服务能力。采购服务实例食品实验室配制了LC-MS/MS设备,经过某计量机构检定,其出具的检定报告中标注检定规程是“JJG705-2002 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实际上对

7、该校准机构只对LC部分进行了校准,并未对MS/MS部分进行检定,不能保证整台设备的各项功能正常(满足整台设备的溯源性)。测量仪器应根据仪器的性能情况,加贴仪器状态标识(资质认定的要求三色标识)。合格标识经计量检定或校准、验证合格,确认其符合检测技术规范规定的使用要求。准用标识经过校准设备存在部分缺陷或部分功能丧失,但可在限定范围内使用;设备某一量程准确度不够,但检测所用量程合格,可降级使用。停用标识设备目前状态不能使用(新设备未经校准、故障、经检定校准不合格、性能无法确定、超过周期未检定校准、不符合技术规范规定的使用要求等)。但经检定校准或故障排除修复后经过验证或确认可使用时,可撤销停用标识。

8、设备的期间核查不能用设备的校准替代期间核查。设备的检定校准与期间核查的差异:执行的主体不同设备检定校准是由国家法定机构授权的校准机构或授权部门来执行,可以是计量院或是某个机构内的计量实验室。而设备期间核查是由实验室人员来完成,不需要经过国家法定机构的授权,只需实验室授权。执行的标准依据不同设备检定校准依据的是国家已经颁布的检定校准规程或经过法定计量管理机构备案批准的校准程序。设备期间核查依据的是实验室自己制定的设备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不需要报法定计量部门备案。执行的周期频率不同设备检定的间隔周期执行的是国家法定颁布的设备检定周期,或是当设备经过故障修复后需要送检定校准机构重新检定,带有强制性质

9、。设备期间核查的周期频率可以由实验室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数据争议程度、设备的新旧和稳定水平自行确定,不带有强制性。执行的内容覆盖面不同 设备检定校准是对需检定校准的设备进行系统性检查,对设备的稳定性、精密度、灵敏度等整体功能或技术指标进行检定或校准,在可能的情况下,还需要给出不确定度评定,出具检定报告或校准证书。设备期间核查可以再某次核查过程中只对设备的个别或部分的功能或技术指标进行核查,并不一定需要给出不确定度的评定,也不需要出具校准报告。是否所有设备都需要经过期间核查?(1)使用频繁的;(2)使用或储存环境严酷或发生剧烈变化的;(3)使用过程中容易受损、数据易变或对数据存疑的;(4)脱离实

10、验室直接控制,诸如借出后返还的;(5)使用寿命临近到期的;(6)首次投入运行,不能把握其性能的;(7)测量结果具有重大价值或重大影响的;(8)操作人员的使用经验有缺陷的。通过风险评估确定需要核查的范围:评估设备的新旧和稳定程度、使用频率高铝、操作人员熟练程度、所产生检测结果的争议程度、设备所处环境条件的优劣等确定需要核查的设备,列入核查计划。常用期间核查的方法(1)自校准法若实验室自身拥有的仪器,其某一参数的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小于被核查仪器不确定度的1/3,即可用前者对后者进行核查。如用自身拥有的0.1级的标准机对0.3级标准测力仪对某一测点进行核查时,得到的结果为y2,最近一次0.1级的校准

11、检定结果为y1,若力值稳定性|y1 y2 |0.3%y1,则核查通过。 (2)多台套比对法使用同一检测对象进行测定,获得测量值和不确定度,然后用其他设备分别测量,结果用公式计算判定。首先用被核查的仪器对被测对象进行测量,得到测量值y1,及其不确定度U1,然后用其他几台仪器分别对被测对象进行测量,得到测量结果y1,y2,y3.yn,计算y2,y3.yn的平均值,若 ,则核查通过。 (3)核查标准法如果实验室拥有一个足够稳定的被测对象(如砝码、量块或性能稳定的专用于核查的测量仪器等)作为“核查标准”,被核查仪器经校准检定返回实验室后,立即测量该核查标准的某一个参数得到结果x0,及其不确定度U0,此

12、后,核查时再次对核查标准进行测量,得到结果x1,及其不确定度U1,若 ,则核查通过。类似进行第2、3、4次核查,得到一系列值En2、En3、En4。当0.7Eni1时,建议实验室分析原因并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仪器性能进一步下降对结果带来影响。 (4)临界值评定法当实验室对测量不确定度缺乏评定信息,而用于该测量的标准方法提供了可靠的重复性标准差Sr和复现性标准差SR,可采用临界值(CD值)评定法。按式计算在重复性条件下n次测量的算数平均值与参考值0(诸如校准检定证书给出的值)之差的绝对值| -0|小于CD值,则核查通过。 (5)允差法将标准物质作为被测对象,实验室测量结果 证书中参考值测量结果的

13、允差。在En值及CD值均不可获得时,根据相应规程、规范或标准规定的测量结果的允差,若Xlab Xref,则核查通过。当将标准物质作为被测对象,其参考值Xref采用标准物质证书中的值时,该方法也称为“标准物质法”。用于期间核查的标准物质应能溯源至SI,或是在有效期内的有证标准物质。当无标准物质时,可用已定值的标准溶液对仪器(如PH计、离子计、电导仪等)进行核查。例如用国家标准物质“奶粉”中的铅核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6)常规控制图法用被核查设备定期对测量对象进行重复检测,或用测量对象定期对被核查仪器进行重复测量,并利用得到的特性值绘制出平均控制图和极差控制图。此后,若核查值落在控制限内,则核

14、查通过。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应选择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中的主要检定项目,一般选择一下核实项目(GB/T27404-2008)零点检查;灵敏度;准确度;分辨率;测量重复性;标准曲线线性;仪器内置自校检查;标准物质或参考物质测试比对;仪器说明书列明的技术指标。如何进行设备的期间核查制定设备期间核查计划(明确核查对象、核查频率、核查方式)制定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针对不同类型设备制定)实施核查(记录为证)评价核查结果(统计分析)化学实验室应注意以下设备的交叉污染:a)一次性设备和重复使用的玻璃器皿应洁净,必要时应进行浸泡清洗(注意浸泡液的监控)b)检出高浓度样品或存放标准物质的储液瓶若不易清洗处理,应用后丢

15、弃;(防止器皿交叉污染)c)高、低浓度的样品测试设备应尽量分开;(防止样品交叉污染)d)易串味样品的存放容器应有良好的密封性能,注意及时从测试工作区或样品储存区域撤离。(防止环境对样品交叉污染)第二天4样品和消耗材料(标准物质)的质量控制样品的控制关注重点样品的数量代表性、方法适用性、制备有效性、传递可追溯性。数量代表性样品抽取阶段必须制定合适的抽样方案,明确抽样的数量和抽样方式。方法适用性检测方法对检测样品的特殊要求。制备有效性采用适当的制备方法,避免被测物的分解和样品遭受污染,注意环境条件、制样工器具的影响。传递可追溯性样品有效的信息、包装情况、样品性状、标识、传递、储存方式。易忽视接受样

16、品的数量(代表性)、检毕物品的处置、样品的群组细分。抽样的控制充分考虑抽样依据的要求、抽样所代表的样品总量、抽样方案制定、抽样环境条件和空间情况、抽样器具溯源和标识、抽样过程复现的可能性(信息充分)、样品包装容器等。样品制备的控制样品制备的步骤(以化学检测为例)粉碎、均质、提取、净化、衍生等;按照检测标准选取合适的样品进行制备;按照样品中被测目标物质的特性进行制备(热稳定性、光稳定性、干扰物);使用合适的设备进行样品制备。举例农药、兽药残留蓄积的部位肝、肾、脂肪;有机磷农药水溶性;蜂蜜沉淀、结晶;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不可水洗;样品储存的控制储存样品保持样品的原始形状、储存期限(告知客户)、安

17、全储存、储存环境和监控、样品退换和处理。储存样品的目的结果复现和追溯。消耗材料(标准物质)的控制关注重点外部供应商的评价、关键耗材的采购验收(符合性检查)、标准物质确认记录和配制记录、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和核查记录。1)核查/验收(符合性检查)二步核查检查标签、证书或其他证明文件的信息;必要和可行时应通过适当的检测手段核查。易忽略用数量清点代替符合性检查、标准物质配制溯源过程、期间核查的有效性。一些重要消耗材料,如标准品、试剂盒、预处理小柱、层析填料、培养基等,可根据供货商提供的性能指标进行初步验证,再结合技术检测结果作出进一步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采取适当的措施。实例例:食品中镉的允许限量为0.

18、05mg/kg,检测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硝酸、硫酸和蒸馏水,经过AAS分析采购到的硝酸、硫酸和蒸馏水的本底镉含量,分别达到0.01mg/L、0.02mg/L和0.005mg/L,使用这样的试剂本底含量将对样品的检测造成误差影响。例: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所用的培养基,用标准菌株接种培养后发现结果为阴性,经检查培养基的PH值不符合标准规定,如果不进行技术性验收就可能造成检测结果假阴性或假阳性。依据检测标准,评估需要进行符合性核查的物品对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的消耗品、使用频率高的、特性不稳定、使用有疑虑(溯源、污染、储存环境条件变化等)的消耗材料和标准物质使用要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符合性检查。举例培养基的验

19、收审核产品说明书内容、标准菌株接种培养、自制培养基的适用性评估可参考SN/T 1538.2-2007培养基制备指南第2部分:培养基性能测试实用指南。层析小柱验收层析柱的吸附性能测试(标准淋洗曲线);回收率测试提取溶剂验收本底干扰物测试。实验用水的核查/验收参考GB/T 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一、二、三级水指标)电导率、杂质元素和相关组分测试。符合性检查(核查)手段(方法适当)与另一标准物质进行比对试验(同类物质、不同批号物质的比较);用色谱、质谱、光谱的特征峰、特征离子、特征谱图进行确证(第一次的信息收集重要性);浓度检测、保留时间验证、峰纯度鉴别、官能团鉴别、分子离

20、子峰检索;利用化学常规分析、化学特征反应、标准物质(控制样品)测试、必要的仪器分析进行验证;生化传代、血清特征鉴别等。验收/核查有效的预防措施,事半功倍。标准物质的溯源标准物质的分级:一级标准物质GBW由国家计量部门批准、颁布并授权生产,采用绝对测量法或两种以上不同原理的准确可靠的方法定值,也可由多个实验室采用同一种方法协同定值,计量准确度达到国内最高水平,稳定性在一年以上。二级标准物质GBW(E)由国家将部门批准、颁布并授权生产,采用一级标准物质相比较的方法或一级标注物质定值方法定值,计量准确度能满足一定测量需要,稳定性在半年以上。标准物质证书应给出标准物质的名称、编号、定值日期、定值方法、

21、特性值、测量不确定度、有效期和储存要求。当只能使用不具有溯源性的标准物质时,应获取由生产厂商出具的能说明其特性的有效证明,并进行必要的验证试验或比对试验。标准溶液的配制注意信息可追溯;按标准规定配制; GB/T601:2012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602:2002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双人四平行、极差分析。有效期限(检测标准规定、通用标准)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是否所有的标准物质都需要进行期间核查?经过风险评估,确定需要核查的标准物质:(1)本身性质不稳定;(2)使用频率高(受污染/变化风险大);(3)量值传递发生可以或争议;(4)储存环境条件发生不符合规定的变化。如何展

22、开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1)制定核查计划(动态和静态)(2)制定核查作业指导书(分类),规定核查方法;新老标准比对;测量有证标准物质;重复测量检测对象;使用可靠设备测试标准物质或测试对象(实物标样、质量控制样)。5.检测方法的质量控制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关注重点检测方法的现行有效(方法查新和跟踪)、作业指导书的制定、方法验证和确认(非标方法的建立、方法的偏离、技术验证确认和审批授权)。方法查新有效的预防措施(查新频率)应由专人定期对检测标准进行有效性查询,及时更新作废标准(预防措施)。国内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外标准查询: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标准信息网

23、/chinese/食品伙伴网/我要找标准网/标准分享网/保存查新的记录方法的选择关注对检测样品的适用性、准确性和灵敏性。编制sop(作业指导书)当缺少指导书可能影响检测和/或校准结果,实验室可对所有相关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检测和/或校准样品的准备(或二者兼有)、关键性操作步骤编制指导书。合同评审明确方法、告知客户、确认。方法验证与方法确认1)正确理解方法的验证和确认验证针对的是标准方法。验证什么验证实验室人员、设备、量值溯源、消耗材

24、料、样品处理、方法文本、环境设施等资源条件满足标准要求的能力,以及操作标准的试剂能力。确认针对非标准方法、实验室设计(制定)的方法、超出其预定范围使用的标准方法、扩充和修改过的标准方法。确认什么确认实验室制定的非标准方法、实验室设计(制定)的方法、超出其预定范围使用的标准方法、扩充和修改过的标准方法是否具有科学性、准确性、有效性和适用性。2)方法验证/确认的步骤2.1方法(标准方法)验证的过程文本评价(人、机、料、法、环)关键性技术能力重现(测试)。方法(标准方法)变更后验证的过程:2.2 方法确认的过程实验技术参数优化和确立(技术确认,包括测量不确定度评估)与经典方法比较或实验确认(能力验证

25、、标准物质测试、实验室间比对)形成SOP技术审核批准告知客户。举例采用GB/T 5009.20-2003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测定茶叶中的有机磷标准适用范围不包括茶叶;标准方法二为有机溶剂直接提取;因此需要按非标方法的操作进行方法确认。2.3 非标方法的建立当因无标准可循、检测时效、试剂、设备、检测灵敏度等原因,需要建立非标方法或对标准方法进行改进,以满足检测需求时,应经过技术确认试验、文本化(形成SOP)、审核批准并通知客户。SOP应经过审核批准并列入受控文件范畴。下列情况时,需要制定非标准方法:经检索无发布的标准方法可供选用;选用其他实验室制定的方法或文件推荐的方法;对现有的标准

26、方法作较大改动(扩充、修改和偏离);需要制定快速测试方法。实验室SOP的编制格式和内容应符合:ISO/IEC 17025:2005第5.4.4条款注释ak条款的要求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的规定。避免以论文和规章制度的形式书写。实验室编写SOP的内容应满足5W1H原则:What此项作业的名称及内容是什么;Why此项作业的目的是干什么;Where即在哪里使用该作业指导书Who什么样的人使用该作业指导书When此项作业什么时候做;How如何按步骤完成作业。实验室应关注以下四个方面SOP的编

27、制:1方法类:包括标准检验方法中不详细或不完善部分的补充,期间核查方法、方法确认规程及比对要求等;2设备类:重要或复杂设备的使用、操作、维护规范(如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技术说明书不够明细等);3样品类:取样、制样和样品处置的“实施细则”等;4数据类:定量检测结果的表达,异常数据的剔除、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等等。方法验证/确认的技术性指标涉及安全、卫生、环保等低含量检测项目时,要考虑检测方法的最低检出限(LOD值)是否能够达到该物质的最高残留限量值(MRL值),如方法的LOD值MRL值,则不能将该方法作为检测方法使用,必须重新选择检测灵敏度更高的方法。例如客户要求0.01mg/kg,GB/T的方法

28、检出限0.1mg/kg。方法验证/确认试验做方法的标准曲线、添加标准回收率试验、最低检出限试验和精密度试验等,并考虑方法的特异性和耐用性,如果可能(定量测试),还应进行不确定度评估。应用试验数据真实地证明方法的适用性、准确性和灵敏性。化学分析方法确认的具体技术指标校准曲线数学方程以及校准曲线的工作范围,浓度范围尽可能覆盖一个数量级,至少做5个点(不包括空白)。对于筛选方法,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不应低于0.98,对于确证试验,相关系数不应低于0.99,测试溶液中被测组分浓度必须在校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内。回收率试验对于禁用物质,回收率应在方法测试低限、两倍方法测定低限和十倍方法测试低限进行三水平试

29、验;对已制定最高残留限量MRL的,回收率应在方法LOD、MRL、选一合适点进行三水平试验。每一水平做双平行。精密度试验对于禁用物质,精密度试验应在LOD、两倍LOD和十倍LOD三个水平进行;对于已制定MRL的,精密度试验应在LOD、MRL、选一合适点三个水平进行;对于未制定MRL的,精密度试验应在LOD、常见限量指标、选一合适点三个水平进行。重复测试次数6.。测定低限方法的测定低限计算:CL= 3 Sb / b式中:CL方法的测定低限; Sb空白值标准偏差(一般平行测定20次得到); b方法校准曲线的斜率。也可用标准加入试验法(稀释法)确定仪器检出限3倍基线噪音仪器定量限10倍基线噪音报告限禁

30、用物质(不得检出)报告限方法检出限限用物质(有MRL值)报告限可选MRL值、0.5MRL或方法定量限一般物质报告限可由实验室经试验确认。准确度重复分析标准物质(实物标样)或水平测试样品,测定含量(经回收率校正后),得出测定值与真值的偏差范围。真值含量(mg/kg)偏差范围(%)0.001-50+200.0010.01-30+100.01010-20+1010100015100010000100005特异性试验对于检测筛选方法和确证方法特异性必须予以规定,尤其对于确证方法必须尽可能清楚地提供待测物的化学结构信息,仅基于色谱分析而没有使用分子光谱测定的方法,不能用于确证方法。正确掌握不确定度评估的

31、方法实验室应建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根据CNAS-CL07:2011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标识方法按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进行。 ISO/TS19036食品和动物饲料微生物学定量检验的不确定度评估指南需要进行不确定度评估,并在检测报告中给出不确定度值:检测方法有要求;测量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领域有关;客户提出要求;当测试结果处于规定指标临界值附近时,测量不确定度对判断结果符合性会产生影响。6.设施和环境的质量控制设施和环境条件的评价实验室的设施及环境条件的控制主要应考虑足够的空间、合理的布局、条件的控制盒安全低风险等。重点

32、关注检测标准对环境的要求、监控设施有效性确认和使用记录、区域隔离和限制进入。设施和环境条件的日常监控日常检查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温湿度监控、相互干扰区域的隔离、防护设施的配置和使用、检验废弃物的处置等。注意监控的结果处理。综合前5个因素:人、机、料、法、环是否得到有效的控制利用检测结果、数据来验证。验证方法标准物质(盲样)验证、内部比对、实验室间比对、参加能力验证等。7.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实施质量控制的目的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质量控制的目的控制样品检测的各个环节和服务产生、形成或实现过程中的各个程序并使它们达到规定的要求,把不符合控制在其形成的早期并加以消除。检测实验

33、室的质量控制应严格执行实验室的各项程序文件的规定和检测工作的作业指导书。不仅控制检测过程的结果,而且应控制影响检测结果产生过程质量的各种因素,尤其是要控制其中的关键因素,如人、机、料、法、环的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技术质量控制盒工作质量控制。技术质量控制包括:人员操作水平、设备配置和校准、材料核查、测定方法选择、环境控制等。工作质量控制包括:遵守实验室程序文件规定、下一道工序对上一道工序的检查、各项程序的及时纠错和预防措施、最终检测报告质量控制等。质量控制计划的建立质量控制计划应尽可能覆盖所有部门、常规项目、特殊项目和关键检测岗位。重点关注计划完整性(年度质控计划、内部和外部)、质控结果评价依据、

34、实施记录、不满意结果的处理措施。易忽视质控结果的评价、不满意结果的愿意分析。日常质控活动的实施人员比对留样再测方法比对设备比对标准物质验证测试一个物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分析外部实验室间比对参加能力验证活动质量控制图(休哈特控制图)的制作和使用休哈特控制图又称常规控制图。检测过程采用计量控制图均质控制图、极差控制图(R图)和标准差控制图(S图)。当测量次数n = 35时,一般用R图(极差控制图),当n 10 时,用s图(标准差控制图)。选择质量控制样的要求含量稳定、样品基体均匀、便于保存。质量控制样的使用选取一个测定含量稳定、样品基体均匀、便于保存的样本为测试控制样,以相同的测试条件连续测定n次,经过计算得到算数平均值X,偏差s(上下控制限和警戒限)。实验室可自制的质量控制样蜂蜜、蜂皇浆、茶叶、水、面粉、调味品、土壤、金属、塑料、矿产品等。要求含量稳定、基体均匀、便于保存,制备成独立的小包装。质量控制图的结果分析每次测试时,与样品同样条件测定质量控制样,当控制样测定结果在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