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二轮复习 第十四讲 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件(67张)(山东重庆河北专用)_第1页
2023届二轮复习 第十四讲 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件(67张)(山东重庆河北专用)_第2页
2023届二轮复习 第十四讲 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件(67张)(山东重庆河北专用)_第3页
2023届二轮复习 第十四讲 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件(67张)(山东重庆河北专用)_第4页
2023届二轮复习 第十四讲 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件(67张)(山东重庆河北专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板块三第十四讲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历史2023内容索引核心要点聚焦热考专项突破知识结构主题线索主题:20世纪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是两次世界大战及国际格局的演变。主要内容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系、美苏冷战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瓦解、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等。线索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国际秩序20世纪初,世界形成密切联系的整体。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日益尖锐,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宣告结束。战后,战胜国通过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其没有带来真正的和平,反而孕育着另一场大战。线索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国际秩序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促成了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英法实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到全球战争的过程,最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而宣告结束。雅尔塔体系仍有强权政治的烙印,但对战后的和平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线索三

冷战及国际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主要态势是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的崛起、第三世界的兴起、中国的发展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国家发生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核心要点聚焦微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知识梳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1.战争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2.主要战线:西线(主要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东线、南线。其中,西线是决定性战场。3.战后秩序(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战争结束后,战胜国通过在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上缔结的《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等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

(2)国际联盟

性质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实质英法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影响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4.主要影响(1)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2)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3)这场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深化拓展拓展1

多角度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性质

侵略性、非正义性

判断的标准分析战争的性质主要看交战双方的目的,这个目的应该是贯穿在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中;分析战争的性质还要注意区别整体与个别、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战争的起因是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战争的进程为了实现自己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要求,进行了长期而残酷的争夺,显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侵略性质战争的结局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了瓜分或掠夺,巴黎和会是战胜的协约国之间的分赃会议拓展2

全面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经济方面: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将整个国家经济纳入了战争的轨道,战争迫使政府建立起一整套专门机构对经济进行干预,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政治方面:改变了世界格局(1)促成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出现,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2)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了动摇,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等分崩离析,英法等国受到重创(3)美日等国乘机迅速崛起(4)被压迫民族觉醒,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冲击了世界殖民体系科技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1)飞艇、飞机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受到重视,战后很快向民用方面推广。战争中汽车的机动性被人们重视,逐渐代替马车成为陆上主要交通工具(2)战争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及生产流程和管理的不断改进思想观念战争使人们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情绪高涨,同时也使和平主义思潮盛行

指主张建立永久和平、反对一切战争的思想拓展3

多角度认识国际联盟的建立

从出发点看美国的倡议迎合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人民渴望根除战争、保障和平的愿望;为美国介入国际事务、争夺世界霸权创造条件从进步性看国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政治性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各国之间的国际合作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从局限性看一方面,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没有参加,严重削弱了国联的权威性。另一方面,国联沦为英法维护其霸权的工具,最终未能制止侵略,局部战争最终走向了世界大战拓展4

素养要语(1)帝国主义各国重新瓜分殖民地的争斗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进行了长达四年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最终,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2)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新秩序不仅没有带来真正的和平,反而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命题角度角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典例1】

(2021浙江卷,22)下图所示为英国人阿瑟·摩尔兰德所绘漫画《最糟糕的就在我们身后》,反映的是1918年8月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的一次会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时战争形势,正确的是(

)A.坦克决定了战争胜负B.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破产C.东线战事胶着,转入持久阵地战D.协约国在西线大规模反攻,战线已推进到马恩河一线(注:撤退的德军士兵与追击中的坦克)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8年7—8月,协约国军队在西线发动了战争后期的一次大规模反攻,把战线向前推进到马恩河一线(第二次马恩河战役),故选D项;“决定”说法错误,战争从来不靠武器决定胜负,排除A项;1914年9月马恩河战役使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破产,排除B项;在东线1914年德军进入俄国境内,但同时俄军也打败了奥军,深入奥地利境内,东西两线的战事转入了持久的阵地战,排除C项。【典例2】

三国同盟形成之初,德国曾向意大利许诺,将来由意大利接管英法的海外殖民地。1915年,英法秘密与意大利取得联系,表示如果意大利加入协约国阵营,意大利可以获得奥匈帝国的大片领土。同年,意大利与英法签订《伦敦条约》,开始加入进攻同盟国的行列。这反映出(

)A.意大利外交的灵活性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性质C.殖民争夺的手段更新D.德意两国的利益冲突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德国和英法为拉拢意大利,随意划分殖民地和分割主权国家的领土,这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体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性质,B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出意大利外交的灵活性,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出当时殖民争夺的手段更新,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英法与德国之间的利益冲突,排除D项。微点2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雅尔塔体系知识梳理一、第二次世界大战1.背景(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2)意大利、德国、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对外侵略扩张,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3)亚洲和欧洲形成了两个战争策源地。(4)绥靖政策:《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2.过程(1)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战争: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德国闪击波兰、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2)世界人民的抵抗: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3.影响(1)欧洲:遭受致命打击,各国的国力受到严重消耗。(2)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3)苏联:因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赢得很高威望。(4)国际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成为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1.雅尔塔体系(1)含义: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2)内容: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托管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成立联合国等。(3)评价①积极: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②消极: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2.联合国(1)成立:1945年10月24日成立。(2)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3)原则:“大国一致”。(4)作用: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1.原因(1)现代化的推进。(2)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建立。2.表现:新兴民族国家形成了当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1)印度:现代文化呈现多样化特征。(2)新加坡、韩国:有类似的儒家文化背景,同时又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3)埃及:进一步消除殖民主义的影响,复兴民族文化;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并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深化拓展拓展1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根本原因。(2)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起了催化剂作用。(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局部战争逐步演变而成的。(4)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5)德国一直担心开战后东西两线作战,苏联在1939年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客观上“祸水西纵”,也促进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拓展2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1)形成原因①根本原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了威胁。②直接原因: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发生变化,是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2)基本特点①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组成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②是特殊的政治、经济、军事同盟。③同盟内部存在矛盾和斗争,但合作始终是主流。(3)历史影响①改变了法西斯国家与被侵略国家的力量对比。②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胜利的信心。③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进程。拓展3

雅尔塔体系的影响

国际格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新阶段,冷战局面开始出现国际形势实现了世界由战争到和平的转变,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同合作,反映了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安全的渴望局限性该体系建立在美苏两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实质是对其他国家主权和尊严的粗暴践踏和侵犯拓展4

素养要语(1)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下,德、意、日法西斯政权加紧了侵略扩张,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组成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表明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作。(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以雅尔塔体系为代表的国际秩序,虽然带有强权政治烙印,但对战后的和平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4)美苏的崛起,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对比和国际格局。命题角度角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典例】

(2021天津卷,13)下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盟国军队实施的某重大军事行动示意图。该军事行动达成的直接政治后果是(

)A.欧洲第二战场开辟B.轴心国集团的瓦解C.反法西斯战争根本转折完成D.联合国成员国的进一步增加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3年7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1943年9月,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故选B项;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排除A项;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排除C项;1945年10月,联合国才成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角度拓展(1)(2022天津高三期末)罗斯福在给丘吉尔的信中说:“你我两国人民要求开辟一个战场,以便卸下俄国人肩上的压力。”罗斯福的这封信表明了什么?判断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建立。(

)√(2)(2022山东德州高三期末)下图是对20世纪某一国际组织的描述。根据描述,可判断该组织是什么组织?●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为其发起国之一。●增进托管领土居民之政治、经济、社会及教育之进展。判断

根据描述,可判断该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

)×提示

根据描述,可判断该组织是联合国。

(3)(2022北京西城高三期末)雅尔塔会议后不久,英国人发表了名为《今天感觉好些了吗?》的漫画: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正在探视躺在病床上缠着绷带的地球。“三巨头”对“生病”的地球嘘寒问暖,画面和谐而友爱。从中能得出哪些信息?判断

“缠着绷带的地球”反映了战争对人类社会的严重破坏,建立联合国是“三巨头”对地球“嘘寒问暖”的表现之一,画面“和谐而友爱”反映出苏、美、英战时同盟关系。(

)√微点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知识梳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冷战(1)根本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意识形态尖锐对立。(2)主要表现: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北约”↔“华约”(1955年)2.两极格局(1)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正式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2)影响: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3.多极化趋势(1)出现: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和中国的崛起,20世纪60年代不结盟运动兴起。(2)发展

地区表现欧盟继续向政治和经济一体化迈进,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俄罗斯推行多极化外交,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仍然举足轻重日本追求政治乃至军事大国作为国家的长远战略目标中国正在发挥并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深化拓展拓展1

多角度理解两极对峙格局的影响(1)美苏两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局势动荡不安,国际关系恶化。(2)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甚至不惜大举用兵,出现了局部“热战”,破坏了世界和平。指使用武器的实际战争(相对冷战而言)(3)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4)美苏双方争夺在军事、科技等领域的优势,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5)造成西欧依赖美国、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不利于国际经济的良性发展。(6)促使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进行改革。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7)面对美苏两极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兴起。

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

拓展2

素养要语(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使它们从战时盟友变成冷战对手。(2)在两极格局下,美苏互有攻守,既有对抗,也有缓和。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3)随着战后西欧、日本的崛起,以及中国与第三世界的发展,两极格局中出现多极化的趋势。(4)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角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典例1】

(2022湖南卷,15)让·莫内是二战后法国著名政治家,堪称“欧洲之父”。他在文章中写到:“欧洲统一不会使大国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欧洲统一是引起欧洲变化继而世界变化的一种方法。”这里的“变化”是指(

)A.消除国家边界,新建主权实体B.建立共同制度,承担共同责任C.淡化意识形态,实现求同存异D.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友谊命题角度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欧洲统一不会使大国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可知让·莫内认为欧洲统一不会建立新的主权实体,最终是通过建立共同制度,承担共同责任实现欧洲的联合,B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欧洲一体化进程问题,而非意识形态问题,排除C项;欧洲的联合是为了实现欧洲的振兴,并不是保卫世界和平,排除D项。【典例2】

(2022山东卷,15)1967年,法国学者塞尔旺-施赖贝尔在其著作中宣称,如果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国家不迅速采取行动以重新确立对欧洲经济和社会的控制,欧洲也许会繁荣昌盛,但将在历史上第一次被更为发达的文明所摧垮并受它统治。该著作出版后在欧洲很快成为畅销书。这反映出欧洲社会(

)A.对美国发展模式的否定B.对战后世界秩序的不满C.对面临挑战和未来发展的担忧D.对苏联威胁下欧洲联合的反思答案C

解析材料“欧洲国家不迅速采取行动以重新确立对欧洲经济和社会的控制”“将在历史上第一次被更为发达的文明所摧垮并受它统治”说明该学者对欧洲未来发展的担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美国发展模式,由材料也看不出学者对战后世界秩序的不满,故A、B两项错误;由材料可以看出该学者主张欧洲联合,而不是反思欧洲联合,故D项错误。【典例3】

(2022广东卷,16)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说:“欧洲今天已比较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维持下去了,建立更平衡的联合和更名副其实的伙伴关系是符合美国利益的。”美国意在(

)A.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B.联合欧洲消除滞胀危机C.调整与西欧国家关系D.加大与苏联对抗的强度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尼克松认为美国与西欧国家建立伙伴关系更加符合美国的利益,而不是像之前那样扶持西欧各国,这说明美国意在调整与西欧国家的关系,C项正确;美国主张调整与西欧国家的关系,而非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排除A项;1970年,西欧国家还没有出现滞胀危机,排除B项;此时美国实力相对衰弱,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因此并不是加大与苏联对抗的强度,排除D项。热考专项突破专项命题一从新教材新高考角度命题——突破一命题篇——1.新教材——两次世界大战价值引领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以雅尔塔体系为代表的国际秩序,暂时协调了战后的国际关系。典例突破1(2022浙江卷,22)1940年5月,德军兵锋直指英吉利海峡,将英法联军主力围困于某地。英国海军动用几千艘各类船只,冒着德军的轰炸和炮击,将33万多名联军官兵撤到英国,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实力。该地位于下图(示意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940年5月”“英国海军动用几千艘各类船只……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实力”可知,这是敦刻尔克大撤退,敦刻尔克位于法国东北,临近比利时边境,④为敦刻尔克,故选D项。角度拓展(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仅没有带来真正的和平,反而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判断

(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到全球战争的过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协同作战,最终取得了胜利。判断

(

)(3)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有其不同特征,即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进展。判断

(

)√√×提示

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有其共同特征,即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进展。

2.新高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价值引领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体系。典例突破2(2022山东聊城一模)1921年2月,法波签订同盟条约,并经《洛迦诺公约》重新肯定后,波兰成为法国防御德国体系的东方柱石;1933年,波兰向法国政府提议,共同对德国发动一场预防性战争,以制止德国扩军,结果却遭法国拒绝。这一结果主要说明(

)A.法德两国关系已走向和解B.欧洲构建起集体安全体制C.凡尔赛体系面临严重危机D.法国严格践行《非战公约》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1933年,波兰向法国政府提议,共同对德国发动一场预防性战争,以制止德国扩军,说明此时期德国的大规模扩军行为已经使得其他国家产生了警惕心理,据此可知,凡尔赛体系面临严重的危机,故选C项;20世纪30年代,法德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而不是“和解”,排除A项;根据题干中“结果却遭法国拒绝”,说明欧洲并没有建立起集体安全体制,排除B项;1933年,法国对德国采取的是“绥靖政策”,其行为并不是严格践行《非战公约》的相关规定,排除D项。角度拓展(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一次大调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判断

(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客观上维持了欧洲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但因分赃不均,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判断

(

)√√专项命题二从高考重要题型图表专项角度命题1.重要史实——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价值引领

第二次世界大战,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卷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其影响广泛地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和科技各个层面。典例突破1(2021湖北卷,14)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五国军火生产情况,其中的变化反映出(

)A.美国军事优势逐步确立B.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建立C.冷战对峙态势初步形成D.多极化世界格局已出现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940—1944年五国军火产值”可知,1942年后,美国军火产值遥遥领先其他国家,即美国军事优势逐步确立,故选A项;1942年1月1日,英、美、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世界分裂为两个对立的阵营,与材料时间、内容不符,排除C项;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排除D项。角度拓展(1)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摧毁了数百年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逐步过渡到一个两极格局的时代。判断

(

)(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鼓舞下,亚非拉地区掀起了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高潮。判断

(

)√√2.重要考点——雅尔塔体系价值引领

雅尔塔体系是以美国和苏联两极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霸权的国际格局,其实质是大国实力对比和互相妥协的产物,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典例突破2(2022山东德州高三3月高考诊断性测试)下图是1945年雅尔塔会议后英国漫画家绘制的漫画《TAKEMEIN,MISTER?》(带我进去吧,先生?)该漫画意在揭示雅尔塔会议(

)图中上端文字为“投票权和否决权”,左侧上方的文字为“安全新闻剧院”,左侧中间的文字为“小孩需有大人陪伴,否则不得窥探”,左侧下方的文字为“小国”。A.凸显了大国主导地位B.激化了盟国内部矛盾C.加速了美苏利益冲突D.违背了世界和平潮流答案A

解析据漫画内容“小孩需有大人陪伴,否则不得窥探”“小国”,再结合这幅漫画的主题“带我进去吧,先生?”可知,雅尔塔会议是由大国主导的国际会议,故选A项。角度拓展(1)雅尔塔体系体现了大战前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判断

(

)(2)雅尔塔体系是资本主义大国与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