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复习新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复习新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复习新人教版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复习新人教版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复习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校名 推荐第 16 课(三国鼎立)李仕才第 16 课 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1. 背景: (1) 东汉末年,北方军阀长期割据混战,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2)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经济上: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2. 概况:( 1)时间:公元 200 年( 2)作战双方:袁绍与曹操( 3)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 4)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3. 曹操为什么能打败袁绍统一北方?曹操:( 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 2)经济上:实行屯田,恢复农业生产。( 3)军事上:军事上:军事才能出众1名校名 推荐( 4)用人

2、上:重用人才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二、赤壁之战形成曹孙刘三分天下的形势。1. 背景: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进一步统一全国。2. 概况:( 1)时间:公元 208 年( 2)作战双方:曹操与孙刘联军( 3)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4)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3. 曹操失败的原因:(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2)曹操骄傲轻敌;( 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启示:做人不能骄傲自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三、三国鼎立1. 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1) 220 年,曹丕称帝,定城洛阳,魏国建立;( 2) 221 年,刘备称帝,定城成都,蜀国建立

3、;( 3) 222 年,孙权称王,定城建业(南京) ,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2名校名 推荐2. 魏、蜀、吴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 曹魏重视农耕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直重视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注意兴修水利, 保护农桑。(2) 诸葛亮治蜀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3) 孙吴开发江南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230 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知识拓展】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世人称“卧龙” 。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后,辅佐刘备,筹划军政大事,后被任为丞相。刘备死后,蜀国的大小政事都由他来主持,他忠于职守,公正无私,治蜀有方,他多次出师伐

4、魏,从未成功。最后在行军途中病逝,正如他所说,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四、总结提升1. 知识梳理官渡之战三国鼎立赤壁之战三国鼎立比较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3名校名 推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时间公元 200 年公元 208 年作战双方袁绍与曹操曹操与孙刘联军战争特点以少胜多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孙刘联军以少胜多作用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仅看不能骄傲轻敌,要适时出击,虚心启示力量强弱,还要看战略战术是接受好的建议等才能取胜。否得当。2. 易错点拨( 1)官渡之战曹操胜袁绍败,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赤壁之战曹操败,孙刘联军以少胜多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

5、定了基础。3. 思考探究在我国民间戏剧里, 曹操被演成白脸奸臣, 人们称他为一代奸雄, 是我国历史上的大阴谋家。请你结合所学内容评析这一观点。解答:这种观点不够准确。( 1)从历史史实来看,曹操能谋善断,唯才是举,他以统一大业为己任,志向远大,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他的这些做法符合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的潮流。是一位有伟大抱负的政治家。( 2)在他统治期间,重视农耕,大兴屯田,发展了北方的经济,为西晋结束分裂局面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运筹帷幄,指挥得当,最终以少胜多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袁绍,曹操也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 3)同

6、时曹操还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他是当时建安诗坛杰出的代表人物,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4)但他有狡诈、多疑、滥杀无辜的残暴本性。如:杀华佗、孔融、杨修等,攻打陶謙时,杀男女数万口。例题 1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战役是()a. 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马陵之战思路分析: 本题实质上考查的是各战役的作用和意义。明白这一点后, 我们可以根据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判断:a 项的官渡之战是曹操和袁绍之间进行的一次战役,这次战役的最大意义是曹操战胜了袁绍,为其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c 项的淝水之战是前秦和东晋之间的一4名校名 推荐场战役,其作用是阻止了前秦南下的铁骑,为江南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稳

7、定的环境;d 项的马陵之战则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只有b 项的赤壁之战曹操战败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在占领湖北、湖南的基础上,又西进占领四川。为后来魏、蜀、吴三个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答案: b例题 2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火攻取胜而在赤壁之战中却败于对方的火攻,其主要原因是()a. 诸葛亮机智过人,其领导才能高于曹操b. 曹军沿江顺流而下,易进难退c. 军中发生疫病,士兵丧失作战能力d. 曹操刚愎自用,指挥中出现多次失误思路分析: 本题是考查对战争经过的了解。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并非是客观的军事力量对比,很大程度上是主观因素所起的作用。 官渡

8、之战时,袁绍在军事上实力强于曹操,所以在对阵中,袁绍骄傲轻敌,一意孤行,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为他的失败埋下祸根;而另一方面的曹操, 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采用正确的策略, 最终打败了袁绍。 而到了赤壁之战时,曹军军事实力强大,曹操在指挥中滋生了轻敌的情绪,屡屡中计,最终导致失败。答案: d例题 3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于分裂割据局面,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 年中国局势的是()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识图及对知识的识记能力。220 年,曹丕建立魏国, 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建立蜀国,定都成都;222 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答案:

9、b(答题时间:30 分钟)5名校名 推荐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共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1.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一带实力最强的封建军阀是()a. 袁绍和曹操b.曹操和孙权c. 曹操和刘备d. 刘备和孙权2.曹操取得胜利,奠定他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a. 淝水之战b.赤壁之战c.官渡之战d.长平之战3.曹操能够在官渡之战中取胜的关键因素是()a. 兵力强大b.战术得当c.准备充分d. 粮草充足4.杜甫的诗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是对历史上哪位政治家的评价()a. 曹操b.曹丕c.刘备d.诸葛亮5.赤壁之战的最重要的影响是()a. 使东汉灭

10、亡b.使曹操基本统一北方c. 使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d.使三分天下的局面实际形成6.对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b. 骄傲自满,对孙、刘联军采用的战术未引起重视c. 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弱d. 天意(刮东风)使曹操失败7.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中失败一方主观上的共同原因是()a. 军心涣散b.骄傲轻敌c. 准备不充分d. 士兵不习水战8.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同点有()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混战以少胜多的战役都是以曹操胜利而结束a. b.c. d. 9. 公元 216 年,曹操在其部下陈群等人劝他“应天顺民”称帝时说“若大命在吾,吾为周文王”。此语表明曹

11、操()a. 准备顺应民意,登基称帝b. 非常感激部下对他的尊崇c. 满足“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现状d. 暗示由他的儿子完成改朝换代任务10.中国古代“三国鼎立”时期开始的标志是()a. 曹操劫持了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b. 官渡之战结束之后c. 赤壁之战结束之后6名校名 推荐d. 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11.下列不属于曹操业绩的选项是()a. 打败袁绍,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b. 挟天子以令诸侯c. 建立魏国d.招贤纳士,实行屯田12.曹操是()a. 西汉人b. 东汉人c. 三国人d. 东晋人13.为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做出了杰出贡献的有()李冰张骞蒙恬诸葛亮a. b.c. d. 14.三国时期

12、,首达夷洲,密切了大陆与台湾联系的重要人物是()a. 周瑜b.卫温c. 诸葛亮d. 孙权15.下面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a. 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b. 封建国家分裂,不利于统一c. 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 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二、材料分析题16. 仔细阅读下图,联系所学知识,按要求回答:“三国鼎立形式图” 将魏、蜀、吴三国的疆域分别标注 abc,都城的三个地名分别以 abc 来代替请填写:( 1)图中,政权a:,其都城 a: _ 。( 2)图中,政权b:,其都城b: _ 。7名校名 推荐( 3)图中,政权c:,其都城c: _ 。17.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

13、回答问题。“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请回答:(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烈士”指什么?( 3)“壮心”在这里指什么?( 4)作者最伟大的功绩是什么?他为什么能有如此的作为?( 5)他一生中最大的挫折是什么?发生的原因是什么?8名校名 推荐一、单项选择题1. a解析: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一带实力最强的封建军阀是袁绍和曹操。2. c 解析:曹操取得胜利,奠定他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官渡之战。淝水之战是前秦军队和东晋军队在淝水展开大战淝水之战以后,前秦统治瓦解;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 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 以弱胜强的著名战

14、役;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故选c。3. b解析: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所以a 项的兵力强大不是正确答案, c项的准备充分和d 项的粮草充足不是取胜的关键,战术得当是取胜的关键因素。4. d解析:杜甫的诗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是对诸葛亮的评价。5. d 解析:赤壁之战的最重要的影响是使三分天下的局面实际形成。赤壁之战不是东汉灭亡的因素;使曹操基本统一北方的战役是官渡之战。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是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故选d。6. d解析:对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天意 (刮东风) 使曹操失败,历史上任何

15、战争的取胜,都不可能由天意所决定。7. b解析: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中失败一方主观上的共同原因是骄傲轻敌。8. c 解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同点有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混战,两个战役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之战曹操胜利,赤壁之战曹操失败。9. d 解析:公元 216 年,曹操在其部下陈群等人劝他“应天顺民”称帝时说“若大命在吾,吾为周文王”。此语表明曹操暗示由他的儿子完成改朝换代任务。10. d 解析:中国古代“三国鼎立”时期开始的标志是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11. c 解析:不属于曹操业绩的是建立魏国,魏国是曹操的儿子曹丕建立的。12. b 解析:曹操是东汉人,没等到魏国建立他就去世了。13. d 解析:为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做出了杰出贡献的有李冰在四川修建都江郾,张骞出使西域,诸葛亮是蜀汉丞相,蜀地是四川地区,故选d。14. b 解析:三国时期,首达夷洲,密切了大陆与台湾联系的重要人物是卫温。15. d 解析:三国鼎立局面是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二、材料分析题16.( 1)曹魏洛阳( 2)蜀汉成都( 3)孙吴建业17. ( 1)曹操。( 2)指怀有雄心壮志的人。 ( 3)“壮心”指统一全国。( 4)统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