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RF401的通用智能无线收发装置_第1页
基于nRF401的通用智能无线收发装置_第2页
基于nRF401的通用智能无线收发装置_第3页
基于nRF401的通用智能无线收发装置_第4页
基于nRF401的通用智能无线收发装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于nRF401的通用智能无线收发装置谢锦沐,吴功平,蒋锡健,祝鲁金 (武汉大学 动力与机械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2)目前,在各种仪器仪表数据采集系统,遥控测控系统中都需要嵌入无线数据传输的装置,本文介绍了一种通过单片机W77E58对无线收发芯片nRF401进行智能控制的通用无线收发装置的设计方法,硬件电路的设计分为两部分:无线射频模块的设计和控制模块的设计。该装置可以通过跳线的装置选择串口为RS232标准或TTL电平标准,通过W77E58控制可以实现双信道的切换,并可实现数据流控。 1 无线射频模块的设计 在本设计中,无线射频模块采用挪威Nordic公司推出的nRF401无线收发芯片。

2、该芯片使用433MHz ISM频段,是真正的单片UHF无线收发一体芯片,他在一个20脚的芯片中包括了高频发射、高频接收、PLL合成、FSK调制、FSK解调、多频道切换等,是目前集成度最高的无线数传产品1。无线射频模块采用在板差分环形天线,天线端口的负载阻抗为380,其电路原理见图1,图中列出了各外围元件的参数,其中J1口为无线射频模块与控制模块的接口。 硬件电路的设计要点如下: (1)射频电路对于电源噪声相当敏感,必须采用星形布线的方法使数字部分和RF部分有各自的电源线路,并且应在靠近集成电路电源引脚处分别去耦2。(2)外接VCO电感应选用高频电感,Q45,精度为2,本设计采用深圳顺百科技有限

3、公司的LQW18AN22NG00,电感的精度对无线通信的距离有较大的影响,也可使用精度为5的,但通信距离会大大减小。VCO电感连线应与其他控制线保持一定的距离,应避免数字控制线从电感引脚之间经过,并且应该使VCO电感元件的中心距离nRF401的VCO1,VCO2引脚焊盘的中心5.4mm左右,电感元件的选择与布局很重要,是设计成败的关键点。 (3)在电路板的正反两面均使用大面积铺铜作为接地面,使所有的器件容易去耦,两面的铺铜应使用多个过孔相连,所有对地线层的连接必须尽量短,接地过孔应放置在非常靠近元件的焊盘处2。 (4)天线的设计使用PCB板的环形天线,尺寸为35mm20mm,天线增益为11dB

4、,天线阻抗为380,天线应位于PCB板的顶部,天线部分不要铺铜,有关环形天线的设计可参考Nordic公司的技术文档nAN44003和nAN40005。 (5)如果PCB板的VCO电感设计合理,当模块处于接收状态时,nRF401的第4管脚电压为1.10.2V。 2 控制模块的设计 控制模块负责对无线射频模块状态切换及信道切换的控制,选用华邦单片机W77E58,控制模块的设计分为硬件电路的设计和软件的设计两部分。 2.1 硬件电路的设计 W77E58速度高,工作频率可扩展到40MHz,使用与8051/52同样的晶振运行时间比8052快2.5倍3,且其片内自带两个UART串口,串口0用于与外部的串口

5、设备通信,串口1用于与无线收发模块通信,其中J6口为控制模块与无线射频模块的接口,J2口为控制模块与外部串口设备通信的接口,可以采用简单的三线通信方式,也可以加上流控信号CTS,通过TTL电平对Reset管脚的控制可以实现对智能无线数传模块的复位。J2口与外部串口设备可以以RS232或TTL电平的形式进行通信,通信形式的选择通过对接口J3、J4、J5的跳线设置,MAX232及外围的电容元件均可采用贴片器件,以缩小PCB板空间。通过P2.5,P2.6,P2.7分别对无线射频模块的待机状态与工作状态的切换,收发状态的切换、信道的切换进行控制。 2.2 软件的设计 W77E58片内自带有两个串口,其

6、中串口0可以使用定时器T1或定时器T2作为波特率发生器;串口1只能使用定时器T1作为其波特率发生器4。本设计中采用T2做为串口0的波特率发生器,采用T1做为串口1的波特率发生器,两个串口均工作在串口模式1,波特率为9600b/s,串口0占用了第4号中断,使用SCON,SBUF做为其串口控制寄存器和串口数据缓冲器;串口1则占用了第7号中断,SCON1,SBUF1做为其串口控制寄存器和串口数据缓冲器。对串口的初始化函数为init_serialport(),函数定义如下: 在无线通信的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的干扰,通常误码率比较高,即使发射方不发送数据,接收方仍会经常接收到由于外部干扰而产生的乱数据,

7、为了在接收的过程中区分接收到的数据是否为有效数据,必须有一定的通信协议: (1)两个串口的数据发送均采用查询方式,数据接收均使用中断方式; (2)数据帧包括帧首和数据两部分,帧首使用双字节0x55AA,数据部分为1B,即每帧占用3B,帧首和数据部分均采用十六进制ASCII码传送,确保协议的透明性; (3)接收方如果接收到0x55 0xAA字节,则说明接收到有效的数据帧,否则将该帧丢弃。 如果硬件电路设计合理,元器件的选择恰当,再加上以上简单的通信协议,则可将误码率控制在0.2以下。 单片机上电后,首先对系统和串口进行初始化,然后单片机进入待机模式,直到两个串口中的一个发生中断硬转为工作模式,处

8、理中断程序。主要的程序代码如下: 3 硬件电路的测试 本设计中将控制模块和无线射频模式分开设计,控制模块通过一单排7脚的接口控制射频模块,测试的步骤如下: (1)将控制模块和无线射频模块焊好,检查确认无虚焊、粘焊; (2)先对控制模块上电进行测试,主要是测试控制模块的串口0和串口1能否相互收发数据,测试方法是通过板上跳线将串口0设置为RS232标准,由于板上的串口1只有TTL电平标准,必须外加电平转换电路将其转换为RS232标准,然后将两个串口分别接到计算机的两个串口上,将以上的程序写到W77E58上,然后用串口测试软件测试,如果串口0,1能相互收发数据,便可开始对无线射频模块进行测试; (3

9、)将无线射频模块的J1口与控制模块的J6口焊接起来,上电进行测试,按照以上的程序,上电时处于接收状态,可对TXEN,PWUP,CS等管脚进行测试,看是否与程序吻合; (4)确认射频模块上电处于接收状态后,可测试nRF401地第4管脚是否为1.1V左右,如果是,则说明VCO电感设计合理,否则要重新设计PCB板,此外,nRF401在没有数据接收时,仍会自动从DOUT发送随机数据,使用万用表进行测试时该引脚电压应为2.5V左右4。如有示波器可做更详细的测试。 4 结语 由无线收发芯片nRF401、单片机W77E58、接口芯片MAX323等组成了一个智能控制无线收发装置,该装置具有通用性,可嵌入到各种

10、仪器仪表数据采集系统、遥控遥测系统中,实现无线数据的双向传输。供应nRF401模块微功率无线射频通信模块块特点: 1.微功率发射,最大发射功率10mW。 2.ISM频段,无需申请频点。载频频率433MHz,也可提供868/915MHz载频。 3.高抗干扰能力和低误码率。基于FSK的调制方式,采用高效前向纠错信道编码技术,提高了数据抗突发干扰和随机干扰的能力,在信道误码率为10-2时,可得到实际误码率10-510-6。 4.传输距离远。在视距情况下,天线高度2米,可靠传输距离可达300-4000m(BER=1200bps)。 5.透明的数据传输。提供透明的数据接口,能适应任何标准或非标准的用户协

11、议。自动过滤掉空中产生的假数据(所收即所发)。 6.多信道。 STR系列标准配置提供8个信道,如果用户需要,可扩展到16/32/64信道。满足用户多种通信组合方式。 7.双串口,3种接口方式。 STR系列提供2个串口3种接口方式,COM1为TTL电平UART接口。COM2由用户自定义为标准的RS-232/RS-485口(用户只需要拔插1位短路器再上电即可定义)。 8.大的数据缓冲区。接口波特率为1200/2400/4800/9600/19200/38400bps,格式为8N1/8E1用户自定义,可传输无限长的数据帧,用户编程更灵活。 9.智能数据控制,用户无需编制多余的程序。即使是半双工通信,

12、用户也无需编制多余的程序,只要从接口收/发数据即可,其它如空中收/发转换,控制等操作,STR自动完成。 10. 低功耗及休眠功能。 +5V供电情况下,接收电流 概 述 所设计的无线数传模块由单片射频收发芯片nRF401、AT89C52微控制器和MAX3316接口芯片构成,工作在433.92434.33MHz频段;可方便地嵌入在各种测量和控制系统中进行无线数据传输,在车辆监控、无线抄表、无线232数据通信、计算机遥控遥测系统中应用。 nRF401是北欧集成电路公司(NORDIC)的产品,是一个为433MHz ISM频段设计的真正单片UHF无线收发芯片,满足欧洲电信工业标准(ETSI)EN300

13、200-1 V1.2.1。它采用FSK调制解调技术,最高工作速率可以达到20K,发射功率可以调整,最大发射功率是+10dBm。nRF401的天线接口设计为差分天线,以便于使用低成本的PCB天线。它要求非常少的外围元件(约10个),无需声表滤波器、变容管等昂贵的元件,只需要便宜且易于获得的4MHz晶体,收发天线合一。无需进行初始去万通商联上面找生意!始化和配置,不需要对数据进行曼彻斯特编码,有两个工作频宽(433.92/434.33MHz),工作电压范围可以从2.7-5V,还具有待机模式,可以更省电和高效。 nRF401无线收发芯片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内部结构可分为发射电路、接收电路、模式和低

14、功耗控制逻辑电路及串行接口几部分。发射电路包含有:射频功率放大器、锁相环(PLL),压控振荡器(VCO),频率合成器等电路。基准振荡器采用外接晶体振荡器,产生电路所需的基准频率。 其主要特性如下: 工作频率为国际通用的数传频段 FSK调制,抗干扰能力强,特别适合工业控制场合; 采用PLL频率合成技术,频率稳定性极好; 灵敏度高,达到-105dBm(nRF401); 功耗小,接收状态250 A,待机状态仅为8 A(nRF401); 最大发射功率达 +10dBm ; 低工作电压(2.7V),可满足低功耗设备的要求; 具有多个频道,可方便地切换工作频率 ; 工作速率最高可达20Kbit/s(RF40

15、1); 仅外接一个晶体和几个阻容、电感元件,基本无需调试; 因采用了低发射功率、高接收灵敏度的设计,使用无需申请许可证,开阔地的使用距离最远可达1000米 (与具体使用环境及元件参数有关)。引脚排列和功能 nRF401无线收发芯片具有20个引脚。 重要时序参数 TX与RX之间的切换 当从RX切换到TX模式时,数据输入脚(DIN)必须保持为高至少1ms才能收发数据。当从TX切换到RX时,数据输出脚(DOUT)要至少3ms以后有数据输出。 Standby与RX之间的切换 从待机模式到接收模式,当PWR_UP输入设成1时,经过tSR时间后,DOUT脚输出数据才有效。对 nRF401来说,tST最长的

16、时间是3ms。 从待机模式到发射模式,所需稳定的最大时间是tST。 Power Up与TX间的切换 从加电到发射模式过程中,为了避免开机时产生干扰和辐射,在上电过程中TXEN的输入脚必须保持为低,以便于频率合成器进入稳定工作状态。当由上电进入发射模式时,TXEN必须保持1ms以后才可以往DIN发送数据。 从上电到接收模式过程中,芯片将不会接收数据,DOUT也不会有数据输出,直到电压稳定达到2.7V以上,并且至少保持5ms。如果采用外部振荡器,这个时间可以缩短到3ms。应用电路及设计应注意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微控制器采用Atmel公司的AT89C52,分别用单片机的P1口各管脚控制nRF401的

17、DIN、DOUT、TXEN、PWRUP、CS这五个脚即可。具体连接可参见图3。 接口芯片采用美信公司的RS232转换芯片MAX3316,完成单片机和计算机RS232接口的电平转换及数据发送、接收、请求、清除功能。关于此芯片的使用可参见其手册。 在nRF401芯片使用时,设定好工作频率,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后,通过单片机根据需要进行收发转换控制,发送接收数据或进行状态转换。在实际的设计应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天线的接入 ANT1和ANT2是接收时LNA的输入,以及发送时功率放大器的输出。连接nRF401的天线是以差分方式连接到nRF401的。在天线端推荐的负载阻抗是400欧姆。图3是一个

18、典型的采用差分方式的原理图。射频功率放大器输出是两个开路输出三极管,配制成差分配对方式,功率放大器的VDD必须通过集电极负载,当采用差分环形天线时,VDD必须通过环形天线的中心输入。 2)与单片机共用一个晶振 nRF401可以与单片机共用一个晶振,图4表示了这种应用的连接方式。需要注意从单片机引入的晶体走线不能离数据线或者控制线太近。 PCB布局和去耦设计 印刷电路板(PCB)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射频性能,为了获得较好的RF性能,PCB设计至少需要两层板来实现,PCB分成射频电路和控制电路两部分布置。nRF401采用PCB天线,在天线的下面没有接地面。射频部分的电源与数字电路部分的电源分离。 为了

19、减少分布参数的影响,在PCB应该避免长的电源走线,所有元件地线,VDD连接线,VDD去耦电容必须离nRF401尽可能的近。nRF401的电源必须经过很好的滤波,并且与数字电路供电分离,在离电源脚VDD尽可能近的地方用高性能的电容去耦,最好是一个小电容和一个大电容相并联。PCB板顶层和底层最好敷铜接地,把这两层的敷铜用较多的过孔紧密相连,再将VSS脚连接到敷铜面。所有开关信号和控制信号都不能经过PLL环路滤波器元件和VCO电感附近。 对nRF401的PCB布局来说,VCO电感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nRF401VCO电感位置的最佳设计是保证产生1.1 0.2V的PLL环路滤波器电压,这个电压可以从F

20、ILT1(pin4)测得。通信协议的设计 nRF401在很多时候用在便携及移动式设备,在这种应用中需要尽可能长时间的工作,考虑到电池的能耗,往往需要考虑节能和低功耗设计的问题。为了节能,nRF401平时大多数情况下应处于关闭状态,由于无线部分硬件上是不具备自动唤醒功能的,为了达到节能的目的,必须通过软件方式采用合理的通信协议以保证节能同时不丢失数据。 1)首先每次发送应该有一个前置码,通常可采用101010101010,持续一个给定的周期(比如1秒),这个前置码是节能的基础。 2)接收端平时可以开启接收几个毫秒,如果没有收到规定的前置101010101010,然后关闭约1秒,通过检测前置码而获

21、得同步。开关的时间比也就是工作的占空比,增加前置码的周期可以减少工作的时间,从而减少平均工作电流;需要注意的是增加前置码的长度虽然可以降低功耗,但是会降低系统的响应速度,需要根据系统的要求进行确定。软件设计 在设计程序时,要注意各状态转换的时延。nRF401的通讯速率最高为20kbit/s,发送数据之前需将电路置于发射模式;接收模式转换为发射模式的转换时间至少为1ms;可以发送任意长度的数据;发射模式转换为接收模式的转换时间至少为3ms。在待机模式时,电路进入待机状态,电路不接收和发射数据。待机模式转换为发射模式的转换时间至少为4ms;待机模式转换为接收模式的转换时间至少为5.0ms。这里给出

22、系统和程序的工作流程图52.4G 无线收发模块(NRF401)车辆监控、遥控、遥测、小型无线网络、无线抄表、门禁系统、小区传呼、工业数据采集系统、无线标签、身份识别、非接触RF智能卡、小型无线数据终端、安全防火系统、无线遥控系统、生物信号采集、水文气象监控、机器人控制、无线232数据通信、无线485/422数据通信、数字音频、数字图像传输等。 .工作频率为国际通用的数传频段 .FSK调制,抗干扰能力强,特别适合工业控制场合 .采用PLL频率合成技术,频率稳定性极好。 .灵敏度高,达到-105dBm(nRF401) .功耗小,接收状态250uA,待机状态仅为8uA(nRF401) .最大发射功率达 +10dBm .低工作电压(2.7V),可满足低功耗设备的要求 .具有多个频道,可方便地切换工作频率 .工作速率最高可达20Kbit/S(RF401) .仅外接一个晶体和几个阻容、电感元件,基本无需调试 .由于采用了低发射功率、高接收灵敏度的设计,使用无需申请许可证,开阔地的使用距离最远可达1000米* *与具体使用环境及元件参数有关 nRF401 工作频段 433MHz 信道数 2 功能 发射/接收 稳频方式 PLL 调制方式 FSK 最大输出功率 +10dBm 灵敏度 -105dBm 最大工作速率 20Kbit/s 工作电压 2.7-5.2V 封装 20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