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与利率理论_第1页
利率与利率理论_第2页
利率与利率理论_第3页
利率与利率理论_第4页
利率与利率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利率与利率理论,货币金融学内容(横向线,第一节 利息及其计算 第二节 利率体系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 第四节 利率的功能 第五节 利率管理体制改革,第三章 利率与利率理论,第一节 利息及其计算,一、利息的定义 二、利息的计算 三、我国金融机构的计息与结息规则,一、利息的定义( interest,利息,是指信用活动过程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超过本金的部分,它是本金之外的增加额,以钱生钱,二、 利息的计算,一)单利与复利,Future Value (U.S. Dollars,思考:单利和复利,哪个更能反映利息的本质特征,终值,反映了按复利计息的资金的未来价值,即本利和。 现值,是指未来金额

2、的现在价值,把未来价值折算成现值的过程称为贴现,二)现值与终值,三、我国金融机构的计息与结息规则,一)存款的计息与结息规则,二)贷款的计息与结息规则,人民币存款利率表,日期:2008-12-23,事先不约定存期,一次性存入,一次性支取的储蓄存款,是对公客户与银行签订协定存款合同,双方商定对公客户保留一定金额的存款以应付日常结算,此部分按普通活期利率计付利息,超过定额金额的那部分存款按协定存款利率计付利息。一般银行只会跟有大额存款的客户做协定存款。个人存款不适用,不约定存期、支取时需提前通知银行、约定支取日期和金额方能支取的存款,人民币贷款利率表,日期:2008-12-23,第二节 利率体系,一

3、、利率的定义 二、利率的种类 三、利率体系,一、利率的定义(interest rate,利率又叫“利息率”,是衡量利息高低的指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本金的比率,利率利息/本金,按利率用途:存款利率、贷款利率 按是否扣除通胀:名义利率、实际利率 按融资期限内是否可调:固定利率、浮动利率 按利率形成:法定利率、公定利率、市场利率,二、利率的种类,存款利率,是指客户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款所取得的利息与存款本金的比率。 贷款利率,是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所收取的利息与贷款本金的比率。 存贷利差:不同国家不尽相同,有的46个百分点,有的23个百分点,我国长期偏低,近几年有扩大之势,1存款利率与

4、贷款利率,我国1年期存贷款利差的变动情况,名义利率,是以名义货币表示的利率。我国平时所说的利率通常是指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真实利率。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如下,2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真正影响借贷资金供求的,是实际利率而非名义利率,固定利率,是指在融资期限内不作调整的利率 浮动利率,通常是指在融资期限内融资利率不固定,而是每过一定时间根据市场利率的变化重新确定利率,3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法定利率,又称“官定利率”,是指金融管理当局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主要包括两类: (1)央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再融资利率,这又包括再贴现利率和再贷款利率; (2)央

5、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进行直接管制和对金融市场上债券利率的直接管制,4法定利率与市场利率,市场利率,是指在某一时点,金融市场上由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直接决定并由借贷双方自由议定的利率。 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是比较典型的市场利率,其中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LIBOR)是国际金融市场上影响比较大的市场利率,三、利率体系,一)定义 利率体系,是指一个经济运行机体中存在的各种利率由各种内在因素联结成的有机体,主要包括利率结构和各种利率间的传导机制。 (二)利率体系的组成 利率体系,主要由中央银行利率、金融机构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组成,再贴现利率(基准利率) 中央银行利率 再贷款利率 金融机构在

6、央行的存款利率 各种存款利率 金融机构利率 各种贷款利率 转贴现利率 银行同业拆借利率 金融市场利率 各种债券利率 民间借贷利率,核心和主导作用,基础性作用,主体,案例,1988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高达18.5,而当时银行存款的利率远远低于物价上涨率,所以在1988年的前三个季度,居民在银行的储蓄不仅没给存款者带来收入,就连本金的实际购买力也在日益下降。老百姓的反应就是到银行排队取款,然后抢购,以保护自己的财产,因此就发生了1988年夏天银行挤兑和抢购之风, 8月份银行存款减少了26亿,针对这一现象,中国的银行系统于1988年第四季度推出了保值存款,将名义利率大幅度提高,并对通货膨胀所带来的损

7、失进行补偿。实际利率的上升使存款的利益得到了保护,他们又开始把钱存入银行,使存款下滑的局面很快得到了扭转,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中国的银行系统对三年定期存款的保值率(,其中总名义利率等于年利率和通货膨胀补贴之和,思考:负利率会带来哪些影响,在经济活动中,区别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至关重要。是赔是赚不能看名义利率,而要看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是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影响后的利率。 当通货膨胀率很高时,实际利率将远远低于名义利率。由于人们往往关心的是实际利率,因此若名义利率不能随通货膨胀率进行相应的调整,人们储蓄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很大的打击。 此外,负利率还可能导致资金外流,使过度消费出现,将使可贷资金规模下降

8、,使得债权债务关系扭曲等,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一、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二、西方经济学家的利率决定理论 三、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动的现实因素,三、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动的现实因素,第四节 利率的功能,一、利率与储蓄 二、利率与投资 三、利率对经济的调节功能,一、利率与储蓄,1.在收入既定的前提下,利率对储蓄与消费的影响正好相反; 2.利率的高低不仅影响储蓄的总量,而且影响储蓄的结构。 3.从短期看,利率的变化会影响消费总量,消费是利率的减函数;从长期看,利率影响的只是即期消费量,提高利率减少的是即期消费量,却会使远期消费量增加,储蓄:广义的储蓄收入减去消费; 狭义的储蓄居民储蓄存款,储蓄者是选择金融资

9、产储蓄还是选择实物储蓄,是选择存款还是选择购买股票、债券等,二、利率与投资,投资可分为实质性投资和证券投资。 实质性投资,是指对生产流通领域进行的投资活动,主要指固定资产投资。低利率对实质性投资有刺激作用,高利率则不利于投资规模的扩大。 证券投资,是指人们对金融或金融商品的购买和持有。在正常的经济情况下,利率与证券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利率变动影响存款收益率,进而影响资金流向和流量,最终影响股市的资金供给和股价。利率变动影响企业利息负担,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盈利情况,最终影响股价,三、利率对经济的调节功能,利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即调节宏观经济,又调节微观经济;既有直接功能,又有间接功能;既有积极功

10、能,也有消极功能,筹集社会资金,合理配置资源 传导货币政策,调节经济周期 调节货币流通,保持物价稳定 促进经济核算,平衡国际收支,第五节 利率管理体制改革,一、利率管理体制概述 二、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与教训 三、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状况,一、利率管理体制概述,一) 利率管理体制的概念 利率管理体制,是一国经济管理体制的重点组成部分,它规定了金融管理当局或中央银行的利率管理权限、范围和程度。 (二)利率管理体制的类型 (1)国家集中管理 (2)市场自由决定 (3)国家管理与市场决定相结合,二、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与教训,利率管理属于价格管制,其目的是限制银行业的恶性竞争,保证金融体系的安全性。2

11、0世纪70年代以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利率管制都是政府管制最重要的内容。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大多数国家逐步放松了利率管制,金融市场的利率更多的由市场决定,呈现出一种利率市场化的趋势,一)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渐进式,1美国 美国自从联邦储备体系建立起来之后,就开始对利率实行比较严格的管制,而且对利率的管制很早就以法律的形式出现。1933年联邦储备法中著名的“Q号规则”(即Q条例)禁止商业银行对活期存款支付利息,并对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规定了利率最高限。 从20世纪60年代逐步放松利率管制,1980年美国国会通过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决定分阶段取消“Q号规则”。到1986

12、年,所有联邦储备银行对存款利率上限的限制全部被取消,同时还取消了一些贷款的最高利率限制,英国从18世纪初期到1971年,长期实行集中控制型的利率管理体制,英格兰银行控制再贴现利率,商业银行通过他们之间的利率协议而使其存、贷款利率随再贴现利率同比变动。 1971年,英格兰银行宣布取消贴现率,同时要求商业银行和贴现行取消在利率方面的卡特尔协议。 1972年10月,英格兰银行又决定以最低贷款利率取代贴现率,而最低贷款利率又是商业银行制定利率的准绳。 1981年8月,英格兰银行宣布取消每周公布最低贷款利率的做法,英国的利率管理体制走上了自由化的道路,2英国,1977年,国债交易利率实现自由化,第二年发

13、行的中长期国债也放开了,接着,日本银行于1978年先后允许银行拆借利率弹性化和银行间票据买卖自由化,然后,又将大额金融交易导入小额金融交易。1991年,日本银行停止实施“窗口指导”。1993年,定期存款利率和流动性存款利率实现了自由化。1994年,日本利率完全自由化,同时也标志着日本金融自由化的基本完成,3日本,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利率市场化的实践来看,利率市场化是金融自由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结局是利率由市场决定,利率随资金供求状况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更加有利于资金流向效益较好的行业、企业和产品,大大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二)发展中国家的利率市场化,拉美许多国家早在20

14、世纪70年代就实施了利率市场化,如巴西和智利1975年、阿根廷1977年、乌拉圭1978年等。 拉美国家基本上是在宏观经济极不稳定、通货膨胀严重、存在巨额财政赤字、经济呈现负增长的情况下全面放开利率管制的,致使这些国家在实施利率市场化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金融危机,1.拉美国家激进式,亚洲国家的利率市场化集中在早在20世纪80年代。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尼泊尔、菲律宾、泰国等先后实行了利率市场化。其过程和特点都大同小异,2.亚洲国家渐进式,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利率市场化是其推进金融改革的重要一步,但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实施利率市场化的前后几年里经济增长率起伏波动很大,经济学家们认为市场化有可能是导

15、致经济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利率过高几乎是所有实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突出问题,而且,实施利率市场化后出现金融危机的发展中国家为数不少,如:阿根廷、智利、墨西哥、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土耳其、乌拉圭等。为抑制金融危机,一些国家又恢复了对利率的部分或全部管制,三、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状况,到目前为止,国债、金融债券在内的非存贷款工具的利率已基本实现市场化。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包括贴现、再贴现市场在内的货币市场以及外汇市场,已经走上了市场化的道路,同时金融机构贷款的利率浮动幅度,已经达到了基本上对银行的利率选择不构成约束的程度。现在还没有被市场化浪潮冲击的,主要就是国有商业

16、银行的存贷款利率,1.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 2.是顺利实施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在要求 3.是治理通货膨胀的有效选择,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存款先大额长期、后小额短期的基本步骤,逐步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2003.3.20,央行在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公布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放开同业拆借利率、国债利率 1996年6月,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实现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自主确定拆借利率; 1997年6月,银行

17、间债券市场正式启动,同时放开了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 1998年9月,放开了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市场化发行利率; 1999年9月,成功实现国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招标发行; 1999年10月,对保险公司大额定期存款实行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双方协商利率的办法 ; 2006年,“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推出。 调整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 2000年9月,实行外汇利率管理体制改革,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三)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步骤,调整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利率或贴现率 扩大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 2002年10月,在8个县农村信用社进行利率市场

18、化改革试点,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由50%扩大到100%,存款利率浮动幅度由20%扩大到50% 2003年 8月 ,人民银行在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时,允许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上浮不超过贷款基准利率的2倍; 2004年1月1日 ,央行将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1.7倍,农村信用社扩大到2倍,下限保持在0.9倍不变; 2004年 10月 ,央行决定不再设定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限,下限仍为0.9倍不变,并允许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下浮 。 取消所有的利率限制,全面放开利率,四)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措施,1. 利率管理由指令性集中管理转向导向性弹性管理,进一步放松利率管制; 2. 维持适当的实际利率水平,完善利率结构; 3. 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金融市场; 4. 健全经济主体的利益和风险机制,提高利率弹性; 5. 把利率管理、利率市场化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利率市场化与汇率改革同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