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第5课时 专题整合提升课_第1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第5课时 专题整合提升课_第2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第5课时 专题整合提升课_第3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第5课时 专题整合提升课_第4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第5课时 专题整合提升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二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至隋唐时期,第5课时专题整合提升课,专题二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至隋唐时期,链接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对社会的影响 1士族庄园经济 “士族”是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迅速发展的产物,它形成于汉魏之际,巩 固于 西晋,鼎盛于东晋,在南 朝时逐渐衰 落。士族以家庭为基础,以门第为标准,形成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士族在经济上广占良田,形成了庄园经济。士族庄园占有大量土地,拥有许多依附农民,却不向国家承担各种赋税和徭役,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兵役杂税的来源。同时这种经济具有明显的封闭性,它是这一时期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 2寺院经济: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

2、得到统治者 的支持,佛教广为传播,导致寺院经济实力增强。寺院占有许多劳动力,不在国家户籍。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广占田宅,侵夺百姓,与官府争夺劳动力和税收,农民负担加重。寺院经济的发展,也为这一时期佛教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链接二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全面繁荣 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全面的空前繁荣,表现为: 1政治上:隋朝是我国历史上继往开来的重要朝代,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 面,但因暴政很快被农民起 义推翻。唐朝是一个强盛的封建帝国,唐初统治者吸收 隋亡教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唐王朝出现了“贞观之 治”和“开元盛世”的繁盛局面。本时期一系列的政治制度和 统治政策 得以革新和完

3、善,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具体表 现在:形 成了以三省六部制为核心的政治格局;科举制创立并 完善;从 府兵制到募兵制的转变,2经济上:封建经济空前繁荣。表现在:江南 地区经 济发展迅速,逐步与中原地区接近;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城市兴旺,出现以工商业为主要职能的城市;均田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等经济政策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开始松弛。 3民族关系上: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统治者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和推动了边疆地区封建化的进程;中央政权对边 疆地 区的有效 管辖 范围扩大,程度加深,4对外关系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表现在:统治者推行开明的对外政

4、策,中外交通发达,与各国 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频繁。 5文化方面:科技文化全面辉煌,表现在:对外来文化兼容并收,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亚洲尤其是 东亚的许多国家产生巨大影响,形成了中国文化圈,针对训练 1(2015北京高三统考)东晋南朝时谢灵运的田庄“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孔灵符“立墅,周围三十三里,水陆地二百六十五顷,含带二山, 又有果园九处”。这说明田庄() A占田过限,违制兼并 B封疆裂土,富甲天下 C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D相对独立,自给自足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田庄 经济。通过 材料中“既耕以 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等信息分析可

5、知田庄规模大,生产生活上自给自足,D,2(2015广安高三诊断)下图是出土于甘肃嘉峪关的魏晋墓葬壁画。据此可知当时() A嘉峪关地区出现农耕经济 B牛耕技术在全国推广 C曲辕犁在北方大规模推广 D已被迫废弃均田制度 解析:左图是耕地的场景,右图是播种的场景,所以反映的是魏晋时期嘉峪关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状况,A项符合题意。 B、C、D无从得出,排除,A,3(2015河北邯郸调研)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 二丈五 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以代役。此规定有利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官

6、营手工业的发展 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D,解析:材料反映了唐代农户除了要交租外,还要 交纳一定的绢、绵等手工业品,还可以手工业品代替徭役,由此 可知这项规定可以推动家庭手工业的发展,故选 D项。材料中 手工业品是为交纳赋税和代役,故排 除A项;官营手工 业的产品主要是用于皇室和贵族享用,其生产者是专门的匠户;民 营手工业的产品主要是参与市场流通获取利润,故排除B、C,4“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全诗风格豪放飘逸,境界雄奇瑰玮,笔势错 综变化,诗韵亦随着诗人情感的变化几次转换,跌宕多姿,富 有浪漫主义色彩。此诗最可能出自() A屈原 B李白 C杜甫 D

7、王维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诗 歌艺术的理 解,根 据材 料中“豪 放”“雄奇”“浪漫主义”可知属于浪漫主义诗人 的作品,排除 C、D,屈原的诗歌是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多用“兮”字,题干作品显然不属于楚辞。故这首诗出自李白,B,关联古代中国文明与雅典文明的比较,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权力高度集中,中央控制地方,皇权至上,建立了直接奴隶主民主政治,公民获得了较充分的民主权利,但后来造成了政局的动荡,大河冲积平原,土地肥沃,便于耕作,山多地少,土地贫瘠,港湾众多,便于海运,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商业落后,形成了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农业落后,粮食缺乏,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宣

8、扬“忠君”思想,重视封建道德的教育,颂扬个人对国家的奉献精神,强调个人主义,主张个人的享受和“人”的价值尊严,反对专制,典题训练 1(2015乐山诊断) 梭伦改革的解负令、罗马万民法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都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 B都保护了自由民的私有财产 C都促进了民主政治发展 D都扩大了统治基础,D,解析:梭伦改革时期的雅典处于奴隶社会,故排除A项;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本质上是加强君主专制的 需要,故 排除 B、C项,梭伦改革使新兴工商业奴隶主得以参政,罗马 的万民法使被征服地区的贵族得以参政,隋唐 的科 举制通 过考试的方式扩大了统治基础,故本题应选D,2(20

9、15浙江台州高三质量评估)唐朝时,波斯和大食商人把珠宝玉石等奢侈品带到(长安)西市来卖,然后购买 丝 绸、瓷器等中国特产运回转卖,西市的繁荣超过了东市。下 列诗句的描写符合下图所反映的西市场景的是(,唐长安城胡商云集的西市,C,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C五陵少年金市东笑入胡姬酒肆中 D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解析:由材料和图片信息可知,唐朝的西市胡商云集,“胡姬”是唐代对西域女子的称呼,“金市”即西市,是按照五行方位的叫法,所以C项符合题意,主题一追求社会公平、公正从世袭制到科举制 热点综述 公平、公正是人类有史以来孜孜不倦的追求,也

10、是当前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公平、正义社会的需求。由此可以联想到中国古代的选官用人制度。高考特别重视对古代选官用人制度的命题考查,主要从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特点及影响角度,理解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及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认识古代选官用人制度对今天完善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借鉴意义,进一步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惩治腐败,建立公平、清正、廉洁的社会,知识通关 一、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二、中西方官吏遴选与人才选拔制度的演变与区别 1古代中国:西周以血统为基础实行世卿世 禄制;汉 代按才能和德行实行察举制;魏晋南北朝 按家世 门第实 行九品中正 制;隋唐按考试成绩实行科举制。逐渐打破血缘关系的束缚,按才能

11、德行和考试成绩任用官员,体现了公平和社会进步。 2近代中国:清末洋务运动的教育改革;清末新政与 预备立宪;1905年废除科举;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等。这些教育及选官制度的改革,一方面体现了制度本身的文明和进步;又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变革和进步,3古代雅典:早期的寡头政治;梭伦的财 产等级制度,打破血缘关系,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克利斯提尼的地域选举制;伯里克利的权利开放。雅典民主政治的缺 陷等。 4近代西方的文官制度:近代西方文官制度 是在吸收古代中国官吏制度(科举)精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在备受“恩赐官职制”“个人徇私制”“政党分肥制”之苦的西方资产阶级和其他阶层的眼里,公开考试、择

12、优任官的中国科举制无疑是一剂良药,对点训练 1(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 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与政绩考核:“其志行善者,则举之

13、;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二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 著,三曰 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 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 “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有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据新唐书,材料三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

14、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 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核考,同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察,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 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俟考时分别去 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 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 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

15、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 “才”的新认识,解析:第(1)问,考查秦至唐人才选拔的依据变化和原因。变化可从材料中概括,如“官有能而禄有功”“个人品行” “唯才是举”“品德与任职态度”等,原因可从社会背景、官员选拔、传统思想影响等方面分析。第(2)问,首先注意从材料中归结出清末对德才的看法,然后综合前面的“德” “才”观进行评价,可从时代需要、人才培养等方面概括,答案:(1)变化:秦至汉武帝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 官吏 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

16、时注重能力考察;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 度。原因:儒家思想对制度建设的影响日益深入;具体历史背景影响人才选拔的标准;建设高素质的官吏队伍。 (2)德和才都是国民应具备的基 本素质;强调 学校在德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德可以通过课程教育、日常考察等方法养成;在官员选拔中更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继承古代德才兼备的人才观;适应时代需要;有利于新式人才的培养,主题二行政制度创新,提高行政效率 热点综述 随着社会主义改革由经济体制改革向政治体制改革迈进,政治制度创新成为热点话题。借 鉴历 史上的政治 制度创新经 验,无疑会对政治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有很大帮助。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经济政治制度的创新,一直是高考的命题热点区域,知识通关 一、图示三省六部制职能及工作流程,二、唐朝三省六部制的演变趋势 1“三省六部”是自魏晋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 制度,隋 朝时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一直到清末。 2三省制,不同时期的统治者都做过一 些有利于加强中央 集权的调整和补充。宋代三省六部之外另设中书门下、枢密使、三司使;元代废三省制,只保留中书省,行一省制;明代废中书省,其权归于六部,六部取代了三省六部制。总的趋势是削弱、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