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与地貌学复习重点_第1页
地质与地貌学复习重点_第2页
地质与地貌学复习重点_第3页
地质与地貌学复习重点_第4页
地质与地貌学复习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地质地貌学一名词解释1地质学: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地质学是研究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产状、成因及其分布规律;地壳运动及其所引起的各种构造变动和发展规律;地壳历史及生物演化规律的已满学科。2克拉克值: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3地质作用:地质学上把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4内力作用:是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5外力作用:是由地球外部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6地质营力:使地表发生变化的力量。7岩石圈:是指由地表和上地幔顶部坚硬岩石所组成的地球圈层。8. 软流面: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9莫霍面:地壳同地幔的分界面。10. 古登堡面:地

2、幔和地核的分界面。11. 地质年代:地球历史的纪年和标定地球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12. 底层:是在地壳发展过程中经历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成层的或非成层的岩石的总称, 包括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13. 化石:保存在地壳中的过去历史时期生存过的生物的遗体和遗址。14. 地质年代表:根据底层中反映出来的地壳运动,生物演化特点划分为不等的地层单位, 每个地层单位有相应的地质年代单位。根据地壳划分和对比,建立地质年代表。15. 地壳:有岩石组成的固定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16. 大陆地壳:覆盖地球表面的 45%,主要表现为大陆、大陆边缘以及较小的浅海。17. 大洋地壳:分

3、布于大洋盆地之下的地壳。18. 地热梯度:地球表面上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19. 地磁:地球所具有的磁性现象。20. 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以地轴为中心,不停地由西向东旋转。地球按照一定的轨道绕 太阳运动称为公转。21. 矿物:指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单质或化合 物。22. 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有规律的周期性重复排列所形成的固体。23. 晶质体:具有晶体结构的固体物质。24. 非晶质体:由胶体粒子凝聚而成的凝聚体。25. 类质同象:是指在矿物晶体结构中,某些质点被性质相似的其他质点置换,仅使晶胞常 数发生不大的变化,但结构形式并不改变的现象。26. 同

4、质多象: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可以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 结构的化合物,形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27. 岩石:指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固态集合体。28. 层间水:为某些层状硅酸盐矿物所特有,水分子呈层状分布于矿物晶体结构层之间,随 着水分的进入或脱出,结构层间的距离也相应地增大或缩小。29. 结晶:自然物质形成晶体的过程。30. 结晶习性:结晶矿物的晶体状态。31. 岩浆作用:岩浆向地壳上层压力减小的方向移动和冷却直至形成岩浆岩的整个过程。32. 变质作用:在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热流变化等内动力的影响下,地壳中原有的 岩石在基本

5、保持固态的情况下发生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的变化。33风化作用:指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大气、水和生物的作用以及地表温度变化影响下所发 生的一系列崩解和分解作用。34风化壳:从整个岩石圈来看,上层部分都是风化的残余物,构成一层层的外壳。35沉积作用:形成和堆积层状沉积物的作用。36成岩作用:形成松散、富含水分的各种沉积物,经过一系列的地质过程才能最终团结成 坚硬的沉积岩。37造岩矿物: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38鲍温反映系列:岩浆在结晶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先析出的矿物与岩浆发生 反映,鲍温反映系列使矿物成分发生变化,产生新的矿物。随着温度降低、反应继续进行, 有规律的产生一系列的矿物,称为

6、反映系列。39胶结作用:在碎屑物质沉积的同时或之后,溶于水后的物质或由水带来的物质充填在沉 积物的孔隙之中,将松散的碎屑粘结在一起称为胶结作用。40重结晶:在温度升高、压力增加的情况下,沉积物的矿物成分可以发生溶解或局部溶解 物质重点重新排列,使非晶质物质发生结晶变成结晶物质,或是结晶的细粒矿物变成粗粒矿物,从而使矿物颗粒紧密嵌合,体积收缩,这一过程称为重结晶作用。41. 地壳运动:也称构造运动,地球内部热能、重力能和地球旋转能等所引起地壳的机械运 动。42. 断裂:岩石受力发生变形,其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发生断裂,形成断裂构造。43褶皱:层状岩石的一系列的波状弯曲称为褶皱构造。44向斜:是组

7、成褶曲的新岩层在核心,两侧依次出现老岩层,形成一般为向下凹陷的弯曲。45背斜:是组成褶曲的老岩层在核心,两侧依次出现新岩层,形成一般向上拱起的弯曲。46.节理:是岩石中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二.填空题1层理是沉积岩由于形成中先后沉积下来的沉积物特点不同而呈现出的(岩石成岩构造)。2层状岩石呈一系列的波状而失去其连续完整性的构造称为(褶皱)构造,它是岩层受力后,发生弯曲变形的结果,其基本单位称为(皱曲),也就是岩层的一个弯曲,其基本形态又有(背斜)和(向斜)之分。3地壳按其结构可以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样地壳)。4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即地球(莫霍面)以上的(固体硬壳),属于(岩石圈)以上的部分,

8、主要由(一一)岩石组成。地壳厚度大致为地球半径的 1/400,但各处厚度不一, 大陆部分平均厚度为 37km,而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为 7km ,(大陆)部分地壳最厚,如青 藏高原厚达70多公里。5地壳是地球莫霍面以上的固体硬壳,属于岩石圈上部,主要组成为(花岗岩和玄武岩)。、6地球的 形状大体可以看做是一个(椭球)体,其平均半径为 6371公里,地球表面最高的 地方在(珠穆朗玛峰)其高为 8848.43米,最低为(里海附近),其海拔高度为-415米。7地球内部储存着巨大的能量,这就是所说的* (地热能)。8地球是一个具有()结构的球体,其外圈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内圈则分为(地 壳、地

9、幔、地核)。9地球周围存在一个巨大的磁场,这就是(地磁)。10地质年代是指标识或反映地球演化历史和测定地质事件(时间顺序)。11.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运动的一门自然科学,它主要研究地球的(组成、构造、发展历 史和演化规律)。13风化作用是指暴露与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各种矿物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及水溶液的作用、大气和生物作用下,在(原地)发生的(分解和崩解作用)。风化作用根据影响因素和作用方式一般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等,影响风化的因素一般可分为温度、水、大气等。14.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地史时期生存过生物(遗体和遗迹)。15. 化学作用方式主要由(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氧化作

10、用和碳酸化作用)。16火山是岩浆喷出地表的地方。17.晶体是指具体一定几何外形晶质体18晶质体指化学元素的离子、离子团或原子按一定规则(有规律的周期性重复排列所形成 的固体)。19. 恐龙属于(中生代)的动物,在(三叠纪)达到鼎盛时期;我们人类在新生代第四纪, 距今大约二百万年前开始出现。20. 矿物的成因类型分为(岩浆矿物、沉积矿物、变质矿物),岩石根据成因分为(岩浆岩、 沉积岩、变质岩)21. 矿物的形态按其结晶习性可分为(一向延伸性、而向延伸性、三向延伸性)三类,矿物的颜色可分为(自色、假色、他色)三种,矿物的解理可分为(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 等解理、不完全解理)等四级,而没有解理的

11、裂开则称之为(断口)。22. 矿物根据其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表生矿物 变质矿物)等类型,岩石根据成因则分为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等类型。23.24. 类质同象是指在矿物形成中,性质相近的质点可以被性质相似的其他质点置换。25. 磷光是指具有发光性的矿物在外界作用消失后(继续发光)。26. 如自然金、自然硫、石墨、金刚石等由一种自然元素组成的矿物为(单质体)。27. 条痕是指具有矿物在条痕板上刻划后所留下的(粉末的颜色)。28. 岩浆是地壳深处和上地幔富含挥发性的复杂的(粘稠的熔融体)。29. 一个断层,如果沿着断层面其上盘上升,下盘下降,那么这个断层即为(逆断层)。30. 有变质作用形成

12、的岩石称为(变质岩),根据其变质前的原岩不同分别将由(岩浆岩)变质而来的岩石称为(正变质岩),而将(沉积岩)变质而来的岩石称为(副变质岩)。31. 在层状岩石的正常序列中,先形成的岩层总是位于下面,后形成的位于上面,这一原理 称为(地层层序律)。32. 在地质发展史上,显生宙可分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按先后顺序又分为(寒武 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第四级)共十一个世纪。我们人类出现在新生代第四纪。33. 在地质学中,地质时代的划分单位从大到小主要由(宙代纪世)等,其中显生宙分为(古 生代,中生代,新生代)】34. 在矿物的物理性质中,

13、属于光学性质的有(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等,其中颜色 又可分为(自色,他色,假色)三种,属于力学性质的主要有(硬度,解理,断口,脆性)和(延展性,弹性,挠性,比重)。其他物理性质有(磁性,发光性,放射性,电性。)35. 在自然界中,常见的主要岩浆岩有(橄榄岩,辉长岩,正长岩,玄武岩,花岗岩)等, 主要沉积岩有(石灰岩,页岩,砾岩,砂岩,黏土)等,主要变质岩有(大理岩,石英岩, 角岩,板岩)等36. 主要造岩矿物主要有(石英,亚长岩,斜长岩,黑云母,白云母,辉石,角闪岩)等37. 属于自然元素矿物主要有(金刚石,石墨)等,硫化物类矿物主要有(黄铜矿,黄铁矿, 方铝矿,闪锌矿)等,氧化物和氢氧

14、化物类矿物主要有(石英,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软铁矿,铝土矿)等,硅酸盐类矿物主要有 (橄榄石,辉石类,角闪石类,长石英,云母类, 滑石,硅灰石)等,碳酸盐主要有(方解岩,白云石,孔雀石)38. 自然元素形成晶体的过程称为(结晶1绪论1、地质学(Geology)是研究地球(主要是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运动、变化和发展 以及古生物、古气候演化历史的一门学科。研究对象:地球(主要是岩石圈)内容:物质组成-矿物、岩石变化发展: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时间悠久性、地区差异性、变化的复杂性(1)地质思想萌芽时期(公元前 -18世纪中叶)2、地质学的发展阶段近代(经典)地质学

15、时期(18世纪中叶-20世纪初)(3)现代地质学时期(20世纪初-现在)3、地貌:地球表面有各种高低起伏的形体,如山地、丘陵、平原、盆地、河谷、冲沟等等, 这些形体总称为地貌(或地形)。4、地貌学(geomorphology)就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和结构特征及其成因机制、分布和发展规 律科学,所以地貌学也叫地表形态学。研究对象:地形。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地貌的形态、结构、组合及空间分布特征, 形成地貌的各种动力地质过程,地貌的发育和演化规律以及地貌与人类生存环境、人类活动、经济建设的关系。5、地貌形态 正(向)地貌:是高出某一近似水平面的凸起地形,如山地、丘陵等;负(向)地貌:是低于某一水平面的凹

16、下地形,如盆地、洼地、河谷等。6、地貌的基本要素:(1)地形面:可以是平面、曲面或波状面。例如山坡面、阶地面、山顶面和平原面等。(2)地形线:两个地形面相交构成地形线(或一个地带),或是直线,或是弯曲起伏线。例如分水线、谷底线、坡折线等。(3)地形点:两条或几条地形线的交点,或孤立的微地形体构成地形点,这实际上是大小不同的一个区域。例如山脊线相交构成山峰点或 山鞍点、山坡转折点和河谷裂点等等。7、地貌的基本形态和形态组合自然界的地貌形态常以单个形态或形态组合的方式存在。通常将地貌形态中较小、 较简单的地貌形态称为地貌基本形态,例如冲沟、沙丘、冲积锥等。另一类范围较大,包括若干地貌基本形态的组合

17、体,称为地貌形态组合,例如山地、荒漠等。地貌形态组合可以是简单的同一时代同一类型的地貌组合,也可以是复杂的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的地貌组合。一般较大的地貌都是复杂的地貌形态组合体。(1)星体地貌(4)中型地貌&地貌的相对等级(2) 巨型地貌 (5)小型地貌(3 )大型地貌9、顺构造和逆构造地貌:正向构造(如背斜、穹隆、地垒)与高地(山地、台地)相一致, 负向构造(向斜、构造盆地、地堑等)与低地(谷地、盆地、湖泊等)相一致,则称为顺构 造地貌;反之,各种正向构造与低地相一致,负向构造与高地相一致,称为逆构造地貌。10、地貌形成的动力(1)内(营)力作用主要是指由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引起的地壳构造运动、岩浆

18、活动和地震活动等。(2)外(营)力作用主要是指起源于太阳能、重力能和潮汐力影响而产生的冰川、水流、海浪、风和生物等的作用。(3)内、外(营)力作用的关系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同时出现,彼此消长,互相影响,不能将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发展视为某2种单一的动力作用的结果。在地貌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只是在某一时期的某一地区,可能某种动力作用占据主导地位,而另一种动力作用占据次要地位。从地貌的长期发展来看,内力作用主要是形成地表的基本起伏、塑造地表的大型地貌骨架, 作用结果趋向于增强地形差异;外力作用则是削高填低,其作用结果趋向于减弱或消除地表 起伏的差异。地貌的形成和发展

19、是内、外力作用在特定的地质地理条件下共同产生的结果。这种内、外力的相互作用贯穿于地球形成以来的整个地史演化过程中。11、地质地貌学实践意义(1)在农业方面:合理利用土地,农业规划,农田水利工程,防止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 土壤调查与土壤改良,防风固沙,找寻地下水源等。(2 )在工程建设方面:水库及坝址、开凿运河,河道、河口、三角洲的整治和开发利用, 道路、港口工程中选线和确定建港位置,以及城市、工业与大型建筑位置的评价和选择 等。(3)在矿产资源寻找和勘察方面:风化矿床中的镍、铂、铝土矿等多产于剥蚀夷平的 准平原上,沉积砂矿如砂金、铂、砂锡矿、钨、金刚石以及其它重砂矿床等,常见于古、今 河床和滨

20、岸特定部位。此外,地貌学在环境、灾害研究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章地球的基本知识1、地球的平均密度 5.516g/cm3,地球内部压力是随深度加大而逐渐增高的。深度每增加1 km,压力增加 27.5 MPa。2、实际测得的重力值与理论重力值之间的差值,称重力异常。当实测重力值 理论重力值,称正异常当实测重力值 3公里深处形成、浅成侵入岩(浅成岩):3公里深处形成、围岩:被岩浆侵入的岩石.岩浆呈液态,能够流动;6、岩浆转变为岩浆岩的条件 高温灼热(7 001200 C),具有涌动的内动力;地壳盖层具有软弱地带。深成侵入作用深成岩7、岩浆转变为岩浆岩的方式浅成侵入作用浅成岩喷出作用火山岩8、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化学元素:0、Si、Al、Fe、Mg、Ca、Na、K、Ti(99%)、H、C超基性岩(45% )(不饱和岩石) 岩浆岩划分为4大类: 基性岩(45-52% )(饱和岩 石)中性岩(52-65% )(饱和岩石)酸性岩(65% )(过饱和岩石)超基性岩:橄榄石为主,部分辉石,极少量角闪石,无石英。 基性岩:辉石基性斜长石为主,少量角闪石和橄榄石,无石英。9、 各大类岩石中的常见矿物:中性岩:角闪石和中性斜长石为主,部分辉石、基性 和酸性斜长石、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