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_第1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_第2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_第3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欣赏文中的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3.体会文中起伏的情感,结合作者在黄州的经历,深入探究“闲人”的含义。【教学重点】1.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掌握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运用比喻修辞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闲人”的内蕴。【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猜猜他是谁才华横溢的他“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他身行万里路,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他被

2、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明确:苏轼。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我国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苏轼22岁中进士,深受欧阳修赏识。曾官至礼部尚书,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贬黄州。背景简介:元丰二年七月,苏轼因新法诗句被谤,引发 “乌台诗案”。 八月,被捕入狱。十二月,获释出狱,贬至黄州,任团练副使(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样的情况下,作者写出了著名的记承天寺夜游,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二、初读感知1.解题:课题中有哪些信息?时间:夜 地点:承天寺 事件:游 文体:记(一种文体,记事、状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3、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引导学生思考)2.朗读课文师范读,生听读,注意字音,在课文中自己尝试划出停顿。遂su 寝qn 藻zo 荇xng 柏bi生看PPT,检查自己所划的停顿是否正确,然后自读,注意读准字音、停顿,读出节奏。请个别学生朗读课文,同桌点评。(教师提示:可从声音、读音、节凑、感情方面评价)生齐读,初步感知文本内容。(师对字音、节奏做出点评)3.翻译文章 结构梳理学法指导:古文翻译遵循的“三字”原则 信:正确 达:通顺 雅:有文采(注:省略内容要增补、语序颠倒要调整、修辞手法要体现;人名、地名、年号、官民、国别等可按原文保留。)举例:月色

4、入户,欣然起行 信:月光照进门,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达:月光照进门,(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雅:(这时)月光照进门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重点字词提示。1、月色入户 门 2、欣然起行 愉快地3、念无与乐者 考虑 4、遂至承天寺 于是5、怀民亦未寝 睡觉 6、相与步于中庭 一起,共同7、盖竹柏影也 好像 8、但少闲人 只、只是全文翻译。(请学生结合注释及教师提示,自己翻译课文,遇到困难画下来。小组交流,解决疑难。然后教师进行翻译检测,PPT展示给学生整体感知。)结构梳理师:同学们,请用四字短语概括每段所写内容。1.寻伴夜游记叙2.庭下月色描写3.月下抒怀抒情三、文章赏析探究问题研

5、讨一:寻伴夜游 理情感变化师:齐读第一部分,勾画出叙述部分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词,然后说说作者的情感变化。 解衣欲睡昏昏然 欣然起行高兴师:你能读出这种喜悦的感觉吗?(指导反复朗读,感受愉悦)师:“乐”指什么?赏月。这等美景乐事没人分享,作者此时会是怎样的感受呢?(引出遗憾、孤寂的情感变化) 念无与乐者遗憾、孤寂师:同学们,在你们孤独寂寞的时候,会最想念谁呢?生:好朋友。师:那苏轼此时想到了谁呢?生:张怀民。师:这时他想到了张怀民,怀民是谁呢?(简要介绍张怀民信息) (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师:

6、可见二者关系之密切,但如果找不到呢?如果他睡了呢?作者此时的心理又是怎样的呢?(引出急切、担忧。)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急切、担忧师:作者担心的事没有发生,怀民没有睡,作者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怀民亦未寝大喜过望 相与步于中庭悠闲小结: 师:好茶要慢慢品,好景要慢慢赏。苏轼和张怀民看到了怎样的景呢?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作者看到的景色呢?问题研讨二:庭中月色 品月色之美 将第二部分(PPT展示)轻声读出来,说说读后的感觉。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此时在你心中出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引导学生翻译:月色洒满庭院,好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师:很准确。那么作者在

7、写本句时运用了什么修辞?师可以重复翻译来引导学生理解,着重突出“好像”、“原来是”的作用。生:比喻。师:既然是比喻,就应该具备比喻句的特点,要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细心的你能发现吗?本体:月光 喻体:积水空明 比喻词:如(好像)本体:竹柏影 喻体:藻荇交横 比喻词:盖(原来是)师:我们发现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使“全句无一字写月,却又字字在写月”。描写了月色怎样的特点?表达作者怎样的心境?月景特点:皎洁、空灵。作者心境:闲适问题研讨三:月下抒怀 悟作者心境(PPT展示此部分内容,生齐读)师:我们常说“一切语景皆情景”,那么,苏轼眼中的美景又透露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呢?1.请同学们从此段中找出哪个词语

8、最能表达作者的心境?明:闲2.文中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闲情”?并作简要分析。明:“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以别人为追求名利的不“闲”反衬“吾两人”不汲汲名利而从容流连光景的“闲”。3.探索“闲人”含义师:本文作者写于被贬期间,有职无权,有名无实,所以无事可做,能有如此闲情。结合背景,我请同学们再思考,这个“闲”字除了无事可做,还有没有别的意思?(如何理解“闲人”的含义?本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被闲置之人(元丰六年)的郁郁不得志的复杂心境;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本文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五、本课小结:苏轼遭遇“文字

9、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抑郁,但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豁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六、拓展1. 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从苏轼的身上,我们有何启示?在我们今后的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2.名家评价 苏轼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横空出世,以他的天才、灵动,他的超逸、多情,为后人留下一笔笔精神财富。 康震百家讲坛 苏东坡在苏杭等地留下很多诗文,它们造就了可爱的苏东坡。黄州让他涤尽繁华与喧闹,让他沉静孤独,让他脱胎换骨、看清自己,从而变得可敬。中国历史上文人可敬的多,可爱的不太多,可敬又可爱的很少。 余秋雨 苏轼,中国文化史上的旷世奇才,罕见的多面手,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巨子。神奇的文笔、渊博的学识、睿智的思想、高尚的人格、丰富的人生经历、多方面的巨大成就,还有,它永远不灭的那一份诙谐,真可谓: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在为人上,他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为官上,他坚持为官一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