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大远小教学设计_第1页
近大远小教学设计_第2页
近大远小教学设计_第3页
近大远小教学设计_第4页
近大远小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课题近大远小作者任何芹大丰市中小学教学教研室类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物体反射的光线透过人的瞳孔投射在视网膜上,会出现近大远小的现象, 其实物体的尺寸并没有变化,人们只是在视觉上产生偏差,却能“真实”地表现画面的空间感。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通过观察自然界与生活中常见景物的远近变化、分析和讲解现象产生的原理,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景物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能通过学习把有关透视的原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提高空间表现能力。学生情况:透视学是一门科学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五年级学生空间感知能力、理解力、观察 力相对较弱,透视知识中的一些概

2、念和原理,对小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难懂的。必须创 设相应的情境引领学生通过对生活中常见透视现象的感知以及切身体验来形成相应的感性 经验,把握透视规律,理解透视现象形成的本质。再通过直观演示表现方法,化难为易,将 规律运用到绘画创作中去。教学方式、手段:1. 充分利用多媒体方便、快捷、可反复的演示方式,创设利于学生主动发现的情境, 引导学生逐渐深入的进行观察,主动分析并归纳出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2. 巧妙运用自制教具帮助学生直观感知“近大远小”现象的形成,使抽象的原理直观 具象,通俗易懂。3. 范画演示使抽象的概念得到了具体的运用,使“近大远小”的表现有法可循,直观 呈现色彩速写过程,激发学生

3、创作欲望,给予学生技术支持。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具制作材料,水粉、油画棒、有色卡纸等绘画工具。 学生准备:铅笔、水粉色、炫彩棒或油画棒等画材,彩色便利贴纸片、有色卡纸或白色画 纸,课前布置准备相应的风景照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初步掌 握画出透视效果的技巧。过程与万法目标:掌握对比观察的方法,运用透视规律,尝试用油画棒或水粉、水彩等材料表现身边的景物,画出纵深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观察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分析原理,运用透视原理,进行风景画的写生。教学难点:表现“近大远小”

4、的画面时,对直立物体的认识及表现。教学设计一、照片观察,感知近大远小,点明课题(约4分钟)1.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外出游玩吗?你们去过哪些地方?能展示一下吗?(课前布置学生带外出游玩照片,选择有代表性的风景照片1-2张,用投影放大观察。)2. 师:请照片的主人给大家介绍一下照片中的风景。(在分享交流中教师引导观察远近 区别,可以是景,也可以是人。)近处看到什么?远处有什么景物?你怎么看出是远处的?同 学们发现了吗,照片中的景物越远越怎样?3. 老师也带来一张照片,我们来看一下。画面中看到了什么?你发现铁轨的变化了吗? 远处的铁轨本身是不是真的变窄变细了呢?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它们越远就越小了呢

5、?你们 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近大远小”。(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让学生从观察中发现近大远小的规律。、直观体验近大远小,揭示原理1. 教具演示。取一叠大小相同的绿色彩纸重叠,在重叠的纸面上剪出一棵树的形状,用毛衣针从中间穿过,等距排列开。然后从侧面(横向)和正面(纵向)观察比较一一侧面(如图)看相同大 小的树排列整齐;将树形正面微侧面向学生(如图)再观察,产生近大远小的视觉效果,如 不明显还可以将教具一端靠近学生的眼睛,以产生明显的透视效果。师(梳理提问):这些树大小一样肯定没错吧?看来可以肯定树木的尺寸没有变化,可是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树却是近大远小的,这究竟是什么原理呢?

6、(生:讨论为什么出现这一现象)图图2. 揭示原理。师:物体反射的光透过瞳孔投射在视网膜上,人的视觉有一定角度,靠得近的景物能够遮 挡的视觉角度大,离得远的景物能够遮挡的角度就小,因此,会出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其 实物体本身的尺寸并没有发生变化,是我们的眼睛带给我们的错觉。(板书:错觉)3. 互动游戏。(1)师:为了让同学们更简单的理解,请大家伸出自己的手臂一前一后,睁开一只眼睛, 用你的小手掌遮挡住观察的视线,看看手掌离眼睛的远近与观看的结果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你 的手会不会真的一大一小?其实是我们的“眼睛”欺骗了我们呢,其实很简单,靠眼睛越近, 物体越大,离眼睛越远,物体越小。(2)师:下面

7、考考你们,看下老师这里的两个小朋友,我们是从哪个角度看他们,才会 看到这样的形象?(俯视人物形象)菽片.:从鼻下犠有E-:Jt育扎这柑蓟人特辛“*设计意图:让学生真正理解近大远小现象产生的原理。三、图片观察,验证透视规律,学习表现1. 跟我找。师:原来近大远小的现象是我们的眼睛带给我们的错觉,那么只要是我们视线里的事物就应该都存在这样的规律。跟老师来找一找,这些图片中你找到这样的规律了吗?在哪儿? 大片向日葵。学生很容易发现向日葵花盘的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适当引导观察远处山 坡上的树木与向日葵的大小比较,得出结论,近大远小适用于所有景物。 林荫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路面、 树木梳理出“近宽远窄”

8、“近高远低”“近处的清晰, 远处的模糊”等同原理的透视规律。 学生在园林中写生的场景。请学生找找画面中的“近大远小”。(包括人物、墙壁、格 窗、长廊、柱子等。)师:像这样近大远小的现象同学们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明显的例子?2. 跟我学。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确定近大远小的现象无处不在,那么怎样能准确地表现出来呢?先跟老师来看一看透视分析图。带领学生观察示意图,简单了解消失点、视平线以及水平面和垂直面近大远小的规律示意线。3.跟我画。师:有了这几个法宝概念,表现一个林荫道就容易多啦。(正立面林荫道)教师示范:在四开淡绿色卡纸上用蓝色粉笔画出视平线,确定消失点,确定路面宽度透视 示意线,确定道路

9、两侧树木的透视示意线。然后迅速的用水粉色(或者炫彩棒)铺出路面、草 地天空的大色块。师:现在谁来帮我在道路两边种上树?请学生上来用大笔调色确定道路两侧树木的位置, 画出主干,充分体现垂直面透视示意线的作用,教师帮忙快速表现枝叶,完成风景速写。I联畫翅?us 师:瞧! 一条幽静的林间小路就展现在眼前了,简单吗?现在请同学们在你准备的小卡片 纸(或厚的有色便利贴)上,用炫彩棒或彩色笔快速地把你看到的林荫道简单勾勒出来。(时 间要控制好,二至三分钟即可。过程中提醒学生只要画出示意图就可以了。师挑两三幅速度较 快且表现准确、画面有明显的纵深感的小纸片放在投影下点评。)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是检验

10、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近大远小现象产生的原理;二是 学习如何巧妙地运用这一原理来帮助绘画,使对透视画面的表现变得更加简单;三是学生补充 范画,解决“垂直面”透视表现难点。第一次作业用小纸片做画快捷又易于学生操作,“林荫 道”题材容易成功,在检测目标达成度的同时保护了学生的作画热情。四、作品赏析,巩固透视规律,拓宽视野。课件展示风景名胜摄影、中外名画、生活中的设计、同学的画四组图片。第一组:风景名胜摄影(天安门,长城,引导寻找近大远小现象,展示示意图。)第二组:中外名画(中国画大漠之舟,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引导观察不同角 度的近大远小的表现。比如油画那幅可以设计提问:这幅画里近大远小的透视线和林荫道

11、有什 么明显的不同?纤夫们在往画面的哪个方向走?画家站在纤夫们的哪一边看到这样的情景?)第三组:生活中的设计(建筑上的巧妙设计,课本中展示的两例墙画。弓I领感受近大远小 的巧妙利用,可以产生奇妙的效果,以实例展示拓宽学生的视野,发散思维)第四组:同学的画(门前的路小巷深深,从奇妙利用回到表现目标,明确今天的作画内容)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再次寻找不同角度的近大远小,感受透视规律的无处不在;典型图例 的欣赏变枯燥规律为奇妙利用,激起学生的强烈好奇心和探究欲。五、作业要求,表现近大远小,评价总结1. 提出作业要求。(1) 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画画你生活中的景物,画出纵深感;(2) 用你擅长的画法作画

12、,提倡用色彩直接表现,可以选择水粉色或者炫彩棒、油画棒。2. 绘画题材参考。师:老师搜集了一些在生活常见的景象,可以给你们的画面作一些参考。将学生的作业布置成展,师生共同点评,侧重画面的纵深感、景物的正确透视。对角度不单一、色彩表现大胆有层次,特别是在近大远小的基础上还表现出近清远糊”的作品要善于 发现并加以褒赞,给学生正确的色彩表现方向的指引。六、课后拓展,巧做近大远小,玩玩看看教具展示:书本“小实验”之二的图例做成的陀螺,放到投影下捻转观察。师:看到了什么现象?好玩吗?这是书上的图形,另一个图形转起来更好玩。老师给你们 布置一个任务,请同学们课后试着画一画,把它也做成陀螺玩一玩,看看它会给

13、我们呈现什么 奇妙的现象。另外,今天我们学习了“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请同学们充分地运用所学的透视知识观 察和写生生活中的各种场景,要养成随时写生的好习惯。作业要求本课设计有两次学生作业。第一次作业:在小纸片(便利贴)上用彩色笔迅速的画出林荫道的透视示意图。第二次作业:用色彩表现一幅风景画,体现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画出纵深感。教与学的评价教学预设的顺利实施一定是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教师对于教学框架与目标达 成的情况要有充分的预设,才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流畅的沟通,才能足够细心地去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的习得。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考虑师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年龄特征、 理解能力、兴趣与注意、学习条件、教师的性格倾向、教学风格。学习表现与点评,体现教学重点目标的分层递进与达成检测。关注孩子们在过程中的主动探索与表达,不仅是绘画效果,更重要的是主动尝试的态度与自觉生成。反思和总结1.在对透视主题的学习中,学生的实践体验尤为重要。透视现象在平时生活中非常常见,但是学生很容易忽略这一视觉现象,更不会提升到理性认知的高度。因此,视觉形象的直观呈 现很重要,需要感性认知上自然的情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