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精品物理学案_第1页
八年级上册精品物理学案_第2页
八年级上册精品物理学案_第3页
八年级上册精品物理学案_第4页
八年级上册精品物理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师备课栏及学生笔记栏学习目标:1知道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2知道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会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3知道误差和错误的区别,知道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学习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学习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学法指导:通过观察和使用刻度尺,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 认真阅读课文1015页内容,用笔圈划出学习目标内容。二、自学引导 1、长度(1)长度国际单位:符号: (2)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1km=_ m 1dm=_ m 1cm=_ m 1mm=_ m 1m=_ _m 1nm=_ m(3)长度测量的

2、基本工具:_ _.2、时间(1)时间国际单位:_ 符号:_ _(2)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1h=_ _min=_ _ s (3) 测量基本工具:钟表, 手表,_等。3、误差(1)误差指的是 和 之间的差别。我们 (填“能”或“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 ,通常采用 的方法来减小误差。三、课堂导学:A、估计教材10页图中帽子的尺度和,谁长?估计图中,中心两个圆,谁大?结论:我们的直觉有时并不准,因此很多时候必须借助仪器来测量。、实验探究知识点一:长度的测量1、观察刻度尺:取出你的刻度尺,仔细观察:(1)它的量程是_ (2)它的分度值是_ (3)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_ 2、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使

3、用刻度尺要注意以下几点:(1)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于被测物体保持 平行,不能歪斜。(2)读数时,视线要 正对 刻度线,要注意区别大格与小格的数目。(3)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 测量单位 。(“提示:使用刻度尺在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小组探究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测量对象物理课本作业本手掌宽度目标检测1.填上适当的单位:手臂长74某同学身高160课本宽0.132手指宽1.5教室课桌高780_圆珠笔芯塑料管的直径是3 乒乓球的直径约是40 ;教室门的宽度是0.95 如下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 . 如图甲、乙、

4、丙三个图中,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_cm;乙_cm;丙_cm.有两个测量数据分别为28.4 cm和28.40 cm,试判断:(1)第一个数据测量时所用工具的分度值是_,准确值是_,估计值是_;(2)第二个数据测量时所用工具的分度值是_ _,准确值是_,估计值是_5思考课本13页“想想议议”,人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当做“尺”? 3、用停表测量时间用停表测量,你的脉搏跳动10次所用的时间是 s,1min内你的脉搏跳动的次数是 次。2学生实验:练习机械停表的使用:(1)观察分度值,学会读数:(2)使用机械停表,练习读数:误差在“测物理课本的长度”中,你们小组每个人测得的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一样吗?为什么会

5、出现这种情况,怎样找到最接近真是数值的数据?请你认真阅读课文第14页的内容,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 什么是误差?(2)、误差是怎样产生的?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3)、 错误是怎样产生的?(4)、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是什么?四、归纳小结:教学反思五、课堂测试1、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A、171.2mmB、1.712dmC、0.172mD、1.712m2、以下测量数据中基本符合事实的是( )A、一张试卷纸的厚度约为0.6mmB、课桌的高度约为0.8cmC、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mD、文具盒的宽度约为35cm3.如下图

6、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直径,其中测量方法最佳的是( )4.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林强同学用一把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林强同学测量中的错误之处.(1)_ _;(2)_;(3)_;、在学校运动会的铅球比赛中,裁判员测量成绩时要将卷尺拉直,这是因为若不拉直,测量成绩就比真实成绩( )A、偏小 B、偏大 C、无影响 D、无法判断、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A、放置刻度尺时,

7、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度线量起;B、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C、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D、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值和单位、下列各刻度尺中不能使用的刻度尺是( )A、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 B、0刻度线已经磨损的刻度尺C、量程只有10cm的刻度尺 D、刻度不均匀的刻度尺、要比较准确地测出京珠高速公路的里程,比较科学而简单的办法是( )A、做一根分度值为1m,长为100m的长度的刻度尺进行测量B、打开地图,根据图上给出的比例尺,然后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北京到珠海的距离C、利用汽车行驶中里程表计数的变化D、将公路等分成n段,测出每段的长度s,

8、再由ns算出、下列物体的长度,接近1dm的是( )A、乒乓球的直径 B、成人拳头的宽度 C、火柴盒的长度 D、保温瓶的高度 11、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3105km=_ m 2102dm=_ m 510-2m=_ cm 410-6m=_ mm 600m=_ _m 71011nm=_ m【拓展提高】1如何测量一枚硬币的直径?(提示:可以使用三角板和直尺等),一页纸的厚度、铜丝的直径?2 某同学用如下图所示的方法测量细钢丝的直径:将细钢丝的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后用刻度尺测量,测得这个线圈的长度是_cm,细钢丝的直径是_mm。、某同学用1cm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的数据分别是1.24dm,1

9、.25dm,2.24 dm,1.242dm,求该物体的长度。 学习目标1、认识机械运动现象。2、知道参照物,并能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和根据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3、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学习重点】:机械运动,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学习难点】: 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判断。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 认真阅读课文1618页内容,用笔圈划出学习内容。二、自学引导 1、机械运动1.在物理学中,把物体 称为机械运动。2.举几个生活中机械运动的例子:(4) 参照物1. 可见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要看以哪个物体作为参考标准,这个标准物体就是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例:1.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

10、相同的速度前进收割麦子,则收割机相对于_是运动的,相对于_是静止的。三、课堂导学:导入:1、观察课本16页甲、乙、丙图可知这些物体都在_ _2、思考:桌子上的书、树木、桥梁它们在运动吗?恒星是静止的吗?结论: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_,_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一、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典型例题:【例1】 如下图a所示,几个孩子在草地上做游戏.当树旁的小女孩转过身来时,每个人的位置如下图b所示.比较图a、b,请找一找.号小孩做了机械运动.你判断的根据是 。 思路与技巧 以图中路灯、草丛为标准,对比图a、b中发现1号、2号小孩与标准间的位置发生了 ,因此他们做了 。目标

11、检测下列几种运动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科学家研究发现,中、日两国陆地距离平均每年靠近2.9mB.月球围绕地球转动 C.菊花幼苗两个月长高了15m D.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二、参照物1、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个标准物体作参照,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 。.如图,汽车相对于路边的花草和标志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里的“花草”和“标志物”就是 . 2、选择参照物的方法:(1)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参照物;(2)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3)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探究实验 将书本放在课桌上,把钢笔放在书本上,用手缓慢地推动书本,使书本载着钢

12、笔沿桌面向前移动,思考下面问题: (1)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 . (2)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有无变化? . (3)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 .请你根据机械运动的概念来判断书本和钢笔的运动情况(运动或静止) .【例3】 小明同学乘火车去旅游“火车开动”前后他一直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地看着火车外的景物,他发现路旁的“树正在飞快地后退”这段话中加引号的三种运动情况,各以什么为参照物?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与我们所选的参照物有关.选不同的 ,对物体的运动描述就有可能不同.如图以司机为参照物,车上的乘客是 的;以路边站着的人为参照物,车上的乘客是 的.

13、四、归纳小结:教学反思目标检测1.甲、乙两个同学并排骑车,如果选择甲同学为参照物,乙同学是_的,如果选择楼房为参照物,甲、乙两同学都是_的.2.坐在运动着的直升飞机中的人,看到楼房顶部竖直向上运动,此时这人是以 _为参照物来描述运动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飞机做的是_的运动(填“向上”或“向下”).3.“月亮在云里穿行”,这句话中,月亮是_,云是_.(填“研究对象”或“参照物”)4.公共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如果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车上的乘客是_的;如果以_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5.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通讯卫星,它相对于地球是_的,相对于太阳是 _的.6.我们平常说:“旭日东升”,是以_做参照物的

14、.飞行员在回忆飞机俯冲的情景时,说:“大地迎面而来”,他是以_做参照物的.7.平直的公路上,甲、乙、丙三个同学骑自行车向东行驶,甲感觉顺风,乙感觉无风,丙感觉逆风,有此可判定当时刮的是 _风.如果以乙为参照物,甲向_运动,丙向_运动.8.小明坐在一辆行驶的轿车上,自西向东运动,他相对于地面上的建筑物是_的,相对于乘坐的车是_的,相对于跟他乘坐的汽车同样快慢,方向相同的另一辆汽车是_的,相对于跟他乘坐的汽车同样快慢,方向相反的另一辆汽车是_的.9.当我们乘坐电梯上楼时,则相对于_我们是运动的,而相对于_我们是静止的。10.“我坐在奔驰的汽车里,静靠在椅背上,欣赏着窗外的景物,只见路旁的树木急速向

15、后退去”文中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静靠”_;“奔驰”_;“后退”_。11.平直的路上,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顺风行驶,但甲感觉顺风,乙感觉逆风,丙感觉无风,由此判断三人骑车最快的是_。最慢的是 。结论:从上述例子可以得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与所选取的参照物有关,一般为了方便会选 为参照物。五、课堂测试1、请你根据下面的描述,判断下面标点的物体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并把它写在后面的横线上:(1)夜晚,小明抬头仰望天空,发现月亮在云中穿行_。(2)小玲乘飞行旅行,在飞机降落时,看到地面正向她扑来_。(3)唐代诗人李白在望天门山的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

16、片日边来”,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呢?_。(4)清晨,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_。2、某同学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论他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A、铁轨B、在车内行走的乘务员C、车窗D、路边的树3、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沙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4、小明骑自行车在长江沙堤上沿河岸向下游行驶,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动,此时的风向是( )A、向下游B、向上游C

17、、向沙对岸D、从对岸吹过来5、孝感谢火车站并列停着两列客车,突然,坐在甲车上的小颖看到乙车正在后退,则下列判断中一定错误的是( )A、甲乙两车都静止原位置不动B、甲车静止不动,乙车正在后退C、甲车正在前进,乙车静止不动D、甲车正在前进,乙车正在后退6、观光电梯从1楼上升到6楼的过程中( )A、相对于电梯来说,乘额是运动的B、相对乘客来说,楼房的窗口是向上运动的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口是静止的7、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

18、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齐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孙悟空相对于地面是 ,孙悟空相对于白云是 。8、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9、从图中的两幅组成的画中,请你观察并判断两车的运动情况是( )A、卡车运动,轿车静止 B、卡车静止,轿车运动C、两车都运动 D、两车都静止10、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敏捷地将它抓

19、住,令他吃惊的是,抓住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飞行员之所以能抓住子弹,是因为( ) A.子弹相对于飞行员几乎是静止的 B.子弹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C.飞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D.子弹的运动方向与飞机的飞行方向相反18.一人骑自行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过,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此人( )A.向北运动B.向南运动C.静止D.运动方向无法确定教师备课栏及学生笔记栏 学习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学习重点】: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学习难点】: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 认真

20、阅读课文1922页内容,用笔圈划出学习内容。二、自学引导 1、速度1. 速度是表示物体_的物理量.2. 速度等于运动物体_.3. 我们用符号_表示路程,用符号_表示时间,用符号_表示速度,则计算速度的公式可以表示为_.其中路程的单位是_;时间的单位是_;速度的单位是_.另外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_做速度的单位.4.1m/s=_km/h;20m/s=_km/h; 1.5min=_s;7200s=_h 2、匀速直线运动1.在物理学中,把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_,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_.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_通过的_.公式为_,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5S内通过的路程为

21、10m,那么它的速度为_m/s,在第2秒内的速度为_m/s,前2秒内通过的路程为_m.三、课堂导学:1.探究导入:探究生活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问题思考: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学校的运动会上,短跑比赛正在进行,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1)假如你是观众,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 (2)假如你是裁判,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 2、小组归纳:小结:1.相同的时间比较 ;2.相同的路程比较 ; 3.比较1s内通过的 即比较速度。思考: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带着问题进入这一节知识的学习)一:速度1、(1)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

22、示物体_。在相同的路程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_;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_,速度越大。(2)速度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_,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式:v_。s=_, t=_(3)速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符号是_;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_做单位,符号是_。 米/秒读作 也可写作 。“千米小时”读作 。也可写作 。 计算时注意单位统一即:s-m,t-s,v-m/s;或s- ,t- ,v- .2、阅读课本第20页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例如人步行的速度_、骑自行车的速度_等)目标检测1、 完成下列单位之间的换算: 54m/s_km

23、/h ;5km/h_m/s;二:匀速直线运动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20页的最后一自然段至第21页第一二自然段,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 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 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3) 怎样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物体沿着 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值,与 和 无关,所以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 s成 比,与t成 比。)2、 小组讨论交流:变速运动可以用 来计算,s是物体通过的某一段路程,t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求出的v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目标检测1、图8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

24、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速度的计算 1、 由速度计算公式v ,可变形得到求时间公式 t=,求路程公式s= 。2、请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本第21页的例题及解题步骤,独立思考后完成下列计算: 1992年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我国选手杨文意在女子50m自由泳决赛中荣获冠军,还以24.79S的优异成绩刷新了她自己保持的24.98S的世界纪录.假如她以25s的时间匀速游完全程,则她的速度是多少m/s?是多少km四、归纳小结:教学反思【拓展提高】1甲、乙两车的s-t图像如图1所示,由图像可判断( )。A甲车速度变大,乙车速度不变 B甲车速度不变,乙车速度为零

25、 C甲车速度不变,乙车速度变大 D甲车速度为零,乙车速度不变2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2(a)和(b)所示。两小车的速度关系及运动6秒后两小车之间的距离s为( )Av甲v乙;s1.2米。Bv甲v乙;s0.6米。Cv甲v乙;s1.2米。 Dv甲v乙;s0.6米。ab图2练习:一汽车,以15m/s的速度通过长为1.6km的铁路桥,求汽车过桥所用的时间?5、 课堂测试1、汽车的速度计上有“km/h”字样,当速度计指针指在“90”处,该汽车此时的速度为_km/h=_m/s.2.一辆火车的运动速度是72 km/h;燕子飞行速度可达48 m/s.燕子比火车运动的_.

26、3.甲、乙两辆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它们运动的时间之比是43;两车运动速度之比是_.4、一个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 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A、80m/s B、10 m/s C、5 m/s D、无法判断5.运动的分类:按路线分为 和 运动,按速度分为 和 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 不变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物体在运动时的 和 不变。6.甲车的速度V1=36km/h,乙车的速度V2=15m/s,则V1_V2,2小时内甲车行驶_米,乙车行驶30km需要_小时.7.速度是40km/h的运动物体可能是( )A 行人 B 卡车 C 飞机 D 人造卫星

27、8、.由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可知道( )A 速度跟路程成正比 B 速度跟时间成反比C 路程跟时间成正比 D 以上说法都不对9.关于速度,以下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 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 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 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10、下列速度,按大小排列的顺序是( )(1)运行中的火车的速度是72km/h (2)高速公路上飞驰的轿车的速度是1.8km/min (3)草原上狂奔的猎豹的速度是28m/sA、(1) (2) (3) B、(3 ) (2) (1) C、 (2) (3) (1) D、(3)(1) (2)11

28、、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通过45m的路程时用了0.5 min的时间,那么它前10s内的速度为 ( ) A0.5m/s B1.5m/s C2m/s D3m/s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平直的铁轨上行驶的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平直的铁轨上从车站开出的火车做变速直线运动C.射出枪口的子弹在空中飞行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D.在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做匀速直线运动12、试判断下列哪一个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A正在起动的汽车 B在平直的轨道匀速行驶的列车C被抛出去的石块 D从高处自由落下的石块 13、 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4,则它们运动的路程之比及

29、它们的速度之比分别为( ) A.1:4 ,1:4 B.1:4 ,1:1 C.4:1 ,1:1 D.1:4 ,4:114、小明同学在今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50m跑项目中,取得7s的成绩求: (1)小明的平均速度 (2)如果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声才计时,则小明的成绩比他的实际成绩快多少秒?(已知声速为340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14.某地区道路如图113所示,歹徒在A处作案后沿AB以5 m/s的速度逃跑,到达B时停留1 s接着沿BC以6 m/s速度逃跑,在歹徒经过AB中点时,被见义勇为的小明同学发现,并立即从A出发,沿AC拦截歹徒,结果警方和他恰好在C处将歹徒抓获.图113(1)歹徒从被发现

30、至C处被捕共历时多少s?(2)小明追捕歹徒的速度为多少m/s,合多少km/h.教师备课栏及学生笔记栏 师备课栏及学生笔记栏 学习目标(5) 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2.学会正确使用停表测时间;3.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和测量方法。【学习重点】: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和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学习难点】:能熟练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平均速度。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 认真阅读课文2324页内容,用笔圈划出学习内容。二、自学引导 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长度的主单位是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时间的主单位是 。2.实验测得斜面全长是s,小车在全程的运动的时间是t;上半段的长是s1,运动的时间是t1。则全程的平均速

31、度是 ,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是 ;下半段路程是 ,运动的时间是 ,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是 .3 课堂导学:实验探究: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1. 实验原理: 2. 实验器材: 、 、斜面、小车、金属片。3. 实验装置:4. 实验步骤参考教材23页的步骤。5. 实验注意事项:(1)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必须从开始计时的车头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2)必须在小车下滑的同时计时。6. 数据记录: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1=t1=v1=s2=t2=v2=7.实验结论:小车在斜面的 段平均速度最大,运动最 ;在斜面 段平均速度最小,运动最 。结果表明: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与 和 有关。典型例题:例1.在测量

32、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在斜面上由顶端滑过斜面的始、末位置如图所示,小车通过的路程为 ,若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为2.5s,则小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例2. 体育课上,同学们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由四位同学分别测出李军跑步经过10m、20m、30m、40m处的时刻,并记录在下表:路程/m010203040时间/s03.25.36.89.2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李军跑步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一位小数):(1)从起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为_m/s。(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m/s。(3)分析表中数据和你计算所得的数据,可以发现李军跑步有什么规律_目标检测 1.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它在第1 mi

33、n内、第2 min内、第3 min内的路程都是300 m,在这3 min内做的是( )A、匀速直线运动 B、变速直线运动 C、变速运动 D、无法确定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平直的铁轨上行驶的火车一直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平直的铁轨上启动时的火车做变速直线运动C、在平直的铁轨上行驶的火车一直在做变速直线运动D、水平抛出去的小球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3.2007年4月18日,我国铁路正式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新的列车外形如图,它从南京到上海的平均速度可达200km/h,若南京到上海的全程为300km,则列车通过这段距离需要 h。4.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图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的

34、车费发票。求:( 1)出租车行驶时间;(2)出租车行驶速度。5.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1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通过了 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是 m/s。四、归纳小结:教学反思2. 课堂测试1.观察如图1的停表(秒表),每一小格代表0.1s,此时的秒表所表示的时间是 s. 2.一位同学骑自行车行驶在一段公路上,前5min行驶了1200m,然后又用0.5h行驶了8km,最后用5min行驶1000m这位同学骑自行车前5min的平均速度是 m/s,中途8km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m/s,通过整段公路的平均速度是 m/s

35、。3.一小汽车以30m/s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0.6s后开始刹车,又经4.4s滑行52m,车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的平均速度为 m/s。4一辆小汽车在京沈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一位乘客在车经过如图2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7h;当车经过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7h48min则小汽车从A处到B处所用的时间是 min,在A、B之间的平均速度是 km/h。图1图25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3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

36、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大、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 cm,tBC= s,vAC= 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大、小”)。图3图46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秒的是()A人眼睛迅速眨一下 B人心脏正常跳动一次 C中学生平均行走一步 D人打一个阿欠8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A1.5m/s B2m/s C1m/s D2.5m/s9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

37、律,如图4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A甲图和丙图 B甲图和丁图 C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10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追上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A5m/s B10m/s C15m/s D20m/s11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A出发沿直线同向到达地点B,甲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v1v2),乙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则()A甲先到达B点 B乙先到达B点 C两人同时到达B点 D不知道v1、v2哪个大,故无法判断谁先到达B点 7.长300m的火车,用5min时间通过了

38、一条长3.3km的隧道,火车的速度是_,火车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为_.8.汽车从A城开往B城,全程所用的时间为2小时,前一个小时汽车的平均速度为40m/s,后一个小时的平均速度为60m/s,那么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每秒?13出租车司机在某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5所示的标志牌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机场?图5 14一静水湖的南北两岸,有两只船同时相向开出,各以其速度垂直于湖岸匀速驶向对岸两船在离北岸800米处迎面相会,相会后继续驶向对岸靠岸后立即返航,两船又在离南岸600米处迎面相会若不计两船靠岸时间,求湖宽 教师备课栏及学生笔记栏学习目

39、标1、知道声音产生与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以声波进行传播,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学习重点】:声音是怎样产生、传播的【学习难点】:有关声速的计算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 认真阅读课文2731页内容,用笔圈划出学习内容。二、自学引导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 停止,发声也停止。2、 演奏小提琴时,琴弦在 ,打鼓时, 在振动;敲击瓷碗边缘后听到的声音是由 振动发出的;吹笛子时,笛子发声是由 发出的。3、声音靠 传播,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声速大小与 有关,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4、 不能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速度大小规律是 4 课堂导学:1、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物体发声

40、与不发声有什么不同?物体发生时有什么共同特征?(填入下表)过程拨动张紧的橡皮筋摸着自己的喉头两侧说话用力拨动自行车车铃然后捏住橡皮筋摸着自己的喉头两侧不说话之后用手按住车铃现象发声停止特征振动停止, .。通过以上这些现象,我们得到了:声是由 产生的,物体的 停止,发声就 。我们把发声的物体称为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而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只不过有的明显(如:橡皮筋,吉他等),有的不明显(如:音响的振动,音叉的振动)(2)振动 ,发声就 。并不意味着振动停止,声音就立刻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发声的物停止发声,而原来的声音仍存在并继续传播。(3)声音是由 产

41、生的,那么想要得到与原来一样的声音,只需要记录下 ,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得振动规律去振动就ok了。生的。2、探究:声音的传播 (1)我们已经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那我们又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声音传播到我们耳朵里是不是需要什么媒介呢?过程现象现象分析结论1首先给电子表定时响铃,使其发声,然后把电子表放在桌面上能听到铃声铃声的传播路径是电子表空气人耳,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国传播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2找一个密封良好的玻璃瓶,把定时好的电子表放进玻璃瓶中,拧紧瓶盖传播路径是电子表空气玻璃瓶空气人耳,说明声音既能再空气中传播,又能在固体中传播3将电子表定时后放进一个实验中的玻璃瓶里,拧紧瓶盖,然后放到装

42、满水的桶里还是能听到声音传播路径是电子表空气玻璃瓶水空气人耳,说明声音不但能在 、 中传播,也能在 中传播4把电子表定时后放进一个广口玻璃瓶里密封,在把瓶里 的空气慢慢抽出,然后在慢慢的充入空气抽出空气是声音越来越小,最后甚至听不见声音,充入空气后声音越来越大若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通过以上小实验,我们得出:声音能在 、 、 中传播,但不能在 中传播。像这样能作为声音传播的媒介的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 。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是声音传播的介质。(2)声音是怎样向四周传播的振动的物体不断的来回振动,引起周围介质的相应振动,在介质中形成疏密相见的波,并向四周传播。由此可见:声音是以波的方式

43、在介质中传播的。我们把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种波称为 。3、 声速 (1)水波与声波对比,得出:声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来描述,它的大小等于 。阅读30页小资料:请写出至少小资料两条规律(1) 。(2) 。 通常情况下,我们听到声音是在空气中传播的,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2) 回声同水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一样,声波遇到障碍物也会反射回来,这就形成了 。我们在教室内讲话为什么听不到回声,是不是没有回声?四、归纳小结:教学反思目标检测1、在一根较长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耳朵紧贴钢管的同学可以听到_次声音,第一次声音是通过_传播的,第二次声音是通过_

44、传播的。若某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另一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声,则他可以听到声音的次数是_。2人说话是靠 来发声的,人在游泳时,会引起水的 而发声。3.在风大的日子里,电线赶上架设的电线会嗡嗡的响,这种声音是由 而产4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而产生的。5、月球上的宇航员直接对话(填“能”或“不能”),这是因为月球上。6敲打铜锣,因锣面_而发出声音,而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宇航员即使再用力敲打,他也不能直接听到锣声,这是因为_不能传声。7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_中传播;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m/s;声音在空气中以_的形式传播。8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9 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B. 声音的传播可以没有介质C. 声音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最快,气体中最慢。D.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而只与温度有关10 声音从空气传到水里,它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