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07创新教师竞赛项目方案doc_第1页
100507创新教师竞赛项目方案doc_第2页
100507创新教师竞赛项目方案doc_第3页
100507创新教师竞赛项目方案doc_第4页
100507创新教师竞赛项目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二期创新教师竞赛方案2010年5月9日(草稿)2008年11月,教育部和微软公司在京签署了“携手助学”二期的合作协议,以继续支持中国基础教育和师范教育,促进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二期项目重点围绕创新教师、创新学校和创新学生三个方面展开,计划分五年完成。“创新教师竞赛”活动是推进创新教师项目实施的有机组成部分。活动拟通过组织项目学校的中小学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有关竞赛,促进教师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使之更好地为提高中国基础教育的质量服务。一、竞赛名称、主题及目标(一)名称:教育部微软(中国)创新教师竞赛(二)主题

2、: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发展:实践、创新、分享(三)目标:1. 搭建教师参与实践项目学习活动的平台,营造积极参与创新教育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氛围。2、促进教师实践项目学习(PBL),提高教师在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的能力。3.提升项目学校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项目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师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二、竞赛项目和奖项设置(一)竞赛项目:展现项目学习的设计、实施、成果、评价、反思等教学过程的VCT作品。作品应重点从学习内容、协作方式或社区影响等角度体现创新性。(二)奖项设置:1、一等奖:共10名2、二等奖:共25名3、三等奖:共40

3、名4、优秀奖、组织奖若干三、参赛教师参加过“携手助学”培训项目,或通过其他途径学习、掌握VCT作品制作的中小学教师。四、2010年竞赛活动日程安排(一)下发评比指南:2010年3月(二)培训:2010年3月(三)参赛作品报送:2010年6月(四)全国初赛、决赛:2010年7月(五)推荐参加全球竞赛:2010年11月五、参赛作品的报送(一)各项目学校应积极组织本校的“创新教师竞赛”活动,以使更多教师参与、更多师生受益。(二)VCT应用项目实验地区,每市推荐30件作品参加全国比赛;创新教师培训百县学科教师工程首批试点学校和试点省,在本省评选的基础上,每省推荐不超过15件作品参加全国比赛。(三)各省

4、的参赛作品(包括VCT应用项目实验地区、百县学科教师工程试点学校),由实验地区和项目省按照规定的数额和时间汇总后,统一将参赛项目清单报送项目办公室(中央电化教育馆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联系人:陈伟玲 Email: 联系电话:01066490954。六、作品评审原则(一)导向性:充分体现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思想,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二)创新性:科学、有效地运用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充分发挥ICT的技术优势;项目内容具有创新性,项目活动方法与技术运用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三)技术性:充分利用并

5、有效发挥新媒体、新技术的优势,新技术、新媒体的运用合理、熟练。(四)成效性:有效实现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具体评价标准见附件。七、竞赛活动的组织(一)竞赛由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联合工作组主办,由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指导,中央电化教育馆承办,各省创新教师培训项目办公室协办。(二)成立竞赛组织委员会具体组织管理竞赛活动。(三)成立竞赛委员会负责竞赛活动的具体实施工作。1. 竞赛委员会的职责:(1)根据项目领导小组的要求设计竞赛活动方案,包括:竞赛主题、竞赛项目、竞赛形式、竞赛评选规则、竞赛指南等。竞赛活动方案完成后,报竞赛组织委员会备案、批准。(2)负责按照评选规则、评审原则和标准,对竞

6、赛作品进行评审,提出评审意见并形成竞赛最终结果,报竞赛组织委员会批准后发布。(3)负责组织对项目竞赛活动负责人和相关教师的培训。(四)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和实验地区竞赛的组织工作1.大力宣传创新教师竞赛活动对于推进信息技术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作用,发动、组织相关教师积极参加竞赛活动。2、为了保证竞赛工作的顺利进行,各省和实验地区应指定专人担任竞赛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本地区竞赛活动的组织、培训、指导、作品征集、汇总和报送工作。3、各省和实验地区的竞赛项目负责人,应由思想觉悟高、责任心强、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和竞赛的组织、管理、指导能力,且在时间和精力等方面能够保证完成项目

7、任务的同志担任。附件1:创新教师竞赛指南附件2:创新教师竞赛作品省级汇总表中央电化教育馆二一年 月 日附件1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二期创新教师竞赛指南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从“创新学校”、“创新教师”和“创新学生”三个领域促进信息技术在中国基础教育的应用与创新。创新教师竞赛活动是“携手助学”创新教师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通过组织中小学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创新应用的教学案例评比与交流,来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使之更好地为中国基础教育服务。一、竞赛项目内容与形式1、创新教师竞赛的主要内容是为教师创新性地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实践的案例,包括教学设计、实施

8、、成果、评价、反思等内容。案例的教学内容可以是一个主题、一个教学单元。2、教学案例能够体现“项目学习”的教学理念。“项目学习(Projected-based Learning)”指的是学生从真实世界中的基本问题出发,围绕复杂的、来自真实情境的主题,在教师精心设计任务、活动的基础之上,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较长时期的开放性探究,并将学习结果以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最终达到知识建构与自身能力提高的一种学习模式。3、教学案例必须使用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提供的VCT工具模板制作。VCT是一个使用PowerPoint设计的教学案例模板,它通过统一、简洁、易用的PowerPoint作品,从多个角度

9、介绍激发教师产生教学创新思想的缘由和思维过程。4、教学案例VCT作品需要体现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过程,VCT作品既要包括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也要包括学生的学习作品、师生的教学反思等信息。5、作品的具体形式可以参考35/inno网站上的“蚂蚁行为探究”作品。“蚂蚁行为探究”VCT作品曾获2009年中国“创新教师”项目评比一等奖,并获得2009年微软全球创新教师大赛季军。二、作品要求1、参赛作品统一使用项目组提供的VCT模板制作,作品制作软件推荐使用PowerPoint2003版。VCT作品模板下载地址为:35/inno。

10、 2、参赛作品各项内容严格按照VCT作品模板的基本栏目要求制作,作品内容要重点体现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学生的探究、实践活动过程,强调真实性评价。作品内容与本活动规定、要求不符的作品不予考虑参评。3、参赛作品须附有学生作品,每个项目最多嵌入12个学生作品,学生作品可以多种形式呈现,如:PPT(每个PPT最多不超过20页,使用正版软件PowerPoint 2000或以上)、电子板报、调查和访谈实录、小作文等。整个参赛作品最大不能超过100M,提交的作品及相关文件都应认真杀毒。每个图像文件在1310厘米大小的情况下,不得低于300DPI。4、参赛作者应当严格遵循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所提交的参赛作品

11、必须是参赛者本人的实践成果,不得有抄袭行为。作品中引用到的图像或文字等资料应注明出处。参赛作品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其责任由参赛作品作者承担。4、作品有政治原则性错误和学科概念性错误的作品,取消该作品参评资格。杜绝弄虚作假行为,一经发现,取消该作品参评或获奖资格。5、不得一稿多投或用此作品去参加其他比赛。对于所有参赛作品,参赛作者应承诺一次性地、不可撤销地、排他地将其对参赛作品之著作权在法律许可的最大范围内,全部转让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活动的组织单位承诺:不以营利为目的通过光盘、纸介质、网络资源等形式使用、制作、开发、传播参评作品。三、作品报送1、参赛教师应认真填写作品登记表,

12、作者必须在“登记表”落款处签名,并加盖学校公章后上交实验地区和项目省项目执行单位。2、每件作品的主要作者,在申报时原则上限定为1名,最多不超过2名。3、报送材料包括(1)参赛作品登记表(每件作品填写一份登记表,见附表一);(2)参评作品光盘(一式2份),应在盘上注明教师姓名和作品名称。四、作品评价标准创新教师竞赛VCT作品评价标准如下表:创新教师竞赛VCT作品评价标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价要求得分探究主题与任务(20分)趣味与创新(5) 探究选题能够结合学生生活、社会关注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新意和创造性; 探究问题具有挑战性,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结合(5) 探究主题能够结合学生已有的

13、知识水平,以课程标准为依托,与学科知识教学相结合。探究任务(5) 学习任务描述清晰,要探究的问题或项目难度要适中,任务的解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层次思维; 任务的完成需要整合信息技术工具,能够对现有数据进行归纳或者创造出作品。学习计划(5) 计划由小组成员共同协商制定,制订完善的探究计划探究过程与方法(20分) 探究性(5) 探究方法能够完成既定探究目标,探究方法的运用科学、严谨、恰当。 探究方法具有可行性、吸引力。学生能够完成探究任务,并对探究充满兴趣。自主性(5) 学习者自己提出探究问题; 学习者自己确定什么可作为证据并进行收集; 学习者总结事实证据之后做出解释; 学习者独立地考察其他事实来

14、源,建立事实与已有解释的联系; 学习者用合理的、合乎逻辑的论据表达自己的解释。丰富性(5) 学生具有合理的角色分配、任务分配,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同一个问题; 探究过程能够跳出学校环境,深入到各种相关的真实环境中开展探究活动。教师角色(5) 教师有魅力且能激励人心,有激发和影响学习者、同事和学校社区的潜力。 探究过程中能够建立有效的沟通,学生能够分担责任保证成任务的完成。探究成果(20分)成果多样性 (10) 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形成多样性的作品,如研究报告、数据分析、小制作等。成果质量(10) 探究学习成果能够解决探究问题,并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信息技术的相关性(20分)技术应用(10)

15、 任务完成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检索工具、分析处理根工具、数据表现工具帮助探究任务的完成。所有使用的信息技术工具都与任务相关,并促进学习环境中活动的进行。创新性(10) 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具有创新性且明显改变了课堂惯例。VCT作品整体效果(20分)视觉效果(5) 各种图形、图形、文字运用合理,有助于概念、想法和各种关系的理解,不同文字格式和颜色的运用能够体现出规律性。播放效果(5) PPT各个页面之间衔接流畅,逻辑性好,有组织性; 图片、Flash、声音等多媒体播放流畅。内容表述(5) 语言简洁、生动,文字规范,表述准确。能够展现整个探究活动过程、学习体会。技术运用(5) 能够运用图表、表

16、格、数据分析图和对象等进行阐释和说明。创新教师竞赛VCT作品将评出三大类奖项:创新内容奖、创新协作奖与创新社区奖。三大类奖项重点考察项目作品的以下特点:1、创新内容奖 信息技术的使用有延伸或增加内容吗? 信息技术的使用增加了项目的可靠性吗? 信息技术的使用与教学内容部分相关吗? 信息技术是教学内容的关键支持吗? 信息技术应用的具体例子与内容相一致吗?2、创新协作奖 信息技术的使用方便特定学习团体间的协作吗? 信息技术的使用有考虑到特定团体间更多的协作吗? 信息技术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协作的质量吗? 协作是此项目定义的目标吗? 信息技术应用的具体例子与提供的协作相一致吗?3、创新社区奖 信息技术的使

17、用是否把教师或学习者与更广阔的学校社区连接起来? 信息技术的使用是否把教师或学习者与校外社区连接起来? 信息技术是构建社区的关键支持吗? 社区是此项目定义的目标吗? 信息技术应用的具体例子与提供的社区相一致?五、竞赛活动支持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二期“创新教师”竞赛项目将通过网站35/inno提供支持。网站将提供VCT作品制作模板、VCT作品案例、VCT作品制作的网络教学课程等内容。附表1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二期创新教师竞赛参赛作品登记表 作品编号: (作品编号由组委会填写)作品名称落叶落地行为探究学科信息、科学省份上海市作者信息作者姓名所

18、在学校及通讯地址、邮编包红贤 郝彦敏闵行区剑川路408号 200241联系电话02164524680电子邮箱H作品特点(包括作品简介,创作说明等)秋天,学校里许多梧桐树叶纷纷扬扬落下来,就像一把把金黄色的小扇,美丽极了。仔细观察,发现那些落叶大多数是背面朝上的。学生对些产生了很大的好奇。为了能搞明白这个问题,我上网搜相关答案,发现答案很多,原来在光照条件下, 树叶栅栏组织中的叶绿体制造的有机物比海绵组织中的有机物要多,导致正面的密度比背面大。由于比重不同,在树叶飘落的过程中,树叶会翻转变化,使重的一面-也就是正面向下,轻的一面,也就是背面向上。由些学生又提出了落叶正面向下,还和什么因素有关联。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开展了一个“落叶落地行为探究”活动小组。相关说明我(们)在此确认上述作品为我(们)的原创作品,未申请专利权或著作权,不涉及他人的专利权或著作权。上述作品如产生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由作者本人负责。对于所有参评作品,我(们)承诺一次性地、不可撤销地、排他地将其对参评作品之著作权在法律许可的最大范围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