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盲生心理健康教育_第1页
浅谈盲生心理健康教育_第2页
浅谈盲生心理健康教育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盲生心理健康教育一、 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环境和教育是个性心理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环境对人的影响是经常的、大量的、同时又是自发的。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只是心理发展的必要基础,社会生活环境则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从学校到社会到家庭都要为盲童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才能潜移默化地对盲生施加影响,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1、建立和谐的班组育人环境学校环境对盲生心理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校园、班组精神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环境,对盲童道德人格的形成、发展有独特的价值,能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整洁怡人的校园环境,良好的班风,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宽松的教学方式,丰富的课外文化生

2、活等对盲生心理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为此,我积极发挥班集体作用,营造心理相容的环境和人际关系,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习惯。例如,我组织班级活动时,有意识地安排一些简单的劳动,并把劳动任务分派到个人。有的学生完成自己任务后,主动帮助任务没完成的同学。生活上,女盲生主动帮男盲生编织毛衣,我还鼓励年龄大点的和有点残存视力的学生为盲生买饭、打水和洗衣服等。通过这些活动,使他们养成团结、友爱、互助的精神。课余时间,我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建了小型乐队,教他们弹琴,拉二胡,吹笛;组织编织队,手把手地教他们织手套、袜子、毛衣。校园生活丰富多彩,盲生的性格开朗了许多,从而达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2

3、、 营造温馨的家庭教育环境父母是盲生的启蒙教师。盲童在家庭中得到的经验以及所受到的教育,对其心理的发展极具影响力。父母兄妹的言行举止,教育方式在盲童的成长过程中,对盲童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盲教班主任应主动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反映学生在校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同时又了解盲生的经济状况和家庭环境,共同做好对盲生的教育工作,并将全部情况记入学生档案。例如:我每次月假都要向家长致一封简短的信,向家长反应孩子的情况,并介绍或传授盲童教育的有关知识、方法,纠正家长的异常心态。学生返校后,又及时从学生那里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帮助他们建立和谐而温馨的亲情关系,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以提高

4、教育水平。我班盲生徐XX,曾是被人遗弃后又被徐家收养的。她家另外五人中,除养母的态度稍好点外,其余四人对盲童处处另眼相待,以致盲童特别消沉、寡言,放假也不愿意回家。当我得知这一情况后,我多次走访她家,一个一个的做工作,终于使家人转变了对盲生的态度。盲生也变得活泼、开朗,并成为全班最活跃的一个学生。3、 创造温暖的社会教育环境盲教工作者应广泛宣传盲教工作,呼吁社会对盲人的尊重,让社会了解盲生,让社会了解盲人的教育,关心、支持教育。消除对盲生的偏见,以宽容的心态接纳盲生,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以满足盲童的心理需要。我校专门给盲班拍电视专题片,反映盲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家庭生活的贫困。在电视台播放后

5、,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金秋十月,由罗田广播电视局牵头组织了“真情十月,爱心奉献”活动,许多机关单位、个人积极响应,为盲生捐赠了大量衣物,并给每位盲生捐赠一台收音机。此次行动,让盲生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认识到人生的价值,从而摆脱孤立的心理隔阂,激发了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二、 全方位强化心理健康教育。1、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是预防和解决盲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爱。其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形成健康的个性。教学不仅要完成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智力、品德的培养,还要完成心理素

6、质的培养。因此,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挖掘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培养学生健康心理。职在学习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文时,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小萝卜头”“为什么在艰苦条件下坚持刻苦学习?”盲生通过理解课文,知道“小萝卜头”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因而他倍加珍惜。再引导盲生把“小萝卜头”与自己对比,让盲生谈感受、谈打算。盲生认识到:自己比“小萝卜头”吃得好、穿得好,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有专门的盲教老师,自己比“小萝卜头”幸福得多,更应该好好学习,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要重视体育和音乐教学。体育活动能

7、培养视力残疾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勇于进取,不怕困难的顽强意志。能培养他们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音乐对调节人的心理状态,治疗心理疾病有独特的效果,它可以丰富精神生活,抚慰心灵,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向往,形成良好的心境。而且盲童普遍对音乐有较大兴趣。教师应利用这一点来激发盲生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2、利用德育活动来培养盲生的品德心理。德育是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充分利用品德课、班会课、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到开展专项教育活动,都尽可能把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立、自尊、自爱、自强的良好品质。我针对有的盲生不受收拾床铺,不自己洗碗和不

8、讲卫生这些现象,在全班组织了一个“自立、自强的好榜样”的主题班会活动。全班学生在发言中列举了本班许多自立、自强的典型事例,既弘扬了自立、自强的品德,同时也教育了有这样或那样毛病的学生。一个较懒惰的盲生在发言时主动谈了自己的不足。从此,他天天把自己的一切收拾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3、利用英雄人物对盲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促进盲生心理健康发展,我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英雄人物保尔柯察金、海伦.凯勒、史光柱、张海迪的故事,教育他们要有理想,有坚韧的毅力,要磨炼自己的意志,做到自强、自立、自爱。我班有一家境较好的盲生,因在家中长期受到“特惠”待遇,在校也表现得娇生惯养,怕苦怕累,学习不刻苦。冬季,天气稍

9、冷,他就不摸书,不写字,你多说他几句,他就哭。为了帮助他,我利用课余时间,详细向他介绍了张海迪如何在病痛的折磨下,在轮椅上坚持自学的故事,特别强调了张海迪在阵痛的间隙里仍然坚持学习的感人事迹。他听了,受到很大震动,主动表示要珍惜自己的大好时光,像张海迪阿姨那样做个刻苦学习的好少年。从此,他心情在变,信心和决心在变,学习有了明显进步,自理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英雄人物的典型事例的教育,不少盲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同时也增强了克服各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三、加强自理和职业培训 实现人生价值 促进心理健康稳步发展 盲生双眼失明,生活不便。教师必须引导盲生接受现实,正视现实。教师要采取疏导的方法,使学生排除心理困扰,接受现实,改善适应能力,注重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熟悉环境,能自己脱、穿衣,自己打饭,自己上厕所,进出教室。使他们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他们爱劳动,讲卫生的习惯。注重职业技术的培训,让盲生有一技之长。我校盲班开设了按摩职教课,配制了全套按摩用具,请有经验的按摩师给学生上课。学生学得认真、练得刻苦,兴趣很浓。经过半年多的训练,现在他们基本掌握了人体全套按摩手法。职业教育使他们看到了前途和希望,真正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