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与瑜伽养生理论的比较与融合_第1页
中医理论与瑜伽养生理论的比较与融合_第2页
中医理论与瑜伽养生理论的比较与融合_第3页
中医理论与瑜伽养生理论的比较与融合_第4页
中医理论与瑜伽养生理论的比较与融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理论与瑜伽养生理论的比较与融合1 正确认识瑜伽和瑜伽养生瑜伽在中国乃至世界风靡多年, 作为一种非常古老的能量知识修炼方法,并非只是流行或时尚的健身运动这么简单.但大众对瑜伽还是存在诸多误解. 无论是大多数从未接触过瑜伽的人, 还是瑜伽的准练习者或练习者, 甚至是教练或教师,只要提到瑜伽,往往都会把它与柔韧训练、女性、年轻人、高难度动作、摆造型等词语联系起来. 大众除了缺乏对瑜伽本质的真正了解以外,还缺乏专业老师的指导. 真正的瑜伽是自我与原始动因的结合,这也是瑜伽的本质,违背这一本质进行练习往往会误入歧途,对身心不仅无益甚至有害. 瑜伽是一种集文化、艺术、哲学与医学的相关理论与一体运动体系

2、,通过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方法,来发掘、培养与提高人们身心、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以达成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目的. 养生逐渐成为人们修炼瑜伽所追求的目标.养生,古代称道生、摄生、养性等,来源于老子道德经. 养生包括吝神、爱气、养形、导引、饮食、房室、医药和禁忌等,皆以保寿为目标1.中医养生注重从整体上进行调理,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重视情志养生,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中医养生还注重时节养生、饮食养生、调气养生、经络穴位养生. 瑜伽养生从瑜伽修炼-瑜伽八支行法中得以实现. 即:禁制(持戒)、劝制(精进)、坐法、调息(

3、呼吸)、制感、执持(专注)、禅定(入静)、三摩地. 瑜伽经中认为,在作瑜伽功之前,一个人必须要有充分的道德修养,否则,他的心是不会平静的. 这与我国中医养生,重在养德是完全一致. 瑜伽经中一再强调禅定,入静的重要,中医也非常重视静养,养元气.2 中医理论与瑜伽养生理论的比较2. 1 中医经络与瑜伽三脉七轮中医养生起源于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记载: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经络就是用来决死生,处百病的. 中医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经脉又有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十二正经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奇经八脉,一是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二是对十二正经气血有蓄积渗

4、灌等调节作用.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是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内属脏腑,外布于全身,将各组织、器官连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瑜伽经和哈他之光是印度瑜伽的经典,也是修炼瑜伽的理论根据,瑜伽修炼就是打通中脉和激发跟轮的过程. 瑜伽的三脉七轮学说中的三脉指的是左脉、右脉、中脉,它与中医经络学说相应. 七轮自下而上分别是跟轮、生殖轮、脐轮、心轮、喉轮、眉心轮、顶轮. 脉体内能量输送的通道. 轮为能量的中心,是人体经脉汇集之处,它们分别控制着身体的某个特殊部位和某些内分泌腺体. 它与中医经络、腧穴极为相似.由此可以看出,瑜伽的三脉七轮理论与中医经络、穴位养生理论有相通性,可谓异曲同工.2.

5、 2 中医天人合一与瑜伽樊我归一黄帝内经的素问·宝命全形论记载: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这里不但肯定了人的生命是有物质性的气所生成,而且表述了生命是整个自然的结果的思想. 正由于人以天地之气而生,生命体就物质基础而言,与自然界万物有着统一性,这一统一性产生了天地万物与人的内在联系,从而构成了中医学天人合一的理论,并在诊断治疗和养生保健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婆罗门教把每个人的灵魂均称为自我,把宇宙的最高本体称为梵或大我. 瑜伽经典薄伽梵歌 对此做了明确的解释 :瑜伽就是促使个人灵魂(小我 )与宇宙灵魂 (梵或大我 )结合化一的手段. 通过瑜伽练

6、习,使修持者能做出常人达不到的体位,古印度人认为越是达到超难度的体位,越能超越自身而达到超我状态,从而实现梵我归一. 这与中国传统道家的天人合一的养生思想相同而实现途径截然相反 ,道家认为通过无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而接受印度佛教思想的瑜伽术则要人经过苦修才能达到 梵我归一. 但中医与瑜伽养生都强调天人一体,内外净化,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2. 3 中医学与瑜伽一样重视阴阳平衡阴阳是事物普遍存在相互对立的两种属性,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根源. 黄帝内经曰:阴平阳秘,精神乃至,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平,就是平衡;秘,是固守,不能随意发散. 也就是说,阴气平顺,阳气固守

7、而不发散时,人体就处于一个健康的状态3. 阴阳失去平衡身体就会生病,造成阳过盛或阴过盛,阴虚或阳虚,中医重在调和,只要设法使太过的一方减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阴阳再次恢复原来的平衡,疾病自然就会消失于无形了. 目前所练瑜伽,多属于哈他瑜伽体系.哈为太阳,即阳性能量;他为月亮,即阴性的能量.哈他瑜伽意指阴、阳两种力量的结合. 它强调身体的锻炼、呼吸的控制. 它练习精髓是左(阳)右(阴)对称、前(阴)后(阳)配合、动(阳)静(阴)结合,阴阳互补都重视阴阳平衡发展,维持人体的健康状态2.2. 4 中医形神合一理论与瑜伽身心合一的养生思想中医 形神合一 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形具而神生、形乃神之宅,神乃

8、形之主、形能载神 ,神能御形 、形与神俱,不可分离、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生4.说明形与神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整体. 方法上强调动静结合,动以养形,舒筋骨,炼形体,静以养神,养元气,安脏腑. 从而起到畅通气血,舒展经络,强身健体之效. 瑜伽意思是连接,把精神智慧和肉体完美结合起来,即身心合一. 瑜伽的锻炼可分为健身瑜伽和灵性瑜伽两大类. 它的练习功法基本如下:1)冥想法;2)呼吸法;3)体位法. 冥想法、呼吸法、体位法在练习的过程中,都要相辅相成紧密配合,才能达到瑜伽练习的最佳效果. 中医养生理论与印度瑜伽都强调对心的控制,即要做到人或心与万物自然合二为一.3 瑜伽养生融入中医理念瑜伽养

9、生就是养幸福,不只是身体的事情,是一种心情,一种生活发式,一种大爱的流露. 瑜伽以形(姿势),气(呼吸)、意(冥想)为三个基本要素,要通过练习达到身心合一,拥有平和宁静的精神世界.3. 1 瑜伽的形-姿势瑜伽哲学认为,形不是以体位的本身为目的,而是使生命能量循环于体内,在体内顺畅无阻,使身心获得安适. 练习正确的姿势,体内的机能才能发挥作用,生命之气在体内才能自由的流动. 姿势练习可刺激腺体,按摩内脏,松弛神经,伸展肌肉,强化身体,镇静心灵的功效. 瑜伽姿势练习是最初体会到肉体和精神相结合的重要部分. 瑜伽的姿势可分为:背屈姿势、脊柱扭转姿势、站姿、平衡姿势、倒立姿势. 以前屈姿势的双腿背部伸

10、展式为例,结合中医理论,阐述瑜伽的养生功效.1)坐姿. 两腿向前伸直,挺直上半身,双臂垂放于身旁. 2)吸气. 手臂向上抬起,先用力向后打开胸廓,然后向上牵引整个脊柱.3)呼气.从腹鼓沟处向前屈体,膝关节伸直,腹部贴大腿的感觉,手向前抓住脚或小腿. 在极限上调整呼吸,放松身心.注意力转移后背的脊柱上,这样才牵引整个脊柱.4)吸气.恢复到呼气放松.这个体式,很好的刺激人体的膀胱经,很好的调节人体的脊椎,因为人体背部有两条大筋,这两条大筋就相当于平衡脊椎的两根缆绳,它是否有弹性、有柔韧性直接关系到脊椎的寿命. 如果这两根筋一长一短、一紧一松,就会导致脊椎偏位、椎间盘突出、脊柱弯曲、生理曲线消失.

11、黄帝内经写道骨正筋柔,气血以流,强调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长有天命,享有健康的身体. 骨不正,就不能达到气血以流,就会阻滞气血,气脉的不通,就会诱发多种疾病. 另外,牵引整个脊柱,按摩督脉和膀胱经上重要的三个并排的穴位-筋缩、肝俞、魂门. 这三个有连队关系的穴位,正好对应了肝主筋、肝藏魂所以这个体式练习,打通了这两条经络,将气血送达这组穴位,增强肝主筋、肝藏魂的功能. 因此,练习瑜伽体式,运用中医经络理论去解释瑜伽姿势的养生功效, 为瑜伽养生奠定了理论基础.3. 2 瑜伽的气-呼吸瑜伽哲学气,呼吸并非是吸入或吐出空气而已,而是把生命的能量摄入体内,滋养人体的组织、血脉和神经系统,并增加机体的

12、活力,是人体内流动着的细微物质. 气有三方面,一是先天精气:来自父母,脏腑定位在肾部(命门);二是水谷之气,由饮食五谷消化吸收之精微物质,脏腑定位在脾胃;三是自然界的清气,由呼吸而入,脏腑定位在肺. 经肺吸入的清气和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统称后天之气. 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在人体活动中是相互化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气可转化为推动和维持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能量.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谓:天气通于肺. 肺呼出体内的浊气,吸自然界的清气. 瑜伽呼吸正常采用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完全呼吸法. 胸式呼吸有助于加强心肺功能,温和的按摩心脏,使人感到有活力、精力充沛,提升人的专注力和积极向上的

13、感觉;腹式呼吸可以让身心完全的平静安宁,按摩腹部内脏,促进消化系统,安抚神经,帮助感官内收,蓄元气. 完全呼吸大大增加人体的氧气供应,使隔肌、胸腹肌得到有效的锻炼.腹式呼吸是瑜伽的中心, 姿势与冥想均要配合缓慢的呼吸. 以瑜伽姿势双角式为例,分析腹式呼吸结合姿势练习的养生功效.1)双腿两倍的肩宽打开站立 ,深吸气 ,双手后背相握 ,十指交叉,夹紧肩胛骨向上提拉两臂,同时抬头. 通过气的流动,梳理了三焦之气,打开肺经、心包经、心经等,按摩肺经上重要穴位-中府,提升人的中气. 沉丹田之气,有效地按摩内脏,刺激各生理腺体良性的分泌,促进消化.2)缓慢的呼气 ,塌腰 、以头带动脊椎伸展 ,在极限上保持

14、几次轻柔的腹式呼吸. 这样可以刺激督脉上的大椎穴,同时挤压按摩后背的肺俞、心俞、厥阴俞、膏盲穴,打通膀胱经,这样可以起到气化补肾的作用.3. 3 瑜伽的意(冥想)瑜伽经 对冥想下的定义:凝神是将意识放在一物之上,入定是周流不断的知觉;三摩地是只有冥想对象的存在,对自身的知觉消失. 三者形成静坐冥想. 专注、入定、三摩地三部分为一整体,统称冥想. 瑜伽冥想中一般采用坐姿,通过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来完成,专注于自己的呼吸,眼观鼻,鼻观心,心观呼吸,通过语音的诵念来达到身体和心灵的合二为一. 瑜伽语音冥想可以培养出内在智慧与纯粹之爱,能消除人们的恐惧和焦虑,让人们品尝内心安和与深度喜悦. 随

15、着心在语音冥想中得到净化,人们会逐渐地体验到内在的安宁. 在这种平和的心态下,精神之爱萌发,这使我们体验到那渴望已久的幸福喜悦5.3. 4 瑜伽冥想养生案例分析(语音冥想)瑜伽语音冥想又称曼特拉(Mantra)冥想. 梵语词曼特拉可以分为两部分,即曼(man)和特拉(tra). 曼的意思是心灵.特拉的意思是引开去.因此,曼特拉的意思是能把人的心灵从其种世俗的思想、忧虑、欲念、精神负担等引离开去的一组特殊语音.无论我们对瑜伽语音冥想的效力有没有信心,只要练就会从中获益. 道理就像不管信不信太阳有温暖人的力量,只要坐在阳光下就会暖和. 瑜伽语音冥想的超然力量神奇非凡,即便心存疑虑,只要让耳朵常听超

16、然的音符,让口舌常诵语音冥想,具有精神净化作用的语音就能显现其效益.语音冥想方法:选自己舒适的坐姿静静的坐好,双手结合瑜伽的智慧手印放于两膝上,掌心向上,头、颈、躯干保持一直线.瑜伽静坐冥想体现出中国传统的入定养生思想.静坐是中医养生保健的一种方法,它能怡养身心.1) 要求双手成智慧手印放在双腿上 ,此时 ,两手大拇指与食指相交正好与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的经络循环相吻合. 所以,瑜伽冥想时手势和呼吸结合进行循经导引,可达到意想不到的疏经通络、行气活血的功效.2)要求舌尖抵上颚(上牙齿根部)可刺激唾液(人体津液)腺分泌. 津液有滋润、消炎杀菌、滋润喉咙、帮助消化的效果.3)要求注意力集中到

17、瑜伽语音上 ,以耳倾听 、以舌呤唱 .把自身和瑜伽语音相互联系,就能净化心智与心灵,让心智与心灵处于平和与舒畅状态中. 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我国自古以来就认为,平和的心态寓于健康的身体. 所以瑜伽冥想养生和古代中医养生都强调静养心.4 小结面对令人堪忧的自然环境和被恶化的空气质量, 加之快节奏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以及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人们的身心都承受着较大的压力,以至于疲惫、焦虑、忧郁都会引发各种疾病. 运用我国中医理论科学专业的指导瑜伽锻炼,均能够达到健身养生的目的, 能够减轻身心的压力, 远离疾病的痛苦. 我们提倡遵守大自然的法则,遵循人类生命的韵律,去选择一片洁净、优雅的环境,聆听空灵、柔美的音乐,进行着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