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分析资料_第1页
投入产出分析资料_第2页
投入产出分析资料_第3页
投入产出分析资料_第4页
投入产出分析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投入产出分析:在一定的经济理论指导下,利用投入产出表和相应的投入产出模型,对各种经济活动的投入产出关系所进行的经济 分析和预测。2. 直接消耗系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单位总产品所直接消耗的各种中间投入的数量。根据实物投入产岀表计算的直接消耗系 数叫实物直接消耗系数。根据价值投入产岀表计算的直接消耗系数叫价值直接消耗系数。3. 完全消耗系数:第j部门生产单位最终产品对第 i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直接消耗量和全部间接消耗量的总和,称为j部门对i部门产品的完全消耗系数。4. 投入产岀表:是指把经济体系中的各部门各种产品生产投入来源和产岀使用去向的相互联系概括地表现岀来的一种棋盘式 表格。5. 投入:

2、是指生产(包括货物生产与服务生产)过程中对各种生产要素的消耗与使用,包括对原材料等物质产品的使用、对 劳动力的消耗与使用、对各种生产资源的消耗与使用。产岀:是指生产岀来的产品及其分配使用的去向。6.完全需要系数:定义:一般把矩阵(1 - A)中的元素bj称为7. 中间投入率:某一产业中间投完全总投要系比率。增加值率:是某部门的增加值占其总产岀的比重。8. 感应度系数:第i产岀部门的感应度与各部门的平均感应度的比值,称为第i部门的感应度系数。9. 投入产岀表:10. 中间产品分配系数:第i部门产品分配到第j消耗部门作中间使用的产品数量占第 i部门总产品量的比重,称为中间产品分 配系数。最终产品分

3、配系数:某产岀部门的产品分配用作最终使用的产品数量占总产品数量的比重。11. 投入产出模型:反映投入和产出关系的数学模型。12. 投入,产出13. 完全劳动消耗: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所包含的全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总量,它包括生产某种产品的直接劳动消耗(活劳动 消耗)和一切间接劳动消耗(全部物化劳动消耗)两部分。14. 实物直接消耗系数:实物投入产岀表计算的直接消耗系数叫实物直接消耗系数。15. 价值直接消耗系数:在价值型投入产岀表中,第j部门生产单位产岀直接消耗第i部门的产品量,称为第j部门对第i部门的价值直接消耗系数16. 活劳动:是形成商品新价值的必要劳动,是当期劳动,体现了当期劳动者的体力

4、和脑力的消耗。物化劳动:是商品转移价值的必要劳动,它是劳动者过去活劳动的消耗,现体现在劳动资料或劳动对象中,因此又被称为“过 去劳动”。简答1. 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假定有哪些?1、同质性假定:假定每个产业部门只生产一种特定的同质产品,同一部门内的产品在各种用途上是可以相互替代的。2、比例性假定:规模收益不变假定,即每个部门产品的产岀量与它的投入量是成正比例的。3、 相加性假定:无交互作用假定,n个部门的产出合计等于这 n个部门的投入合计。相加性假定的实质就是假定个生产 部门的生产活动中,不存在本身生产活动之外的“外部经济”。4、消耗系数相对稳定性假定:动态假定。消耗系数主要取决于个生产部门之间

5、的技术经济联系程度。在生产技术条件相对稳定条件下,假定消耗系数在一 定时期内是稳定的。2. 全国实物型投入产岀表与价值表有何不同?1. 实物投入产出表以实物量作为计量单位,各类产品的计量单位并不相同,表的纵列不能相加。因此,实物表的纵列 只能反映各类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具体消耗,却无法反映各类产品的中间投入总量。2. 实物表所反映的各类产品再生产过程中的相互联系,基本上是由生产技术条件决定的。因此,实物表能较确切地反映国民经济中各类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联系,使他不受价格变动和价格背离价值等因 素的影响。3. 由于实物表中的产品目录不能包罗万象,使得表中未列明产品的生产消耗得不到反应,也就是各类

6、产品的中间消耗并不完整。3上匕较完全消耗系数和完全需要系数11计算关系:B=(l-A) -I直观上看,两者只在主对角线上的元素相差1,即:2. 两者的经济意义不同完全消耗系数(5)是从生产消耗角度,说明第 j部门每生产单位最终产品对第 i部门的直接和间接消耗量。完全需要系数是从社会需求的角度,说明第j部门最终需求增加1个单位时,对所有产岀部门产品的直接需求和间接需求的总量。4说明从最终产品出发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的步骤,并对此法进行评价。第一步,首先确定计划期的最终产品Y。应根据Y所包括的消费、 投资、岀口等项目,逐项开展预测,而后将它们合并为最终产品,这里既包括总量又包括构成,即以向量形式岀现Y

7、=Yc + Yi+Yf式中,Yc,Yi,Yf分别为消费、投资、出口列向量第二步,确定计划期的 A和A的因素没有较大变化,也可直接这里主要根据计划期可能引起A变化的因素对原来的 A进行调整。当然,如果影响以A作为计划期的系数,相应亦可不作调整第三步,利用投入产出行模型计算总产出,公式为:X=(l-A) -1Y第四步,计算中间产品流量,公式为:Xj=ajXj矩阵形式为:*11X12IIIXm 其中,X” =X21X22t#tIIIX2n I1 X =XX2Xn1Xn2III1 ,Xnn丿第五步,根据价值表的平衡关系推算第山象限数据,或根据有关增加值系数进行推算第六步,将各部门的生产能力(包括新增生

8、产能力)与计划期的总产品量联系起来进行平衡分析,若岀现较大缺口,就需要 对有关项目进行调整,最后确定的计划方案既要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又能体现今后扩大再生产的需要。5. 对实物投入产出模型的评价一)实物投入产出模型的优点由于实物投入产出模型基本特点是根据国民经济中的大类产品来分类的,并是用实物单位来进行计量的; 所以它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点:1)可以利用现行管理、统计工作中的许多定额资料,较有利于与实际的管理、统计工作相结合。2) 由于实物模型是用各类产品的实物量计量单位,不用价值作计量单位,这样就可以在模型中避免价格变化以及价格背离价 值等因素的影响,能够如实地反映产品生产中的生产技术联系。

9、3) 实物模型可以成为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和计算的重要工具。现实中重要产品实物量的平衡是很重要的一环,无论是短期还是 长期宏观经济规划和政策的制定中,都必须对某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作岀生产与分配使用之间准确的平衡计算。二)实物投入产岀模型的缺点1)不是所有产品都可以用恰当的实物单位作为计量单位,有些产品仍需要用价值单位来表示其生产量,也就是说,真正的实 物模型是难以建立的。2)实物模型不论包括的范围多广,终究由于表格规模的限制,也不可能将国民经济中的全部产品都包含进表中。因此,实物模型只能进行主要产品之间的生产与分配使用的平衡,而无法对国民经济整体进行全面地分析(投入产岀分析整体性特点遭到破

10、坏)。3)实物模型中,每一列的数据因计量单位不同而无法相加,因而无法计算各类产品生产中中间消耗的总量,也无法计算最初 投入的总量,这就限制了实物模型的作用。总之,上述实物模型的优缺点均产生于实物模型的基本特点,即以实物产品来进行分类、以实物单位作为计量单位。6. 投入产出分析采用什么部门?这种部门划分的依据是什么?一、投入产出法以什么作部门行政隶属部门(企业部门)不能作为投入产岀表中的部门;机构部门不能作为投入产岀表中的部门。只能纯部门或产业 (产品)部门作为投入产岀表中的部门。纯部门一一同类产品的综合体。二、戈卩分产品部门的标准3. 投入产出分析中的划分标准投入产出分析中,依据投入产出分析的

11、目的和假定,其划分的标准不取决于产品的用途,而是取决于生产过程中的消耗结构 和工艺技术条件的相同性,同时考虑产品的经济用途。7. 实物型投入产岀表两个部位的内容是什么?此表的平衡关系是怎样的?第一部位:主栏:各种产品的生产部门,共分为n个部门。宾栏:各产品的消耗部门,也分为 n个部门。表中第一部位是投入产岀表的基本部分,也称部门间流量表。第一部位的主栏和宾栏的部门数相同,反映了各产品部门之间的物质技术联系。? 表中qj表示本时期内第i部门直接分配给第j部门的产品数量,或者说本时期内第j部门直接消耗第i部门的产品数量.第二部位第一部位的水平延伸。主栏:各生产部门。宾栏:最终产品。用表示其中的元素

12、,它可根据需要分为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岀口等项目。最终产品是指本时期内在生产领域中已经最终加工完毕,可供社会消费和使用的产品。三、实物投入产岀表的平衡关系由于各列计量单位不同,不可直接相加,故平衡关系只体现在行上。平衡关系: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品用符号表示为:qii %如 7q21 q22 I I I q2n y2 = Q2+qnqn2qnn yn =Qn简记为:Z qj =Q(i =1川| n)j壬8. 比较完全消耗系数和完全需要系数 .9. 如何进行直接消耗系数分析?2、直接消耗系数分析+ 根据定义,直接消耗系数aj反映了任何两个部门之间的直接经济联系,即j产品的生产与i产品(流动资产

13、生产之间的求与供的关系。直接消耗系数本身就是j部门单位产岀中对各部门产品的消耗量,即通常所说的消耗定额。+ 计算这些消耗定额,按部门及消耗产品顺序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形成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可以清楚地从列向看岀该部门消耗的各种产品、消耗数量等。+ aj值越大,说明了部门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可以将各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由大到小排列,以反映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的强弱。分析实例10. 社会总产品岀发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的具体步骤.二、从社会总产品出发的方法(一)基本思路从社会总产品出发,就是根据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能力,从可能的角度安排国民经济计划。这种方法用投入产出模型表示为Y=(I-A)X二)具体步骤1.

14、首先根据资本存量和在建项目数量确定资本的数量和具体结构;2. 然后,根据资本的利用效率确定各部门的生产能力,即规戈卩期各经济部门的生产总量X ;3. 而后将社会总产品量X代入模型Y=(I-A)X,计算出与之对应的最终产品Y ;4. 最后以此安排人民生活、社会消费、投资以及岀口等。11. 投入产出分析的特点是什么?投入产岀分析的基本特点1. 投入产出分析是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它从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的观点岀发,综合研究各个具体部门之间的数量关系(技术经济联系)。整体性是投入产岀法最重要的特点。2. 以投入产岀表为基础,利用现代数学建立模型进行分析求解。各部门间的数量依存关系,在投入产岀分析中通过

15、一 系列的线性方程组进行表现。3. 主要是通过参数反映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的经济技术联系。4. 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技术的结合。12. 投入产出分析的步骤.1、划分国民经济部门2、编制投入产岀表3、计算投入产岀参数4、建立投入产岀数学模型5、利用投入产出数学模型进行分析13对实物投入产出模型进行评价。14比较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aij是相对于总产品而言,bij是相对于最终产品而言。2. 由于存在间接消耗,bij总大于aij,即使aij为0,bij也不一定为0。3. 就价值型投入产出表而言,aij总是小于1,而bij则可能大于1。4. aij可直接通过统计观测加以测定,而bij由于包含难以

16、观测的间接消耗而不能运用统计观测的方法加以确定。16全国实物型投入产出表与价值表有何不同?17. 以最终产品的变动作为起点,对劳动报酬的预测的步骤最终产品的变动首先影响的是各部门的总产岀的变动。根据行模型X二I-AY二B I Y可以得到= I B Y若用 表示矩阵I B则上式可表示为X Y其次,总产岀的变动会引起各部门劳动报酬的变动。这时,需要引进劳动报酬系数VjavjXjV =j =1,211 n于是 Vj - aVjX j当总产出变动时,劳动报酬的变动为:用矩阵的形式表示:V - A .x式中.为各部门增加的劳动报酬的列向量V2Z)av100AAv =0av2000+000为各部门劳动报酬

17、系数组成的对角矩阵00avnAX1AX2最后,将前面的公式结合在一起,则有:A - V AvB Y这便是以最终产品的变动作为起点,对劳动报酬的预测公式。全社会增加的劳动报酬总量为各部门增加的劳动报酬之和17说明活劳动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 .1.横行关系n无 +N = L (i =1,2,11 ,n)各部门生产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中包含的当年直接活劳动的总和,等于该部门当年投入的活劳动。反映第i部门产品的活劳动数量分配使用情况。2.纵列关系n迟 Lj +Gj+Lj =Hj(j =1,2,11 ,n)i生j部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各I部门的产品和劳动资料中包含的当年直接活劳动与j部门投入的活劳

18、动量的总和,等于j部门生产中消耗的全部当年活劳动量。横行总计不等于对应列的总计。它们的经济意义不同 ,即Li=Hj.18如何对最终产品结构进行分析.最终产品部门构成分析它是指各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在全社会最终产品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即计算:丫广丫匚2.最终产品结构系数设国民经济最终需求分为 k种类别,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类最终需求在各类最终需求总量中所占的比重,称为最终产品结构系数。即:dik =Yk (i =1|2,Lkn;k =1,2,k)其中:k最终需求的种类Yik-i部门提供的第k种最终产品的数量L k-第k种最终产品的总量最终产品结构系数矩阵:dud12 iiI d1kD =d21d22 I

19、II d2k+ld n1d 2 i iu n2 -dnk J3. 最终产品分配结构分析最终产品的分配结构系数表示的是某项最终使用的产品数量占该部门最终产品总量的比重。Sik J(i=12n;k=1,2, k)Y19活劳动投入产岀表的编制步骤.1. 活劳动投入产岀表的编制是在产品投入产岀表的基础上编制的。2. 编制步骤(1) 确定各部门的年平均工作人员数以人年为单位),Li=Lj.可以通过向基层单位调查取得有关数据,也可以通过产品投入产出表的劳动报酬除以相应的平均工资求得。(2) .计算产出劳动量系数ti例如:劳动消耗量Li=2926800万人年其对应的总产出位Xi=120000百万元则2926

20、800-120000=0.2439 (人年 /百人)(3) .将产品流量表第I、n象限各行元素分别乘以ti,将产品流量表换算为以劳动量表示的流量。产品投入产出行模型为:nXij Y 二Xi i =1,2| ,nj=1两端同乘以tj,有即n:Li1,mZ Lj + Ni =jm(4) .在抽象掉固定资产折旧的 情况下,对投入产岀表的第 象限的换算比较简单,即直接 以各该部门的的工作人员数Lj 填列,Lj=Li.(5).按列计算出Hj.3. 编表举例附件计算题1. 已知实物型投入产岀表(1) .计算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1(2) .建立引入(I-A *)数学模型(3) .建立引入A的数学模型2.

21、假设国民经济分为农业、工业、其他三个部门,它们的完全消耗系数矩阵如下:0.170.240.04 B =0.270.180.180120.250.14单位:计算: B(2) 各部门的影响力及系数和感应度及系数(3) 对计算结果作简要分析.3.假定国民经济分为农业、工业和其它三个部门,其投入产出的相互关系如下表:报告期投入产出表亿元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岀农业工业其他小计中农业32496900115011299784519144间工业469086507000203401412134461投其它46603900500013560941422974入小计1259919450131504519931380

22、76579增加值654515011982431380总投入19144344612297476579又假定计划年度内,农业、工业、其他部门的增加值指标分别为8433亿元、15067亿元、9885亿元试就下列问题进行讨论:(1) 为实现各部门的计划指标,三部门应分别生产多少总产岀?(2) 为实现各部门的计划指标,三部门生产及相互提供的中间产品为多少?(3 )实现各部门的计划指标,各部门的最终使用产品会达到多少?4. 假定某地区分为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其他四个部门,它们的完全消耗系数矩阵如下:13.07370.25360.19170.20780.00860.45550.06880.44990.06690.49540.88770.49300.04530.36230.31520.2945又假定计划期农业部门的总产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