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法律制度_第1页
论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法律制度_第2页
论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法律制度_第3页
论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法律制度_第4页
论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法律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法律制度来源:液压扳手 /论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王浩云(福州大学阳光学院,福建福州350015)摘 要近年来,面对全国许多城 市尤其是一线城市越来越高的房地产价格,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房地产调控措施,如“国八条”、“国十五条”、“国十一 条”等来抑制国内的虚高房价,严厉控制“炒房”现象,取得了 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来看,房价回落的幅度有限,在严厉的房地 产宏观调控措施下,宏观调控的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 ,国家调控 的预期要求也没有落实到实处。 本人拟从法律的角度,对房地产 宏观调控的措施、效果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建议。

2、 关键词房地产;宏观调控;法律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 产业,房地产市场在各种市场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正因如此,房地产市场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文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 调控,并且其严厉程度是前所未有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 总体来看,房价回落的幅度有限。尽管一些调控政策会使投机者 退出,但刚性需求仍可以支撑高房价。于 2011年8月13日开始施 行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司法解 释(三)无形中又增加了房地产的需求率 ,对高房价的维持也起 到了一定的作用。而且,相应的宏观调控措施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撑。因此,

3、从整体来看,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效果并非 十分显著。一、2003年以来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的主要措施 (一 )2003年6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 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即121号文件),该文件是我国第一轮 房地产牛市启动之后,国家第一次米取抑制房地产过热的措施,但该文件贯彻的效果并不显著;8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 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即18号文件),该文明确提出 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指出房地产是“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拉动投资、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 康发展的有力措施”。( 二)2004年4月至10月,中央银行相继提高了商业银

4、行的 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基准利率。这使得房地产资金来源紧张、 财务费用成本提高。9月,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 风险管理指引,金融(金融论文)监管部门发出了加强房地产 贷款监管的警示信号。( 三)2005年3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调整商业银行 住房信贷政策和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的通知,对一些个人住房贷款政策进行了调整。3月27 日 ,国务院出台切实稳定房地产 价格的通知(老国八条),房地产市场调控首次上升到政治高 度;4月,建设部等七部委发布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 见,要求把解决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价格上涨幅度过快等问题作为加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2006年4月,

5、央行全面上调各档次贷款利率 ,此次加息 主要为了抑制投资需求,进一步稳定房地产价格。5月,建设部等 九部委出台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国 十五条),首次将“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与“稳定住房价格”相并列,这表明中央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思路已经出现了一些新 的变化。另外,意见中多达十五条的细则绝大部分“以数字 说话”,使得过去不易操作的调控政策变得可行了。7 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个人住房转让所得征收个人 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个人住房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问题作了进一步明确。( 五)2007年,央行5次加息,7次上调银行准备金利率,但仍 挡不住房地产市场价格暴涨,地王频现。(

6、 六)2008年上半年,央行三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 而下半年受金融海啸影响,又连续五次降息。10月,财政部、国 家税务总局下发 关于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税收政策的通知,通过下调契税税率、免征印花税、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等办法 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住房。12月,为进一步应对金融危机,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采取松绑二套房贷、取消城市房地产税等措施全方位刺激房地 产市场。( 七)2009年12月,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 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 将土地出让价款首次缴纳额提至 50%有关拖欠和违约信息计入 诚信(诚信教育论文)

7、档案,并限制其参加土地招、 拍、挂活动。( 八)2010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 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十一条),通过增加保障性住房和普通 商品住房有效供给、合理引导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 需求、加强风险防范和市场监管、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 设等手段来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4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十条),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但由于各级部门的落实问题和房 地产市场的复杂情况,国十条的威力未能完全释放。( 九)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 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在该通知中,首次明确房

8、价调控目标、明晰约谈问责范围、限购令升级至全国、二套 房首付款提至60%保障房用地单列等问题。1月27日,财政部国 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政策的通知,对个人销售住房的,按照购买时间不同分情况征收营业税。1月27日晚间,国务院同意在部分城市进行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 改革试点,具体征收办法由试点省、自治一 29收稿日 期2011-09-22作者简介王浩云(1977-),女,河北石家庄人,法学硕士,福州大学阳光学院法律系讲师,研究方向:经济法(经济法论文)学。二、近年来房地产调控措施的不足总体来看,以上的宏观调控措施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一)缺乏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法律体系。从宏观政策制

9、定主 体来看,涉及很多部门。如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建设部、发 展改革委员会、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税务总局、统计局、银监会等诸多部门。从以上这些文件 的内容看,调控的主体还包括各地政府。 到此不难看出我国宏观 政策制定主体十分杂乱,无章可循。这样必然导致调控权力分散 责任不明,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从调控的手段来看,政府主要采取经济手段如税收、金融措施来调控房地产市场。而宏观调 控措施本应是以经济手段为主、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为补充的 模式。但从上面的政策措施上来看 ,几乎看不到法律手段的影 子。从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的文件性质来看,大都采取文件、通知等形式,立法层

10、次相对较低、权威性相对不足,缺乏完整的法律框架和结构。立法效力级别的降低必然影响其实施效果。在缺乏法律强制力的情况下 ,大部分文件不能顺利执行,无 法起到良好的执行效果,也无法发挥相关政策的威力作用,自然 会有矛盾产生。( 二)保障性住房不能满足需要,对其申请的主体资格审查 不严。近两年,作为保民生和保增长的最佳结合点,保障性安居工程首当其冲。建设进度不断加快 ,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管理服 务不断完善。但无论从规模、数量、质量等方面还远远不能满 足低收入群体的需要。同时对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保障性住 房的主体资格审查不严,致使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人蒙混过关。 2011年9月中旬,厦门首批286户保障

11、性租赁房申请户的三年租 赁合同期满,经多层审核,共有30户申请户被取消承租资格。这 些住户中,有一些就是住着保障房还买商品房 ,致使一些真正需 要保障性住房的低收入群体的利益受损。( 三)房屋价格仍然虚高不下,房地产泡沫现象依然严重。房地产泡沫现象仍然严重,房屋价格仍然虚高。在“限 购”、“限价”等一系列宏观政策调控下,一线城市楼盘成交量 下降,国内大型房地产商于是将发展方向调整为二三线城市。很多人以为,如此密集的楼市新政,会迫使这些存在资金周转困难 的房企降低房价,因此一线城市房价势必下降。现在看来,房企 在二三线城市的项目收益,让他们拥有了足以抗衡楼市调控政 策的充足的资金,因此他们就避免

12、了不得不在一线城市降低房 价的压力。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1月至6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中,二三线城市房价涨幅较大,且占据多数。( 四)房地产宏观调控措施无法落实到实处。中央出台的楼市调控政策名目繁多,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初衷仍没有真正 实现,原因在于有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没有把楼市调控落到实处,执行时打了折扣。房地产业的繁荣与否直接关系到地方财 政和税收,调控不得不顾及政策对 GDP的影响。部分地方官员之所以对楼市调控政策的认识存在差异,对房地产业要以保民生为首要目标的认识不到位,对于落实中央调控要求还在等待、观望,说到底,主要是担心自己的政绩和升 迁。就少数

13、官员而言,他们还与某些地产大佬利益攸关 ,是这些 利益集团的“权力撑腰者”。 正因如此,社会舆论才不断地呼吁 落实楼市调控要发力查处腐败,严防腐败掣肘楼市调控。三、对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措施的建议 (一)建立并完善房 地产法律规范体系。完善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体制 ,最重要的就 是要建立并完善其法律规范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实施,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要填 补相应的立法空白以及提高相应的立法层级。在宏观调控的各 种途径中,法律途径是必须的,因为这才能为宏观调控提供法律 依据,也才能使宏观调控产生相应的效果 ,保证房地产市场健康 稳定的发展。但实际中,却存在着重经济手段而忽视法律手段的 现象。因此

14、,目前可以考虑认证并逐步建立长久、稳定的法律机制,以便更稳妥地解决房地产市场调控问题。( 二)政府应加强保障房建设,促进保障房制度的法制化。首先,加强保障房建设,对申请者资格进行严格审查。 保证 保障性住房开工计划顺利进行,是确保房地产市场调控效果的 重要措施。中央应增加对地方的资金补助,根据财政收入情况,逐步加大补助力度,重点增加对中、西部等不发达地区的补助。 优先保证保障性住房的用地需要 ,同时要落实好行政审批、税费 减免、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高度重视、切实保证保障性住房 的工程质量,让老百姓放心地住上保障房。另外 ,应建立和完善相关的住房分配、运营、退出等一整套相关制度,特别是推进保

15、障性住房使用的公平、 公开、公正,使此项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 程。地方政府应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计划,以及开工、施工、竣工、以及分配等情况,及时通过政府网站和公共媒体向社会公开 接受社会监督。其次,借鉴新加坡“组屋”制度的相关法律。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的成功之处在于立法明确、法制健全。在组 屋建设的各个发展阶段,都通过立法的形式确保住房保障政策 和“居者有其屋”计划的贯彻实施。例如,新加坡法律规定,“家庭月收入低于3000新元的可以购买三房式组屋,低于 8000新元可以购买四房式或面积更大的组屋。对于月收入少于 1500新元的家庭,政府还允许其租用小户型的组屋”,而对于虚 报收入占便宜,在购买或租住

16、组屋的时候提供虚假文件的人,还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一旦被证实有罪,将会被处以5000新 元的罚款和最高6个月的监禁”;“在购买组屋的规定上,新加 坡的法律也区别对待,针对不同的收入群体适用不同的住房政 策,以此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权益”。因此,我国在保障性住房上,可以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制定一套责任明确、区别对待的 法律体系。( 三)确立合理的地价和房价标准,完善商品住房价格管理 体系。地价和房价是房地产市场的核心问题。政府应当把房地 产价格纳入法制化的管理范围。运用法律法规的形式确立地价 和房价的基础标准。把确立房地产价格的各种因素用法律法规 的形式加以固定,以便形成确立地价和房价的法律依据。另外,由政府定期公布宏观指导价格,公布的公示房地产价不应当只 是一种宏观调控价,同时还应当有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