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氮对综放面采空区内O2的浓度和“三带”宽度的影响_第1页
注氮对综放面采空区内O2的浓度和“三带”宽度的影响_第2页
注氮对综放面采空区内O2的浓度和“三带”宽度的影响_第3页
注氮对综放面采空区内O2的浓度和“三带”宽度的影响_第4页
注氮对综放面采空区内O2的浓度和“三带”宽度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专业技术文件 / Technical documentation 编号: 注氮对综放面采空区内O2的浓度和“三带”宽度的影响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编制:_日期:_注氮对综放面采空区内O2的浓度和“三带”宽度的影响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

2、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马汉鹏1,王德明1,何启林2(1.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江苏徐州221008;2安徽理工大学资管系,安徽淮南232001)摘要:介绍了徐庄煤矿7235综放面开采中,采用埋管注氮方式向空区注氮,防止采空区遗煤氧化自燃。在采空区预埋束管,测量在注氮与不注氮的情况下各测点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以及对采空区“三带”宽度的影响,为确定合理的注氮工艺和提高注氮效果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关键词:埋管注氮;注氮效果;“三带”宽度中图分类号:TD75+2.2文献标识号:B文章编号:1003-496X(2021)01-0011

3、-031问题的提出上海能源股分有限公司徐庄煤矿7235工作面是该矿的第一个综放工作面。本工作面所采的7煤层自然发火比较严重(发火期为36个月)。为了保证该工作面安全的回采,该工作面建立了氮气防灭火系统,在井下制取氮气,采用埋管方式向采空区注氮,在向采空区注氮过程中,采空区O2浓度是如何变化的,注氮后对采空区“三带”有何影响等问题,一直困扰着矿里有关技术部门和管理部门。只有搞清这些问题之后,才能确定合理的注氮时间;才能确保采空区遗煤不自燃的情况下,选择经济合理的注氮工艺。2工作面概况7235综放工作面煤层厚度变化较小,平均厚度为5.16 m,煤层倾角8.422.9,平均17.8,属于中硬12.5

4、%,挥发份36%,煤尘具有强爆炸性,瓦斯含量低。工作面宽140 m ,走向长1 200 m ,采用上海能源股分有限公司自制的MGD-150NW型综放采煤机割煤,工作面运输使用SGD-70/90W型输送机,日进尺3.6 m,平均日产量2 800 t。3注氮管的布置方式与注氮工艺将制氮机放置在采区下部车场内,沿工作面进风巷,靠巷壁铺设注氮干管,并固定在支柱上,每隔20 m引出注氮支管,并在支管上安装闸阀,以控制氮气的注氮量。支管端部安设特制埋管器与防阻铜网,以90弯管拐向采空区,与工作面平行。氮气释放口应高于底板。随着工作面推进,埋管逐渐进入采空区,当埋入采空区的第一个注氮口与工作面相距20 m时

5、,打开第一闸阀开始向采空区注氮。当注氮口与工作面相距40 m时,封闭该注氮口,启用下一个注氮口,整个注氮过程中,注氮口是依次下延。注氮方式采用间断式,每天注8 h,注氮量200m3/h。4采空区气体取样方法为了探索7235工作面采空区O2浓度随工作面向前推进变化规律和注氮对其影响,在工作面上、下顺槽各布置3趟带有强力保护套的束管,内径为10 mm。为了防止束管被冒落的矸石砸坏,外用25 mm铁管保护,取样头外面套上50 mm和100 mm铁管,两层铁管壁上打有30个小孔,用铜网将取样头的铁管包裹起来以防碎煤进入,并通过90的弯头和法兰与沿采空区走向布置的铁管联接起来。为了防止抽气时铁管中的空气

6、漏入束管中,在法兰与铁管的联接处,塞入600 mm厚的黄泥和50 mm厚的泡泥。以防止漏气与阻塞。束管在采空区的布置方式如图1所示。第一个取样点埋进20 m后,各取样间距20 m,最长取样距离180 m。在抽气站用自行改制的防爆抽气泵抽取气样,每天由通风科派专人下井开启抽气泵,为了提高取样精度,每次取样前应先预抽15min排除束管中的空气,所取样送上海能源股分有限公司通风实验室进行气相色谱分析。1#6#-取样头位置;7-注氮管;、-抽气站图1采空区束管布置示意图5测定结果的分析为了解采空区在注氮刚开始的一个星期内O2浓度变化与注氮工艺的关系,每天取样4次进行气相分析,采空区6个取样点O2浓度与

7、注氮工艺的关系见表1。表1测点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表%取样时间1#点2#点3#点4#点5#点6#点16:00 11.6 7.2 5.5 4.3 6.5 12.820:00 12.8 7.9 5.9 7.2 8.8 15.524:00 14.8 10.5 6.7 8.1 11.3 17.14:00 19.7 11.6 7.3 9.8 13.9 19.9注:注氮时间8:10-16:10从表1知:3#、4#两点漏风风速小,在采空区窒息带内,O2的浓度在不注氮过程中,上升的速度较慢;2#、5#两点在注氮时,其O2的浓度降低到10%以下,注氮停止后,其O2浓度上升到10%以上的时间为8 h;1#、6#两

8、点,在注氮时对其氧的浓度有影响,O2的浓度降低,但在10%以上,说明注氮对采空区氧的浓度影响是有一定的范围的。为了提高注氮效果,在采空区的下隅角,用15m长的挡风布 帘阻风,再测定6个取样点O2浓度变化与注氮工艺的关系,结果见表2。表2采空区测点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表%取样时间1#点2#点3#点4#点5#点6#点16:00 8.9 4.2 3.1 3.7 4.5 9.820:00 9.8 5.7 4.9 5.1 6.8 11.524:00 12.6 7.8 5.8 6.2 7.9 14.74:00 15.7 8.3 6.3 7.0 8.6 16.8注:注氮时间8:10-16:10从表2知:采用

9、了采空区的下隅角阻风措施后,测点的O2的浓度明显下降,采空区氧化带的宽度变窄,注氮效果明显提高。通过对6个测点的综合分析得出注氮与不注氮情况下O2浓度沿采空区走向变化情况,见表3和图2。表3O2浓度沿采空区走向变化情况距离/m 0 20 40 60 80 100 120O2浓度/%(未注氮)19.8 19.2 15.2 13.3 11.5 9.5 6.8O2浓度/%(注氮)19.8 19.3 13.3 11.8 7.8 4.5 3.9图2采空区氧的浓度沿走变化趋势从表3知:注氮后采空区O2的浓度,沿走向O2的浓度下降的速度比未注氮情况下快,且影响较大的区域是距工作面距离80 m的采空区。6采空区滤流场解算假设采空区是二维流场,借助于孔隙介质流体力学的有关原理,以渗透定律为基本方程,将采空区视为连续孔隙介质,通过阻力测定确定出解算滤流场的已知条件。将采空区划分成为若干个边长为10 m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单元,将直角边、节点以及三角形单元按一定的顺序编号,利用计算机用有限元解算出各边的比风速,再结合测点O2浓度作出采空区“三带”宽度分布图,如图3所示。图3徐庄矿7235综放面采空区“三带”分布7结论(1)为了提高注氮效果,必须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