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散_第1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_第2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_第3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_第4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的阅读,考试大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如下: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 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考纲粘贴,2. 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 探

2、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2)探讨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一、散文的概念 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题材广泛、写作自由,情文并茂的文学体裁。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散文的内容,离不开人、事、景、物,表达方式一般是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融合在一起。 二、散文的分类 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种。 记叙散文 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

3、。这类散文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断、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知识网络,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是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其基本特征是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议论散文 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散文。 它与抒情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是议论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散文重于感情。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

4、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三、散文的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都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散文在选材上非常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 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

5、 以作品中的“我”来作线索,以“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二、答题方法点拨 散文阅读技巧 从整体把握 在阅读

6、时,首先要读出文章大致的观点(文章情感、段落中心句子等),划出层次结构,这样才能使其后问题的解答有的放矢。叙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较为平凡,讲究“以小见大”。写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最重要的是把握融于景物之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咏物散文最鲜明的特点是“托物言志”,所托之物大都被赋予象征意义。 注重因果联系 散文中的形与神,情与景,内容与形式,主旨与材料等等,是近年来散文阅读考查的重点所在。好的散文中,既没有孤立的景和物,也不存在抽象的情。随着事件的发展和人物情感态度的变化,其中的因果关系逐步呈现出来。另外,要使“因果分析”准确,不但要保证原因的真实性、充足性还要揭示出“因”与“果”之间的必然联系,

7、掌握基本表达方式 散文在创作中,作者为了更好地表达某种情感往往会借助一些文学创作的手法,或“比喻”“拟人”能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或“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或“对比”“衬托”突出强调、侧面烘托主题思想。有的还通过“细节描写”“情景交融”“铺垫”“照应”“象征”等手法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得以深刻地表现。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者常常从文章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方面出题对考生进行考查,把握好解答技巧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一般不需要答题者擅自发挥,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用原文作答有利于阅卷中形

8、成比较统一的评分标准。在原文中寻找语句答题的方法首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有效区间,再通过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最后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用文章中现成的词语或句子作答意思是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作答,综合连缀文章中的词或句理解问题,散文考点的梳理 从近年来各大型考试试题看,散文阅读命题往往在4个方面设题:一是理解文章的主旨;二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三是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四是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以下内容将依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对散文的考点进行梳理。(注意:有些题可能同时涉及到几个考点,本文只介绍最主要的考

9、点,对散文形象的考查 考纲要求: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鉴赏评价D) 常见提问方式:文章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有何个性特点这个形象具有怎样的典型意义或社会意义。 应对策略:作品的形象主要包括人物形象(散文中涉及的一些人物)、自然景物、动物、作者的自我形象等。在文学作品中,作家往往通过塑造形象来传达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考生在把握作品形象时,要善于结合形象的外在特征来分析其蕴内在的精神和典型意义。先画出描写该形象的句子和关于该形象的议论、抒情的句子,然后加以概括。分析形象具有的典型意义要与文章的主题联系起来,如“考题复制”例二14题“文中刻画的左公柳和民勤人两个形象具有

10、哪些相同的特点?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 文章分别用一个自然段来刻画“左公柳”和“民勤人”,在文段中不难找到相应的关键词句“顽强”“肯吃苦”“想活下去,只有向命运抗争”,这两个形象之所以具有这样的特点,很大程度是由恶劣的环境决定的,环境越是恶劣,越能体现人的顽强,而这也是文章的主题,答案】特点:顽强不屈,有着极强的生命力。用意:表现大西北的精神风貌。表达作者对大西北的赞美和崇敬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对应考点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其中侧重考查作品的形象意义。第一问有考生误答如“充满了对生命的渴望,表现出大西北独特的世界”,“更加突出了大西北的倾斜”等等。第二问“表达作者

11、对大西北的赞美和崇敬之情”,为数不少的考生没有概括出来,对散文结构和主题的考查 考纲要求: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综合C) 常见提问方式:说说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联系全文,指出某物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应对策略:分析散文的结构,要明确其谋篇布局的技巧和作用。句段作用:总领全文、呼应前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结尾作用:感情升华、主题深化、言有尽而意无穷。(具体见“知识信息库”)概括主题要抓住体现作品主要事件、反映作者情感取向的关键句。关键句具有极大的概括力,包括总起句(往往在篇首)、过渡句(篇中)、抒情句(结尾)、议论句(结尾)、哲

12、理句(结尾)等。散文主题的概括还可以采用理清段落的方法,梳理各段落之间的关系,从文章标题入手,围绕作者写什么,为什么写等问题思考,也能很快概括出文章的主题,如“考题复制”中2007年广东卷的16题“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对一段话的作用的分析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把握,考查的就是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本文要表现的是对“泥泞”的热爱,因此开头描写雪必然是为下文描写泥泞服务的,开头的文字所起的作用通常是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等,答案】突出了雪美丽与丑陋的两重性,从而为下文写泥泞作铺垫(从写热爱雪到热爱泥泞,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把握行文思路和概

13、括作品内容的能力,其实也涉及对作品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层级为C,对表达技巧的考查 考纲要求: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分析综合C) 常见提问方式: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应对策略:需熟悉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具体内容见“知识信息库”),答题基本步骤包括:第一,明确运用了什么手法;第二,明确某手法技巧运用得怎么样;第三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某手法运用后好在哪里。 较常考查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对比、衬托、象征,修辞手法主要是比喻、排比、拟人,如“考题复制”例二16题“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

14、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回答这道题一定要熟悉相关的表现手法及其应用,才能得出完整的答案,答案】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和想象的表现手法。好处: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胡杨林死而不屈的顽强意志,解析】本题考查对应考点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其中侧重于表达技巧。首先要明白题干要求的“表现手法”包括修辞格;“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所指的是表达效果。第一问有考生误答为:描写、联想、对比、抒情、通感、夸张、象征、衬托、抛砖引玉,等等;第二问有考生误答为“使得生命的分量更加沉重,有力地突出了中心”,还有答“南方美丽但缺少了一份悲壮,太玲珑剔透了,对散文语言的考查 考纲要求: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

15、精彩语句的表现力(鉴赏评价D) 常见提问方式:从语言运用角度,结合文章的主旨,鉴赏文中画线句子。某句话有何深刻含义。 应对策略:理解句子的含义,必须联系具体语境,透过句子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通常的做法有两种:一是联系句子的上下文,找到答案;二是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形象化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准确理解其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反语的讥刺性等。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要熟悉相关的术语,如惟妙惟肖、言近旨远、整散结合等,如“考题复制”例一17题及例二15题都从不同的角度考查了对散文语言的鉴赏评价能力,例一17题【答案】因为泥泞带来了乡村质朴自

16、然的生活气息;泥泞诞生了“跋涉者”;“泥泞”使人自然回忆起民族艰辛的历史;“泥泞”使人自然想起土地的广博与祖国的含义,解析】本题考查品味重要句子和赏析作品丰富内涵的能力。能力层级是D级。所谓“重要句子”,一般是指:在篇章结构上,起总领作用的起始句,起收束、总结作用的收束句,起承前启后作用的过渡句;在内容上,能概括段落大意的中心句,能提示文章主旨、论点的主旨句、中心论点句,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寓意句。在第四、第五段可找到答案,例二15题【答案】 (1)答:大西北环境的艰苦恶劣、生命的顽强抗争,会强烈震撼来自其他地方的孩子,使他们学会坚强,早日成熟。 (2)答:南方过于精致纤巧,过于脆弱,远没有大

17、西北粗犷坚韧,解析】本题考查对应考点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其中侧重考查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语言分析要紧扣所给句子,抓住关键词语的理解,如(1)的“会长大”变得成熟;(2)的“经不起摔打”脆弱。有考生误答如(1)大西北恶劣的环境中仍然有生机勃勃的生命,教育人们珍惜生命。所答非所问。(2)南方山清水秀,南方的一切东西似乎未经磨炼。解析不到位,对作者观点的探究考查 考纲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探究F) 常见提问方式:就文中作者的某个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应

18、对策略:立足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主题。整合此前对作品的形象分析、对结构和表现手法的揣摩,成为正确评价的依据。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分析、概括。作答时要有明确的观点,能分点列出事实依据或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如“考题复制”例一18题考查对作者两句话的理解,实质考查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要求考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阅读思考和体验进行自主阐述,可以各抒已见,但不能脱离文章的主题,必须把握好“泥泞”的象征意义。这就要注意结合文本,思考、确定题干两句中的“泥泞”分别象征什么,然后再评价作者的观点,答案】因为泥泞是浑然天成的,无法人为制造;而且泥泞象征着苦难与屈辱,没必要在未来

19、的路上人为地设置逆境和挫折;但是泥泞可以使人警醒,给人力量,可以促使人们重温历史,所以当我们在顺境中茫然和麻木时,我们会渴望在“泥泞”中再跋涉一回,解析】本题考查从文章不同层面层层深入发掘作品意蕴的能力,探讨作品中蕴涵的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F级。本题在摆出问题后,问“你是如何理解的?”很显然,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阅读思考和体验进行自主阐述,可以各抒已见,这也意味着答案可以有多元,这就是一种“探究”。“新高考”中探究题的设置正是体现了新课标对散文阅读鉴赏的能力要求。作答此题的关键在于要把握好“泥泞”的象征意义,这就要注意结合文本,思考、确定题干两句中的“泥泞”分别象征什么,三、失误案例剖

20、析(2008年深圳二模) 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看见太阳(童道明) 北京有家基辅餐厅,墙上贴着“基辅罗斯”的金字招牌。这可是俄罗斯的源头和根苗!俄罗斯大地上出现的第一座城市是基辅,“基辅罗斯”乃是俄罗斯历史实体的最早称谓。 在一千多年前,如今称为俄罗斯的广漠土地上,生活着一个最大的族群斯拉夫人。俄罗斯大地的先民们相信世上有两个上帝:一个是光明的上帝,一个是黑暗的上帝。光明的上帝善良,主宰着白天;黑暗的上帝凶恶,主宰着黑夜。这样,天长日久,俄罗斯的先民这种对于太阳的信仰,也积淀在世世代代的民族文化审美心理之中。 俄罗斯的第一部文学经典是12世纪的长诗伊戈尔远征记。伊戈尔远征失败之后他妻子雅罗斯拉芙

21、娣的一段哭诉,便是全诗的华彩乐章。雅罗斯拉芙娣恳求太阳帮助她丈夫得救回家,因为她相信:“光辉的太阳,能给每个人带来温暖。,俄罗斯的第一诗人普希金(1799-1837)也是俄罗斯的一位太阳歌手。他在一首题名饮酒歌(1825)的诗里,把太阳与诗神与理智放到一起来歌颂,同时他诅咒黑暗 缪斯万岁!理智万岁! 太阳万岁!黑暗万死! 我们在普希金的诗句里听到了俄罗斯灵魂的呐喊。 我用俄语读到的第一首普希金诗作是冬天的早晨(1829)。这首诗的开头一句明白如话:“严寒和太阳,多么美妙的日子!”初学俄文的外国人都爱读普希金的“严寒和太阳,多么美妙的日子!”就像初通汉语的外国人都爱读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

22、霜。,但我真正领悟“严寒和太阳”的美妙,是1957年在俄罗斯度过了头一个冬天之后。那年寒假我到莫斯科郊外的一个名叫“旅行家”的疗养院休假,遇到一个阳光璀璨的冬日,一早走出户外,只见周遭的白雪都在闪闪发光,便情不自禁地朗读了“严寒和太阳,多么美妙的日子!” 俄罗斯的冬天常常飘雪,天灰蒙蒙的,人在阴霾中耽久了心里自然会渴望见到太阳。当有一位诗人用一句动人的诗说出俄罗斯人的这一自然渴望,他便注定会成为一个在俄罗斯诗歌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的诗人。 这个诗人叫巴尔蒙特(1867-1942),是个现代派诗人。他有两首歌唱太阳的诗。一首叫我们像太阳(1902),一首叫我来这个世界是为了看到太阳(1903)。

23、这第二首是最有名的,它这样开头,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看见太阳和蓝天。 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看见太阳和高山。 爱伦堡在人岁月生活中专章写到巴尔蒙特,说他自己当年开始学着写诗的时候,“曾希望见到那个写下了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看见太阳的人。” 20世纪初,巴尔蒙特在俄国头顶天才诗人的桂冠。10年之后,一场空前的革命风暴向他逼近,原本以为仅仅是一阵和风吹来的诗人乱了方寸,1920年巴尔蒙特流亡国外,1942年12月24日,诗人在孤独中客死巴黎。 (选自2007年10月10日中华读书报,16文中画线文字揭示了一个诗人成为一个民族杰出诗人的重要条件。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个条件是什么。(4分,失误表现】:仅

24、答到一个条件,如“用动人的诗句表达俄罗斯人的自然渴望,失误原因】:分析不全面,虽然第二句话与“成为杰出诗人”的关系最紧密,但不能缺少第一句的前提,诗人只有深入生活,才可能写出民族的共同渴望,纠正】:读懂题干,善于从题干中得到答案的范围和内容。题干提示考生从画线句子中分析,就不要自己想当然,而且回答要全面,不能只选取某个句子来分析,答案】(1)生活是创作的源泉;(2分。意思对即可。) (2)写出了这个民族的共同情感或渴望(或:优秀诗人是民族的良心。)(2分。意思对即可。,17“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看见太阳”,这句诗用朴实的语言说出了触动人心的内容,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生命体验。你认为这个名句包含哪些层面的意思?(5分,失误表现】:只答了一层含义,“对光明和温暖”的追求,失误原因】:对太阳的象征意义挖掘不够,仅仅想到第一层“光明和温暖”。文章以这个句子为标题,这句话是“文眼”,不仅表达了在寒冷的环境中对光明和温暖的渴望,还象征着人们对生命的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