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数学实验操作题分析_第1页
2012中考数学实验操作题分析_第2页
2012中考数学实验操作题分析_第3页
2012中考数学实验操作题分析_第4页
2012中考数学实验操作题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 验 操 作 题,一、北京近五年中考操作题分析,操作类问题是指以图形动手操作为背景设计的一类问题,所以也称“几何操作类问题”。在北京中考2007年出现在21题,2008年及此后固定出现在22题。此外某些试卷选择第8题和填空第12题以及几何综合题也可能包含操作元素; 考试说明上没有专门针对操作类问题的阐述,它是对几何知识的综合实践考查,渗透在各个知识点,多为b,c级要求; 操作类问题通常有阅读信息,结果可能具有开放性,常常设有直接填空答题形式,操作类问题丰富多变,能力立意,不容易找到模式化训练方法,不容易在短期内取得突破; 解决操作类问题,首先要求有对图形的空间感知能力,其次要具备创造性思维和

2、想象能力,同时要有对所学几何知识的整合能力,还要有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具有一定难度; 北京中考或模拟题中22题通常能激发同学们的解题兴趣,有些学生面对4-5分往往需要投入大量时间,而且甘愿投入大量时间,欲罢而不能,最后还不一定能得到分,实验操作题基本包括两部分:操作部分和探究部分,对于学生来说,操作过程中图形是如何变化的,探究过程中如何分析和解决 是难点,1.让学生亲历操作过程,及时总结方法. 2.题目设置要有针对性和梯度. 3.抓住问题本质进行深入分析和有效迁移,一、动手操作题,1. 将一正方形纸片按下列顺序折叠,然后将最后折叠的纸片沿虚线剪去上方的小三角形 将纸片展开,得到的图形是,2. 在

3、正方体的表面上画有如图中所示的粗线,图是其展开图的示意图,但只在a面上画有粗线,那么将图中剩余两个面中的粗线画入图中,画法正确是,3(2006,题)将如右图所示的圆心角为90的扇形纸片aob围成圆锥形纸帽,使扇形的两条半径oa与ob重合(接缝粘贴部分忽略不计),则围成的圆锥形纸帽是,a b c d,二、重视图形变换,要理解的问题 1我们学习的几何变换有几种: 2要理解这几种变换的作用是什么?各自能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等几个问题,全等变换、位似变换、面积变换,全等变换:是指不改变图形形状与大小的变换. 位似变换:是指不改变图形形状只改变图形大小的变换. 等积变换:是指不改变图形大小只改变图形

4、形状的变换,全等变换问题(平移、轴对称、旋转) 首先要理解运用这种变换的一些基本情况: 按指令语言,按规定的变换移动图形; 按指令语言拼接图形; 根据题目的需要设计变换(需要理解变换的条件与相应的方式与方法;需要解读好题目的直接或隐含的条件,例1.(2009.22)阅读下列材料: 小明遇到一个问题:5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片排列形式如图1所示,将它们分割后拼接成一个新的正方形. 他的做法是:按图2所示的方法分割后,将三角形纸片绕ab的中点o旋转至三角形纸片处,依此方法继续操作,即可拼接成一个新的正方形defg,图1,图2,一)以旋转为背景的操作型题目,请你参考小明的做法解决下列问题: (1)现有

5、5个形状、大小相同的矩形纸片,排列形式如图3所示.请将其分割后拼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要求:在图3中画出并指明拼接成的平行四边形(画出一个符合条件 的平行四边形即可); (2)如图4,在面积为2的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f、g、h分别是边ab、 bc、cd、da的中点,分别连结af、bg、ch、de得到一个新的平行四边形mnpq. 请在图4中探究平行四边形mnpq面积的大小(画图并直接写出结果,图3,图4,评析】本题是一道融阅读、理解、动手操作、猜想、探究于一体的图形变换问题.考查的知识主要有图形的认识、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及中心对称、旋转、面积等,并进一步对学生的识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6、逆向思维能力、信息迁移能力以及相关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2004年的安徽省中考题)正方形通过剪切可以拼成三角形,方法如下: 仿上用图示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 操作设计:如图,对直角三角形,设计一种方案,将它分成若干块,再拼成一个与原三角形等面积的矩形。 如图,对任意三角形,设计一种方案,将它分成若干块,再拼成一个与原三角形等面积的矩形,3.现有一块形如母子正方形的板材,木工师傅想先把它分割成几块,然后拼接,制成特殊形状的板面(要求板材不能剩余,拼接时不重叠、无空隙),请你按下列要求,帮助木工师傅分别设计一种方案: 板面形状为非正方形的中心对称图形; 板面形状为等腰梯形;

7、 板面形状为正方形. 请在方格纸中的图形上画出分割线,在相应的下边的方格纸上画拼接后图形 。(答案符合题意都是可以的,常涉知识,专题探索,特点综述,格点,分割拼合,4顺义2011二模22题5分,5. (2012西城一模22). 阅读下列材料: 问题:如图1,在正方形abcd内有一点p,pa= ,pb= ,pc=1,求bpc的度数 小明同学的想法是:已知条件比较分散,可以通过旋转变换将分散的已知条件集中在一起,于是他将bpc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得到了bpa(如图2),然后连结pp 请你参考小明同学的思路,解决下列问题: (1) 图2中bpc的度数为 ; (2) 如图3,若在正六边形abcdef

8、内有一点p,且pa= ,pb=4,pc=2,则bpc的度数为 ,正六边形abcdef的边长为 图1 图2 图3,2010.22. 阅读下列材料: 小贝遇到一个有趣的问题:在矩形 中abcd, ad=8cm, ab=6cm现有一动点 按下列方式在矩形内运动:它从 a点出发,沿着与 ab边夹角为 45的方向作直线运动,每次碰到矩形的一边,就会改变运动方向,沿着与这条边夹角为 的方向作直线运动,并且它一直按照这种方式不停地运动,即当 p点碰到 bc边,沿着与 bc边夹角为45 的方向作直线运动,当 点p碰到 cd边,再沿着与 cd边夹角为 45 的方向作直线运动,如图1所示问 p点第一次与d 点重合

9、前与边相碰几次, p点第一次与 d点重合时所经过的路径的总长是多少 小贝的思考是这样开始的:如图2,将矩形 abcd沿直线 cd折叠,得到矩形 a1b1cd由轴对称的知识,发现 p2p3=p2e,p1a=p1e,二、以轴对称为背景的操作型试题,请你参考小贝的思路解决下列问题: (1) p点第一次与 d点重合前与边相碰_次; p点从 a点出发到第一次与 d点重合时所经过的路径地总长是_cm; (2)进一步探究:改变矩形 abbcd中 ad、ab的长,且满足adab 动点 从 点出发,按照阅读材料中动点的运动方式,并满足前后连续两次与边相碰的位置在矩形 abccd相邻的两边上若 p点第一次与 b点

10、重合前与边相碰7次,则 ab:ad的值为_,2. 有一张矩形纸片abcd,ab=2.5,ad=1.5,将纸片折叠,使ad边落在ab边上,折痕为ae,再将ade以de为折痕向右折叠,ae与bc交于点f(如下图), 求cf 的长. 联系翻折变换,作到会看、会计算,3. 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m、n分别是ad、bc的中点,将点c折至mn上落在点p的位置,折痕为bq,连结pq . (1)求线段mp的长;(2)求线段pq的长,翻折就出轴对称,折痕就是对称轴, 联系特殊三角形,解题方法记心中,发现图中隐含的轴对称关系是关键,4如题图2-3-1,在22的方格纸上,有一个格点abc(即顶点均在格点上的三

11、角形,下同),则在图中可以找到 个三角形, 使其与abc成轴对称,归纳:本题考察轴对称的定义及轴对称变换;要注意的是因为对称轴位置的不确定,可能有多种情况,要做到不重不漏,2011.22)阅读下面材料: 小伟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若梯形abcd的面积为1,试求以ac、bd、ad+bc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图1,三)以平移变换为背景的题目,小伟是这样思考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想办法移动这些分散的线段,构造一个三角形,再计算其面积即可他先后尝试了翻折、旋转、平移的方法,发现通过平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他的方法是过点d作ac的平行

12、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e,得到的bde即是以ac、bd、ad+bc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如图2) 请你回答:图2中bde的面积等于,图2,参考小伟同学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如图3,abc的三条中线分别为ad、be、cf (1)在图3中利用图形变换画出并指明以ad、 be、cf的长 度为三边长的一个三角形(保留 画图痕迹); (2)若abc的面积为1,则以ad、be、 cf的长度为三边 长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图3,评析】本题是一道阅读理解、操作题.此题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供了平台,突出考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考查了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中线、面积和平移等知识;

13、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对所给信息和方法进行现场学习、动手画图和知识迁移,考查了几何探究的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运用几何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四)等积变换问题 这是新课标在重视几何变换的前提下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而形成的问题,它主要体现在以下问题中: 图形在不改变大小的情况下的移动; 图形的分割与组合; 图形的拼接,06年北京市中考22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 问题:现有5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排列形式如图1,请把它们分割后拼接成一个新的正方形要求:画出分割线并在正方形网格图(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中用实线画出拼接成的新正方形 小东同学的做法是:设新正方形的边长为x(x0)依题意,割补前后图形的面积

14、相等,有 由此可知新正方形的边长等于两个正方形组成的矩形对角线的长于是,画出如图2所示的分割线,拼出如图3所示的新正方形,请你参考小东同学的做法,解决如下问题: 现有10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排列形式如图4,请把它们分割后拼接成一个新的正方形要求:在图4中画出分割线,并在图5的正方形网格图(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中用实线画出拼接成的新正方形 说明:直接画出图形,不要求写分析过程,分析:设新正方形的边长为m(m0)依题意,割补前后图形的面积相等,有 由此可知新正方形的边长等于三个正方形组成的矩形对角线的长于是,画出如图4所示的分割线,拼出如图5所示的新正方形,1.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

15、d,请在bc上寻求一点p使d、p连线把四边形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2. 已知:如图,五边形abcde.请你经过点a作一条直线使五边形化为与之面积相等的四边形,2009 海淀二模)我们给出如下定义:如果四边形中一对顶点到另一对顶点所连对角线的距离相等,则把这对顶点叫做这个四边形的一对等高点.例如:如图1,平行四边形abcd中,可证点a、c到bd的距离相等,所以点a、c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一对等高点,同理可知点b、d也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一对等高点. 图1,1)如图2,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请你在图2中画出一个只有一对等高点的四边形abce(要求:画出必要的辅助线); (2)已知p是四边形abcd对角线bd上任意一点(不与b、d点重合),请分别探究图3、图4中s1, s2, s3, s4四者之间的等量关系(s1, s2, 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