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作业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作业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作业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新 料推荐课时作业2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一、选择题1(2017 山东枣庄八中月考 )赫鲁晓夫在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因地制宜地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 主要有:承包到队的综合机械化生产队; 承包到组的机械化小组;承包到户的农机手家庭承包。这一措施()A改变了原有经济结构B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C废除了“斯大林模式”D为中国的农村改革提供模式解析:“斯大林模式 ” 片面发展重工业, 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题干只涉及农业措施,故 A 项错误; “ 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 B 项正确;据材料 “ 赫鲁晓夫在集体农庄

2、和国营农场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赫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 “ 斯大林模式 ” ,但他对 “斯大林模式 ” 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故 C 项错误;中国的农村改革是从群众自发到中央肯定、推动,故 D 项错误。答案: B2下图为苏联农业生产方面的统计数据示意图。该示意图反映出()A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B农业总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得到缓解D赫鲁晓夫改革推动农业发展解析: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由题目中的时间“1953 1964 年” 即可排除推行于 20 世纪 20 年代的 A 项。题目中拖拉机、谷物收割机等跟农业生产有关的数据的增长表明此时的苏联农业

3、有所发展,这应归功于当时赫鲁晓夫的改革,故本题应选D 项。 B、C 两项的表述与题意无关。答案: D3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做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1最新 料推荐C勃列日涅夫未从根本上触动“斯大林模式”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解析:材料 “ 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做表面的改革, 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 ,只是对 “斯大林模式 ” 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触动。 A 项是赫鲁晓夫改革; B 项应该为把重点放在重工业方面; D 项不符合史实。

4、答案: C4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综合国力有很大的提高,这一成果主要得益于他执政前期的改革侧重于 ()A全盘否定“斯大林模式”B重点放在农业领域而且初见成效C将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D与美国的争霸侧重于科技的竞争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侧重点是将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答案: C5社会陷入危机边缘的时刻,改良旧制往往是挽救危机的重要举措。 20 世纪 80 年代,苏联也出现各种危机,为此戈尔巴乔夫进行了经济改革,其主要特征是 ()A用经济管理代替行政命令B放弃政府宏观的调节手段C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D鼓励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戈尔巴乔夫

5、上台之后, 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试图以经济管理的方式代替行政命令干预经济,故A 项正确。答案: A6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最大的不同点是()A经济体制改革B文化制度改革C政治体制改革D福利制度改革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戈尔巴乔夫改革一开始是对经济领域进行改革,但是经济领域困难重重,所以戈尔巴乔夫改革转向了政治领域,而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 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C 项。答案: C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01985 年苏联国民经济增长状况。2最新 料推荐材料二为克服斯大林时期的一些弊端,赫鲁晓

6、夫进行了经济改革。1954年 3 月,苏共中央做出决议,决定大面积开垦荒地。 1956 年,全国共开垦荒地 3600 万公顷,当年新开垦荒地上的玉米获得了丰收,粮食总收获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于是许多地区盲目扩种玉米, 1962 年玉米种植面积比 1953 年增加了 10倍以上。但苏联许多地区不宜种植玉米, 产量很低, “玉米运动 ”很快以失败告终, 1958 年以后粮食产量开始下降。由于大量开荒,几百万公顷没有森林带保护的土地为风沙侵蚀所毁。(1)材料一反映了苏联国民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请指出形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2)材料二表明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重点在哪一方面?导致了什么结果?根据材料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解析:第(1) 问从苏联国民经济增长状况分析。苏联国民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第 (2)问要求围绕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结果和失败的原因作答。答案: (1)特点:工业生产特别是工业生产资料生产 (重工业 )发展迅速;工业消费资料生产 (轻工业 )和农业发展相对缓慢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斯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