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的循行与常见经络穴位2[专业研究]_第1页
经络的循行与常见经络穴位2[专业研究]_第2页
经络的循行与常见经络穴位2[专业研究]_第3页
经络的循行与常见经络穴位2[专业研究]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经络的循行与常见经络穴位督脉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1、大椎:定位:第一胸椎上,第七颈椎下,两棘突之间;主治:发热,疟疾,肺结核,项强,癫痫,头痛。2、陶道:定位:当后正中线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头痛项强,恶寒发热,咳嗽,气喘,骨蒸潮热,胸痛,脊背酸痛,疟疾,癫狂。3、身柱:定位:在当后正中线第3胸椎下;主治:咳嗽

2、,癫痫,小儿百病。4、神道:定位:在当后正中线,第5胸椎下;主治:心痛惊悸,怔忡,失眠健忘,中风不语,癫痫,腰脊强,肩背痛,咳嗽,气喘。5、至阳:定位:在当后正中线,第七胸椎下;主治:胸胁胀痛,黄疸;脊背强痛;咳嗽,气喘。6、筋缩:定位:后背正中线,第九胸椎棘突下;主治:癫狂,惊痫,抽搐,脊强,背痛,胃痛,黄疸,四肢不收,筋挛拘急。7、中枢:定位:在背定,当后正中线上,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黄疸,呕吐,腹满,胃痛,食欲不振,腰背痛。8、悬枢:定位:在当后正中线上,第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腰脊强痛,腹胀,腹痛,完谷不化,泄泻,痢疾。9、命门:定位:在当后正中线,第二腰椎棘突下;10、腰

3、阳关:定位:在当后正中线,第四腰椎棘突下;11、风府:定位:在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处。主治:头痛,项强,眩晕,咽喉肿痛,失音,癫狂,中风。 12、百会:定位: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主治: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13、印堂:定位:位于前额部 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主治:头痛,头晕,目赤肿痛。头痛、前头痛、失眠、高血压、流鼻水、鼻炎、鼻部疾病、目眩、眼部疾病等。14、腰俞:定位: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主治:腰脊强痛,腹泻,便秘,痔疾,癫痫,月经不调,下肢痿痹。任脉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 ,上颐循面入。1

4、、天突:定位: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主治:打嗝,咳嗽 ,呕吐,咽喉炎等。2、玉堂: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3肋间;主治:膺胸疼痛,咳嗽,气短,喘息,喉痹咽肿,呕吐寒痰,两乳肿痛。3、膻中:定位:在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主治:胸定疼痛、腹定疼痛、心悸、呼吸困难、咳嗽、过胖、过瘦、呃逆、乳腺炎、缺乳症、咳喘病等。4、中脘:定位:在肚脐上4寸;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翻胃,吞酸,纳呆,食不化,膨胀,黄疸,肠鸣,泄利,便秘,便血,胁下坚痛,虚劳吐血,哮喘,头痛,失眠,惊悸,惊风。5、建里:定位:在肚脐上2寸;主治:胃脘疼痛,腹胀,呕吐,食欲不振,肠

5、中切痛,水肿。6、神阙:定位:在肚脐正中;主治: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7、气海:定位:在肚脐下1点5寸;主治:虚脱、形体赢瘦、乏力等气虚病证;水谷不化、绕脐疼痛、腹泻、痢疾、便秘等肠腑病症;小便不利、遗尿;遗精;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等8、关元:定位:在肚脐下3寸;主治:少腹疼痛,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眩晕,下消,肠炎,肠粘连,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9、中极:定位:在肚脐下4寸;主治:小便不利,遗溺不禁,阳痿,早泄,遗精,白浊,积聚疼痛,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崩漏,水肿。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

6、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定位)横行出来(中府),向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前缘,进入寸口,经过鱼际,沿着鱼际的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手腕后方的支脉:从列缺穴分出,一直走向食指内侧端(商阳),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本经腑穴主治喉、胸、肺病,以及经脉循行定位的其他病证。如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咳血,伤风,胸定胀满,咽喉肿痛,缺盆定及手臂内侧前缘痛,肩背寒冷、疼痛等症。1、中府:定位:肘横纹外侧;主治:高血压、哮喘、补肾。2、尺泽:定位:肘横纹外侧;主治:高血压、哮喘、补肾。3、列缺:定位:合谷相对食指下的凹陷处;主治: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

7、风寒引起的偏头痛。头项寻列缺。 4、少商:定位:大拇指甲外侧;治疗:咽喉痛的要穴,用三棱针轻轻点刺挤出一滴血来,就会感到嗓子轻松了。 5、鱼际:定位:主治:咳鏉,喘促,心中烦热,小儿疳积。手阳明大肠经本经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经过手背行于上肢伸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缘,向后与督脉在大椎穴处相会,再向前下行入锁骨上窝(缺盆),进入胸腔络肺,通过膈肌下行,入属大肠。其分支从锁骨上窝上行,经颈定至面颊,入下齿中,回出夹口两旁,左右交叉于人中,至对侧鼻翼旁,经气于迎香穴处与足阳明胃经相接。本经主治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智病及经脉循行定位的其他病证。如腹痛,腹鸣腹泻、大肠功能减弱

8、、肩膀僵硬、皮肤无光泽、肩酸、喉干、喘息、宿便,腹胀、易便秘、肩背定不适或疼痛、牙疼、皮肤异常、上脘异常等。1、商阳:定位:食指指甲内侧;调节便秘,要用指甲掐它。2、合谷:定位: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定的疼痛,牙痛等。3、手三里:定位: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4、曲池:定位:曲手臂时肘横纹的端点处;降血压,治皮肤病,通便。是一个排毒的穴位,要经常柔一揉。 5、肩臑:定位:肘上7寸,肩髃下1寸,举臂取;主治:颈项拘急,臂痛不举,瘰疬。6、肩髃:定位:手臂伸直肩膀凹陷处;是人体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位,防止进风寒,睡觉时穿上短袖。7、迎香:定位:鼻翼旁;通鼻窍的功效,治鼻炎,闻不

9、到气味,鼻出血。经常按摩点揉。 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两侧(迎香),上行到鼻根定,与旁侧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着鼻的外侧(承泣),进入上齿龈内,回出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承浆(任脉)处,再向后沿着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颌大迎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过上关(足少阳经),沿着发际,到达前额(神庭);面定支脉: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定,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联络脾脏;缺盆定直行的支脉:经乳头,向下挟脐旁,进入少腹两侧气冲;胃下口定支脉:沿着腹里向下与气冲会合,再由此下行至髀关,直抵伏兔定,下至膝盖,沿着胫骨外侧前线,下经足跗,进入第二足趾外侧端(厉兑);胫定支脉:从膝下3寸(足三里)

10、处分出,进入足中趾外侧;足跗定支脉:从跗上(冲阳)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与足太阴脾经相接。本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头面、目、鼻、口、齿痛、神志病及经脉循行定位的其他病证。如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或消谷善饥,口渴,咽喉肿痛,鼻衄,胸定及膝膑等本经循行定位疼痛,热病,发狂等病证。1、天枢:定位:肚脐旁开两寸;主治:大肠功能不好,腹泻便秘双向调节。2、水道:定位:在下腹定,当脐中下寸,距前正中线寸;主治: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痛经,不孕,疝气。3、梁丘:定位:膝盖上两寸最敏感的位置;点按治急性胃痛。4、犊鼻:定位:屈膝,在膝定,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主治:膝痛,下肢麻痹,屈伸不利,脚气。5

11、、足三里:定位:膝眼下三寸旁开一横指。是一个非常好的强壮穴,长寿穴。主治:慢性胃痛,增强免疫力,补益人体虚弱。也是一个胃肠的消气穴。6、上巨虚:定位:足三里下三横指;主治:大肠疾患。7、丰隆:定位:外踝尖上八寸旁开一指。注意不要找到胆经上了;主治:去除高血脂,去痰湿。8、解溪:定位: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主治:头痛,眩晕,眼疾,头面浮肿,腹胀,便秘,足膝痛或痿痹,转筋,热病汗不出,善噫,胃热谵语,惊悸,面目赤,口痛啮舌,足胫虚肿,气逆。9、内庭:定位:足背第2、趾间缝纹端;主治:齿痛,咽喉肿病,口歪,鼻衄,胃病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热病,

12、足背肿痛。足少阴脾经起子足大趾末端(隐白),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过大趾本节后的第一跖趾关节后面,上行至内踝前面,再上腿肚,沿着胫骨后面,交出足厥阴经的前面,经膝股定内侧前缘,进入腹定,属于脾脏,联络胃,通过横膈上行,挟咽定两旁,连系舌根,分散于舌下;胃定支脉:向上通过横膈,流注于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定位的其他病证。如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等。1、隐白:定位:大脚趾内侧,通常用艾灸的方法;主治:肺气不足,鼻出血月经不调,痛经。有止血的疗效。2、太白:定位:大脚趾往上贴着骨头揉;通过脾来补肺,健脾的功能相当于

13、山药薏米粥。要经常揉。3、公孙:定位:用大姆指从太白穴往上捋,有个磕头;促进肠子蠕动,对治疗消化不良、肚胀,效果非常明显。沿小腿内侧揉脾经可治疗痛风。4、商丘:定位:在内踝前下方凹陷处。主治:腹胀,肠鸣,腹泻,便秘,消化不良,足踝痛等。5、三阴交:定位:在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主治:脾胃虚弱,月经不调,小便不利,膝脚痹痛,脚气,失眠,湿疹,也可用于高血压等。6、地机:定位: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主治:腹痛,泄泻,小便不利,水肿,月经不调,痛经。7、阴陵泉:定位: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足三里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主治:水肿失眠,膝关节炎,

14、下肢麻痹,月经不调等。8、血海:定位:掌心扶着人的膝盖大拇指的位置,找一个敏感的痛点点按;主治:出血症,血瘀症,贫血。缓解脾胃不调。9、冲门:定位:在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主治:腹痛,疝气,崩漏,带下。10、食窦:定位:在胸外侧定,当第肋间隙,距前正中线寸;主治:胸胁胀痛,噫气,翻胃,腹胀,水肿。11、大包:定位:在侧胸定,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主治:气喘,胸闷全身疼痛,四肢无力,食多身瘦。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出属“心系”(心与其他脏器相连系的定位),通过横膈,联络小肠;“心系”向上的脉:挟着咽喉上行,连系于“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定位;“心系”直行的脉:上行于肺定,再向

15、下出于腋窝定(极泉),沿着上臂内侧后缘,行于手太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后面,到达肘窝,沿前臂内侧后缘,至掌后豌豆骨定,进入掌内。沿小指内侧至末端(少冲),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本经腧穴主治心、胸、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定位的其他病证。如心痛,咽干,口渴,目黄,胁痛,上臂内侧痛,手心发热等。1、少海:定位:肘横纹边沿处(靠里);调解心脏,交通心肾,减缓心率降低血压。2、神门:定位:掌横纹凹陷处;安定心神,增强睡眠,泄心火。可增强胃动力。防止老年痴呆。治疗晕车。增强通便能力。手太阳小肠经起于于小指外侧端(少泽),沿着手背外侧至腕定,出于尺骨茎突,直上沿着前臂外侧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沿上臂外侧后缘

16、,出于肩关节,绕行肩胛定,交会于大椎(督脉),向下进入缺盆定,联络心脏,沿着食管通过横膈,到达胃定,属于小肠;缺盆定支脉:沿着颈定,上达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颊定支脉:上行目眶下,抵于鼻旁,至目内眦(睛明),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而又斜行络于颧骨定。本经腧穴主治头、项、耳、目、咽喉病,热病,神经病以及经脉循行定位的其他病证。如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肩臂外侧后缘痛等。1、后溪:定位:掌横纹的末端,贴着末端往下一按有一个凹陷处,紧接着往上一推,推到骨缝。这是一个大穴,八脉交汇处;主治:后背督脉上的病,如腰锥尖盘突出,腰痛病,恐惧忧虑。可治落枕,肩痛。2、支正:

17、定位:腕横纹上5寸,小肠经与心脏的一个络穴;主治:人体的赘生物,瘊子,扁平疣,脂肪瘤。3、肩贞:定位:在肩关节后下方,肩胛骨外侧缘,三角肌后缘;主治:肩臂疼痛,瘰疬,耳鸣。4、天突:定位:在当前正中线,两锁骨之间,胸骨上窝中央;主治:打嗝,咳嗽,呕吐,咽喉炎,喉咙不舒。5、秉风:定位:在肩胛定,岗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主治:肩胛疼痛,上肢酸麻。6、听宫:定位:耳平前面一厘米,张口凹陷处;主治:耳定方面的疾患,耳聋,耳鸣,听力下降,都可以点揉听宫得到改善。手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睛明),上额交会于巅顶(百会,属督脉);巅顶定支脉:从头顶到颞颏定;巅顶定直行的脉:从头顶入里联络于脑,回

18、出分开下行项后,沿着肩胛定内侧,挟着脊柱,到达腰定,从脊旁肌肉进入体腔,联络肾脏,属于膀胱;腰定的支脉:向下通过臀定,进入腘窝中;后项的支脉:通过肩胛内缘直下,经过臀定(环跳,属足少阳胆经)下行,沿着大腿后外侧,与腰定下来的支脉会合于腘窝中。从此向下,通过排肠肌,出于外跟的后面,沿着第五跖骨粗隆,至小趾外侧端(至阴),与足少阴经相接。本经腧穴主治头、项、目、背、腰、下肢定病证以及神志病,背定第一侧线的背俞穴及第二侧线相平的腧穴,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如小便不通,遗尿,癫狂,疟疾,目痛,迎风流泪,鼻塞多涕,鼻血丑,头痛,项、背、腰、臀定以及下肢后侧本经循行定位疼痛等证。1、

19、睛明:定位: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主治: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夜盲。2、攒竹:定位: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主治:头痛,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眼睑动,眉棱骨痛,眼睑下垂。3、天柱:定位:于后头骨正下方凹处;主治:颈椎疼痛,落枕,高血压,头晕,缓解眼定疲劳4、夹脊:定位: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左右共34穴;主治:5、风门:定位: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感冒、颈椎痛、肩膀酸痛等。6、肺俞:定位: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咳嗽,气喘,吐血,骨蒸,潮热, 盗汗,鼻塞。7、心俞:定位: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

20、:心痛、惊悸、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盗汗、梦遗、癫痫、胸痛、心悸亢进、晕车、头痛、恶心想吐等。8、膈俞:定位: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呕吐,呃逆,气喘,咳嗽,吐血,潮热盗汗等。9、肝俞:定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黄疸,胸肋疼痛,脊背不舒。10、胆俞:定位:在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11、脾俞:定位: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腹胀,腹泻,呕吐,痢疾,背痛等12、胃俞:定位: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胸胁痛,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13、三焦俞:定位:在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水肿,小便不利,肠鸣泄泻。14、肾

21、俞:定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腰膝酸痛,遗精阳痿月经不调,遗尿,水肿目昏,耳鸣。15、大肠俞:定位: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腹痛泄泻,便秘,腰脊强痛等。16、膀胱俞:定位:在平第二骶后孔,骶正中线旁开1.5寸;主治:小便赤涩,癃闭,遗尿,遗精。17、八髎:定位:18、胃仓:定位:在第十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19、志室: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20、秩边:定位:在横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脊旁开3寸;主治:腰骶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便秘,阳痿,月经不调21、承扶:定位:在俯卧,在臀横纹中点;主治:痔疮,腰腿疼痛麻木。22、殷门:定位:在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

22、下六寸;主治:腰腿疼痛。23、委中:定位:膝盖弯曲的中间。右手用大拇指点按,左手拽住脚脖子,往上弯,这样穴位才敏感。腰背委中求,主治:腰背酸痛,腰肌劳损还是排毒的出口,可用刺血疗法排除毒素。24、承山:定位:腿肚子边沿的位置;主治:腰腿痛,痔疾。25、飞扬:定位:承山穴往外旁开三指再往下俩指;主治:慢性腰痛。26、昆仑:定位:外踝后侧有个凹陷;经常拨动可以降低血压,增强大肠的蠕动,治疗便秘、腰痛。27、申脉:定位:外踝边沿;治疗:胯骨两边腰痛。28、至阴:定位:小脚趾外侧指甲旁;艾灸可转胎。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涌泉),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后,进入足跟,再向上行于腿肚内侧,出腘

23、窝的内侧,向上行股内后缘,通向脊柱(长强,属督脉),属于肾脏(腧穴通路:还出于前,向上行腹定前正中线旁开0.5寸,胸定前正中线旁开2寸,终止于锁骨下缘俞府穴),联络膀胱;肾脏定直行的脉:从肾向上通过肝和横膈,进入肺中,沿着喉咙,挟于舌根定;肺定支脉:从肺定出来,联络心脏,流注于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本经腧穴主治妇科,前阴病,肾、肺、咽喉病及经脉循行定位的其他病证。如:咳血,气喘,舌干,咽喉肿痛,水肿,大便秘结,泄泻,腰痛,脊股内后侧痛,痿弱无力,足心热等病证。1、涌泉:定位:脚底前掌凹陷处,每晚按摩100次可引血下行。可调节高血压。 一 按摩时无弹性,体质虚寒的人可用艾灸的方法。 二 肾火

24、旺,肾阴不足,可多揉涌泉穴。2、太溪:定位:脚内踝后侧贴着内踝。肾经的原穴,补肾的大穴。拔罐、按摩都行,什么体质都可以按。对人体非常有补益作用。3、复溜:定位:大溪穴之上紧挨着。贴着骨头方向去按;主治:淤血症,要防止静脉曲张一定要多按摩复溜穴。可以通月经,揉复溜可帮助伤口愈合,特别是在脾经上的。滋肾阴,治疗干咳,哮喘。4、照海:定位:在内踝尖正下方;主治:失眠,咽喉肿痛,小便不利,月经不调,下肢痿痹。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胸定支脉:沿着胸中,出于胁定,至腋下三寸处(天池)上行到腋窝中,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太阴和手少阴之间,进入肘窝中,向下

25、行于前臂两筋(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的中间,进入掌中,沿着中指到指端(中冲);掌中支脉:从劳宫分出,沿着无名指到指端(关冲),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本经腧穴主治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定位的其他病证。如心痛,胸闷,心悸,心烦,癫狂,腋肿,肘臂挛急等证。1、曲泽:定位:肘横纹中点;主治:很多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可以调节心血的供应。2、内关:定位:主治:因心理压力大引起的失眠等症状等,可调节心率。3、大陵:定位:在腕横纹的中间;主治:压力引起的头痛,预防由于心血管淤阻产生的口臭等。4、劳宫:定位:是一个大补穴。揉这个穴可使心情放松。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向上出于第四、五掌骨间,沿着

26、腕背,出于前臂外侧桡骨和尺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上达肩定,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向前进人缺盆定,分布于胸中,联络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属上、中、下三焦;胸中支脉:从胸直上,出于缺盆定,上走项定,沿耳后向上,出于耳定上行额角,再屈而下行至面颊定,到达眶下定;耳定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颊定,到达目目外眦(丝竹空之下),与足少阳胆经相接。本经腧穴主治侧头、耳、目、胸胁、咽喉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定位的其他病证。如腹胀,水肿,遗尿,小便不利,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颊肿,耳后、肩臂肘定外侧疼痛等证。1、阳池:定位:腕关节的中点;刺激阳池能激发人体阳气,对

27、身体虚寒怕冷有缓解作用。也可艾灸。2、外关:定位:在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主治:头痛,偏头痛,目赤肿痛,耳鸣以及胁肋痛,上肢痹痛,肘定酸痛,手臂疼痛,肋间神经痛。3、支沟:定位:腕关节上3寸;主治:肋间神经痛,气郁不舒等症状,按摩支沟穴还有通便的作用。4、肩髎:定位:在肩定于肩髃穴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主治:臂痛,肩重不能举,胁肋疼痛。5、翳风:定位:在耳后根;主治:急性耳聋、耳鸣,尤其是急性耳聋、耳鸣有很好的效果。6、丝竹空:定位:在眉梢凹陷处;主治:目赤肿痛,眼睑闰动,头痛,齿痛,癫痫病。足少阳胆经起子目外眦(瞳子髎),向上到达额角定(颔厌),下行至耳后(风池

28、),沿着颈定行于手少阳经的前面,到肩上交出手少阳经的后面,向下进入缺盆定;耳定的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到目外眦后方;外眦定的支脉:从目外眦处分出,下走大迎,会合于手少阳经到达目眶下,下行经颊车,由颈定向下会合前脉于缺盆,然后向下进入胸中,通过横膈,联络肝脏,属于胆,沿着胁肋内,出于少腹两侧腹股沟动脉定,经过外阴定毛际横行入髋关节定(环跳);缺盆定直行的脉:下行腋定,沿着侧胸定,经过季胁,向下会合前脉于髋关节定,再向下沿着大腿的外侧,出于膝外侧,下行经腓骨前面,直下到达腓骨下段,再下到外踝的前面,沿足背定,进入足第四趾外侧端(足窍阴);足背定支脉:从足临泣处分出,沿着第一、二跖骨之间,

29、出于大趾端,穿过趾甲,回过来到趾甲后的毫毛定(大敦,属肝经),与足厥阴肝经相接。本经腧穴主治侧头、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定位的其他病证。如口苦,目眩,疟疾,头痛,颔痛,目外眦痛,缺盆定肿痛,腋下肿,胸、胁、股及下肢外侧痛,足外侧痛,足外侧发热等证。1、瞳子髎:定位:在鱼尾纹旁边;主治:眼疾,对青光眼,眼压过高,眼睛胀痛有治疗作用。2、听会:定位:在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主治:耳聋,耳鸣,齿痛,口眼歪斜,面痛。3、凤池:定位:在发际边凹陷处;对眼睛酸涩,头定眩晕有治疗作用。把眼睛闭上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一起按揉风池穴,按的方向是奔鼻子的位置。4、肩井:定位:大拇指贴在脖子然后把手弯成弓型中指点的肌肉的位置有一个凹陷就是肩井穴。主治:痛症。对头痛、眼痛、肩膀痛、乳腺痛、牙痛等上半身痛均有缓解作用。5、京门:定位:肋骨边沿,肋骨和肉交界的地方,用手点一点就会有一个特别痛的点,这个点就是京门穴。是肾经的发源地。刺激京门穴起到调节肾气的功效。对肾虚、腰痛有缓解作用。6、环跳:定位:侧卧屈股,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7、风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