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石乡雷打山村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_第1页
滑石乡雷打山村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_第2页
滑石乡雷打山村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_第3页
滑石乡雷打山村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_第4页
滑石乡雷打山村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目 录1综合说明31.1项目名称31.2项目类型31.3项目性质31.4项目建设规模31.5项目区的位置和范围31.6项目区土地权属状况31.7项目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比例31.8项目主要建设内容31.9现状耕地质量状况及实施后耕地质量变化情况41.10项目建设目标41.11项目建设工期41.12项目估算投资42项目背景42.1项目所在地区简况42.2项目提出的缘由52.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63项目区概况83.1自然条件83.2社会经济状况83.3自然灾害83.4土地利用现状93.5基础设施条件114项目分析124.1项目合法性分析124.2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124.3新增耕地来源分

2、析124.4水资源平衡分析134.5土地适宜性评价144.6公众参与分析145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165.1规划设计依据165.2规划目标185.3建设标准185.4规划方案195.5工程量分类汇总226土地权属调整方案256.1项目区土地权属现状256.2土地权属调整原则256.3权属调整方案267实施措施与工程管理297.1实施措施297.2工程管理328投资估算348.1编制说明348.2估算费用构成348.3投资进度计划399效益分析419.1社会效益分析419.2生态效益分析429.3经济效益分析4210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4510.1可行性研究结论4510.2建议451综合说明1

3、.1项目名称盘县滑石乡雷打山村土地整理项目1.2项目类型市重点项目1.3项目性质土地整理1.4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建设规模220.31公顷1.5项目区的位置和范围盘县滑石乡雷打山村土地整理项目项目区位于滑石乡雷打山村,项目区坐标10421001042144和北纬253057253205。项目区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东部,距红果新城53公里。1.6项目区土地权属状况项目区的土地所有权为集体所有,使用权归项目区内滑石乡的雷打山村村民所有,项目区内土地权属界限明确。1.7项目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比例项目建成后预计新增耕地21.08公顷,新增耕地比例8.11%。1.8项目主要建设内容1.8.1土地平整工

4、程:1、原有旱地平整22.83公顷2、开发荒草地25.01公顷1.8.2农田水利工程:1.新修农渠(0.4m0.4m)1432米2.新修田间道路边沟(0.3m0.3m)4264米3. 新修生产路路边沟(0.3m0.3m)14498米6.涵洞A(过生产路)40座,涵洞B(过田间道)13座7. 新建蓄水池(带沉砂池)15座1.8.3田间道路工程:1.新修3.0m宽田间道(砼路面)869米2.维修3.0m田间道(砼路面)3374米3.新修1m生产路(砼路面)14536米4.新修会车道13座1.8.4其他工程1.新增耕地培肥21.08公顷2.新修标示牌一座1.9现状耕地质量状况及实施后耕地质量变化情况

5、项目区现状耕地质量较差,基础设施不配套,田间道路不健全不利于机械化耕作,灌排不便,项目实施后项目区耕地质量将大幅度提高。1.10项目建设目标项目建成后预计新增耕地21.08公顷,新增耕地率8.11%。通过对项目区的建设,解决项目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现状。1.11项目建设工期项目建设工期为1年1.12项目估算投资项目估算总投资671.00万元。2项目背景2.1项目所在地区简况2.1.1项目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盘县位于贵州省西部,六盘水市西南部,项目区在北纬251936-261736,东经1041746-1045746之间。东邻普安,南接兴义,西连云南省富源、宣威,北邻水城,是贵州的西大门,地处贵州通

6、往云南的交通要道,素有“黔滇咽喉”之称。2.1.2项目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全境地势西北高,东部和南部较低,中南部降起。北部的牛棚梁子主峰海拔2865米,东北部的格所河谷海拔735米。相对高差2130米。由于地势的间隙抬升和南北盘江支流的切割,形成了境内层峦叠嶂,山高谷深的高原山地地貌。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2.4%,丘陵地占9.2%,坝地占2.4%。宜林宜牧土地373.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1.3%,宜耕地面积145.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3.9%。其中较好的耕地仅4.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0%,多分布在海拔10001900米之间区境属亚热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 平 均 气 温 为13

7、.5C,历年 极端最高气温为31.2C,极端最低气温为11.2C。最热月7月均温为20.2C,最冷月1月均温为5.1 C,最热月与最冷月温差15C,年均无霜期271天,日照时数1593小时;年均降水量1390毫米,雨热基本同季。510月的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88%,适宜于动植物的繁衍生长。亦时常出现局部性倒春寒、冰雹、洪涝、秋绵雨等灾害性天气2.1.3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2009年盘县的国内生产总值(GDP)170亿元,比2008年增加17亿元。2010年盘县的国内生产总值(GDP)210.88亿元,比2009年增加40.88亿元。2011年4月23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中国金融(专家)年

8、会上,盘县获第九批中国金融生态县称号支柱产业。 2.2项目提出的缘由滑石乡雷打山村以农业为基础产业,群众收入来源主要靠种植粮食及部分经济作物,但是由于田块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耕作,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灌排效率低下,限制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滑石乡人民政府和县国土资源局的有关领导积极争取项目的立项,希望通过对盘县滑石乡雷打山村土地整理项目的建设,提高农民收入,使当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2.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2.3.1相关法律法规政策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e)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

9、条例。2.3.2相关规划及报告a)盘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2年);b)盘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2年);c)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2年);c)滑石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2年);d)盘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分析报告;e)盘县综合农业区划。2.3.3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a)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b)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c)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e)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f)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541996);g)灌

10、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h)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T/T118-1991);i)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护方案技术规范(SC204-98);j)浆砌石坝设计规范(SL 25-91);k)财政部、国土资源部2005年颁布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暂行规定;l)贵州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建设标准(试行)黔国土资发(2009)139号;m)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64-92。3项目区概况3.1自然条件3.1.1地形地貌项目区属山区丘陵地带,地势平缓,土质肥沃,平均海拔高度1800米,耕地的坡度大部分在020之间。3.1.2气候项目区年平均气温14.1,年降雨量1400毫米,无

11、霜期268天,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气候。3.1.3土壤项目区内主要土壤为黄棕壤和水稻土。3.1.4水文地质项目区属黔西高原山地区,地下水储藏丰富,地下水补给方式有地表补给、侧面补给、流向为北、西两向东。项目区水质大多数适宜饮用,可作供水水源。地下水的动态变化与大气降水的变化相同,随雨、旱季之分,有半枯半丰之别。岩溶发育程度、地貌条件对地下的动态变化的影响十分重要。项目区水利资源优越,项目区内有水井,项目区南部有喜家屯水库。3.2社会经济状况项目区所在滑石乡社会治安稳定,社会秩序良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在全面抓好各项中心工作的同时,树立了工业反哺农业的工作目标,大力加强招商引资工

12、作。在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圣隆焦化有限责任公司,新田洗选有限责任公司,广洋汽车贸易有限公司,一五九焦化厂、洗煤厂,圣隆洗煤厂等一大批企业先后“落户”该镇,为该镇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良种在滑石乡得到全面推广,科技种植得到了广泛实施。农牧业较为发达。在历届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镇人民齐心协力,勤劳致富,正沿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向不断向平安、和谐的小康社会迈进。3.3自然灾害项目区受地形、地形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气候立体分布的特征十分明显。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容易发生旱灾,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较大。项目区从2009年9月份至2010年2月份的降雨量,为60年来同期气象记录最少值。 持续

13、数月的干旱少雨高温天气,使项目区遭遇60年来少有特重干旱,农村生产生活用水困难。3.4土地利用现状3.4.1土地利用结构经统计项目区总面积259.92公顷,建设规模面积220.31公顷,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现状表见表3.4.1。 土地利用结构现状表表3.4.1 单位:公顷 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现状面积比例农用地耕地灌溉水田0.88 0.34 旱地194.42 74.80 小计195.30 75.14 林地灌木林地14.48 5.57 有林地3.52 1.60 小计18.00 5.57 园地果园1.11 0.50 其他园地0.23 0.10 小计1.34 0.61 其它农用地农村道路0.00

14、0.00 水利用地0.00 0.00 田坎0.00 0.00 小计0.00 0.00 小计214.64 82.58 建设用地住宅用地农村宅基地14.39 5.54 小计14.39 5.54 交通运输用地公路用地0.21 0.08 小计0.21 0.08 小计14.60 5.62 未利用地未利用土地荒草地25.01 9.62 小计0.00 0.00 其它土地裸地5.67 2.18 小计30.68 11.80 小计30.68 11.80 建设总面积259.92 100.00 建设规模面积220.31 3.4.2土地利用程度根据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分析,项目区土地利用程度包括以下参数:土地垦殖率=75.

15、14%土地利用率=89.20%上述数据表明,项目区内现状的土地垦殖率和土地利用率均不高,且通过未利用地的开发,土地利用程度还可进一步提高。3.5基础设施条件3.5.1交通条件项目区对外交通便捷,项目区内有乡村公路连通主要的居民点,但是路况较差。而通往田间地头的道路大部分为土路和破损碎石路,路面坑洼不平,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无法满足正常的农业生产要求。通过合理规划,以项目区内的已建道路为主干道,维修并利用原有道路,同时根据规划需要新建村寨之间的道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3.5.2排灌设施目前项目区主要灌溉水源为天然降水。区内大部分排水灌溉沟渠为土质,渠道缺乏规划,且渠床冲刷破坏严重,不能有

16、效的解决当地灌排问题。通过项目实施,统一规划,配套和完善田间水利基础设施,可以大大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有效地解决项目区的灌排问题。3.5.3电力设施项目区的电力充足,能够满足项目施工的用电需要。程控电话、移动电话网络已经覆盖,完全能够满足项目施工期间的通讯要求。3.5.4其他基础设施a)林网建设状况。项目区内虽然没有布置专门的农田防护林,但是在居民点周围和耕地内部都零星分布有林木,同时,在项目区周边山丘、山峰分布着成片生态林和经济林木,森林覆盖率较高,水土保持状况良好。项目区农田小气候优越,有利于农业生产。b)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项目区内主要污染源来自居民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等,均

17、没有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不会影响农业正常生产。4项目分析4.1项目合法性分析项目符合盘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盘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2年),项目合法,项目性质为土地整理。该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正是落实盘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2年)的过程,项目的实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一致。4.2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根据对项目区的调查,及对项目区耕地质量现状情况的分析,项目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有:a)项目区耕地地块小,地埂多,集约度低,不利于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b)由于旱灾的常年发生,造成项目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层厚度低、土壤受侵蚀的程度严重。c )田间道路的不健全也严重制约老百姓的生

18、产生活。针对这个限制性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新修灌排输水工程、进行田块的平整、新修和维修田间道路、土壤改良、施洒绿肥等。4.3新增耕地来源分析项目区总面积为259.92公顷,建设规模220.31公顷,整理前耕地面积为195.30公顷,荒草地面积为25.01公顷。本项目拟开发荒草地25.01公顷,由于项目区拟开发荒草地均要进行全面的土地平整工程,按平整工程设计,平整后将不存在宽度1m的田土坎,拟开发荒草地均全部转化为新增耕地;拟原有旱地进行坡改梯22.83公顷,按平整工程设计,平整后将不存在宽度1m的田土坎;扣除新建工程占地面积约3.48公顷,项目区实际可新增耕地面积21.08公顷,新增耕地率

19、为8.11%。4.4水资源平衡分析4.4.1供水量分析a)全年供水量分析根据现状分析,项目区作为农业区,该区地处亚热带高原山地气候区,年平均降雨量为1400mm,降雨量丰富,但因时空分布不均,降雨的年有效利用率按35%计取,集雨面积按450公顷计算,则有效降雨量为:有效降雨量=降雨量集雨面积有效利用率 =1.40(45010000)35% =220.5万m3b)时段、空间供水分析虽然项目区总体供水量有余,但是仍然存在时段、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抗旱期间项目区水源主要来源于喜家屯水库,另外,据现场调查项目区原有水田和旱地部分区域依然存在工程性缺水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为灌溉沟渠布设不完善。4

20、.4.2需水量预测项目区土地整理后旱地面积215.50公顷,水田面积0.88公顷。主要种植作物为玉米、小麦、水稻和马铃薯。结合当地栽培制度,以旱情严重的季节灌水周期为3天,按持续干旱天数为35天计算农作物需水量。Q净需=M35/3S式中:Q代表农作物的需水量;M代表农作物每公顷日耗水量;S代表灌区耕地面积。旱地:玉米Q净需=4535/3215.50=11.31104(m3)小麦Q净需=5035/3215.50=12.57104(m3)水田:(1)水稻Q净需=28035/30.88=0.29104(m3)(2)马铃薯 Q净需=4035/30.88=0.04104(m3)项目区总需水量:Q总需=(

21、11.31+12.57+0.29+0.04) 104=24.21104(m3) 4.4.3水资源平衡分析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400mm,年内分配不均,时空跨度大,可利用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作农作物的补充灌溉需要。项目区的用水量主要是农作物的灌溉用水量和蒸发量。居民生活用水、牲畜饮水和其他用水所占比重很少,可以由项目区周边提供,无需本项目水利工程供水,可不参与水量平衡计算。水资源平衡计算表表二: 单位:万m名 称需水量可利用水量盈余水量数 值24.21220.5196.29经水量平衡分析,项目区有盈余水量196.29万m,通过修建蓄水池等配套农田水利设施后,项目区灌溉用水能得到充分保障,项目区多

22、余的水量可通过修建的水利设施排出项目区。4.5土地适宜性评价项目区现有的耕地坡度相对较小;土壤有机质较低;盐碱度适中;灌排设施较差;农田防护设施较差;交通条件较好。针对项目区土地的限制性因素采取的对策,并根据项目区的气候、地形、土壤和水资源等自然资源条件,结合项目区现有的种植习惯,项目区规划后粮食作物以种植优质水稻、杂交玉米、洋芋、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种植冷凉蔬菜、油菜籽、辣椒为主。4.6公众参与分析踏勘过程中,项目编制单位广泛进行实地调查,根据群众的经验积累和生产生活实际以及现状实际,选择确定项目区边界。与村委会干部和村民代表进行座谈讨论,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建议,深入宣传土地整理政策,增进群众

23、对土地整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动员、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土地整理,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创新能力,奠定土地整理工作得以顺利落实的群众基础。经实地调查了解,村委会干部、村民希望通过土地开发整理,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项目设计编制过程中,积极征求当地群众的意见,尊重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和生产习惯,认真咨询农民的投入产出情况和其他与项目有关的问题,并和村委会干部以及村民一起踏勘,现场确定渠系、道路的规划布局。待项目规划设计和预算编制完成后,及时告知当地领导和群众,进一步征求意见;项目实施过程中组织农民对工程施工进行监督,并作为简单工程的主要劳动力资源;

24、项目竣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实地试运行,在充分得到农民肯定后进行验收;项目实施以后要进行权属调整,调整方案在听取代表的意见后制定,并对制定的权属调整方案进行公告,根据当地群众的意见进行讨论修改;在工程使用管护阶段,组建村民工程管护队。5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5.1规划设计依据5.1.1法律法规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e)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实施条例;f)基本农田保护条例;g)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5.1.2相关政策a)关于申报国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土资耕发2000007号);b)

2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国土资发2000282号);c)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国土资发2000316号);d)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土资发 2001 64号);e)关于进一步明确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土资厅发 2001 226号);f)关于印发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255号;g)关于印发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316号;h)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厅发200268号;i)关于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3287号

26、;j)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363号;k)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报件的函 (国土资耕函2005010号);l)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529号;2)关于做好2006年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的函 (国土资耕函2005044号)。5.1.3相关规划a)盘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1年);b)盘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1年);c)滑石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盘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分析报告;e)盘县综合农业区划。5.1.4技术标准a)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b)土地开发整理项

27、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c)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e)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f)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541996);g)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h)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T/T118-1991);i)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护方案技术规范(SC204-98);j)浆砌石坝设计规范(SL 25-91);k)财政部、国土资源部2005年颁布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暂行规定;l)贵州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建设标准(试行)黔国土资发(2009) m)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64-92。

28、5.1.5相关基础资料a)盘县滑石乡雷打山村土地整理项目地形图;b)盘县滑石乡雷打山村土地整理项目现状图;c)盘县水利、气象、农业、林业、物价、统计及乡镇等部门提供的基础资料。5.2规划目标5.2.1耕地面积和质量通过土地整理,配套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新增耕地面积21.08公顷,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高农田集约化、机械化水平,优化和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土地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改善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人居生活条件,进一步促进盘县国民经济发展。5.2.2景观生态项目实施后,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的同时,使项目区种植结

29、构有了合理调整,改善当地的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在减少灾害、保持水土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逐步建立起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5.2.3生产生活等方面本次规划目标为:以土地整理作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结合基本农田建设和水利设施建设等,大力实施“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理,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增强防洪、排涝等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全面提高农田质量和土地集约化水平,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全面进步,从而促进传统农业、计划农业向高效农业、市场农业、特色农业转变。结合灌排沟渠、规划田块以及居民点位置合理布设机耕道和生产路,以方便农民生产、生活。5.3建设标准5.3

30、.1土地平整为了有利于水土保持和田间机械作业,满足灌溉排水要求,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有关规定,结合地形条件和原有田块布局,规划田块基本以沟、渠、路为界进行划分。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地块整理采用“大弯随势,小弯取直”的施工方法,作业方式为沿等高线对项目区原有耕地进行平整。田块划分时,尽量结合现有实际耕作习惯和现有路、沟等线状地物的分割,并适当截弯取直,规格本规划不做硬性规定。5.3.2农田水利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20288-99)和贵州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建设标准(试行)黔国土资发(2009)139号的规定,结合项目区水资源条件、耕作习惯等实际情况和灌

31、溉方式,确定项目区旱地的排涝设计标准为十年一遇,1日暴雨3日排完。渠系交叉建筑物根据道路宽度以及沟渠规模设计。小型交叉建筑物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采用节水灌溉措施,充分利用水资源,总体达到灌溉自如,运行管理简单,便于操作。5.3.2田间道路根据现场踏勘征求当地干部村民意见,田间道路主要以整修原有道路为主,同时新修部分急需的道路,道路纵坡宜根据地形条件合理确定,最大纵坡不超过9%。机耕道荷载标准按汽10t设计,路面采用混凝土路面,基层为块石(碎石)路基,路肩采用M7.5浆砌石;生产路采用块石(碎石)路基,混凝土路面。5.4规划方案5.4.1土地利用布局通过对项目区“田、水、路、林、村”的综

32、合规划,改善项目区业生产条件,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使项目区成为标准化农田。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和项目区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优化组合、确定项目区土地利用布局:a)通过土地平整工程、配套完善水利、道路等农田基础设施,提高耕地质量,提高作物产量。项目区坡度相对比较大,耕种土层较厚,基本能够满足耕作要求。项目区内现有水田面积0.88公顷,旱地194.42公顷。项目区的大部分格田比较规整,能满足灌排需求以及耕作要求,少部分格田面积较小或内部高差较大不便于耕作。此次土地整理主要是完善和新建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改良土壤,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b)项目区内整理后农村道路面积增加2.73公顷

33、。c)项目区内的骨干排水沟几乎全为土质,且田间灌溉沟渠多为土渠,渠道分布凌乱,缺少统一规划,利用率较低。整理后,配套完善田间灌溉排水设施,项目区农田水利设施占地增加0.75公顷。d)项目区内农村居民点面积为14.39公顷,主要对居民地内部道路经行硬化,不涉及拆迁问题。根据盘县人民政府以及滑石乡政府的发展规划,现有居民点面积保持不变,以适应未来人口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需要。e)项目区未利用地30.68公顷,其中荒草地25.01公顷、裸岩石砾地5.67公顷,对荒草地进行开发,开发后可作为新增耕地的来源。项目实施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如下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表4.4.1 单位:公顷 一级地类二

34、级地类三级地类现状面积比例规划面积比例增减面积比例农用地耕地灌溉水田0.88 0.34 0.88 0.34 0.00 0.00 旱地194.42 74.80 215.50 82.91 21.08 8.11 小计195.30 75.14 216.38 83.25 21.08 8.11 林地灌木林地14.48 5.57 14.48 5.57 0.00 0.00 有林地3.52 1.60 3.52 1.35 0.00 -0.24 小计18.00 5.57 18.00 6.93 0.00 1.35 园地果园1.11 0.50 1.11 0.43 0.00 0.00 其他园地0.23 0.10 0.23

35、 0.09 0.00 0.00 小计1.34 0.61 1.34 0.52 0.00 0.00 其它农用地农村道路0.00 0.00 2.73 1.05 2.73 1.05 水利用地0.00 0.00 0.75 0.29 0.75 0.29 田坎0.00 0.00 0.00 0.00 0.00 0.00 小计0.00 0.00 3.48 1.34 3.48 1.34 小计214.64 82.58 239.20 92.03 24.56 9.45 建设用地住宅用地农村宅基地14.39 5.54 14.39 5.54 0.00 0.00 小计14.39 5.54 14.39 5.54 0.00 0.

36、00 交通运输用地公路用地0.21 0.08 0.21 0.08 0.00 0.00 小计0.21 0.08 0.21 0.08 0.00 0.00 小计14.60 5.62 14.60 5.62 0.00 0.00 未利用地未利用土地荒草地25.01 9.62 0.00 0.00 -25.01 -9.62 小计0.00 0.00 0.00 0.00 0.00 0.00 其它土地裸地5.67 2.18 5.67 2.18 0.00 0.00 小计30.68 11.80 6.12 2.35 -24.56 -9.45 小计30.68 11.80 6.12 2.35 -24.56 -9.45 建设总

37、面积259.92 100.00 259.92 100.00 0.00 0.00 建设规模面积220.31 -5.4.2工程平面布局a)土地平整工程规划土地平整好坏,直接影响后续施工的进程,本项目采用局部平整方式,不搞统一化,而是根据地形、面积、空间结构等特点进行平整,所要平整的土地的填挖方尽可能限制在施工场地附近,对于需要削高填低的部位,应预先将耕作层土壤取出,待平整后再回填覆盖。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水稻收割后至播种小麦或油菜前,土地将有近一个月的空闲时间,为了不影响农作物的播种和收割,土地平整工作应抓住有利时机,安排在秋收后或夏种前进行,在此需要分工施工,按月度计划调配。b)农田水利工程规划

38、项目区灌溉水源主要是地表径流、从泉水引水及山塘引水,多余的水量通过排水沟排至项目区外。规划时按照分布的特点布置不同高程的沟,形成项目区内统一的网络灌排体系。 规划时根据当前的农田水利设施现状,对骨干灌溉设施进行衬砌整修,以加强渠道的灌溉输水能力和排涝能力。c)道路工程规划根据实地踏勘了解的情况,项目区对外交通便捷,项目区内有乡村公路连通主要的居民点,但是路况较差。而通往田间地头的道路基本都为土路,路面坑洼不平,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无法满足正常的农业生产要求。根据项目区及其外围已有的交通设施、区内地形、渠系布置情况,道路布局以项目区内已建的乡村公路为基础,充分利用原有道路系统,布设机耕道

39、,利于机械化生产作业,尽可能使项目区路路相通。5.5工程量分类汇总本项目工程量的计算是根据规划图纸和设计图纸进行的。整个项目的总体工程量汇总统计如下:项目区工程量统计表序号分项名称预算计量单位预算工程量一土地平整工程1荒草地开发面积(25.01公顷)1.1表土层剥离100m3500.20 1.2土方开挖100m3430.47 1.3石方开挖100m347.83 1.4表土回填100m3500.20 1.5土坎夯实100m2599.28 1.6回填夯实100m333.35 2原有旱地平整(22.83公顷)2.1表土层剥离100m3456.60 2.2土方开挖100m3392.95 2.3石方开挖

40、100m343.66 2.4表土回填100m3456.60 2.5土坎夯实100m2547.04 2.6回填夯实100m330.44 二农田水利工程预算计量单位预算工程量1新建生产路边沟(0.3m0.3m)22条,14498米1.1人工土方开挖100m322.76 1.2人工石方开挖100m39.86 1.3C15混凝土侧墙100m311.60 1.4C15混凝土底板100m34.35 1.55cm厚砂砾石垫层100m33.62 2新建田间道边沟(0.3m0.3m)2条,4264米2.1人工土方开挖100m36.69 2.2人工石方开挖100m32.90 2.3C15混凝土侧墙100m33.4

41、1 2.4C15混凝土底板100m31.28 2.55cm厚砂砾石垫层100m31.07 3新建50m3蓄水池(带沉砂池),15座3.1人工土方开挖100m36.81 3.2人工石方开挖100m33.51 3.3土方回填100m31.63 3.4M7.5浆砌石池壁100m32.64 3.5M10砂浆池壁抹面100m24.89 3.6C15砼护底衬砌100m30.37 3.7砂石垫层100m30.45 3.8M7.5浆砌石梯步100m30.29 3.9浆砌砖花墙护栏100m31.40 3.10 C15砼压顶100m30.15 3.11 砂浆抹面100m20.11 3.12 C20现浇砼100m3

42、0.31 4新建涵洞A(过生产路)40座4.1土方开挖100m30.80 4.2石方开挖100m30.08 4.3土方回填100m30.36 4.4M7.5浆砌石侧墙100m30.25 4.5C25钢筋砼100m30.202 4.6C15砼底板100m30.01 4.7双胶轮车混凝土 运距4050m100m30.00 4.80.4m3搅拌机拌制混凝土100m30.00 4.9其他人力钢筋制安t0.01 4.10 碎石垫层100m30.00 5新建涵洞B(过田间道)13座5.1土方开挖100m30.46 5.2石方开挖100m30.20 5.3土方回填100m30.066 5.4M7.5浆砌石侧

43、墙100m30.307 5.5C25钢筋砼100m30.2132 5.6C15砼底板100m30.010 5.7双胶轮车混凝土 运距4050m100m30.00 5.80.4m3搅拌机拌制混凝土100m30.00 5.9其他人力钢筋制安t0.01 5.10 碎石垫层100m30.01 6新建农渠(0.4m0.4m)2条,1432米8.1土方开挖100m34.70 8.2石方开挖100m31.17 8.3碎石垫层100m30.57 8.4C15混凝土底板100m30.46 8.5C15砼侧墙100m32.49 三道路工程1新建田间道1条,宽3m,长869m1.115cm厚混凝土路面1000m21

44、.91 1.230cm厚碎石路基1000m21.91 1.3路基处理1000m21.91 1.4M7.5浆砌石路肩100m39.12 1.5M7.5砂浆抹顶2cm厚100m26.95 2整修田间道1条,宽3m,长3374m2.115cm厚混凝土路面1000m29.11 2.2M7.5浆砌石路肩100m35.40 2.3M7.5砂浆抹顶2cm厚100m226.99 3新建生产路22条,宽1m,长14536m3.110cm厚C15混凝土路面1000m214.54 3.25cm厚C15碎石路基1000m214.54 3.3路基处理1000m214.54 4会车道8.115cm厚混凝土路面1000m2

45、0.29 8.230cm厚碎石路基1000m20.29 8.3路基处理1000m20.29 8.4M7.5浆砌石路肩100m30.05 8.5M7.5砂浆抹顶2cm厚100m20.10 四其它工程1土壤培肥1.1土壤培肥(新增耕地)25.01公顷公顷21.08 6土地权属调整方案6.1项目区土地权属现状项目区建设范围内土地所有权为集体所有,界线清楚,权属无争议;土地使用权归项目区的土地所有权为集体所有,使用权归项目区盘县滑石乡雷打山村的村民所有,项目区内土地权属界限明确。整理后只需对局部田块的使用权进行相应调整。项目实施后,原来田块的形状和四至标识都有所变动。因此权属界线调整以后必须要保障地块

46、经营管理的完整性,防止人为的割裂,违背土地整理的初衷。为促进土地经营管理的规模化,保护国家、集体和农民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的稳定,整理后的土地必须进行土地权属调整。6.2土地权属调整原则a)坚持依法、公开、公平、公正和自愿的原则,充分保障广大农民的利益。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的权属管理工作应实行公告制度,广泛征求各有关权利人的意见,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调整不得造成相关权利人的利益损失,开发整理后农民新承包耕地应与原承包耕地在数量上相同并在质量上有所提高;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调整应在各相关权利人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进行。b)有利于稳定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国有土地可以由农民

47、集体长期使用,但不能因此而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应保持长期稳定,至少30年不变。c)有利于生产,方便于生活。农村交通为农业建设与经济的基础。通过土地整理,使整个农村交通,形成一个有计划、有系统的网络。不仅在耕作管理上可以获得便利,节省劳动力投入,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村生活质量,更为新农村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d)尽量保持村界的完整性。土地开发整理应尽量保持行政区域的完整性,需要打破行政界限的,必须在做好开发整理前后农地质量评价、权属确认等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土地的调整与重划互换工作,保证土地开发整理有序地进行,保持农

48、村社会经济的稳定。e)促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参与土地开发整理各方之间的飞地、插花地及交界处的不规则区域,应在各方协商的基础上,根据路、渠等线状地物作适当调整,尽量减少飞地、插花地和宗地数,将项目区内零散土地尽量调整归并,使田块规模标准化,以改善农业种植结构,扩大农民耕作面积,为农业机械化与共同经营奠定基础,以增进农业生产效益。6.3权属调整方案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3287号文件精神,土地权属调整应有利于维护农民权益,不影响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证农民承包土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有利于农业生产经营,维护农村集体和农民的切身利益,尊重土地权利人意愿。土地进行整理前,土地权属调整必

49、须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签订协议。整理后项目区土地权属的调整涉及到村界的调整和农户承包经营地块的调整,土地所有权的调整由区一级领导小组负责,并报区政府批准;对承包经营的土地需要调整的,应由双方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签订土地调整协议,保证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并报镇人民政府批准;农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调整的,如村与村之间发生调整的,应当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镇人民政府和区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土地整理后新增耕地的分配,应经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或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讨论决定。项目区土地全部为集体所有,整理后土地权属调整,

50、根据土地管理有关政策、文件,拟采用以下措施:a)成立以主管区长为组长,成员由国土资源局局长和各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区土地权属调整领导小组,领导整个项目的权属调整工作,处理土地所有权的调整协调工作。b)成立以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为组长,成员由镇土地管理所及相关乡镇、村委会领导和村民代表参加的土地权属调整领导小组,处理土地使用权的调整事宜。c)查清整理前的土地权属状况土地整理项目的权属调整工作应立足实际、尊重历史,为避免产生新的土地纠纷,基本农田整理前后的土地行政界线与权属界线要尽量保持相对稳定,不作大的改变,因此,应弄清基本农田整理前的权属状况,为以后的土地重划、合理调整土地权属奠定基础。主要工

51、作为:1)弄清整理区的确切边界:项目区内村与村、组与组之间的行政界线及各行政单位内各类用地面积,并在权属调整领导小组的协调下,签订土地行政界线认可书。2)弄清项目区内各农户承包经营土地的数量、位置和界线,作为土地整理实施后调整承包经营权的依据。d)土地整理项目工程完成后,区土地管理部门应对整理后的土地进行综合评价,作为实施整理后土地分配方案的参考或修正依据。坚持参与整理各方土地总面积不变、集中连片、便于利用的原则,参照土地综合评价结果,按项目区内原有的土地比例,以标准田块为基本单元,对整理后的土地进行重新分配,根据路、渠等线状地物重新调整权属界线,确认边界四至,埋设界桩。e)新增耕地分配:按规定新增耕地及其折抵建设用地指标由土地整理项目投资者使用和拥有。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属于政府公益性投资,应将新增耕地使用权归项目区原所有权或使用权人(一般归当地项目区村集体),由他们统一经营使用。项目区基本农田整理新增耕地属于集体所有。新增耕地与临近原有耕地一起经重新分块后由集体经济组织经2/3以上村民会议或2/3以上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后,承包给项目区内农户使用,收取土地承包费,所收费用用于土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