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三民学校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练习题(2_第1页
中山市三民学校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练习题(2_第2页
中山市三民学校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练习题(2_第3页
中山市三民学校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练习题(2_第4页
中山市三民学校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练习题(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民学校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复习 数学练习题(1)班级姓名成绩重庆市潼南县2019年中考1.数据14,1 , 12,13,11的中位数是 ()A . 14B .12C. 13D . 112.已知函数1 、y=的自变量x取值范围是()x -1Ax 1B.x 0,贝U a0,C.若 a b = 0,贝V a = 0,且 b= 0B .若 a b v 0,贝U av 0, D .若 a b = 0,贝V a = 0,bv 0或b= 012.13.有意义,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_x 5(2019广东广州,13, 3分)老师对甲、乙两人的五次数学测验成绩进行统计,得出(2019广东广州,12, 3分)若分式

2、两人五次测验成绩的平均分均为90分,方差分别是 S甲=51、S乙=12.则成绩比较稳定的是_ (填“甲”、“乙”中的一个).2 215. ( 2019广东广州,15, 3分)因式分解:3ab + a b =.【分析】3ab2 + a2b= ab (3b + a).【答案】ab (3b + a)【涉及知识点】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点评】本题是对基本运算能力的考查,因式分解是整式部分的重要内容,也是分式运算和二次根式运算的基础,因式分解的步骤,一提(提公因式),二套(套公式,主要是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三分组(对于不能直接提公因式和套公式的题目,我 们可将多项式先分成几组后后,分组因式分解)【

3、推荐指数】16. ( 2019广东广州,16, 3分)如图 4, BD是厶ABC的角平分线,/ ABD = 36 / C =72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个.【分析】由于BD是厶ABC的角平分线,所以/ ABC = 2/ ABD = 72所以/ ABC = / C = 72 所以 ABC 是等腰三角形./ A= 180 2/ ABC= 180 2X72= 36 故/ A =Z ABD ,所以 ABD 是等腰三角形/ DBC = / ABD = 36, / C= 72,可求/ BDC = 72, 故/ BDC = / C,所以 BDC是等腰三角形.【答案】3【涉及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点评】要想

4、说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只要能找到两个相等的角或两条相等 的边即可,本题主要考查的“等角对等边”的应用,本题难度中等,只要细心,很容易 拿分.【推荐指数】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满分10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 骤)一一 x +2y = 1,17. ( 2019广东广州,17, 9分)解方程组丿.、3x-2y = 11k+2y=1 【答案】丿 .3x_2y =11 +,得4x= 12,解得:x= 3.将x= 3代入,得9-2y= 11,解得y= 1.仪=3所以方程组的解是丿.$ = -1【点评】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考查主要突出基础性,题目一般不难,系数比较简单, 主要考

5、查方法的掌握.【推荐指数】18. ( 2019广东广州,18,9分)如图5,在等腰梯形 ABCD中,AD / BC. 求证:/ A+Z C= 180【分析】由于 AD / BC,所以Z A+Z B= 180,要想说明Z A+Z C= 180只需根 据等腰梯形的两底角相等来说明ZB=Z C即可.【答案】证明:梯形 ABCD是等腰梯形,Z B=Z C 又 AD / BC, Z A+Z B= 180 Z A+Z C= 180【涉及知识点】等腰梯形性质【点评】本题是一个简单的考查等腰梯形性质的解答题,属于基础题.【推荐指数】佃.(2019广东广州,19,10分)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ax2 bx

6、1 =0(a = 0)有ab1 2 3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22(a-2)2 +b2 -4的值。【分析】由于这个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因此ab2间的关系,然后将竽2化简后,用含b的代数式表示(a _2)2 +b2 _42b _4a =0,可得出a、b之a,即可求出这个分式的值.【答案】解:t ax2 bx J = 0(a = 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2 2b4ac =0 ,即卩 b -4a =0 .ab2ab2ab2 ab22 2 2 2 2 2 2(a2) b 4 a 4a 4 b -4 a 4a b a a =0 ,ab=4【涉及知识点】分式化简,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点评】本题需要综合

7、运用分式和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问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多 个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具有一定的区分度.20. ( 2019广东广州,20, 10分)广州市某中学的一个数学兴趣小组在本校学生中开展 主题为“垃圾分类知多少”的专题调查活动,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的结果分为“非常了解”、“比较了解”、“基本了解”、“不太了解” 四个等级,划分等级后的数据整理如下表:等级非常了解比较了解基本了解不太了解频数40120364频率0.2m0.180.02基本了解18%【分析】(1)由于非常了解频数 40,频率为0.2,因此样本容量为:40+ 0.2= 200, 表中的m是

8、比较了解的频率,可用频数120除以样本容量200; (2)非常了解的频率为0.2,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 0.2X 360 72 (3)由样本中“比较了解”的频率 0.6可以估 计总体中“比较了解”的频率也是0.6 .【答案】(1) 200; 0.6;(2) 72补全图如下:基本了解18%(3) 1800 X 0.6= 900【涉及知识点】扇形统计图样本估计总体【点评】统计图表是中考的必考内容,本题渗透了统计图、样本估计总体的知识, 数据的问题在中考试卷中也有越来越综合的趋势.【推荐指数】221. ( 2019广东广州,21, 12分)已知抛物线 y= x + 2x+ 2.(1) 该抛物线的对称轴

9、是 ,顶点坐标 ;(2) 选取适当的数据填入下表,并在图7的直角坐标系内描点画出该抛物线的图象;Xy(3)若该抛物线上两点 A (X1, yj, B (X2 , y)的横坐标满足 xqX2 1,试比较 y1与y2的大小.y【分析】(1 )代入对称轴公式2x b和顶点公式(-,兰沦)即可;(3)2b2b 4a【答案】解:(1) x=1; (1, 3)结合图像可知这两点位于对称轴右边,图像随着x的增大而减少,因此 yiv y2.(2)(3) 因为在对称轴x= 1右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又 x1x2 1,所以y1 y2. 【涉及知识点】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描点法画图、函数增减性【点评】二次函数是

10、中考考查的必考内容之一,本题是综合考查二次函数的一些基 础知识,需要考生熟悉二次函数的相关基本概念即可解题.【推荐指数】22. ( 2019广东广州,22, 12分)目前世界上最高的电视塔是广州新电视塔.如图8所示,新电视塔高 AB为610米,远处有一栋大楼,某人在楼底C处测得塔顶B的仰角为45在楼顶D处测得塔顶B的仰角为39.(1) 求大楼与电视塔之间的距离 AC;(2) 求大楼的高度CD (精确到1米)BDC9E45A【分析】(1)由于/ ACB = 45 / A= 90因此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AC =AB = 610; (2)根据矩形的对边相等可知: DE = AC= 610

11、米,在Rt BDE中,运用直 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即可求出 BE的长,用AB的长减去BE的长度即可.【答案】(1 )由题意,AC = AB= 610 (米);be(2) DE = AC = 610 (米),在 Rt BDE 中,tan/BDE =,故 BE= DEtan39.DE因为 CD = AE,所以 CD = AB DE tan39= 610 610 x tan39 116 (米)答:大楼的高度 CD约为116米.【涉及知识点】解直角三角形【点评】解直角三角形是每年中考的必考知识点之一,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的边角 关系及其应用,难度一般不会很大,本题是基本概念的综合题,主要考查考生应用知识

12、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容易上手,容易出错的地方是近似值的取舍.【推荐指数】23. ( 2019广东广州,23, 12分)已知反比例函数 y= 8 (m为常数)的图象经过点 Ax(一 1, 6). (1 )求m的值;(2)如图9,过点A作直线AC与函数y= 匸8的图象交于点B,与x轴交于点C,x且AB= 2BC,求点C的坐标.【分析】(1 )将A点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即可得到一个关于程,求出m的值;(2)分别过点A、B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 D王,则厶CBECAD , 运用相似三角形知识求出CE的长即可求出点 C的横坐标.【答案】解:(1)图像过点 A( 1, 6), m 6 .m 8m1=

13、6(2)分别过点A、B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 D、E,CA AD/ AB = 2BC,CBCABE6 BE = 2.即点B的纵坐标为2当y= 2时,x= 3,易知:直线 AB为y = 2x+ 8,- C( 4, 0)【涉及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点评】由于今年来各地中考题不断降低难度,中考考查知识点有向低年级平移的趋势,反比例函数出现在解答题中的频数越来约多. 【推荐指数】24.( 2019广东广州,24,14分)如图,O O的半径为1,点P是O O上一点,弦 AB垂 直平分线段 0P,点D是APB上任一点(与端点 A、B不重合),DE丄AB于点E, 以点D为圆心、DE长为半径作O D,分别过

14、点A、B作O D的切线,两条切线相交 于点C.(1) 求弦AB的长;(2) 判断/ ACB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 ACB的大小;否则,请说明理由;(3) 记厶ABC的面积为S,若一笃 =4 3,求 ABC的周长.DE【分析】(1)连接OA, OP与AB的交点为卩,则厶OAF为直角三角形,且 OA= 1 , OF = 1 ,借助勾股定理可求得 AF的长;2(2)要判断/ ACB是否为定值,只需判定/ CAB + Z ABC的值是否是定值, 由于O D是厶ABC的内切圆,所以AD和BD分别为/ CAB和/ ABC的角平分线,因此只要/ DAE + Z DBA是定值,那么 CAB + Z ABC就

15、是定值, 周角,这个值等于/ AOB值的一半;(3 )由题可知 S = S A B D S: A C D S.而/DAE + Z DBA等于弧AB所对的圆-DE (AB + AC + BC),又因为2S2DE=4 3 ,6e(AB +AC+BC) _所以-24 3 ,DE2所以 AB + AC+ BC = 8 3DE ,由于 DH=DG= DE,所以在 Rt CDH中,CH = 3DH = 3DE,同理可得 CG = .3DE,又由于 AG = AE, BE = BH,所以 AB + AC+ BC = CG + CH + AG + AB+ BH = 2 3 DE + 2 3 ,可得 8 , 3

16、DE = 2 3 DE + 2 3,解得:DE =】,代入 AB + AC+ BC= 8 3DE,即可求 3得周长为l!.3【答案】解:(1)连接OA,取OP与AB的交点为F,则有OA = 1.2弦AB垂直平分线段OP ,2=, AB= 2AF =3 .2在 Rt OAF 中,T AF = . OA2 -OF 2 = . 12 (;)2(2 )Z ACB是定值. 理由:由(1)易知,/ AOB = 120 , 因为点 D为厶ABC的内心,所以,连结 AD、BD,则/ CAB = 2 / DAE,/ CBA = 2/ DBA ,1因为/ DAE +Z DBA = - Z AOB = 60 所以/

17、 CAB +Z CBA = 120,所以/ ACB =260 (3 )记厶ABC的周长为I,取AC, BC与O D的切点分别为 G, H,连接DG , DC , DH,则有 DG = DH = DE, DG 丄 AC, DH 丄 BC.S =SabdS.ACD S BCD1111 1=-AB?DE + BC?DH + AC?DG = - (AB + BC+ AC) ?DE = - l?DE .2 2 2 2 2S_-DE _t _S_ = 4 3 , 2_亍=4 3 , I = 8 3 DE.DE2DE1/ CG , CH 是O D 的切线,/ GCD = 1 Z ACB = 30,2在 Rt

18、 CGD 中,CG = DG = DE =3 de , CH = CG =3 DE .tan 30V33又由切线长定理可知 AG= AE, BH = BE ,I = AB+ BC + AC= 2 3 + 2 3 DE = 8 3 DE,解得 DE =-,3 ABC的周长为 1 .3【涉及知识点】垂径定理勾股定理 内切圆 切线长定理 三角形面积【点评】本题巧妙将垂径定理、勾股定理、内切圆、切线长定理、三角形面积等知 识综合在一起,需要考生从前往后按顺序解题,前面问题为后面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 是一道难度较大的综合题【推荐指数】25.( 2019广东广州,25,14分)如图所示,四边形 OABC是

19、矩形,点 A、C的坐标分 别为(3, 0), (0, 1),点D是线段BC上的动点(与端点 B、C不重合),过点D1作直线y = X + b交折线OAB于点E.2(1 )记厶ODE的面积为S,求S与b的函数关系式;(2)当点E在线段 OA上时,若矩形 OABC关于直线 DE的对称图形为四边形 OA1B1C1,试探究OA1B1C1与矩形OABC的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该重叠部分的面积;若改变,请说明理由【分析】(1)要表示出厶ODE的面积,要分两种情况讨论,如果点E在OA边上,只需求出这个三角形的底边 OE长(E点横坐标)和高(D点纵坐标),代入三角形面积 公式即可;如果点 E

20、在AB边上,这时 ODE的面积可用长方形 OABC的面积减去 OCD、 OAE、 BDE 的面积;(2)重叠部分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由于这个平行四边形上下边上的高不变,因此决 定重叠部分面积是否变化的因素就是看这个平行四边形落在OA边上的线段长度是否变化.【答案】(1 )由题意得B ( 3, 1).3若直线经过点 A (3, 0)时,贝U b =-25若直线经过点B (3, 1)时,贝U b =2若直线经过点C (0, 1)时,贝U b = 13若直线与折线 OAB的交点在OA上时,即1 v bw -,如图25-a,2此时 E (2b, 0)G1二 S= OE CO =2Ay2若直线与折线OAB的交点在BA上时,即3 b5,如图 2此时E (3,3b ), D (2b 2, 1)2S= S 矩 OCD + S OAE + S DBE )1 151352=3 (2b一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