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张永利_第1页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张永利_第2页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张永利_第3页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张永利_第4页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张永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际经济周期理论,1.经济周期理论的分类及发展 2.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 3.基-普理论 4.早期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 5.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 6.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及其局限性,经济周期理论的分类,短周期:1923年,英国经济学家基钦在经济因素中的周期与趋势中提出的。又称为基钦周期或者次要周期,3-4年一次。 中周期:1860年,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在论法国、英国和美国的商业危机及其发生周期中提出。又称为朱格拉周期或者中周期,9-10年一次。 长周期: 1、康德拉季耶夫周期:1925年,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在经济生活中的长期波动中提出,50-60年一次,平均长度为54年。

2、2、库兹涅茨周期:1930年,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在生产和价格的长期运动中提出,15-25年一次,平均长度为20年。又称为建筑业周期,经济周期的理论,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被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把经济周期看作是经济体系内在缺陷的一种外在表现。这类模型一般更强调金融体系不完善、粘性价格以及其他的一些市场缺陷在放大初始冲击时所起的作用。货币冲击被认为是导致现实经济出现波动的重要源泉。凯恩斯的产出决定模型显然就属于这一类。 另一类理论把经济周期看作是经济对不可避免的冲击作出的最优反应。初始冲击一般是在一个有效的市场机制下借助跨期替代效应得以放大的。技术冲击被认为是产生经济波动的最主要的原因。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3、就是这类模型的代表,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一)古典经济周期理论 古典主义假定工资可以灵活调整, 劳动力市场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总供给曲线垂直, 产出处于充分就业下的潜在产出水平,总供给的变化导致实际产出的改变。由于总供给不变并且价格水平可以灵活调整, 只会带来价格水平的下降, 总需求不影响就业和产出。总需求对产出没有持久的影响和始终存在的充分就业是古典模型的主要缺陷。由于古典模型无法解释1929年大萧条时期的现实经济,导致凯恩斯提出了总需求导向的模型,二)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 在价格水平不能灵活调整的假定前提下,凯恩斯认为总需求的不稳定导致了经济的波动。由于工资不能灵活调整, 劳动力市场不总

4、是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因此, 经济系统的总产出也不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而是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减少的。基于此,凯恩斯主义的追随者们认为总供给曲线并非垂直, 而是与价格正相关,凯恩斯对经济周期波动的解释归结为通论中提出的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性偏好因素,这些因素导致了人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的降低,从而使得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了短期中出现衰退。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是以投资分析为中心,分析投资变动的原因及其对经济周期的影响。萨缪尔森提出了乘数一加速数模型,分析投资和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引起了周期性波动,这个模型在宏观经济学教材中被广泛使用。在此基础上,希克斯进行了部分完善,进而提出

5、了考虑到经济增长的经济周期模型,三)货币主义对经济周期波动的解释 20世纪60年代,凯恩斯主义受到了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的批判。经济周期理论进一步发展,由原来的利用政策熨平波动转到寻找周期波动的原因。在对经济周期的解释上,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者一致认为总需求的不稳定是经济周期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歧在于货币学派认为总需求不稳定是货币供给的不稳定造成的,将经济的周期波动完全或主要归结为货币数量的变动,货币学派主张按照单一规则制定货币政策,避免中央银行为了减轻衰退或政治目的而任意频繁地改变货币政策。他们认为,由于经济政策发挥效应存在时滞,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不但不会减轻经济波动,反而

6、有可能加剧波动。而且,财政政策还具有挤出效应, 政府投资将会减少更有效率的私人投资,带来浪费。因此,类似于古典学派, 货币学派主张自由放任。货币主义学派提出的一些重要理论和观点为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理性预期学派所吸收并加以拓展,四)理性预期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1.理性预期和货币幻觉理论 理性预期学派批判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没有微观基础,他们继承了古典主义的市场出清、经济当事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假设,并引人理性预期,在对经济周期的本质认识上,卢卡斯提出了不完全信息的货币幻觉理论,将货币供给变动看作外生的需求冲击的源泉,认为预料不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是价格和产量波动的驱动力,20世纪80年代初,理性预期

7、学派的后期学者不赞成用货币冲击来说明宏观经济波动,而将一国的经济周期归结为以技术变动为代表的实际冲击,提出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real business cycle,RBC,2.实际经济周期(RBC)理论 标志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诞生的是基得兰德、普雷斯科特、朗和普劳瑟的开创性论文。RBC模型认为, 经济系统频繁受到影响产出的外生冲击。持续的正的冲击,如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带来产出快速增长,五)后凯恩斯主义模型中对经济周期本质的阐释 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提出工资和价格粘性,认为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水平既不像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们所假定的一成不变,也不像古典主义假设的那样能

8、够灵活调整,而是缓慢变化的。他们仍然坚持了市场非出清的凯恩斯主义观点,借鉴了理性预期、微观基础和自然率假说等内容,在经济周期理论领域做出了创新性研究。与原来的凯恩斯主义模型显著不同的是,新凯恩斯主义还强调了货币需求,认为货币不稳定也是经济不稳定的原因之一,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1、纯货币理论:一种纯货币现象,经济中周期性的波动完全是由于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大和紧缩信用所造成的。 2、投资过度理论:用生产资料的投资过多来解释经济周期的。该理论认为,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了投资的增加,这种增加都会引起经济繁荣。(投资品需求增加价格上升产能过剩经济萧条) 3、创新理论:属于外生经济周期理论,由熊彼特提出。该理

9、论用技术创新来解释经济周期。 4、消费不足理论:主要用于解释经济周期中危机阶段的出现以及生产过剩的原因,并没有形成为解释经济周期整个过程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经济中出现萧条与危机是因为社会对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消费品的增长,而消费品需求不足又引起对资本的需求不足,进而使整个经济出现生产过剩性危机。消费不足的根源则主要是由于国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所造成的穷人购买力不足和富人储蓄过度。 5、心理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预期对人们的经济行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乐观与悲观预期的交替引起了经济周期中繁荣与萧条的交替。 6、太阳黑子理论:该理论认为,太阳黑子的活动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而农业生产的状况又会影响工业及整个

10、经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决定了经济的周期性,基-普理论,瑞典皇家科学院把2 0 0 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挪威经济学家基德兰德 ( Ky d l a n d )与美国经济学家 普雷斯科特 ( P r e s c o t t )(以下简称 “ 基 一普” ) ,以表彰他们对动态宏观经济学所作出的贡献:经济政策的时 间连贯性和商业周期的驱动力量 。“ 基一普 ”在这些领 域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宏观经济分析领域,而且还应用于一些国家的金融和货币政策之中,基-普认为政府花费大量成本来稳定经济,很可能对经济不利,主张政府无需干预经济;货币的增加来自于对货币的内在需求,而不是外部货币政策的变动,从而,货币数

11、量的变动对经济没有影响,即货币是中性的,他们的主要理论贡献是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1)颠覆了经济波动产生的根源 传统经济理论:把宏观经济波动主要归因于需求的变动;经济政策分析则集中在解释应该执行什么样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来抵消需求的波动,但几乎没有人致力于解释实际经济政策运作。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波动的根源是实际因素,其中特别制度注意的是技术冲击,2)找到了经济波动的传导机制 技术冲击是序列相关的,这造成了产量波动的持续性它鼓励生产者不仅在技术冲击开始时,而且在初始冲击后的一段时间进行新的投资。资本的扩大需要一定时日,因此产量在初始冲击的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增加,并且在一系列序列相关的冲击后的一段长时

12、间中继续增加,直到冲击消失可见。跨时闲暇替代特别是资本形成需要一定时日成为波动的传导机制,跨时的闲暇替代: 闲暇的跨时替代是指暂时性的高实际工资会引起工人在当前更努力的工作,而在将来享受更多的闲暇,即以将来的工作替代当前的闲暇,从而在工作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得到更多的总收入。闲暇的跨期替代是经济波动的有力的传导机制,早期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1)实际因素是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 按照基一普的分析,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是实际因 素,尤其是技术因素的冲击,而排除了货 币因素作为经 济波动的初始根源的可能性。这种冲击决定了投入 ( 资 本与劳动 )转变为产出的能力,引起 了产 出与就业 的 波动。技术

13、冲击具有 随机性质,它使产出的长期增长 路径也呈现 出随机的跳跃性:当出现技术进步时,经济 就在更高的起点增长:若技术恶化或下降,经济将出现 衰退。当技术冲击最初发生于某一个部门时,由于社 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它会引起 整个宏观经济的波动。同样,宏观经济的持续波动可 以是 由连续的单方 向的技术冲击造成,也可 以是由一 次性重大冲击带来 的,2)经济波动的核心传播机制是劳动供给的跨时替代。 在基一普的分析中,由技术冲击引起经济波动的核心传播机制是劳动供给的跨时替代,即在不同时段重新 配置工作时间的意愿。他们认为,工资短暂变化的劳动 供给弹性很高,但 劳动 的跨 时替代并不意味

14、着劳动供 给对工资的永久性变动很敏感 。如果工资上涨并继续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在这一时期比下一时期工作得更多并不能多得到什么东西。因此,劳动供给对工资的永久性变动的反应 可能是微弱的,尽管他们对暂时性工资变动的反应是巨大的,这样,如果技术冲击是暂时的,使得当期的实际工资暂时高于标准工资.那么劳动者将以工作替代闲暇,提供更多的劳动,于是产量和就业 量均上升,而在预期实际工资较低 的未来少工作,因此 真实工资的暂时变化会有一个大 的供给反应。通过跨 时劳动替代对外来冲击的反应形成 了经济波动 。可见,一次性技术冲击能够引起实际产量的持续波动,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一)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引发争议

15、在早期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出现以前,尽管宏观经济学家之间存在众多分歧,但在下面三个重要问题上基本能够达成共识:第一,总产量的波动可以看作是对增长率的某种长期趋势的暂时偏离,而这种长期趋势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是外生的技术进步率:第二,对社会来说,经济周期所代表的总体变量不稳定性是不合意的,因为它们会降低经济福利 ,这种不稳定性能够并且应该由适当的政策加以纠正;第三,货币因素对于经济周期是十分重要的。凯恩斯主义者、 货币主义者和新古典经济学家在原则上都同意上述观 点,虽然他们在如何降低不稳定性以及货币与产量之间的传导机制方面存在很大的分歧,然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出现后,对这三方面都提出了严峻挑战。实际

16、上,对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争论最大的还在于其政策含义,因为该理论似乎直接蕴涵了任何反周期政策都可能使情况变得更糟的结论,这是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无法接受的,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来说尤其如此,他们坚持认为,对基 于这一线索的所有研究而言,其政策结论必定是为政 治而非科学的目的所驱动 ( J a me s T o b i n , 1 9 9 6 ),二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完善。 作为对新古典货币意外模型理论缺陷的反应,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家承袭了前者所采用 的均衡分析方法 以及对刺激机制和传播机制 的区分,在对增长过程和 经济周期加以整合的基础上,建立起克服 了 “ 卢卡斯 批评”的经济周期模型。早期的实际

17、经济周期理论模型是真实的,并由单一的技术冲击所驱动,而且这些模型是以完全竞争市场为基础的,不存在市场不完全性 。从上世纪8 0年代中后期开始,为弥补早期模型的不足,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家对标准模型进行了扩展,逐步引入 了名义冲击、对外部 门、 政府以及各种市场不完全性,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Real Business Cycle Theory) 是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而在经验应用方面,则更多运用的是一种与传统的计量方法不同的技术,即校准(calibration)技术,该技术强调将模型经济的模拟结果与实际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进而依据差异对模型的结构和参数等进行调整,以完善模型对经

18、济现实的解释力,三)对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简单评价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与其说是因为较好地解释了现实世界的经济波动而成名勿如说是因为该理论所运用的分析方法极大地拓展了宏观经济学本身的发展而让人铭记在心。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把现实世界的经济波动都归因于一个本身就相对来说难以观察的技术冲击,已经难免会让人产生疑虑,更不要说,现实中的技术冲击是否真能大到足以解释业已发生的经济周期性波动。正如卢卡斯所评价的“该模型只关注与货币因素相对的真实因素是错误的”。从更大的背景来说,二战以后,现实中的经济周期波动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严重,经济周期在现实中的弱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开始侵蚀了理论经济学家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热情和关

19、注程度,但从方法论上说,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开创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确实是意义非凡。凯恩斯理论之所以备受攻击,一个关键原因就是缺乏微观基础。新古典学派之所能给凯恩斯的理论以致命打击,也在于他们是从微观基础出发分析问题的。他们在分析问题时所运用的:(i)均衡模型法;(ii)理性预期假说,都已经为后来学者在微观基础上建立宏观模型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开创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正是沿着这一思路发展后的成果。该理论为宏观经济学提供了一套建模方法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推动了宏观经济学向动态宏观经济学演进,现在,动态宏观经济模型已成为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标准研究范式。难怪卢卡斯也不无热情地赞扬

20、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正把宏观经济学模型“引入了新的领域”,并认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一个最合适的方法,因为,要最好地理解经济周期,就得“建立一个最贴近现实的模型:一个被充分描述的随时间变化的人为经济,从而逼真地模拟实际经济的时间序列行为。” 另外,在经验应用方面,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也提供了一种与传统的计量方法不同的技术,即校准(calibration)技术,该技术强调将模型经济的模拟结果与实际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进而依据差异对模型的结构和参数等进行调整,以完善模型对经济现实的解释力,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及其局限性,一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政策含义。 第一.政府无需

21、干预经济.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波动是在完全竞争环境下生产者和消费者对技术冲击进行调整的最优反应。经济周期不是对均衡的偏离,而是均衡本身暂时的波动.既然是均衡 ,便具有帕累托效率 ,不存在市场失灵,因此旨在避免经济剧烈波动的政府干预不存在帕累托改进。 第二.货币中性。基一 普认为货币供给是内生的, 产出波动自然会引起货币供给的波动。货币服务是银行部门生产的产出,其数量随着 真实经济的发展而上升或下降。其它部门产出的增加, 将增加对交易服务的货币需求 ,银行系统会通过创造更多的货币对此作出反应 。这种货币的增加来自于对货币的内在需求,而不是外部货币政策的变动。从而,货币数量的变化对经济没有真实

22、影响,即货币是中性的,此外,基-普研究了经济政策与居民预期之间的相 互影响。他们发现,居民在作出当期决策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政府当期和以前的政策选择 ,而且要考虑政府将来会采取什么政策及自己的选择会对政府将来政策选 择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他们认为,假定最初政府制订了其认为是最优的政策, 但在随后的时期内并不一定停留在最优状态。因为在新情况下, 政府可以随时改变政策, 公众并没有能力约束政府的行为。政府经过重新考虑 择的最优政策与最初的最优政策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事先与事后最优之间的差异就会形成最优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由于经济个体对未来经济政策的预期会影响其当期决策,只有经济个体预期的未来政策规则恰恰

23、是政府当期的最优政策制定规则时,经济政策才是动态一致的,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在中国的运用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是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周期波动现象的一个理论提升,因此,要完全套用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一个正面临着三重过渡从发展格局看,正在从低收入类型向中等收入类型过渡;从体制模式上看,正在从计划经济或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从发展空间上看,正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过渡的经济体来说,生搬硬套国外的理论,肯定是要水土不服的。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所揭示的一些基本的经济理念,还是对当下的中国具有启发意义的,比如,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强调经济周期波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经济基本趋势本身的波动,而不是经

24、济围绕基本趋势的波动,即周期不是对均衡的偏离,而是均衡本身暂时的波动。虽然,在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周期波动更可能的是两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既有经济基本趋势的波动,也有经济围绕基本趋势的波动。作为政府,在干预经济时,首先就要判断实际的波动究竟是哪一种力量的结果,如果是经济基本趋势本身的波动,那就没有必要横加干预,反之,则就应给适当地进行干预,以熨平经济的波动。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给我们的一个启示就是我们首先必须判断这一波动究竟是经济基本趋势的波动,还是经济围绕基本趋势的波动。根据我们的观察与思考,这一轮宏观经济波动更可能是经济基本趋势本身的波动,其理由如下,一)这一轮的经济增长得益于居民消费中住房和

25、汽车热点的形成。进入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城市居民在家用电器方面需求的饱和,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还面临很多困难的情况下,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张是宏观经济启动的关键变量。2000年以来,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金融领域住房贷款制度的创新,汽车价格的下降等,居民的住房和汽车需求终于出现强劲增长的势头。在住房和汽车需求的推动下,导致对钢材、水泥、电力和运输等中间投入品的需求大增,从而引发新的一轮固定资产投资。由于宏观经济的运行状态已经从资源约束型经济转向需求约束型经济,因此这种由需求增长推动的宏观经济增长一方面是来自不易的,另一方面也是得到供给能力保证的。虽然这样的增长会在短期内导致中间投入品、能源和运输价格

26、的上涨,但是除住房和需要一定周期进行调整的农产品外的,最终产品的价格未必与中间产品价格保持同比例的上涨。这说明:我国经济正在从有效需求不足的周期低谷走向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开始旺盛的阶段发展,由于我们的供给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以往资源约束型经济中出现的瓶颈短缺导致全面短缺从而引发通货膨胀的情况可能不再重现,二)这一轮增长是中国加入WTO两年后我国已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几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增长显著。与此同时,引进外资也取得较好的成绩,因此,外部市场的开拓和外部资源的利用是这一轮宏观经济增长的基础,一方面强劲的外部市场需求对启动原先不足的总需求起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外部资源的利用

27、使我国生产可能性边界大大往外拓展,延缓了周期过热的到来。当然,由于全球石油等生产资料价格因前几年投资滞后出现不断攀升的现象,导致国内价格的上升,但是这并不能归咎于国内经济的过热,而是一种国际相对价格调整对国内价格的传导现象,三)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以及近几年基础设施的建设,我国投资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同时作为推动这一轮经济增长主动力的投资主体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过去以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为主转变为以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投资为主,投资决策日益符合市场理性。民间投资主体的确立是中国这一轮经济增长将不同于过去经济周期波动轨迹的关键,四)这一轮经济增长的最大特色是工业生产的强劲增长。随着中国成

28、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趋势的出现,国际产业的转移,出口的增加,国内因汽车、住房和通讯等消费需求所推动,对中间产品的需求进一步拉动,使得重工业增速快于轻工业。从重工业内部的构成来看,加工工业的增长率开始超过原料工业。这标志着中国真正全面进入了工业化阶段,并且向重化工比重不断提高的工业化高级阶段推进,五)城市居民住房需求的空前增长和工业化发展带来的移民潮使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福利分房制度和人口户籍制度的影响,中国的住房市场发育十分落后,城市化速度大大落后于工业化速度。但这一局面在2000年以来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随着福利分房制度的终结和户籍制度的松动,住房建设、土地拍卖、城

29、市交通和环境的改善在市场机制下互动,即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住房和环境的更高档次的需求,又通过土地拍卖筹集到城市建设的资金,由此构成住房建设、城市交通和环境建设的投资高潮,对这一轮的GDP高速增长起到及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以上五点分析可以看出,中国这一轮的高速经济增长其实是从1997年中国经济步入相对萧条以来经历长期积累的一个自然爆发,虽然在这一过程中,有一些外在因素在推波助澜,比如地方政府的盲目投资等,但整体来看是有其内在基础的,更多的是属于经济基本趋势的波动。那么,政府大力度的、一刀切式的横加干预就有操之过急的嫌疑,反而会把我们盼望以久的经济增长的内生力量扼杀在萌芽状态,三)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在中

30、国运用的局限性 虽然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能很好地解释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波动问题,但其在发展中国家的运用也是有其局限性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把现实中的经济周期波动归因于供给方面,而完全忽略需求方面的冲击,这在经济制度相对比较完善的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可能是行的通的,但在一个像中国这样正处于三重转型的国家,显然是勉为其难的,1)在一个大制度环境还处于不断变化、完善阶段的经济体,任何一项经济制度的改变,比如金融制度的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住房制度的改革、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等都会使理性的行为人对自身的消费储蓄决策作出新的调整,从而影响需求,进而促发经济的波动。这些大的制度变迁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不太会发生,但在发展中国家却是会频频发生的,因此,在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周期波动在更多时候会由需求冲击来引发。就拿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来说,房价一波一波往上涨,背后一个非常主要的促发因素就是住房制度改革,房屋所有权由原来的单位所有转为个人所有以后,一张小小的房契现在就开始具有某种意义上的货币功能,个人可以以此作抵押向银行贷款。用经济学的语言说,住房制度的改革实际上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