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神话原型批评,2,神话原型批评在20世纪的地位,韦勒克认为: 对西方文学理论而言,从影响和普及的程度上看,神话原型批评和马克思主义批评、精神分析批评可谓“三足鼎立”,是“真正具有国际性的文学批评”。 神话原型批评的奠基者:加拿大文学理论家诺斯罗普弗莱及其批评的剖析,3,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资源,神话原型批评与文化人类学、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和结构主义有直接的关系。 弗莱还受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弗莱强调历史的作用,但他的历史观带有循环论的特点,即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一个盛极而衰的历史过程,历史在盛衰之间循环演变,4,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资源,弗莱虽然关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但他的人类
2、学思想又有宗教甚至神秘主义的色彩。 弗莱的文化研究有深刻的宗教背景。他曾是加拿大联合教派的一位首领级人物。 弗莱说,宗教要比科学更能激发诗人的想象;认为在科学与宗教之间,“诗人宁可选择迷信”,并提出“恢复美学神秘主义以取代美学经验主义,5,神话原型批评的特点,弗莱试图建构一个宏大的理论体系。 神话原型批评的思路和方法具有综合性。认为“人文科学比自然科学更有力地抵制了不同学科间的分工”。 借鉴结构理论同时又克服了形式主义的偏颇,关注历史文化因素对文学和文学批评的影响。 神话原型理论的悖论性:体系/解构;历史/循环;原型/非普遍论,6,1 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背景,7,神话原型批评与文化人类学,弗雷
3、泽和他的金枝对弗莱影响巨大。 金枝1890年以两卷本出版第一版,以后不断扩充,到了1915年第三版,已成12卷的煌煌巨著。 金枝是对以巫术为中心的仪式、神话和民间习俗的比较研究,收集的材料几乎遍及全球,素有人类学百科全书之称。 弗雷泽说,金枝要探究并解释隐藏在“金枝王国”这一奇异习俗之下的动机和目的,8,神话原型批评与文化人类学,弗雷泽指出:“金枝”习俗从远古时代遗传下来。地中海沿岸的原始部落对首领有一种神奇的看法,认为部落和自然界的繁荣昌盛取决于首领的生命力。首领强壮有旺盛的生殖力,部落就团结,大自然也会保障人的所需。首领年老多病,身体衰竭,部落会衰落,生活也无保障。 当首领精力衰落时就应杀
4、死他,吃他的肉,喝他的血,这样可以继承他的力量和智慧。 许多宗教正是起源于这个古老的习俗;所有宗教的中心人物都是一个以青年男子形象出现的神。他代表四季的繁衍和丰衣足食,9,神话原型批评与文化人类学,弗雷泽发现,许多古代神话和祭祀仪式都与自然界的季节循环变化有关。自然界万物春华秋实,周而复始,自然界的循环使人类祖先相信人的生死繁衍也有一个由生至死、由死再生的过程,许多死而复生的传说与之有关。 许多学者也认为,“这种关于神死而复生的神话和仪式,实际上就是自然节律和植物更替变化的模仿,10,神话原型批评与文化人类学,弗雷泽金枝发现了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神话和祭祀仪式的相似性,即西方文化有一个普遍的原
5、型。启发许多学者致力于探寻艺术和神话、仪式的同源关系。 弗莱说:“金枝本来是人类学著作,但它对文学批评的影响比在它自己的领域中的影响还要大,因而也确实不妨把它看成一部文学批评著作。,11,神话原型批评与文化人类学,弗莱从“离心角度”接受弗雷泽。 “离心角度”:弗莱把金枝主题视为以祭祀仪式表现出的社会无意识象征。 “金枝并不真的是关于人们在原始野蛮时代的所作所为,而是关于人类的想象在试图表现它对于最大的秘密,即生、死和来世的秘密时的活动。换句话说,它是一部研究社会的无意识象征的书。,12,神话原型批评与荣格的原型理论,神话原型批评接受了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说。 荣格称集体无意识为“原始意象”或“
6、原型”,它是人类社会早期生活的遗迹,是重复了亿万次的典型经验的积淀和浓缩。 荣格指出,原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本范型,是先天固有的直觉形式,它决定着人的知觉、领悟、情感、想象等心理过程,13,神话原型批评与荣格的原型理论,荣格总结和描述了众多的原型,如: 出生原型、再生原型、死亡原型、力量原型、巫术原型、智慧老人原型、英雄原型等等。 原型或原始意象以集体无意识的形态存在于原始人的生活经验、巫术、神话和传说之中。 神话原型成了文学艺术创造的基本来源,14,荣格论原型,作家一旦表现了原型,就好像道出了一千个人的声音,“把个人的命运纳入了人类的命运,并在我们身上唤起那些时时激励着人类摆脱危险,熬过长夜
7、的亲切力量。,15,2 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神话原型的基本观念:系统整体与模式 将文学视为一个系统整体,是神话原型批评操作的基本前提。 文学是一个系统,具有整体结构,任何作家和作品都受制于这个结构系统;对任何作家、作品的研究,都必须将其置于整体的文学系统之中。 弗莱说,正是基于这种文学观,他才特别强调文学批评必须持一种宏观的视野,16,文学:系统整体与模式,批评的剖析第一编“历史批评:模式理论”强调:文学是一个整体系统,需要一种描述系统的方式和理论,由此提出模式问题; 文学作品可分为两大类: 虚构型作品;以叙述人物故事为主。 主题型作品;以作者向读者传达某种寓意为主。 在虚构型与主题型之间,还
8、有过渡性的类型,17,虚构型作品分类,原则: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在有些作品中,人物比我们好;有些作品的人物比我们坏;还有一些作品人物则与我们处于同一水平。 弗莱根据这个理论,将虚构型文学作品分为五种类型; 五种类型的演化构成西方虚构叙事文学发展的历史顺序,文学作品中的5 种人物原型,1、在性质上既比其他人优越, 也比其他人的环境优越, 则主人公是神,关于他的故事就是神话, 即在通常意义上关于神祗的故事。(神话) 2、如在一定程度上比其他人和他所处的环境优越, 则主人公是浪漫故事中的典型主人公, 其行动是出类拔萃的, 但仍被视为是人类的一员。(传奇) 3、虽在一定程度上比其他人优越, 但无法超
9、越他所处的自然环境, 则主人公是一位领袖。他的所作所为既得服从于社会评判, 也得服从于自然规律。(悲剧) 4、既不比其他人优越, 也不比他所处的环境优越, 则主人公就是我们中的一员。我们会对其普通人性观念产生共鸣, 并要求诗人同样具有我们在自己的经验中发现的种种可能性原则。(喜剧) 5、某人比我们自己在能力和智力方面低劣, 从而使我们对其受奴役、遭挫折或荒唐可笑的境况有一种轻蔑的感觉, 这样的主人公便属于“ 反讽的”模式。(讽刺,18,19,文学:系统整体与模式,A.“神话”:主人公的能力绝对高于普通人,而且能超越自然力。 B.“浪漫故事”:指传说、民间故事;人物能力虽高于一般人,但必须服从某
10、种更高的力量。 C.“领袖故事”或“悲剧故事”:人物虽模仿现实,但还是高于普通人;属于“高模仿”;“高模仿”已开始接近文学的成熟形态,20,文学:系统整体与模式,D.“现实主义文学”:主人公与我们一样,读者会与其发生共鸣;属于“低模仿”。 E.“反讽性”文学:人物的智力和能力都比我们低劣,这类虚构让人感受到受其奴役、遭其挫折的境况的可笑与荒唐。 我们“是从一种有更多自由的标准去判断这种境况的”。这类虚构作品在现代社会更常见,是文学发展后期的产物,21,文学:系统整体与模式,弗莱认为: “欧洲的虚构作品在过去一千五百年间,其重点一直沿着上述五项的顺序下移。” 当西方文学完成了这个演变顺序之后,又
11、会从“反讽型”模式向“神话型”模式回流,形成一种循环。 五类作品及其演变对文学研究的意义,22,作品“相位”和原型的意义,批评的解剖第二编“伦理批评:象征理论” 从叙述和意义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对文学作品进行层次分析,引出原型范畴。 弗莱指出:多义性是文学的基本特点,“一部文学艺术作品蕴涵着多种多样的或一连串的意义”; 批评的任务就是寻找和解释这些意义。批评需要一种“寻找关于文学意义的理论,23,作品“相位”和原型的意义,作品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体,由许多“可以被分离出来的结构单位”所组成,这种结构单位即“象征”。 作为结构单位的“象征”可以是“以某种特殊的参照方式加以运用的词”,也可以是语言、
12、语句,或者意象。 要把握作品的各种蕴意,就要注意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关系即“关联域”。意义不同源于“关联域”的不同,24,作品象征关联域相位意义,25,作品相位(象征叙述关联域意义,文学作品有五种关联域,与之相应,也就有了五个层次的意义和叙述。 他借用天文学的术语,把这种层次称为“相位”;每一种“相位”都有与之对应的结构单位即象征意象。 五个相位:文字相位、描述相位、形式相位、神话相位和总解相位,26,五种相位分析,第一层次:文字相位。显示作品词语和象征之间的关系,形成内向、含混的意义。 第二层次:描述相位。显示了作品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表现为对外部世界的描述、论断,形成外向、明晰的意义。 文学作品
13、都有这两种相位,但不同类型的作品有所偏重。如象征主义和反讽型作品偏重文字相位,现实主义侧重描述相位,27,五种相位分析,第三层次:形式相位。显示作品的语词结构与它模仿对象的关系。这种关系有侧于真实的,也有侧重虚构的,其意义有很大区别。形式相位是意象的象征。 第四层次:神话相位。显示文学自身的继承关系,在此提出原型概念。原型显示文学的社会方面,是构成人类整体文学经验最基本的因素,原型在文学中反复出现,是一种可以交流的单位。批评借助原型研究,把个别作品纳入文学体系,避免孤立研究的弊病。神话相位是原型的象征,28,五种相位分析,第五层次:总解相位。显示了作品同全部文学经验的关系; 在这种关联域中,可
14、以更清楚地看到原型的作用,总解相位具有原型密集的特点,是原型相当集中的一个阶段,反映了人类最普遍的经验和梦想,形成一个“原型中心”。 强调在文学作品多义构成中,“神话相位”和“总解相位”中原型因素的重要性,29,相位分析的意义,神话原型理论通过原型及其继承,强调文学活动的自律性和自在性。 弗莱从这个角度提出了许多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如文学的独创性和继承性的关系,文学的变异性和程式化的关系,文学传统与个人创造的关系,等等。 原型将文学内部研究引入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层次,30,原型批评与神话,批评的剖析第三编“原型批评:神话理论”集中阐述了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 弗莱进一步明确了原型与神话的关系,认
15、为神话是“一切文学模式中最抽象、最程式化的模式”;强调“文学的结构原则同神话和比较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原型是最基本的模式,神话则是最主要、最基本的原型;神话即原型,文学是移位的神话,古代神话中的信仰已经过时,但是并没有消失,而是披上了现代的服装而成了现代文学作品的原型。 诞生、历险、胜利、受难、死亡、复活-这是神的循环故事。 一切文学的内容都是如此,只是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细节讲述这同一个故事,或这个故事中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部分,31,32,原型的三类意象:A 神启意象,神话原型在文学中呈现为意象 西方文学原型分为三大类意象: A.神启意象:对天堂景象的展现和表现人类的理想。表现人类向往
16、的文学均源于“神启意象”类的 原型。 圣经是“神启意象”原型的典型,33,原型的三类意象:B 魔怪意象,B.魔怪意象:展示地狱和人类否定的世界,表现梦魇、替罪羊、迷惘和奴役的文学均源于这种原型。 “魔怪意象”并不仅指幻象类的作品,还包括“人的魔怪式的世界”,即“由一种自我之间分子般的张力所聚合在一起的社会,其特点是对团体或领袖的效忠,抹煞人的个性”。 “神话原型”也可以理解成一种隐喻,34,原型的三类意象:C 类比意象,C.类比意象:表现介于天堂和地狱之间的种种意象。“天启意象”和“魔怪意象”属于原始的、没有移用的神话, “类比意象”在神话中只有萌芽,属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文学结构。 弗莱试
17、图通过“类比意象”使他的神话原型批评有更广泛的适用性,35,叙述结构对自然循环运动的模仿,与自然界的四季循环对应,文学的叙述结构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A.喜剧即春天的叙述结构; B.浪漫故事即夏天的叙述结构; C.悲剧即秋天的叙述结构; D.反讽即冬天的叙述结构,自然神话文学的同构关系,37,38,与中国古代文学感物说的比较,刘勰文心雕龙物色: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陆机文赋: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以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天人感应,文学的“四时结构”源于大自然春夏秋冬循环往复的心理暗示。中国绝大部分地域,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大自然的变化不是毫无意义的重复,它在
18、人类精神领域留下了启承转合的心理模式,王之焕登鹤鹊楼 : 白日依山尽 首句 启 春黄河入海流 次句 承 夏欲穷千里目 三句 转 秋更上一层楼 四句 合 冬 律诗的首联是启是春,领联是承是夏,颈联是转是秋,尾秋是合是冬,中国文学讲求启承转合,启是春天是生,承是夏天是住,转是秋天是异,合是冬天是灭,红楼梦的原型批评 红楼梦 的四时结构,贾家的四个小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人们注意到原应叹息”的隐喻含义,其实“原应叹息”只是它的字面意义,它的深层意义是春夏秋冬的象征含义,元是起,是始,是发源;迎二是应,是承,是继续;探是叹,是变化,是转折;惜是息,是合,是结尾,启:元春是贾府的保护伞,是大观园的
19、创基者; 承:迎春有木丫头之称,凡事无可无不可。 转:探春之探与叹谐音,因此她的主要性格体现在贾府处于变异时期,一展身手; 合:惜春则是息,是停止,因此这个在前半部没有什么戏的四小姐,只在最后才真正出场,她是富于总结性的人物。 贾府中的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个小姐,她们的字面意义是“原应叹息”,其深层底蕴则是春夏秋冬的启承转合,春天是启,夏天是承,秋天是转,冬天是合,红楼梦 也是沿着春夏秋冬变化“四时结构”来构思全书的,红楼梦 的四时结构,是以石头的履历为线索的: 衔玉而生为春 摔玉而痴为夏 失玉而病为秋 弃玉而归为冬,一)启 衔玉而生 故事的发生对于 石头记 而言,衔玉而生是起,是故事的发
20、生,是起点,二)承 摔玉而痴 故事的展开 自贾宝玉摔玉开始进入 红楼梦 的展开部分。有趣的是宝黛相见却以问玉开始,宝玉急于知道的是“可有玉没有”,这一问是对本源的发问是对自然的追寻,摔玉不仅是贾宝玉性格的奠基起点,也是故事展开部分的主要情节,从第三回到第九十四回,是全书的展开部分,而这一部分除了摔玉之外,作者还精心设计了赏玉、砸玉、骂玉等一系列情节,来显示不同人物的性格情操,三)转 失玉而痴 故事的高潮,整个 红楼梦 最重要的事件是通灵宝玉的丢失,失玉发生在第九十四回“失通灵宝玉知奇祸”一回中。许多红学专家都认为查抄大观园是红楼梦 的转折点,但如果我们把贾宝玉作为 红楼梦 的中心人物,把贾宝玉
21、林黛玉的爱情当作中心情节:把石头作为全书的中心意象的话,那么全书的转折只能是发生在第九十四回的失玉,第九十四回中贾母、王夫人、王熙风等认定了宝玉与宝钗的婚姻,它意味着在世俗世界里以玉为代表的“金玉良缘”彻底战胜了以石为代表的“木石姻缘”,这才是全书的根本性转折,是整个红楼梦 的高潮部分,与此相应的是,“金玉良缘”确立之后,那块贾府上上下下都视为宝物、“命根子”的通灵玉竟莫名其妙地丢失了,于是整个故事进入了秋天的肃杀失玉以后的贾府就像一株晚秋的枯树已是落叶纷纷了。先是宝玉痴迷,沉病又起;然后是元春去逝,贾府失祜;再就是黛玉泪尽,魂归九天。一连串的变故预示着荣宁二府的根本性衰败,接下来是探者远嫁,
22、迎春丧命,贾府被抄,而贾母寿终,熙凤托孤,是贾府这株大树上最后两片黄叶的飘零,因为贾母与王熙凤是贾府的灵魂,她们的离世是秋天里一点生机的最后幻灭,故事的冬天到了,四)合 还玉而归 故事的结尾,还玉而归是全书的总结部分,是合,是冬,是全书的结尾。这一部分从一百一十五回开始,直至全书终结。红楼梦 进人收束部分的两个人物颇有寓意:一个是在整个故事中出场不多的惜春,在“勘破三春”之后,渐渐成为重要人物。惜者,息也,止也,故事进入总结部分,另一个人物是甄宝玉的正式登场,红楼梦 里关键的是“真假”二字。贾宝玉是假宝玉,真石头,甄宝玉是真宝玉,假石头,甄宝玉才是真正的玉所以他的言行才符合“玉”(社会性)的规
23、范。甄宝玉的出场,才是揭破贾宝玉的玉之幻想,还他以石的本质。真玉出场,假玉就要收场了,此时的大观园已风流云散红消香残,大观园里那些青春烂漫时少女们死的死,走的走,只留下“金陵好大雪”的薛宝钗,在寒冬里过着寂寞枯淡的生活。薛是雪的谐音,她身上的清清冷香和她常服的“冷香丸”,这里都有了交待。只有她这位薛(雪)姓小姐常服冷香丸的人,才能耐得住那寒冷的冬天,52,循环论的文学发展观,神话体现了文学总的结构原则,包括上述四种叙述结构的雏形。 西方文学叙述结构的发展,就是以神话为发端,相继演化为喜剧、浪漫故事、悲剧和反讽。四个阶段完成之后,又周而复始,进入下一个循环圈子。 所以现代派文学在继反讽之后,表现
24、出一种向神话“回流”的趋势,如卡夫卡的小说,乔伊斯的尤利西斯,都与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有千丝万缕的联系,53,神话与原型的几种涵义,神话 在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中,神话的含义与以往有着极大的差异。 亚里斯多德:神话即故事、叙述或情节。 中世纪:神话是一个贬义词,意味着谎言、虚假、异端邪说。 现代语境:从启蒙时代开始,神话被看成是虚构的、与科学对立的思想。神话是一个与逻辑、理性、思维相对立的概念,54,神话的几种涵义,19世纪人类学:把神话视为一种可以理解的文化现象,是一种与逻辑思维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卡西尔也有类似的意见。 弗雷泽的神话研究:神话是已经死亡的古老仪式的载体,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是文
25、化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荣格: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解释神话,神话是前意识心理的最初表现,55,神话的几种涵义,现代文学理论:神话被赋予更宽泛的意义,几乎成了文学或叙事的同义语。 文化研究:神话具有意识形态的意义。 神话原型批评:神话作为一个术语,并不仅仅指故事或者典故,主要是指一种具有原型意义的叙述程式,56,神话的几种涵义,弗莱批评的剖析界定神话: 神话是“一种叙述,其中的某些形象是超人的存在,它们的在作所为只能发生在故事中,因而(神话)是一种与真实性或现实主义不完全相符的传统化或程式化的叙述。,57,原型的几种涵义,原型 原型概念可以追溯到柏拉图,他曾用这个概念来指事物的理念本原。认为现实事
26、物不过是理念的影子,理念才是客观事物的原型。 柏拉图的原型没有结构的意义,58,原型的几种涵义,荣格把这个概念和集体无意识连在一起,他说: “与集体无意识的思想不可分割的原型概念指的是心理学中明确的形式的存在,它们总是到处寻找表现。神话学研究称之为 母题;在原始人心理学中,原型与列维布留尔所说的集体表象概念相符,59,原型的几种涵义,弗莱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对原型作了一些解说: A.神话与原型没有本质的区别,“神话就是原型”,“我们在提到叙述时说到神话,在提到意义时说原型。” B.“原型即那种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我用原型一词表示把一首诗同其他诗联系起来并因此有助于整合统一我们的文学经验的象
27、征”。“我用原型这个术语表示结构单位,60,原型的几种涵义,C.“我用原型这个词指那种在文学中反复使用,并因此而具有了约定性的文学象征或象征群”。在这里,弗莱突出的是原型象征意义,意象意义,这种原型可以理解为主题,也可以理解为人物,甚至词语,61,3 原型批评的其他类型,原型批评的“剑桥学派” 在人类学家弗雷泽直接影响下所形成的一个批评学派。主要成员是英国剑桥大学的人类学家、古典文学家和文化史学家。 将古代的神话、仪式视为制约文学创造的原型。 古代艺术和仪式相辅相成,均源于同一种人性冲动;古代艺术往往通过对宗教仪式的模仿行为,来表现人的思想、情感和意愿,62,原型批评的“剑桥学派,剑桥学派的原
28、型研究与其说是文学的,还不如说它的文化学或人类学的价值更大一些。 莎士比亚专家奈特:悲剧的收场是对祭献仪式的模仿。 基督的牺牲行动在莎士比亚悲剧世界中居于核心地位;莎士比亚的悲剧是对基督牺牲行为的各种注解或者表现,63,原型批评的“心理学派,受荣格分析心理学影响的原型批评学派。 强调心理原型对创作和接受的影响;原型引起了心理即潜意识的内在反应。 英国女学者鲍特金:俄狄浦斯这出古典悲剧为什么会对西方文化和文学产生经久不衰的影响? 她认为这个故事源于一种心理原型,即个体与群体的对立与冲突,自我形象和群体形象之间的冲突,俄狄浦斯的悲剧即这种心理冲突原型的外化表现,悲剧使观众在心理上释放它,64,原型
29、批评的“文化学派,原型批评的“文化学派”构成庞杂 把原型理解为文化传统的产物,主张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包括神话、传说、宗教、民俗、历史、各种成规)去寻找文学原型。 批评是对文学的特殊文化价值的阐发。 对“寻根文学”研究,使这种文化原型批评在中国一度相当流行,但是多数批评在操作上比较随意,缺乏理论和方法,65,闻一多的文化原型批评,代表作是1945年写的说鱼: “鱼”是中国文学和文化中的一个“隐语”,古人称“隐语”为“隐”。 其作用和“比喻”的“喻”差不多,但二者的语言功能完全相反,“喻”是借明白的事物来说明另一个说不大清楚的事物, “隐”刚好相反,是借一事物把本来可以说清楚的事物说的不明白
30、,即有意隐之,66,作为“隐语”的“鱼”的所指,鱼”在语言、文学、特别是民歌里,被用来隐喻配偶、情侣或性,是配偶、情侣和性的隐语。 “鱼贯”:不是指一般的集体队列,而是专指宫人即夫人、嫔妃、宫娥等女性群体队列。 用语:常以鱼的游戏来暗示纵欲。 古典文学中常用“鲤鱼”指信函;信函刻成鱼的形状,最初用于情书。 鱼、打鱼、钓鱼、烹鱼、吃鱼均有暗示爱情、求偶、婚姻、合欢、两性关系,并进一步引申到水、沟,甚至吃鱼的鸟兽,67,作为“隐语”的“鱼”的所指,鱼”的蕴意源于原始人类的生存文化 先民看重鱼,是因为鱼的繁殖能力。 种族繁衍是第一大事,传宗接代涉及到婚姻、两性关系,延伸到求偶、匹配、爱情。 闻一多:
31、“在古代把一个人比作鱼,在某一意义上,差不多就等于恭维他是最好的人,而在青年男女之间,若称对方为鱼,那就等于说:你是我最理想的配偶,68,原型批评的“语言学派,语言学派的原型批评从语用学的角度讨论原型问题,通过语言和语言的用法追溯某种原型。 戴维洛奇用语言分析寻找勃朗特简爱的原型。简爱100多次使用了“火”这个词,有许多与火相关的情节,结局也和火有关 “火”是一个贯穿全书的“象征语言”,是一个原型意象,对小说的叙事、结构和主题表现,具有重要意义。 语言意象是一种原型类型,69,4.神话原型批评的方法论意义,原型研究关注文学活动的辐射性,强调研究要有开阔的视野和多样的理论方法。 借鉴应关注思路而
32、不是模式;原型批评的最大特点在于强调文学和传统文化的联系 夏志清批评浦安迪,认为他用原型批评模式解释中国古典文学,忽略中国文化特点,有牵强附会之嫌 浦安迪认为红楼梦体现了“二元补衬”和“多项周旋”的结构原则,70,二元补衬”指红楼梦情节安排的关联方式,即形成“悲喜”、“离合”、“盛衰”、“雅俗”、“真假”、“动静”等“二元迭错”的互补关系 “多项周旋”指整部小说叙事结构在这种对立的两个极端间无休止地交错转化,处处显示“悲中有喜”、“喜中有悲”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就像好了歌:“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多项周旋”的结构说明中国小说的缀段结构实际上是以小说的“外形”体
33、现了中国文化原型。 “二元补衬”源于中国的阴阳学说,反映对立因素相互济补、彼此替代、反复无穷; “多项周旋”源于中国的五行学说,反映多种因素的相生相胜、循环不已。阴阳和五行可谓红楼梦的原型,71,原型研究要对民族文化有全面认识,夏志清批评:浦安迪把中华文明简单化了,阴阳五行学说被他按照自己的需要割裂开来,强调“二元补衬”时,就撇开了“多项周旋”, 宝玉的那句名言“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如何用二元补衬或多项周旋来解释? 原型批评是建立在对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具有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的,不能简单地根据某些现象来主观推断,72,神话原型批评的启示,文学研究的宏观性 从文化和历史的渊源中寻
34、找对个别文学现象的解释,强调文化研究比审美研究更重要。 文学研究的系统性 不能孤立地理解和解释各种文学现象、作家和作品,强调任何文学现象都从属于某种文学、文化系统。 文学研究的认知性 文学批评的两种基本类型:学术批评和评判批评。前者在模式分类的基础上阐述作品的意义,后者是对作品本身意义的阐发和价值判断。原型批评属于学术研究,注重知识分析,73,聊斋的性别原型,叶舒宪高唐神女与维纳斯 聊斋创造的鬼、狐世界,并非所谓的浪漫主义的表现,而是和中国文化的某种原型有关。 狐、鬼和性之间的关系,是中国男性中心文化的体现。 说文解字以“妖”释“狐”: 狐,妖兽,鬼所乘也,有三德。其色中和,小前大后,死则丘首。 鬼、狐化为人形,往往为女性,并与“媚”这个专属女性的概念有关。人鬼恋的性别身份,原型批评的操作,原型既可以指原始模式、原始意象,又可以指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同类主题、情节、人物、意象和象征 原型批评强调从神话、仪式和文学中寻找出普遍、共同的原型,进而发掘积淀在其中的种族的乃至人类的集体无意识和深层心理特征,一)寻找原型,从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寻找原型,以发掘积淀在其中的种族以至人类的集体无意识和深层心理特征,探寻文学的共同规律,1、意象原型,西方文学反复出现的意象原型有: 水,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工程法规》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翻译资格考试《汉英笔译》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商铺租赁水电合同协议2025
- 商铺租赁合同协议2025年法律风险
- 商场试衣间使用管理规定合同协议
- 软件开发保密协议2025年
- 汽车销售代理合同协议2025年
- 2025年外勤人员考勤与定位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跨境电商物流配送合同协议2025
- 外包劳务个人合同范本
- 制作汉堡英文活动方案
- 儿童脾胃健康课件
- 2025-2030中国光伏逆变器行业应用态势与前景规划分析报告
- 焊工考试试题及答案下载
- 中国金融黑灰产治理研究报告(2025):非法代理维权的识别标准与溯源治理
- 应激相关障碍试题及答案
- 工科化学 第三章氧化还原与电化学第四章物质结构基础
- 断绝弟兄关系协议书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智能交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有机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 专题04 光现象 - (知识默写背诵清单)- 2023中考【默写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