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肌炎与多肌炎的诊疗及进展说课材料ppt课件_第1页
皮肌炎与多肌炎的诊疗及进展说课材料ppt课件_第2页
皮肌炎与多肌炎的诊疗及进展说课材料ppt课件_第3页
皮肌炎与多肌炎的诊疗及进展说课材料ppt课件_第4页
皮肌炎与多肌炎的诊疗及进展说课材料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炎性肌病的诊疗进展,历史回顾,1886年德国医生 Wagner 报道并命名了多肌炎(polymyositis, PM) 1891年德国医生Unverricht报道皮肌炎(dermatomysitis, DM) 1935年把DM和PM联系在一起,病因和发病机制,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可能是PM/DM的发病的诱因 遗传学易感因素:同卵双生子共患率、一级亲属的患病率较高。MHC-B8/DR3相关 由免疫介导的,以横纹肌为主要的靶组织,可以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临床分类,PM/DM发病机制不同,血管和肌束膜周围以B细胞和 CD4+T浸润为主,肌内膜以CD8+T浸润为主,肌组织病理,PM病

2、理特征 多为肌纤维大小不一、变性、坏死、再生及炎细胞浸润 免疫组化:MHC-类分子上调;CD8+T淋巴细胞浸润成灶性分布在肌纤维周围及肌纤维内; DM病理特征 皮肤可出现液化和空泡变性; 肌肉束间隔及血管周围炎:以B细胞及CD4+T淋巴细胞浸润为主; 毛细血管床减少:纤维蛋白血栓和毛细血管闭塞密度减低、剩余的扩张; 束周萎缩是特征,PM/DM病理,D M,MAC在血管壁沉积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直接损伤,有CD4+T和B细胞参与,肌肉损伤前,小血管即出现内皮细胞肿胀,坏死,栓塞,管腔堵塞,DM血管周围炎,肌束周围血管壁上有 膜攻击复合物(C5b-9,DM病理特点-束周萎缩,DM,正常,DM病理特点-

3、毛细血管床减少,毛细血管床减少,剩余毛细血管 管腔扩张,正常肌肉,P M,CD8+T细胞识别肌细胞表面MHC-,分泌穿孔素和颗粒酶,损伤肌细胞,PM所形成MHC-/CD8复合物,多肌炎病理特点,慢性炎细胞浸润,伴肌纤维坏死及再生,无肌病性皮肌炎(ADM,具有皮肌炎特征性皮损,即Gottron征和眶周紫红色皮损(向阳性皮疹) 皮肤活检HE染色符合皮肌炎的病理改变 皮损出现至少2年,无肌肉肌无力、肌痛和吞咽困难症状 肌酸磷酸激酶和醛缩酶至少2年无异常 已被广泛认可; 临床上不少见 易并发ILD和内脏肿瘤,Euwer等(1991年,Richard D Sontheimer. Curr Opin Rh

4、eum 1999,11:475,无皮炎的皮肌炎,短暂一过性皮疹或不确定性皮疹 皮肤肌肉活检:有皮肤受累及典型DM肌肉病理 常易误诊为PM,DM/PM的临床表现,肌肉病变,对称性四肢近端肌肉,肌无力以近端明显。颈屈肌,脊旁肌,咽部肌,呼吸肌等亦可受累。晚期可出现肌萎缩 面肌与眼外肌受累极少见 50%患者肌肉有压痛 罕见暴发型表现为横纹肌溶解,肌红蛋白尿,肾功能衰竭 包涵体肌炎以远端肌为主,呼吸系统,胸膜炎及胸水罕见 呼吸肌受累呼吸困难、吸入肺炎 肺泡炎和肺间质病变 1)进行性弥漫性肺泡炎: 严重,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抗tRNA合成酶抗体,导致ARDS 2)慢性肺间质病变:干咳,X线显示毛玻璃状

5、、颗粒状、结节状和网格状改变,肺功能示限制性通气障碍,DM典型皮疹 Gottron皮疹;向阳皮疹;V区皮疹;披肩征,DM:技工手,钙质沉着,皮肤异色症 “手枪套征” (Holster sign,DM/PM辅助检查,肌酶谱,95%-99%患者有肌肉来源的酶活性 CK、AST、ALT、LDH、醛缩酶(ALD) 肌酶改变与肌无力、肌电图和肌活检异常基本平行 肌酶升高在先,肌力改变常滞后3-10周; 肌力恢复正常时CK仍高:可能与细胞膜“漏”有关 少数患者活动期肌酶(特别是CK)可正常,DM比PM更常见,肌电图EMG,敏感性高但特异性差 示肌源性损害 典型表现为低波幅,短程多棘波 可有插入性激惹增强,

6、出现正棘波,自发性纤颤波;以及自发性、杂乱、高频放电 10%15%患者EMG无明显异常 晚期可出现神经源性损害,呈神经源性和肌源性的混合相,肌炎特异性抗体(MSAs,抗Mi-2抗体:抗原220240kDa核蛋白复合物,阳性率520%,多见于典型DM(特异抗体),提示病情轻,不易合并肿瘤,多有“V”形区和甲周红斑,对激素反应好,5年存活率90%。 抗155/140和抗CADM-140:为DM特异性抗体,前者与恶性肿瘤有关, 后者与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和快速发展的间质性肺炎相关,Arch Dermatol. 2011 Apr;147(4):391-8,肌炎特异性抗体(MSAs,抗信号识别颗粒(SRP

7、)抗体:阳性率 5%,见于重症PM,尤以合并肿瘤者多见,多以急性重型肌炎发病,黑人妇女多见,常有肌痛,活检有肌坏死,有心脏受累,对激素反应差,常需多种免疫抑制剂,5年存活率仅30% 抗Jo-1抗体:抗原50kDa的组氨酰tRNA合成酶。对PM有高度特异性,阳性率18%45%,与抗合成酶综合征相关(40%60%出现间质性肺炎,多有非畸形性、 非糜烂性关节炎,发热和雷诺现象),对激素反应较好,但病情持续, 常需免抑剂,5年存活率60,肌炎相关性抗体,ANA、RF、 抗scl-70、抗SS-A、抗SS-B、抗PM-Scl、抗Ku、 抗肌肉成分的抗体:肌红蛋白、肌球蛋白、肌钙蛋白、原肌球蛋白等,但均不

8、特异,DM/PM-ILD,MRI,多为对称性病变,T1等信号,T2高信号,提示肌肉水肿部位,可用于指导肌活检取材,评估治疗效果,诊断和鉴别诊断,2009ACR对诊断标准探讨,B DM: 确诊:第5及1- 4条中任3条,Dalakas标准,包涵体肌炎:空泡形成和淀粉样物沉积,Lancet,2003,362(9388):971-82,国际肌病协作组(ENMC)建议IIM分类诊断标准 (2004,诊断要点(临床标准;血清CK水平、其他实验室标准) 1. 临床标准: 包含标准: A.常18岁发作,非特异性肌炎及DM可在儿童期发作 B.亚急性或隐匿性发作 C.肌无力: 对称性近端远端,颈屈肌力颈伸肌肌力

9、 D.DM典型的皮疹:眶周水肿性紫色皮疹;Gottron疹, 颈部V型疹,披肩症 排除标准: A.IBM的临床表现:非对称性肌无力,腕/手屈肌与三角肌同样无力 或更差,伸膝和/或踝背屈与屈髋同样无力或更差 B.眼肌无力,特发性发音困难,颈伸肌力颈屈肌力 C.药物中毒性肌病,内分泌疾病(甲亢,甲旁亢, 低甲),淀粉样变,家族性肌营养不良病或近端运动神经病,国际肌病协作组(ENMC)建议IIM分类诊断标准 (2004,2.血清CK水平升高 3. 其他实验室标准 A.肌电图检查: 包含标准: (I) 纤颤电位的插入性和自发性活动增加,正相波或复合的重复放电 (II) 形态测定分析显示存在短时限,小幅

10、多相性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s) 排除标准 (I) 肌强直性放电提示近端肌强直性营养不良或其他传导通道性病变 (II) 形态分析显示为长时限,大幅多相性MUAPs (III) 用力收缩所募集的MUAP类型减少 B.MRI:STIR显示肌组织内弥漫或片状信号增强(水肿) C.肌炎特异性抗体,国际肌病协作组(ENMC)建议IIM分类诊断标准 (2004,D. 肌活检标准 a.炎性细胞(T细胞)包绕和浸润至非坏死肌内膜 b.CD8+T细胞包绕非坏死肌内膜但浸润至非坏死肌内膜不确定,或明显的MHC-I分子表达 c.束周萎缩 d.小血管MAC沉积,或毛细血管密度降低,或EM见内皮细胞中有管状包涵体,

11、或束周纤维MHC-I表达 e.血管周围,肌束膜有炎性细胞浸润 f.肌内膜散在的CD8+T浸润,但是否包绕或浸润至肌纤维不肯定 g.大量的肌纤维坏死为突出表现,肌束膜浸润不明显. h.MAC沉积于小血管或EM见烟斗柄状毛细管,内皮细胞中管状包涵体不确定 i.可能IBM表现:镶边空泡,碎片性红纤维,细胞色素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 j.MAC沉积于非坏死肌纤维内膜;免疫病理有关的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国际肌病协作组(ENMC)建议IIM分类诊断标准 (2004,诊断标准(PM) 确诊PM: 1.符合所有临床标准,除外皮疹 2.血清CK升高 3.肌活检包括a, 除外c,d,h,i 拟诊PM (probab

12、le PM): 1.符合所有临床标准,除外皮疹 2.血清CK升高 3.其他实验室标准中的1/3条 4.肌活检标准包括b, 除外c,d,h,i,国际肌病协作组(ENMC)建议IIM分类诊断标准 (2004,诊断标准(DM) 确诊DM: 1符合所有临床标准 2肌活检包括c(束周萎缩) 拟诊DM(probable DM): 1.符合所有临床标准 2.肌活检标准包括d或e,或CK升高,或其他实验室指标的1/3条,国际肌病协作组(ENMC)建议IIM分类诊断标准 (2004,诊断标准(ADM): 1DM典型的皮疹:眶周皮疹或水肿, Gottron征, V型征,披肩征 2皮肤活检证明毛细血管密度降低,沿真

13、皮-表皮交界处MAC沉积, MAC周伴大量角化细胞 3没有客观的肌无力 4CK正常 5EMG正常 6如果做肌活检,无典型的DM表现,国际肌病协作组(ENMC)建议IIM分类诊断标准 (2004,可疑无皮炎性皮肌炎(possible DM sine dermatitis): 1.符合所有临床标准,除外皮疹 2.血清CK升高 3.其他实验室指标的1/3条 4.肌活检标准中符合c 或 d,国际肌病协作组(ENMC)建议IIM分类诊断标准 (2004,非特异性肌炎: 1.符合所有临床标准,除外皮疹 2.血清CK升高 3.其他实验室指标的1/3条 4.肌活检包括e或f, 并除外所有其他表现 (血管周围,

14、肌束膜有炎性细胞浸润;肌内膜散在的CD8+T浸润,但是否包绕或浸润至肌纤维不肯定) 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 1.符合所有临床标准,除外皮疹 2.血清CK升高 3.其他实验室指标的1/3条 肌活检标准包括g,除外所有其他表现 (大量的肌纤维坏死为突出表现,肌束膜浸润不明显.,PM/DM的鉴别诊断,包涵体肌炎(inclusion body myositis, IBM) 中年以上,男性多见。起病隐袭,进展缓慢 肌无力表现可累及近端和远端肌肉,可呈不对称性,无肌痛 CK正常或呈低水平升高 少见肺脏、关节累及,ANA偶可阳性,无MSA出现 EMG表现为肌源性损害或合并神经源性损害 病理:电镜下可见直径1

15、025nm的丝状包涵体 对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疗低反应性治疗抵抗的肌炎应进一步 除外IBM 病毒引起的肌炎多为较轻、自限性且可完全恢复。流感、乙肝、柯萨奇、风疹病毒等,肌无力鉴别,非对称性: 废用性萎缩, 重症肌无力,局灶性神经疾病(脑血管病,脊索和脊索根疾病,脱髓鞘病变,压迫性神经炎,单神经病/多发性单神经炎) 对称性受累 特异性分布:遗传性神经病,重症肌无力 近端:炎性肌病,代谢性肌病,内分泌性肌病,皮质类固醇性肌病,线粒体肌病,药物性肌病,HIV相关性肌病, Duchenne肌萎缩,重症肌无力 远端:外周多神经病,运动神经元疾病,重症肌无力,鉴别诊断-肌营养不良症,X连锁隐性遗传病,抗肌萎缩

16、蛋白(dystrophin)基因突变引起,表现为缓慢进行的对称性骨骼肌无力和萎缩 无肌压痛,早期腓肠肌及臀大肌假性肥大,之后进行性肌萎缩和无力 MRI: T1WI 及T2WI 上均为高信号 DM/PM为T2WI 和压脂T2WI 呈高信号,鉴别诊断-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低下: 引起CK升高的常见原因之一 临床表现及肌肉病理(HE染色)与PM相似 也可仅有CK升高而无肌无力表现,鉴别诊断-无症状性CK升高,104例病例: 有55%(57 例)确诊 第一位: 糖原累积病 第二位: 无症状或临床前期肌营养不良 仍有45%用现有手段无法确诊: 特发性高CK血症,Neurology,2006,66:

17、1585-87,可以引起肌病症状的药物,治 疗,一般性治疗 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 泼尼松12mg/(kg.d);严重者MP 200mg以上; 严重(ILD):大剂量甲强龙 0.5-1g/d冲3d; 病情(肌力和)控制后逐渐减量,注意个体化。 用药到病情最大程度改善约需16个月,一般为23个月 减至pred 0.lmg/(kg.d)后仍需维持数月或数年,疗程一般不应少于2年。 激素可引起肌病(CK不高),应与肌炎复发鉴别,治 疗,免疫抑制剂 甲氨蝶呤(MTX 10-15mg/w)和硫唑嘌呤(AZA,2mg/(kg.d) 均须定期观察血象和肝功能情况 PM/DM中的激素抵抗和难治性PM/DM 联合使

18、用免疫抑制剂强化治疗:激素+MTX/AZA+CsA/CTX 大剂量静脉丙球冲击(IVIg) IVIg 对改善重症DM/PM的呼吸肌、吞咽肌受累有效 其他药物 氯喹(250500mg/d)对DM皮损有一定疗效。 蛋白同化激素能促进肌肉蛋白合成,减少尿肌酸的排泄,治疗反应(改善或治疗抵抗,激素治疗失败的可能原因,病程过长 老年患者 重要脏器受累,如间质性肺疾病,心脏受累 合并恶性肿瘤 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如抗合成酶抗体阳性,抗SRP抗体阳性 20-30%PM/DM患者对单一激素治疗12周肌力无改善应认为对激素无反应,应加用免疫抑制剂,激素治疗反应不佳的可能原因,诊断是否正确?激素初始剂量是否充

19、分?是否有激素性肌病? 是否包涵体肌炎? 是否合并肿瘤? DM易合并肿瘤,也仅累及近端肌,特点为: 极度肌无力:休息时明显,开始活动时稍恢复,继续活动又下降 肌肉易疲劳性 影像学和血清学阳性,陈晔,王国春.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08,12:493-495;Chiony H,et al.Ann Rheum Dis, 2007, 10: 1345; Laurence, et al. Medicine, 2009,88: 91-97,合并肿瘤的危险因素,危险性因素 CD125/CA199均阳性 抗140kd/155kd阳性 发病年龄大,坏死性皮疹,甲周红斑,淋巴细胞计数高及C4低 保护性因素 肌炎

20、特异性抗体阳性 伴发ILD,缓慢进展型激素性肌病特点,轻度慢性非均匀性近端肌(主要为下肢)无力,常伴激素其他副作用 肌痛:仅占1/31/2 CK:常正常或轻微升高,尿肌酸增高 EMG:可呈肌源性病变(少有纤颤波和正锐波,但有小碎波) 病理:II型纤维萎缩和肌细胞坏死伴脂肪沉积,I型肌纤维: 慢收缩肌纤维,含大量粒线体,耐疲劳,含肌蛋白较多而色偏红 II型肌纤维:快收缩肌纤维,粒线体少,糖原多,易产乳酸,含肌蛋白少色偏白,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原则,Arthritis Rheum. 2007 May;15;57(4):694-702,难治性PM/DM的治疗,难治性PM/DM的治疗,IVIg:可预防膜攻击复合物的产生及其继发的组织损伤。用于激素、MTX和/或AZA均无效的患者,或不能耐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 环孢素A:环孢素A对激素抵抗的间质性肺疾病可能有效,应用剂量为5-7.5mg/kg/d。环孢素有肝、肾、骨髓毒性,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