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页,一、语言与言语,一)语言的概念,言语概述,在人们的生产劳动中,由于交际的需要,语言就应运而生。语言是以词语为基础,按照一定的语法结构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不同语义的符号系统。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语言,如汉语、英语、法语等,一、语言与言语,二)言语的概念,言语概述,言语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个体在和他人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运用某一种语言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传达给别人的过程就是言语。 言语活动具有不同的形式,如交谈、演讲、报告等。在言语活动中,人们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交流,但就言语活动的过程来分析,交际双方的感受器、脑和效应器都在进行着一定的活动,这些活动包含着两个过
2、程:言语的表达过程,言语的感知和理解过程,一、语言与言语,三)语言与言语的区别,言语概述,语言与言语是一对不同而又紧密联系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区别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言语则是个体利用某种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与其他人进行交际的过程,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为社会所公认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言语则是个人说话、写作的行为和结果,二、语言的分类,一)外部言语,言语概述,1口头言语,口头言语是人类言语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个体通过发声器官发出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形式,以听和说为主。口头语言是学前儿童的主要言语形式,又可以分为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二、语言的分类,
3、二)内部言语,言语概述,内部言语是个体自问自答或者独自思考、不出声的言语活动。内部语言具有隐蔽性和简略性的特点,是人们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 虽然内部言语不发出声音,但言语运动器官却一直在活动,它不断地向大脑发送动觉刺激,执行着和出声说话时相同的信号功能。雅各布森将电极装在被试者的下唇或舌尖上,令被试者数数或算简单的算术题,或诵读一首诗。第一次出声进行,第二次默默地进行,所得到的动作电流节律基本相同,这说明了人们在默默思考时言语运动器官一直在活动,且其性质与外部言语是相同的,三、言语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对促进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有重要作用,言语概述,1扩大认知范围,在言语形成之前,学前
4、儿童主要是依靠感知觉和动作来认识外界环境的,认知范围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例如,他们多采用摸、闻、咬等动作来了解事物的特征。在言语产生之后,学前儿童可以通过与成人的交流进一步了解外界事物。例如,学前儿童在吃梨时,成人经常会问他们“甜不甜”,他们逐渐就能体会出“甜”是一种什么味道;当人们告诉他们糖是甜的时,即便他们吃不到糖,也能够想象出它的味道。 由此可见,言语能力的获得使学前儿童可以从他人的言语中获取更多的知识经验,从而扩大他们的认知范围,三、言语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对促进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有重要作用,言语概述,2调控认知活动,处于前语言阶段的学前儿童还不能在直接感知和动作之外进行思
5、考,更不能有计划地调控自己的行为,在其言语能力出现之后,他们认知活动的有意性也随着言语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得到发展,儿童可以根据成人的言语信息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调控。例如,学前教师可以要求儿童观察“向日葵的一生”,这样的主题会延续好几个月,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也要参与指导,通过言语指导儿童该观察什么及如何观察,并且儿童在观察后还要向班里的其他儿童分享观察的结果,三、言语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二)对学前儿童的社会化有重要作用,言语概述,2调控认知活动,学前儿童的社会化就是学前儿童在一定的条件下逐渐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在会说话之前,儿童会通过
6、各种方式引起周围的人对他的关注,如用哭喊来表示饥饿、疼痛、不满或抗议等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但是这种表达方式常常不能被成人完全理解,以至于他们的需求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 随着儿童与周围人们交往的不断增加,他们迫切地需要与他人进行思想、情感和信息的交流。而语言作为一种交际性工具,可以同时获得理解外部世界和表达自己对外部世界认识的途径,满足儿童在交际中的各种需要,使儿童产生愉快的体验和积极的情绪,学会表达自己、理解他人,学会合作和关怀的言语经验。这些经验既促进了学前儿童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也促进了他们社会化行为的发展,四、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趋势,一)语音知觉发展在前,正确语音发展在后,言语概述,语
7、音知觉是学前儿童对言语过程中语音的辨别能力。有研究表明,新生儿已经表现除了对语音的敏感性,23个月的婴儿已经能够分辨出语音的细微差别。当儿童习得母语后,对某些语音的细微差异会明显地发生变化,但这些变化常常会被忽略,如汉语中不同地方语言的差异,四、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趋势,二)语言理解发展在前,语言表达发展在后,言语概述,学前儿童对语言的理解是从词语开始的。在6个月左右,婴儿就能“听懂”一些词语了,虽然只是对父母不同语调的语音的感受。到1218个月时,儿童就能听懂成人大多数的言语过程,并且能说出一些简单的叠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段时间迅速提高,到23时,随着儿童词汇量的增加,儿童在这段期间说话
8、的积极性提高。通过正规的教育,到学前期结束时,儿童就能掌握母语的全部语音,一、03岁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形成,一)01岁儿童言语的发生,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阶段,1反射性发声阶段,反射性发声主要是指新生儿由于生理需要或环境刺激而引起的对身体不适的一种自然的反射活动,以哭喊反射为主。这一现象主要发生在03个月大的婴儿身上。其中,落地哭是婴儿的第一次发音,表明发音器官为语音的发生做好了基本的物质准备。 这一时期的儿童通过哭喊表示饥饿、疼痛、尿湿、需要爱抚等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而成人则通过哭声的持续时间、音调、响度等来分辨他们哭的原因。从出生后第五周起,儿童在吃饱、睡好或情绪良好的状态下开始发出一些凌乱的
9、、非哭叫的、类似单个韵母的声音,如“a-a-a”“ou-ou-ou”“e-e-e”“hei-hei”等。在这一时期,适当的哭喊是为言语发生所做的准备,是言语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阶段,一、03岁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形成,一)01岁儿童言语的发生,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阶段,2咿呀语阶段,随着发音连续性的增加,儿童的发音与反射性发声相比产生了新的特点,即由单音节发声转变为重复音节发声,如“ba-ba”“da-da”“ma-ma”等,这种发音和词的发音相似,被称为“咿呀语”或“呀呀语”。我们俗称的“咿呀学语”就是指这一阶段,主要发生在49个月大的儿童身上。 这一阶段儿童的发音明显增加,尤其是声母“b
10、”“p”“f”“g”“n”等;韵母也明显增多,如“ong”“eng”等。儿童在出生约9个月时,咿呀语的频率达到高峰,此时,儿童一方面要淘汰不符合母语及环境需要的声音,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加符合母语和环境需要的声音。总的来说,这一阶段的作用不在于儿童学会某个事物的发音,而是学会调节和控制发音器官的活动,一、03岁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形成,一)01岁儿童言语的发生,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阶段,3学话萌芽阶段,学话萌芽阶段又称为语言的发生阶段,主要发生在儿童出生9个月至1岁时,此时儿童的发声开始和具体的对象联系起来。例如,在看见爸爸妈妈或其他亲人时,发出“ba-ba”“ma-ma”等声音;听到汽车的声音时,发出
11、“wu-wu”“du-du”的声音。与此同时,他们还能执行成人简单的指令,如成人说:“跟爸爸再见!”儿童就会挥挥小手,表明这一时期的儿童对某种“交际信号”已经有了比较稳定和牢固的印象,一、03岁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形成,二)13岁儿童言语的形成,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阶段,1“单词句”阶段,单词句”主要是对儿童在11.5岁这一时期语言发展情况的概括。此时,儿童所掌握的词语涉及物体名称(苹果、香蕉)、物体数量、物体运动状态(掉、跑)、物体性质(脏、烫)、空间关系(地下、床上)和否定状态(不、不要)等。儿童使用单词句表达要求、命令、愿望时,带有明显的语言的性质,起着交流的作用。但是,“单词句”不包括句法,
12、它只是一个单词。因此,有的研究者认为他们是“非语法”形式的初始言语,一、03岁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形成,二)13岁儿童言语的形成,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阶段,1“单词句”阶段,单词句”阶段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为: 第一,词义不明,出现过度泛化或扩展不足的现象。 第二,以词带句,即用一个词代表一句话的意思。 第三,以音代物,即对于能发出声音的物体,儿童会先抓住其声音特征,用声音代替物体的名称。第四,重叠音,即单音重复,这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现象之一。 第五,具有最初的概括性,即随着词汇量的增长、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儿童到1岁半时,使用的词语不但可以表示具体事物,而且使用中显示了词语本身所特有的概括性
13、,这一时期的儿童语言还表现了其他的一些特点,如不分词性、与动作结合等。这个阶段语言发展的重点是给儿童提供丰富的词语,用儿童能理解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词义,一、03岁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形成,二)13岁儿童言语的形成,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阶段,2“双词句”阶段,双词句”又称“电报句”,主要是对儿童在1.52岁这一时期语言发展情况的概括。此时,儿童爱表达、爱发问,逐渐进入语言发展的跃进阶段,“双词句”阶段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为: 第一,双词句为主,有时也出现三个词的组合。 第二,词汇量激增。儿童在出生后的1015个月内,平均每个月掌握约13个新词;在18个月时,经常说出的词约为20个;19个月时,约能说出5
14、0个词;到了20个月,词汇数量增加至100个;2024个月达到激增期,词汇量增加至300个左右,虽然“双词句”还不是完整的句子,但已具备句子的雏形,表达的意思也比单词句更明确,对儿童语言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一、03岁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形成,二)13岁儿童言语的形成,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阶段,3“简单句”阶段,简单句”主要是对儿童在23岁这一时期语言发展情况的概括。此时,儿童的语言中主要是表示周围事物的名词,简单的动词、形容词,少数的数词、连词及“不”“再”“都”“没”等副词。这一时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简单句”阶段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为: 第一,以简单句为主。 第二,词类逐渐丰富。 第三
15、,语言理解能力逐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恰当引导,在“简单句”阶段,儿童语言教育的重点是引导儿童说完整的话,提高他们运用句子的表述能力,二、36岁儿童言语的发展,一)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阶段,136岁儿童语音的发展,36岁是儿童掌握语言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通过正规的教育,儿童能掌握母语的全部语音,这是语音可塑性最大的时期。相关研究表明: 34岁是儿童语言发展最快的时期,儿童几乎掌握了全部语音; 4岁以上的儿童一般都能掌握语音; 45岁儿童进步最快,发音错误最少,例如,4岁儿童声母发音的正确率中,城市儿童达到97%,农村儿童达到74%;韵母发音的正确率中,城市儿童达到1
16、00%,农村儿童达到85%。 可见,儿童语音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为儿童提供良好的语言教育环境,二、36岁儿童言语的发展,一)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阶段,136岁儿童语音的发展,1)34岁,3岁是儿童语音发展的飞跃期,他们基本上掌握了本地区语言的语音。但是,由于儿童听音与发音器官还没有发育完善,加之对唇、齿、舌等口腔部位的控制能力弱,他们在实际说话时常常出现发音不准、吐字不清的现象。如发辅音时,儿童的唇和舌的运动不够有力,下腭不够灵活,说出来的往往是两个语音(如“zh”和“z”)之间的音。另外,吐字不够有力也会造成发音不准,如发纯辅音“f”时,有的儿童不能用牙齿咬住下唇,只有
17、移动下腭来发准音,二、36岁儿童言语的发展,一)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阶段,136岁儿童语音的发展,1)34岁,小班儿童在语音发展过程中,常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用舌尖前音“z”“c”“s”或舌面音“j”“q”“x”代替难发的翘舌音“zh”“ch”“sh”“r”,如把“吃饭”说成“期饭”,把“教师”说成“老西”等。 第二,以舌尖中音代替舌根音,如将“大哥哥”说成“大的的”。 第三,当遇到平舌音与翘舌音相结合的词语时,常常会出现顾此失彼或同时发错音的情况,如把“狮子”说成“狮志”“西即”或“私子”等。 第四,易受环境与方言的影响,出现声母“n”“l”不分,前、后鼻音不分
18、,及平舌、翘舌不分等发音不准的现象,二、36岁儿童言语的发展,一)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阶段,136岁儿童语音的发展,2)45岁,中班儿童的发音和听音器官的发育与小班儿童相比更趋完善,具备了控制发音与听音的生理条件。此时,儿童对语音的学习和掌握速度较快,如配合普通话教学,并用科学的方法让儿童进行反复的语言实践,儿童就能掌握汉语的全部语音。但是,有个别儿童在“n”“l”“r”“y”等一些相似的语音上发音有困难,如常将“男生”“女生”说成“兰生”“吕生”,将“草绿了”说成“草玉了”或“草绿呢”等。这就需要教师恰当地引导儿童反复练习,将正音工作渗透在学前儿童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各
19、个环节中,同时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帮助儿童将这些相似音区分开,二、36岁儿童言语的发展,一)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阶段,136岁儿童语音的发展,3)56岁,大班儿童的言语器官已发育成熟,具备了正确发出全部音节的生理条件,特别是语音意识的发展,使儿童能够意识到自己和别人语音中的不同,随时调整和修补自己与他人语音中的错误。 这一时期的儿童在成人的教育下,能够做到吐字清楚、发音准确,分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能够自如地调节声音的强弱,能够用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语言表达出来。 此时,如果大班的个别孩子通过正规的教育,仍存在发音不准或口齿不清的情况,应该到医疗机构进行专门的检
20、查和矫正,二、36岁儿童言语的发展,一)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阶段,236岁儿童词汇的发展,词汇量也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标志之一,因为词和概念是密不可分的,概念要通过词汇来表示。因此,儿童的智力水平越高,其词汇量就越丰富。 36岁是词汇数量增加最快的时期,此时,他们掌握的各类词汇的内容范围不断扩大,而且对词义的理解也在不断的确切和深化,儿童不仅能掌握词的一种意义,还能掌握词的转义,二、36岁儿童言语的发展,一)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阶段,236岁儿童词汇的发展,1)34岁,小班儿童对词义的理解比较肤浅,他们首先掌握的是生活中最常用的一些词。其中,名词、动词占
21、多数,还有一些表示事物性质或形态的词,如大、小、软、硬、长、短、方、圆等。但由于儿童的分辨能力和词的使用频率等原因,常常会出现用词不确切的情况,例如,用大来代替长、高,用小来代替短、矮等。 由于汉语中量词较多,而且有一些固定搭配,这使儿童掌握量词的难度增大,经常出现错用的情况,如“一个小花”“一只玩具”等。数词的掌握与儿童数的概念的发展有关,虽然儿童能够念到100,但是他们实际能理解和掌握的数的概念为5以内的数。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小班儿童除了掌握“这”“那”等表示方位的代词外,还学会了使用“你”“我”“他”等人称代词,“不”“再”“都”“又”等副词和“啊”“吧”等感叹词,二、36岁儿童言语的
22、发展,一)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阶段,236岁儿童词汇的发展,2)45岁,中班儿童所掌握的词汇数量不断增加,但仍以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为主。他们还逐渐掌握一定数量的反义词,如“多少”“大小”“长短”“上下”等。由于受思维水平发展的限制,儿童对比较抽象的、表示时间概念的词的掌握较困难,经常会用错,如“我明天去过奶奶家了”。总体来看,儿童对“昨天”“前天”等词的理解比较模糊,远不及对“今天”“明天”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他们对数词和量词的掌握仍然比较困难,二、36岁儿童言语的发展,一)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阶段,236岁儿童词汇的发展,3)56岁,随着生活范围的
23、扩大和知识经验的增加,大班儿童所掌握的词汇已经相当丰富,掌握的词类也逐渐增多。同时,随着抽象思维的发展,儿童的概括能力明显提高,能够逐步掌握一些概括性较强的词,如水果、玩具、动物、蔬菜等,而且还能注意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掌握了一些关联词,如“因为所以”等,二、36岁儿童言语的发展,一)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阶段,336岁儿童语句能力的发展,儿童对语法规则的掌握是在与成人的交往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成人的语法规则非常重要,有的地区存在状语后置的表达现象,如把“你先吃”说成“你吃先”;还有的地区有宾语前置的表达现象,如把“你做饭了吗”说成“你饭做了吗”等。因此,教师在进行语言教
24、育的过程中,要遵循儿童语句发展的特点,避免使用方言,采用正确规范、符合语法结构的句子,引导儿童反复实践,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二、36岁儿童言语的发展,一)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阶段,336岁儿童语句能力的发展,36岁儿童的语句发展具有以下特点,二、36岁儿童言语的发展,二)学前儿童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阶段,1早期识字行为的发展,识字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又是全面素质教育必须经历的过程。成人可以通过培养儿童的早期识字行为发展其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 儿童早期识字行为的发展分为萌发阶段、初期阶段、流畅阶段等三个时期。其中,萌发阶段儿童的特点为:对书籍有
25、兴趣;注意环境中的文字;辨认自己的名字;喜欢有重复句子的童谣。初期阶段儿童的特点为:愿意念书给周围人听;开始了解文字的意义;喜欢认读熟悉的字。流畅阶段儿童的特点为:能够独立阅读各种文字;会以适合文字内容和风格的语速、语音和语调进行朗读。36岁儿童的早期识字行为主要处于萌发阶段和初期阶段,二、36岁儿童言语的发展,二)学前儿童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阶段,2早期图书阅读行为的发展,早期阅读行为是儿童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表明,使用汉语的儿童的图书阅读行为可以分为看图未形成故事、看图形成故事和试着看文字三个阶段,二、36岁儿童言语的发展,二)学前儿童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
26、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阶段,3早期书写行为的发展,发展儿童早期书写行为在于使儿童获得早期书写经验,提高其空间、思维认识水平。儿童的书写行为的发展经历了尝试和探索的过程,虽然目前还没有关于汉语儿童书写能力的研究结果出现,但有学者研究发现,英语儿童书写行为的发展经历了画图、涂写、类似书写、连串似的书写、发明的书写、真正的书写等6个阶段。 儿童的书写与绘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他们早期的书写就是一种绘画。大多数儿童在18个月时就能拿起笔在纸上乱写、乱涂、乱画。儿童最初书写的东西具有随机性,水平也参差不齐,主要以涂鸦为主,反映其缺乏良好的协调和控制能力。 儿童常常在书面文字中夹杂图画来表达思想,如一名
27、叫Jose的外国儿童在6岁时画的第一幅故事画是4个颜色鲜艳的人物画像,每一个人物旁边分别写着4个成年人的名字。在这幅画的下面,Jose写道:“他们正在路上走。,一、示范法,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培养,示范法主要是教师通过展示语言和行为范例引导儿童效仿的语言教育方式,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过程中最简单、直接和常用的一种方法。在语言教育活动中,除了教师亲自示范外,还可以让语言发展水平较高的儿童来示范,或者采用录音示范。教师的语言是儿童学习的直接榜样,其语言的质量也决定着儿童的语言发展水平,一、示范法,一)教师的示范语言要规范、易懂,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培养,教师的语言是儿童模仿的直接对象,因此,教师在进行语
28、言教育时,除了要咬字清楚、发音准确、配合自然的表情和恰当的手势之外,还要注意语言的表达力,如音量、语速、语调等。尤其是在语速方面,教师要适当地放慢速度,让孩子们能听懂并理解所讲的内容,只有在此基础上,儿童才能更好地模仿。此外,教师在示范的过程中要尽量使用具体、易懂的句式,如果是用来对儿童发出指令的语言,更要简练、明确和规范。无论是在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中还是在渗透的教育活动中,教师都要运用规范性的语言,为儿童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成为儿童学习和模仿的典范,一、示范法,二)教师要把握好示范的时机和力度,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培养,学前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较短,记忆的容量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在示范时要把握好示
29、范的时机和力度。 对于分量较多的内容,应根据情况进行分步示范、完整示范和重点示范,如新词句、难发的音、人物的对话、连贯的讲述等,要让儿童有意识地模仿学习。例如,小班诗歌活动小青蛙:“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田里住来水里游,看见害虫一口吃。”在教学过程中,儿歌中的量词“一只”“一张”“两只”“四条”及翘舌音“只”“张”“住”“水”“吃”等都要重点示范,让儿童反复地听。 教师要把握好示范的力度,是指教师的示范应该让儿童清楚地知道如何去做,而不是在教师示范完之后,孩子们却是一脸的迷茫。例如,在教“某人在某地做某事”的句型时,首先要说明这个句型一般用于表示正在做的动作,然后说出一个具体的例子,
30、如“老师在教室里上课”“小朋友在教室里听课”等,最后再启发儿童运用这个句型造句,一、示范法,三)教师应仔细观察儿童的语言表现,妥善运用强化手法,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密切关注儿童在各种活动中的语言表现,善于发现儿童语言发展的差异,因材施教,鼓励儿童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和习惯,并加以强化。同时,教师也要及时指出儿童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尽量避免重复儿童不正确的语言,以免产生误导。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及时并不是立刻、马上,而是要酌情处理。例如,在儿童讲述过程中出现的发音或者语法错误,不要立刻纠正,那样会打断儿童的思路,影响儿童讲述的流畅性、完整性和积极性,而是要等到儿童讲述完之后,采用鼓
31、励性强化的方式,在纠错的同时让儿童树立学好语言的信心,二、游戏法,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培养,游戏法是指教师运用有规则的游戏,训练儿童正确发音,丰富儿童词汇和学习句式的一种方法,是语言教育中常见的活动方式之一。其目的在于提高儿童学习兴趣,集中儿童的注意力,促进儿童各种感官和大脑的积极活动,二、游戏法,一)明确游戏的目的,制定游戏规则,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设计游戏活动时,首先应该明确此次游戏是为了练习发音还是词汇的运用,或是为了其他的语言训练目的,然后再根据目标确定语言游戏的内容,制定游戏规则。 儿童在参与游戏时,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游戏,从中练习听说能力。例如,在组织小班语言游戏“小蚂
32、蚁搬豆”时,教师先扮演小蚂蚁,分别说明“快快爬”“慢慢爬”“去搬豆”“放放好”和“一只蚂蚁搬一粒”的规则,然后带领儿童边做游戏,边念对应的指令,如念到“小蚂蚁,快快爬”时,扮演蚂蚁的儿童就要加快速度,念到“小蚂蚁,慢慢爬”时,就要放慢速度,以此类推。如果儿童没有按照指令进行,则要求犯错的儿童边念指令边做动作。如此反复的进行,达到在游戏中学习语言的效果,二、游戏法,二)创设游戏情境,增强趣味性,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培养,在运用游戏法开展语言教育活动时,教师应根据游戏的需要,创设相对真实的游戏情境,使儿童更好地体验游戏的乐趣。例如,在组织“小蚂蚁搬豆”游戏时,教师可以布置草地、“蚂蚁洞”的场景,同时
33、准备豆子和各种不同颜色的蚂蚁头饰等,让儿童在相对真实的情境里更加快速、积极地融入到游戏中,二、游戏法,三)选择恰当的游戏时机,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培养,在设计语言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语言教育的活动目标和儿童的实际情况确定游戏的时机,例如,游戏可以在语言教育活动开始时、过程中或结束前进行,不必拘泥于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或进行巩固练习时才进行,三、表演法,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培养,表演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儿童扮演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根据作品情节的发展,通过对话、动作等再现文学作品的情景,从而提高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方法,三、表演法,一)表演必须在儿童理解并掌握作品的情况下进行,学前儿童言语能力
34、的培养,表演法应在儿童已经初步理解并掌握了作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儿童只有熟悉文学作品,其表演才会更加自然、流畅。因此,在表演作品之前,教师应先让儿童集体练习作品中的角色语言,然后再分派角色进行表演,使儿童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及对作品中优美语言的运用,感受表演的乐趣。例如,在表演“鹅大哥出门”的故事时,教师要先让儿童练习鹅大哥自夸的语言:“瞧,我多漂亮!红红的帽子,雪白的羽毛,谁也比不上。,三、表演法,二)鼓励儿童体验不同角色,在表演中大胆创新,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培养,儿童对作品的理解是以个体的经验为前提的,因此,在表演作品的过程中,每个儿童都是带着自己的理解进行表演的,正如“有一千个
35、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表演法进行教育时,不限定儿童非要死记硬背作品中的台词,而是鼓励他们在不偏离主题的前提下,大胆创新,体验不同角色,积极参与表演和创作,让儿童真正体验到表演的乐趣,四、练习法,一)明确目标,循序渐进,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培养,在每一次练习前,教师都要给儿童提出明确的目标,并逐步提高练习的要求。例如,大班的孩子学习儿歌蹲蹲魔法,游戏时,要边念“魔法”边游戏,并且儿童要互相交换“水果魔术卡”,并根据“魔法”内容做相应动作。在他们熟悉游戏过程后,根据学前儿童游戏情况可以适度增加难度,如请儿童当念“魔法”的带头人等,四、练习法,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培养,练习法是指有教师意识地让儿童多次使用同一个语言因素(如语音、词汇、语句等),训练儿童某一方面的语言技能和技巧。通过练习,儿童可以加深理解语言教育中的有关内容,巩固语言知识,熟练运用语言技能,四、练习法,二)练习方式多样,避免机械重复,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培养,由于练习时不断地重复相同的内容,很容易引起儿童厌烦,因此,在使用练习法时,教师要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富有趣味的方式展开。例如,在练习儿歌小毛驴时,可以通过教师与儿童、男孩与女孩、小组与小组之间歌词传递的方式进行。教师可先唱“我有一头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儿童接着唱“有一天我心血来潮骑着去赶集”,也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自考专业(工商企业管理)试题必考题附答案详解
- 应急安全专项培训课件
- 秋季腹泻与季节因素关联性研究
- 点心供应合同(标准版)
- 传染病护理中消毒灭菌技术与操作规范
- 2025年乐山夹江县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人员中考核招聘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测试卷含答案详解(综合题)
- 2025年数字艺术展览虚拟场景构建与观众互动体验创新报告
- 2025年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申请政策解读报告
- 2025年老年教育课程设置与个性化学习路径创新报告
- (一检)泉州市2026届高三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一)数学试卷(含标准答案)
- 2025年福建省榕圣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项目招聘1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一年级上册语文晨读课件
-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指南
- 2025重庆市专业应急救援总队应急救援人员招聘28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5届中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44)
- 2025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地球上的水含解析
- 2025年机器人面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6届高考作文写作素材:《感动中国》2024年度十大人物素材及其运用
- 2025年重庆八中宏帆中学小升初自主招生数学试题(含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