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体积混凝土抗裂施工技术分析_第1页
浅析大体积混凝土抗裂施工技术分析_第2页
浅析大体积混凝土抗裂施工技术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析大体积混凝土抗裂施工技术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技术得以迅猛发展。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体积呈逐年变大趋势:由几百立方米发展到几万立方米。混凝土大体积的趋势给施工队伍增加了新的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型楼盘基础、大型桥梁以及水利大坝等现代化建筑建造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问题。大体积混凝土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体积庞大,一般情况下实体最小规格也在一米以上。体积大加之表面小,使得水泥水化热较为集中地释放,内部温升高于外部,当内外温差达到一定值时,混凝土会出现裂缝,形成结构上的隐患,进而影响使用安全。所以,有必要深入研究大体积混凝土抗裂施工技术,确保施工的质量。关键

2、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施工技术现代化大型建筑的不断兴起,带动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广泛运用。裂缝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见也是主要的问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析裂缝形成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改革、提高施工技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裂缝的成因 1.1水泥水化释热的影响 水泥水化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一克水泥能够释放502.42焦耳的热量,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受此影响快速升高。由于三天内释放的热量约占总热量的百分之五十,所以三天到五天这个时间段之内,混凝土内部温度会达到最高值。混凝土内外部温差达到一定数值时,就会形成温度应力,进而导致混凝土变形。温度越高,温度应力也就越大,两者之间是正

3、比关系。混凝土内部温度和水泥用量(混凝土结构尺寸)也是正比关系,因此可以推断出混凝土结构尺寸和温度应力是正比关系。混凝土体积越大,产生的温度应力也越大,当温度应力到达一定数值,超出混凝土内外约束力时,裂缝就形成了。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是减少裂缝产生的一个有效手段。【2】 1.2 内外部条件的影响 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用于地基浇筑的情形下,温度发生改变时,地基会对混凝土施加一个外部约束力。浇筑完成后,混凝土有一个升温的阶段,此时其弹性模量较小,徐变以及应力松弛度较大,所以压应力较小。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的温度会呈下降趋势,拉应力也随之变大,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导

4、致混凝土出现垂直裂缝。水泥水化释放大量的热,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压应力,外部形成拉应力。混凝土本身有一定的抗拉强度且有钢筋的约束,当拉应力大于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时,也会形成裂缝。 1.3外部气温的影响 混凝土内部温度是三种温度叠加的结果,这三种温度分别是:一、水泥水化热的绝对温度;二、浇筑温度;三、混凝土的散热温度。这三种温度中,浇筑温度受外界气温影响最大。浇筑温度随着外界气温的升高而升高。温度下降过快时,就会加大混凝土内、外的温差梯度,形成温差和温度应力,导致裂缝的产生。所以降低外部气温的影响,也是预防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重要举措。【3】 2.采取合适的施工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成因是多方面

5、的,施工人员应该针对这些成因,采取合适的施工技术。 2.1混凝土浇筑技术 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该采用如下方法:按照混凝土的流淌坡度(自然状态下),斜面分层,连续逐层推移,一次到顶。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要确保上层混凝土的浇筑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若上下层浇筑时间间隔过大,极容易导致裂缝的产生。依据施工设计图中的后浇带,将大底板按照厚薄、大小的不同进行分区,并逐区独立浇筑。 2.2混凝土振捣技术 当浇筑面为坡面时,采用三道振捣方式对混凝土进行振捣。第一道位于混凝土的坡角,第二道位于混凝土的坡中间,第三道位于混凝土的坡顶。为保证足够的动能,每道安装两台振捣器。振捣过程中,要注意三道振捣的配合,

6、保证整个坡面都能得到有效的振捣。振捣过程中,振捣棒应该深入下层混凝土五十毫米以上,并进行大约四百毫米的横向移动。施工过程中,振捣棒要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当混凝土面泛浆时,说明振捣效果良好。振捣完成后,用刮杠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平整处理,并铺撒碎石(根据需要,五毫米至二十五毫米),最后用木抹拍实并抹平。【4】 2.3泌水处理 浇筑和振捣两个过程会造成泌水和浮浆的上涌,这两种多余的物质会沿着混凝土的坡面向坑底流去,并通过侧模底部的开孔流出基坑。若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角与顶端模板较为接近时,那么需要对混凝土的浇筑方向进行改变,形成收集泌水的集水坑,并用水泵将泌水抽出。这样做可以减少混凝土表面裂缝的产生。 2

7、.4表面的处理 由于采用泵送的方式,混凝土表面水泥浆通常较厚,因此在浇筑完成之后两到八小时内,首先使用长刮尺按设计标高进行刮平处理,其次用木板进行重复压实,最后用铁面板收面后,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5】 3.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接下来需要做好养护工作。待混凝土表面被压实平整之后,先洒水处理,然后是覆膜处理,最后是覆盖保温材料的养护处理。夜间温度较低,应该避免混凝土的暴露,所以保温材料的覆盖要严密;中午温度较高,如有需要可以拿开保温材料适当散热。补水软管预先设在底层塑料布下方,彼此间距可设为六十八米,沿软管长度方向每隔一百毫米开一个直径五毫米的补水孔,观察底板表面湿润状况,

8、决定是否补水,这个过程需要专人负责。【6】泌水处理结束之后,初凝之前,混凝土容易发生面层起粉、塑性收缩的情况,为防止这两种情况的发生,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多次搓压处理。最后一次搓压尤为重要,应该遵循以下原则:掀开、搓压、覆盖同时进行。底板面有些部位是不能被连续覆盖处理的,如墙、钢柱以及柱插筋部位。这些部位容易出现“冷桥”现象,所以不能忽视这些部位的覆盖处理,常用的覆盖方式有挂麻袋片、塞聚苯板等。混凝土浇筑之后,十二小时内禁止在上面行走,二十四小时之内,除了不许在上面行走之外,还需要覆盖材料并确保测温设备可以正常工作。保温层的拆除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混凝土的强度达到预定要求;二、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

9、外部温度的温差小于二十度。三、拆除工作最好选在气温较高的中午。 4.结论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对混凝土的结构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建筑的使用功能又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由此可以看出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只有找出病因才能对症下药,收到药到病除的效果,建筑领域也同样如此。如果不能深入透彻地了解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成因,就难以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将不利因素进行避免与改善,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自然也就无从保障。综上所述,找出裂缝成因是前提,相关技术是手段,保证质量是目的。由于自身知识与实践的局限性,以上分析有相当部分仍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研究出更好的大体积混凝土抗裂施工技术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大工程,需要该行业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郭强,康秋爽.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研究及处理方法 . 丹东海工, 2010,(00) . 【2】 李光华,郭利萍. 混凝土裂缝成因和防治措施问题的研究 . 陕西建筑, 2011,(01) . 【3】 吴昊, 常佳佳. 浅析桥梁混凝土裂缝原因及防治技术. 科技致富向导, 2011,(02) 【4】 郑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