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怀疑与学问》 新人教版_第1页
201x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怀疑与学问》 新人教版_第2页
201x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怀疑与学问》 新人教版_第3页
201x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怀疑与学问》 新人教版_第4页
201x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怀疑与学问》 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怀疑与学问,顾颉刚,1.从议论文三要素的角度来整体感知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以及分论点的关系。 2.学习运用举例论证以及道理论证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具体意义,作者简介,程颐(1033-1107)北宋的哲学家、教育家。曾和兄程颢学于周敦颐并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世称“二程”。二程的学说后来被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张载(10 33-1077)北宋哲学家。 曾任崇文院校书等职。讲学关中,故其学派被成“关学,材料链接: 关于文中提到的四位古代学者,戴震(1723-1777)清代思想家学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 。对天文数学历史地理均有深刻研究,

2、对经学、语言学也有重要贡献,卓然为一代考据大师。在哲学上有力地批判了理学家。所谓“理在事先”等理论,强调了从具体考察事物中认识事物规律的必要。后人编有戴氏遗书。 朱熹(1130-1200)即文中的“朱子”。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力学体系,也称程朱学派。他的博览和精密分析的学风对后世学者有很大影响,预习反馈:字词,虚妄(wng) 墨(m)守 譬(p)如 懒惰(du) 塾(sh)师 停滞(zh) 盲(mng)从 颉(ji) 不攻自破 辨伪去妄,词语卡片,虚妄

3、: 墨守: 不攻自破: 辨伪去妄: 流俗: 停滞: 大儒,不用攻击,自己就破灭了。多指不正确的 理论或谣言未经批驳,就露出破绽,站不住脚了,没有根据的,荒诞无稽 的。 固执拘泥,不会变通。 辨别虚假的,去处不合理的。 一般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停下来,滞留不能进行 。 儒学大师, 泛指学问渊博的人,议论文 三要素,中心论点,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论据:用来证明和支撑论点的材料,论点: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分论点,证明 或 补充,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举例论证(例证法,道理论证(引证法,比喻论证(喻证法,对比论证,文体知识,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思考: 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阐明了怎样的

4、观点? 2、课文开头有什么特点?其作用是什么,3、默读课文,圈画文中的关键语句,简要说出文章的论证思路(结构层次,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这个论点是如何提出的?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引用古代名言,开门见山地提出来的,1、2段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这种写法,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这就使得论点的说服力更为增强,1.第三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本段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1.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联。 2.形成层进,使文章论说深了一步,进了一层。 3.铺石垫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 本段用了正反对比(“因怀疑而

5、思索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和引用名言(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两种论证方法,精读探究(3-5段,2.为证明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事实论据),引用了哪些名言(道理论据),本文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 (1)国难危机时的口头消息 (2)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3)听说“腐草为萤” 道理论据: (3)“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3、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是否可以去掉第五段?两段的内容有何相异,第4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待,第5段则说“我们不论对干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各种

6、各样的书本,各家各派的学问,做学问者时时在评判,常常要弃取,这方面论及了,文章的论述才算是全面,漏掉了,将是缺陷。写了第4段,又写第5段,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到,3、第6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精读探究,举例论证:例如 对比论证:例如,范例,1、举例论证:第6段运用例证法,举了清代戴震读书善疑的事例,雄辩有力的论证了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2、对比论证:第6段2、3、4、5句, 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从正反两方面说理, 论证了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 发明的基本条件,怀疑与学问,中心 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引用名言“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分论点,1.怀疑

7、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2.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证明,课堂小结,议论文在提出论点后,往往用道理和事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论证,这样才有说服力。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本文围绕着中心论点,分设了两个分论点,分层次地进行论述,条理清楚,中心明确。这种论证结构和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根据你平时的学习积累,举出一两个善于“怀疑”而创建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事例。 示例: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了地动学说,就是从怀疑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天动学说开始的;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敢于怀疑前人的陈腐学说,推

8、翻错误的结论,作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杰出贡献,拓展延伸,读书贵有疑”。著名科学家李四光也说:“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在学习上、在生活中,你一定有过因怀疑而获得新知的经历。请选一则有意义的事例,写一段话,多疑,往往是不好的。因为多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况。俗话说:疑心生暗鬼。确有一定的道理。古往今来,不少人由于多疑,不知闹出了多少笑话,演出了多少悲剧。且不说“杯弓蛇影”使人大病一场,给疑者带来的痛苦有多大,就因为多疑而夭折的也并非一起。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因生性多疑,以致忧郁成疾,这也是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之一,课外阅读,如果说封建社会的大家闺秀,由于多疑而只是个人遗恨终身的话,那么一些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由于多疑而造成损兵折将的也为数不少。曹操就是一个。因多疑,错杀了不少忠臣良将!推迟了曹魏政权的建立。以前事,无须多论,今天我们的一些同志由于多疑,为人办事互不信任,疑心叠起,顾虑重重,当齐心的不齐心,当合作的不合作,甚至故意设置障碍,出些难题,给事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同志之间应互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