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医学遗传学简答题考点集锦医学遗传简答题考点集锦1. 简述基因突变的类型概念及遗传效应(重点)基因突变指发生在分子水平上DNA碱基对组成与序列的变化引起表型结构改变。静态突变:生物各世代中基因突变的发生总是以相对稳定的一定频率发生,并且能够使得这些突变随着世代的繁衍、交替而得以传递。点突变:DNA多核苷酸链中单个碱基或碱基对的改变。1碱基替换:DNA分子多核苷酸链中原有的某一特定碱基或碱基对被其他碱基或碱基对置换、替代的突变形式。同义突变:碱基替换改变了原有三联遗传密码子,但是新、旧密码子所编码的氨基酸种类却依然保持不变。同义突变并不产生相应的遗传表型突变效应。无义突变:由于碱基替换使得编码某一
2、种氨基酸的三联体遗传密码子变成不编码任何氨基酸的终止密码UAA、UAG或UGA的突变形式。无义突变会引起翻译时多肽链合成延伸的提前终止,造成多肽链的组成结构残缺及蛋白质功能的异常或丧失,体现为导致遗传表型改变的致病效应。终止密码突变:因为碱基替换的发生使得DNA分子中某一终止密码变成了具有氨基酸编码功能的遗传密码子。终止密码突变使本应终止延伸的多肽链合成,非正常地持续进行,形成功能异常的蛋白质结构分子。错义突变:编码某种氨基酸的密码子经碱基替换后变成了另外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从而在翻译时改变了多肽链中氨基酸种类的序列组成。错义突变导致蛋白质多肽链原有功能的异常或丧失,引起分子病和代谢病。2移码
3、突变:一种由于基因组DNA多核苷酸链中碱基对的插入或缺失,以致自插入或缺失点之后部分的或所有的三联体遗传密码子组合发生改变的基因突变形式。移码突变导致其所编码的蛋白质多肽链中的氨基酸组成种类和顺序发生变化。片段突变:DNA分子中某些小的序列片段的缺失、重复或重排。动态突变:三核苷酸的重复次数可随着世代交替的传递而呈现逐代递增的累加突变效应。由动态突变所引起的疾病统称为三核苷酸重复扩增病。2. 简述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及其机制(重点)物理因素:紫外线的照射可使DNA顺序中相邻的嘧啶类碱基结合成嘧啶二聚体,最常见的为胸腺嘧啶二聚体(TT)。一定强度或剂量的射线或电磁波直接击中遗传物质,其被吸收能量,
4、引起遗传物质内部的辐射化学反应,导致DNA链和染色体的断裂,片断发生重排,引起染色体结构畸变 。化学因素:羟胺:可使胞嘧啶(C)的化学成分发生改变,而不能正常地与鸟嘌呤(G)配对,而改为与腺嘌呤(A)互补。经两次复制后,C-G碱基对就变换成T-A碱基对。亚硝酸或含亚硝基化合物可使碱基脱去氨基(-NH2)而产生结构改变,从而引起碱基错误配对。碱基类似物:某些碱基类似物可以取代碱基而插入DNA分子引起突变。芳香族化合物:吖啶类和焦宁类等扁平分子结构的芳香族化合物可以嵌入DNA的核苷酸序列中,导致碱基插入或丢失的移码突变。烷化剂:具有高度诱变化学因素活性的烷化剂,可将烷基(CH3-、C2H5-等)引
5、入多核苷酸链上的任何位置,被其烷基化的核苷酸将产生错误配对而引起突变。生物因素:病毒:风疹、麻疹、流感、疱疹等;真菌和细菌及其毒素或代谢产物:黄曲霉素3. 简述基因突变通过哪些方式影响蛋白质的功能,请举例说明(重点)4. 简述基因突变通过哪些方式影响酶及代谢的功能,试举例说明(重点)基因突变引起酶分子的异常:结构基因突变引起酶蛋白结构异常,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酶完全失去活性;酶具一定程度的活性,但稳定性降低,容易被迅速裂解而失去活性;酶与底物的亲和力降低,延滞代谢反应;复合酶的酶蛋白分子与辅助因子的亲和力下降,影响酶的正常活性。调节基因突变引起酶蛋白合成异常酶分子异常引起的代谢缺陷:酶缺陷
6、造成代谢底物缺乏色氨酸加氧酶缺乏症:患者肠黏膜上皮组织细胞膜上缺乏转运色氨酸的色氨酸加氧酶,使作为多种代谢的原初反应底物色氨酸不能被吸收,导致细胞内烟酰胺、5-羟色胺等重要物质不能得以正常地合成,引起整个机体的生理活动紊乱。酶缺陷导致代谢底(产)物堆积半乳糖血症:患者体内半乳糖-1-磷酸尿苷酰转移酶的缺乏,导致代谢的中间产物半乳糖与半乳糖-1-磷酸在血液中大量堆积。酶缺陷导致代谢终产物缺乏白化病:患者上皮组织黑色素细胞内酪氨酸酶缺乏使得酪氨酸氧化受阻,不能产生其正常的代谢终产物黑色素。酶缺失导致反馈调节失常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患者体内21-羟化酶缺陷使得孕酮及17-羟孕酮不能正常转化形成醛
7、固酮与可的松等盐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却产生大量雄烯二酮和睾酮,患者血液中皮质激素的缺乏,反馈性地促使垂体过量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导致肾上腺皮质增生。5. 简述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有何不同,多基因遗传与单基因遗传有何不同?(重点)单基因遗传性状的变异在一个群体中的分布是不连续的,可以明显地将变异个体分为2-3群,单基因遗传性状也称为质量性状。多基因遗传性状的变异在一个群体中的分布是连续的,只有一个平均值,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只是数量上的差异,没有质的不同,多基因遗传性状也称为数量性状。单基因遗传病发生主要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它们的传递方式遵循孟德尔遗传律。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8、、X伴性显性遗传、X连锁隐性遗传和Y连锁遗传。多基因遗传的特点为两个极端变异(纯种)的个体杂交子代为中间类型;两个中间类型的子1代个体之间杂交,子代大部分为中间类型;子1代随机杂交的群体子2代大部分为中间类型。6. 在估计多基因遗传病发病风险时具有哪些特点?(重点)患病率与亲属级别有关:当群体患病率在0.1%-1%,遗传度为70%-80%之间时,患者一级亲属的再患风险可利用Edwards公式,其内容为患者一级亲属再发风险是群体患病率的平方根。患者亲属再发风险与亲属中受累人数有关:在多基因遗传病中,当一个家庭中患病人数愈多,则亲属再发风险愈高。患者亲属再发风险与患者畸形或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多基因
9、遗传病发病的遗传基础是微效基因,其有共显累加效应。多基因遗传病的群体患病率存在性别差异时,亲属再发风险与性别有关:群体中患病率较低的但阈值较高的性别的先证者,其亲属再发风险相对增高。7. 简述地中海贫血临床类型,基因型以及相应的临床表现?(重中之重)血红蛋白Barts胎儿水肿综合症 4个基因全部缺失,基因型为(- -/- -),0地贫纯合子( 0 / 0 ) 链形成Hb Barts(4)对氧亲和力高组织缺氧胎儿水肿(胎儿全身水肿,肝脾肿大,四肢短小,腹部因有腹水而隆起)血红蛋白H病 3个基因缺失,基因型(- -/- ),0 / 双重杂合子 链合成过少过剩的链形成4聚体HbH(4) 不稳定,易氧
10、化游离链沉附于红细胞膜上形成Heinz小体细胞膜损伤溶血性贫血标准型(轻型)地中海贫血 2个基因缺失,基因型(- -/)或基因型(- /- )杂合子0 / 或纯合子/ 能合成一定量的链,临床症状较轻或无症状静止型地中海贫血 缺失一个基因,基因型(- /),杂合子/ 临床上无症状8. 简述苯丙酮尿症的分子机制以及相应的临床表现?(重中之重)发病机制:PKU患者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突变使患者肝脏内PAH缺乏,苯丙氨酸不能转变为酪氨酸,而转变为苯丙酮酸和苯乳酸并在体内累积,并导致血液和尿液中苯丙氨酸及其衍生物排出增多。临床表现:精神发育迟缓,皮肤、毛发和虹膜色素减退,头发呈赤褐色,癫痫,湿疹
11、,特殊的鼠样臭味尿。患儿在出生后若不及早得到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便出现不可逆的大脑损害和严重的智力发育障碍。 9. 简述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分子机制以及相应的临床表现?(重中之重)发病机制:葡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红细胞内葡萄糖通过磷酸戊糖旁路的代谢障碍,不能产生足够的NADPH,影响GSH的生成,导致H2O2堆积,致使红细胞膜遭受氧化性损伤;同时H2O2等过氧化物含量增加,使血红蛋白链第93位半胱氨酸巯基氧化,使血红蛋白的4条肽链解开,血红蛋白变性成为Heinz小体,含有Heinz小体的红细胞变形性较低,不易通过脾或肝窦而被阻留破坏,最终引起血管内和血管外溶血。临床表现
12、:患者发病早期病常出现全身不适、胃口不佳、发热、头昏等酷似肝炎的症状;重症患者会由于大量红细胞被破坏而释放出胆红素,导致黄疸、浓茶样的血红蛋白尿、肝脾肿大,并有恶心呕吐、腹痛等临床症状,若不及时抢救治疗,发病后1-2天内就会死亡。 10. 简述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分子机制以及相应的临床表现?(重中之重)发病机制:患者基因的第6位密码子由正常的GAG突变为GTG,使其编码的珠蛋白N端第6位氨基酸由正常的谷氨酸变成了缬氨酸,形成HbS。在氧分压低的毛细血管中,溶解度低的HbS聚合形成凝胶化的棒状结构,使红细胞变成镰刀状。临床表现:镰变细胞引起血黏性增加,易使微细血管栓塞,造成散发性的组织局部缺氧,甚
13、至坏死,产生肌肉骨骼痛、腹痛等痛性危象。镰状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通过狭窄的毛细血管时,不易变形通过,挤压时易破裂,导致溶血性贫血。11. 单基因遗传的计算(重中之重):图4-24为某遗传病的系谱,请问:1. 请问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什么?2. 请问先证者的基因型是什么?3. 计算如图1 2结婚所生子女的发病风险?(1/3 1/3 1/4=1/36)图4-25为某遗传病的系谱,请问:1. 请问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什么?2. 请问先证者的基因型是什么?3. 计算2 3结婚所生子女的发病风险?(2/3 1/4 1/4=1/24)图4-26为某遗传病的系谱,请问:1.请问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什么?2.
14、请问先证者的基因型是什么?3.计算3 4结婚所生子女的发病风险?(1/21/8 1/4=1/64)图4-27为某遗传病的系谱,请问:1.请问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什么?2.请问先证者的基因型是什么?3计算1 2结婚所生子女的发病风险?.(1/4 1/41/4=1/64) 12. 简述何为mtDNA,其基因组的特点是什么,以及基因组的组成是什么?(重点)mtDNA即为线粒体DNA,是独立于细胞核染色体外的又一基因组,遗传特点表现为非孟德尔遗传方式,又称核外遗传。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6569bp,不与组蛋白结合,呈裸露闭环双链状,可分为重链和轻链,重链富含鸟嘌呤,轻链富含胞嘧啶。mtDNA分为编码区和
15、非编码区,编码区为保守序列,此区包括37个基因:2个基因编码线粒体核糖体的rRNA,22个基因编码线粒体中的tRNA以满足线粒体蛋白质翻译中所有密码子的需要,13个基因编码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有关的蛋白质。编码区各基因之间排列极为紧凑,部分区域还出现重叠,无启动子和内含子,缺少终止密码子,仅以U或UA结尾。非编码区有两段,一段是控制区,又称D环区,包含H链复制的起始点、H链和L链转录的启动子以及4个保守序列。另一段是L链复制起始区。13. 简述mtDNA的突变率高的原因,突变类型以及突变后的遗传效应?(重点)原因:mtDNA中基因排列非常紧凑,任何mtDNA的突变都可能会影响到其基因组内的某一重
16、要功能区域;mtDNA是裸露分子,不与组蛋白结合,缺乏组蛋白的保护;mtDNA位于线粒体内膜附近,极易受氧化损伤;mtDNA复制频率较高,复制时不对称;缺乏有效的DNA损伤修复能力。突变类型:点突变:影响呼吸链中多种酶的合成及氧化磷酸化的功能;大片段重组:包括缺失和重复,大片段的缺失往往涉及多个基因,导致线粒体OXPHOS功能下降,产生的ATP减少,从而影响组织器官的功能;mtDNA数量减少:提示该病由核基因缺陷所致线粒体功能障碍。14. 简述线粒体病的遗传规律和发病规律?(重点)高度简洁性:基因内无内含子,整个DNA分子中很少有非编码序列;高突变率:mtDNA分子裸露;复制时长时间处于单链状
17、态,分子不稳定;缺少有效的修复系统;异质性:同一个细胞中野生型mtDNA和突变型mtDNA共存;阈值效应:细胞中突变型mtDNA达到一定数量,能量代谢不足以满足细胞生命活动需要时,才会表现出临床症状;母系遗传:受精卵中的线粒体几乎全部来自卵子,只有母亲的突变线粒体可以传给后代,临床上表现为母亲发病,子代可能发病,父亲发病,子代正常;与nDNA的遗传密码不完全相同;mtDNA的转录过程类似于原核生物。15. 简述Label视神经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重中之重)患者NADH脱氢酶的ND4亚单位基因第11778位点的碱基由G置换为A,使ND4的第340位上一个高度保守的精氨酸被组氨酸取代,ND4
18、的空间构型改变,NADH脱氢酶活性降低和线粒体产能效率下降,视神经细胞提供的能量不能长期维持视神经的完整结构,导致神经细胞退行性变、死亡。患者多在18-20岁发病,男性较多见,个体细胞中突变mtDNA超过96时发病,少于80时男性病人症状不明显。临床表现为双侧视神经严重萎缩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双侧中央视力丧失,可伴有神经、心血管、骨骼肌等系统异常。16. 简述何为染色体整倍体突畸变以及三倍体四倍体产生的机制?(重中之重)以二倍体数目为标准,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整组或整条)增加或减少,称为染色体数目畸变。如果染色体数目变化是单倍体(n)的整倍数,即以n为基数,整倍地增加或减少,则称为整倍体。三倍体
19、的形成原因是双雄或者双雌受精;四倍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核内复制或核内有丝分裂。双雄受精为一个正常的卵子同时与两个正常的精子发生受精;双雌受精为一个二倍体的异常卵子与一个正常的精子发生受精产生一个三倍体的合子。核内复制为在一次细胞分裂时,DNA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一次形成两个子细胞;核内有丝分裂为细胞分裂未进入分裂后期和末期,没有细胞质的分裂,使细胞内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形成四倍体。17. 简述染色体结构畸变的根本机制是什么,以及相互易位和罗氏易位产生的机制?(重中之重)根本机制为染色体发生断裂后,断裂片段重接。一条染色体的断片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的臂上,称之为易位。相互易位指两条染色体同时发生一次
20、断裂,相互交换片段后重接形成两条衍生染色体。罗伯逊易位指两个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在着丝粒部位或着丝粒附近部位发生断裂后,两条染色体长臂在着丝粒处相互融合后形成一个大的亚中着丝粒染色体,两条短臂构成一个小染色体,在第二次分裂时丢失。18. 简述非整倍体的概念及嵌合体形成的机制?(重中之重)一个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一条或数条称为非整倍体。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核型的细胞系的个体称为嵌合体。嵌合体产生的原因包括染色体不分离和染色体丢失,其中染色体不分离包括发生在受精卵的卵裂早期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不分离发生在受精卵的卵裂早期的有丝分裂过程:卵裂早期某一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导致产生
21、由两种细胞系或三种细胞系组成的嵌合体。不分离发生得越晚,正常二倍体细胞系的比例越大,临床症状相对较轻。染色体不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时:若在第一次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与正常配子受精后形成超二倍体或亚二倍体;若在第二次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与正常配子受精后形成1/2的正常二倍体、1/4的超二倍体和1/4的亚二倍体。染色体丢失指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染色体未与纺锤丝相连,不能移向两极参与新细胞的形成,或者在移向两极时行动迟缓,滞留在细胞中,造成该条染色体的丢失而形成亚二倍体。19. 简述先天愚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发生的分子机制及异常核型类型?(重中之重)先天愚型又称21三体综合征、Down综合征,本病分为3种类型:游离型(21三体型)即标准型,此型约占全部患者的92.5,核型为47,XX(XY),+21,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完整的21号染色体,它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在减数分裂时不分离的结果。 易位型,此型约占5,增加的一条21号染色体并不独立存在,而是与D组或G组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罗伯逊易位,染色体总数为46,其中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育老师健康知识培训
- 项目工程应急演练课件
- 《平面设计》课件-第6章 设计符号学基础
- 音乐信息技术课件
- 市政污水管网改造项目建设管理方案(模板范文)
- 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工程运营管理方案(模板范文)
- xx片区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范文参考)
- 2025年氯铂酸合作协议书
- 基于风险指标的低压设备退役优化及其在新加坡电网中的应用
- 2025年专用小麦新品种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北师大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英语单词表(精校打印)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弧故障断路器(AFCI)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产业前景研判报告
- 2025年安徽省中考英语试卷(含答案)
-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年版电子版教材-1
- 物联网安全风险评估-第2篇-洞察阐释
- 上汽英飞凌无锡分公司第二代框架式功率模块产品导入年产150万片模块项目环评资料环境影响
- 2025注册核安全工程师考前冲刺试卷带答案
- 国家数据局《2024年“数据要素×”项目案例集》
- (2025)行政能力测试题库与答案
- 一级建造师安全生产试题及答案
- 机械质检员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