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Word版有答案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Word版有答案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Word版有答案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Word版有答案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Word版有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Word版有答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二三总分得分一、积累与运用 (24 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2分)A.物候(h(U)两栖(X I)蟾蜍(ch)销声匿迹(n):B.孔隙(x )i连翘(qi纟纬度(w e i)海枯石烂(k u)C.农谚(y n)狩猎(sh U)刨刮(b n)衰草连天(shu a i)D.缄默(ji a n)楔形(xi e )迁徙(X 1 )风雪载途(z n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D )(2 分)A.萌发暄嚷雾霭天衣无缝B.彗星帷幕弥漫草长鹰飞C.翩然沼泽山鹿目空一切D.陨石 覆盖凋零

2、偷偷摸摸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 )(2分)(1)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 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2)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 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3)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 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A .游荡周密分割B.闲荡致密分裂C.游荡致密分割D .闲荡周密分裂4. 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D )(2分)从2017年5月10日起,“蓝鲸一号”开始试采可燃冰。沉睡海底不知多少 年代的“冰”,穿透厚达200米的泥质

3、粉砂地层,变为天然气被输送到大约 1_200米以上的海平面上, 这不但是全球首次,而且也是我国首次对可燃冰 成功实现试采。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让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 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 这是中国人民实现世界科技高峰的又 一标志性成就。A. 句子删去“大约”B .句子“全球”与“我国”互换 位置C.句子在结尾处加“的国家”D .句子把“实现”改为“推进”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2分)A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其作者是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 可桢。B. 阿西莫夫是美国科幻、科普作家,他的恐龙无处不有从南极恐龙化 石的发现来论证“板块构造”理论。C.

4、 大雁归来的作者是英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利奥波德。其代表作是 沙乡年鉴。D 时间的脚印的作者是陶世龙,其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6. (2017广东中考)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 排比句。(6分)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生命状态也不相同:春 天惠风和畅一莺飞草长_,是生命的萌发;夏天骄阳似火,蛙鸣虫唱, 是生命的张扬;秋天 明月朗照 , 五谷飘香 , 是生命的纯熟 ;冬天落 雪无声,闲云舒卷,是生命的恬静。7. 支付宝是一种网上支付工具,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下图所示的支付宝交 易流程。(4分)答案:交易开始之后,买家将钱汇给支付宝

5、,然后支付宝通知卖家发货,卖 家发货且买家收货并通知支付宝之后,支付宝将钱付给卖家,此次交易成功。8.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段简要的文字,介绍一下什么是“低碳生活”。 (50字以内)(4分)材料一: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温室气体,主 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变暖使得南 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地球“发烧”也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水温升高导 致蓝藻迅猛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 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建

6、立的生活方式。材料二:低碳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 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它的倡导,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的担忧。 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使得人们不得不考虑目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优化和约束某些生产和消费行为,从而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低碳生活”的提出,不仅告诉人们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可以怎么做。材料三: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说:“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低碳生活“指以节能的方式,以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 排放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的生活方式 _。二、阅读理解(36分)(一)(2017青海西宁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3题。

7、(15分)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 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 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 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 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 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 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 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 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8、“阿公阿婆, 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 利用物候知识来 研究农业生产, 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 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 动物的养育往来, 如桃花开、 燕子来等自然现象, 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 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 “活的仪器 ” ,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 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 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

9、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 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 1962 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 香、刺槐的花期比 1961年迟十天左右, 比 1960年迟五六天。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 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 1962 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 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 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 选择播种日期。 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 物候资料 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 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

10、的日期, 很有参考价值, 还可以 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 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 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 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 懂得大自 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9 阅读第段,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答案:“沉睡”和“苏醒”两个动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一种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象。(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11、。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答案:“次第”贴切地表现了春回大地时各种花朵开放的次序, 渲染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气息。 “翩然”写出了小燕子的活泼伶俐, 使春天充满活力的特点更 加具体鲜明。10为什么“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 “许多”不能删去? (2 分)答案: “许多”是指“很多”“大部分”的意思,表示数量和范围的限制, 但不表示是全部。 在这里“许多”说明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中有很多与物候知识 有关,但不是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若去掉 “许多”,就与事实不相符。 “许多”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科学性。11. 结合第段的内容,说

12、说“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一句中 “这里”具体指的是什么。 (2 分)答案:是指物候观测的手段和物候观测的数据对农事活动(农业)的重要意义。12. 结合第段的内容,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 用? (4分)(1)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 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说明方法: 举例子_作用:通过列举桃花开、燕子来对应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等 自然现象的实例,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物候学的内容和目的, 即通过物候学“了解 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2)它比气象仪器复杂

13、得多,灵敏得多。说明方法: 作比较_作用: 通过把物候观测仪器与气象仪器相比较, 从而突出了物候观测仪器 使用的是活生生的生物作为物候观测仪器(手段)的特性。_13. 阅读第段,请具体说说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进行说明的。 (3分) 答案:作者从“首先”“此外”“还可以”“也可以”几个方面用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说明了物候学的研究对于农业以及山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匚)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17题。(11分)石墨烯,有惊喜 和金刚石一样,石墨是碳元素的一种存在形式。 不同的是,由于原子结构 不同,金刚石是地球上最坚硬的东西,石墨则是最软的矿物之 ,一,常做成石 墨棒和铅笔芯。石墨烯就是从石墨材料中剥

14、离出来的, 只由一层碳原子在平面上 构成。 可以说,石墨烯的特点之一就是薄,堪称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只有一 个原子那么厚,约0.3纳米,是一张A4纸厚度的十万分之一,头发丝的五十万 分之一。同时,它又能导电,电子在石墨烯中的运动速度达 1 000千米/秒,是光 速的1/300。目前,世界上最薄最轻最强的全新材料石墨烯,硬度比最强的钢铁 还要强100倍。 石墨烯的出现,有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惊喜。手机充电可以“秒充”,手 机屏幕可以轻易弯曲甚至折叠,汽车可以使用石墨烯导静电轮胎,避免摩擦起电 发生爆燃 从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到节能环保,利用石墨烯的特性,很多领域 很可能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用石墨

15、烯代替硅,可以提高电子芯片的性能。由石墨烯制作的器件,理论上频率可以达到硅的十倍甚至上百倍,可以在雷达上应用,大幅提高雷达的分辨 率。石墨烯另一个被寄予厚望的应用领域是电能的储存。在天津电源研究所,这里的科研人员正在开展最先进电容器的研究。电容器与电池一样,都能用来储存电能。它的优势在于充电速度快,几分钟就能充满,而且可以重复使用几万次。 但它存储的电量不如电池多,还无法通过存储足够多的电能在生活里派上大用场。通过对石墨烯材料进一步改性研究, 科研人员正在让电容器的储电能力一步 一步向电池靠拢,而同时它拥有的超快充电速度,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 便利。未来,当充电设施越来越完善时,电动汽车

16、使用石墨烯电池,可能花两三 分钟就可以把电充满。 当然,石墨烯的神奇性能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 同时,技术层面还存在着 不少挑战,真正大面积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者:余建斌、李晓辉、吴杰,有改动 )14简述本文的说明思路。 (2 分)答案:首先对石墨烯的特性进行说明, 之后又对石墨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介 绍。15. 第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答案:不能。“之一”的意思是说世界上最软的矿物不止石墨一种, 若去掉 就说明只有石墨烯一种了,就与事实不相符了。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6. 第段画线部分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答案:使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

17、说明方法。 确切形象地说明了石墨烯的超级之薄。17. 第段从哪些方面对石墨烯的应用做了展望?(4 分) 答案:(1)用石墨烯代替硅,可以提高电子芯片的性能。在雷达上应用,可大幅提高雷达的分辨率。 (2)石墨烯另一个应用领域是电能的储存。当充电设施 完善时,可用于电动汽车的快速充电。(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21题。(10分)“望梅” 能否止渴詹欢欢 口渴是人体一种独特的保护机制, 它可使人体免于脱水, 当体内水分一旦 恢复平衡, 这种“保护性”的感觉即随之消失。 望梅止渴则是中国流传了两千多 年的典故,世说新语中记载曹操告诉饥渴的士兵 “前有梅林 ”,使“士卒闻 之,口皆出水 ” ,最终

18、坚持走到水源处。只是 “望梅”真的能止渴吗? 实际上, “渴”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生理现象。 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 改变 体液的容量、浓度会影响 “渴”的程度。例如,增加食盐 (氯化钠 )的摄入量,会 增加机体细胞外液中溶质的浓度, 就会感到口渴。 这是因为溶质具有渗透压, 会 导致细胞脱水。大脑的某个部位感觉到这种脱水,人就会产生渴感,而喝水后, 体液得到稀释,渴感就消失了。 另外,人体血量的变化对渴感也有影响。 有研究显示,血量变化10%时就 可以刺激渴感。这也是为什么人受伤后,如果失血过多,就会感到口渴,而喝水 补充血量,渴感就能被抑制的原因。 那么新的问题来了, 大脑又是如何感知渴觉呢?时

19、至今日, 这仍是一个科 学家们不能完全解答的问题。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 近日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 这 个装置能够对小鼠血液、 大脑神经元活动、 环境温度以及进食饮水状况进行实时 监测。他们发现小鼠脑内穹窿下器中存在着一套能预测口渴并调节体液不平衡的 神经元群。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扎卡里奈德及同事报告称,这些神经元不仅可以监控血液的变化, 还会在进食和饮水时监控来自口腔的信号, 这些信 号包含摄取食物与饮水的温度信息等。 这些神经元将来自口腔的信息与血液成分 信息结合, 实时“预测”正在摄取的食物和饮水将如何影响体液平衡, 从而对饮 水行为进行调节。 研究者们表示,这个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吃得太快会让我们感觉口渴, 以及冷饮为何特别解渴等问题。 总而言之, “渴”能告诉人们什么时候需要饮水, 需要的水量是多少。 如 果“渴”的时候不喝水, 血液和体液的成分得不到调节, 身体所需要的水分不能 得到满足, “渴”是不会被真正缓解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 “望梅”是不能止渴 的。(选自2016年8月12日光明日报 )18. 第段引用“望梅止渴”的典故有什么好处? (3分)答案: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了说明对象: 口渴的原因。有总领全文、引起下文、点题等作用。(第点答出一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