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历史文化街区特征及保护价值研究摘要:南市街历史文化街区是赣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五个历史街区之一,位于赣州市河套老城区南市街周边区域,街区保护区范围用地为8.86公顷。本文归纳了南市街历史文化街区的街区特征和保护价值,为今后梳理南市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框架,完成南市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南市街;历史文化街区;街区特征;保护价值 一、历史沿革与发展历程悠久 南市街形成起源于宋代,是宋代城区斜街的南段,宋代开始有商人在此建筑独家大院,而后明清时期不断有兵勇、商人及客家人迁徒定居于此,其发展于明清时期,便把世臣坊与买菜坡的热闹延伸过来了,逐渐有了街市,贯穿南北,豆芽
2、井、蕻菜塘、杨判巷、府隍庙背等几条小巷与其垂直相交,大体呈鱼骨状,各小巷路面极窄,坡度较大。明清时期,这段街因渐成街市,又居于城区东南隅而得名南市街。民国时期,南市街人家建筑普遍翻修,340米长、宽3-4米的南市街逶迤出了一片江南徽式风格建筑,更使其魅力大增。在解放前,南市街一直是一条内外沟通的主干道,解放后,健康路、文清路、大公路、厚德路、海会路的拓宽与交通便利,忽地冷落了南市街,当然也连同卖菜坡、世臣坊而意外的冷落,却也意外地保存了这条古街的完整。 二、空间格局与城市功能遗存 1.南市街在历史上承担的主要功能与作用。南市街西侧以居住功能为主,以大院式生活的民居院落,天井式建筑、门板房、四扇
3、三间等。南市街东侧以商业配套功能为主,为周边民居提供日常生活便利的小商业、小手工业装饰品、书画作品创作与销售等功能。“西住东商”的街巷格局一直延续至今。 2.街道格局保存完好。南市街现状街道南北方向,街巷格局保存较为完好。南市街历史文化保护区街道成型于宋代,是由宋代的斜街南段为原形发展而来的。街巷全长340米,宽3-4米,两侧建筑高度为小于7米为主。蕻菜塘、杨判巷、府隍庙背等几条小巷与其垂直相交,大体呈鱼骨状。各小巷路面极窄,坡度较大,均不好通机动车。街区铺地形式以卵石、条石为材料。最具地方特色的铺地以卵石、条石为材料,多见于幽深的街巷、重要的公共建筑等处。 3.街区生活与商业情景共存。南市街
4、历史文化街区现有居住人口为4407人,居住户数为1320户。住房产权有公房与私房两大类,居住人群以退休老人、中低收入工薪族为主,亦有私房户主将老屋出租给外来个体人员居住及开店,收入条件较好的年青人多已搬入居住质量更高、景观环境更好的新式单元楼。建筑产权多样,住户多、危房与旧房多,搬迁压力大。居住景观环境条件差,改造成本高。南市街东西两侧建筑风格差异较大,较难形成统一地、完整地的建筑风格。 三、建筑风貌丰富,保护价值高 1.有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市街历史文化街区内的亦吾庐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市街6号,是典型清代时期建筑,二进天井式建筑,屋后有后花园,建筑结构保存完好,旧为在虔州外地商人
5、住宅,现有功能以居住为主。建筑用了很多体现赣州地区民居特色的建筑构件,如山墙、门斗、格扇雕饰等。 2.有7处历史建筑。南市街历史文化街区内现在已批准的历史建筑为7处,包括:南市街4号、10号、22号、30号、32号、34号、46号(如图5所示)。该类建筑多为清代时期建筑,整体风貌尚存较好,但建筑门窗、马头墙等有所破损和遗失,建筑内部存在较多的近代搭建建筑。 四、建筑细部丰富,保护价值极高 1.屋顶。街区内多数建筑都是悬山项形式,包括沿街面为硬山顶的部分建筑,其靠近天井一侧也设置悬山檐口。悬挑宽度在700mm-1500mm不等,多数在900mm-1100mm左右。瓦面多采用小青瓦,为无组织排水,
6、滴水设有瓦当。檐口下方多设置抬梁、椽(chun)、桁(hng)等构件。 2.马头墙。主要有“平脊”与“飞檐起翘”两种,少量为鹊尾式。起翘马头墙起翘高度在300mm-900mm不等。现状许多马头墙破损,缺失原有“尾子飞”和脊瓦。 3.花窗。南市街两侧现状窗户一般设有窗花、窗套和窗楣几个部分。其中,天井式建筑多采用石砌形式。现状建筑原有窗户窗花多数遗失,窗楣有所破损或细节丢失。设计中在充分尊重原有历史原真性的原则下,通过借鉴相关地区的客家传统建筑,并给予一定的修缮。 4.门。除去现代采用的防盗门及卷闸门外,其他街区现有传统门样式(如图5所示)主要为:竹节木门及板门。门框多采用青石及红砂岩进行装饰,
7、一般设有门槛、门枕及抱鼓石等。部分门上方及两侧设有楹联及门楣。 5.建筑细部构件雀替。是中国古代重要特色构件之一,宋代“角替”,清代称为“雀替”。通常被置于建筑的横材(梁、月梁、枋等)与竖材的相交处,作用是缩短梁枋的净跨度,从而增强其荷载。清代也可作为装饰作用,其做法及为美观精细。南市街两侧现存部分雀替,但多数已经遗失。 6.建筑色彩青砖灰瓦白墙木饰。中国古代对建筑有严格的等级划分,皇宫采用黄、红色调,红、青、蓝为王府官宦之色,民居只能用黑、灰、白色。宋代时期油漆开始大量使用建筑构件也开始趋于标准化,开始出现很多的装饰构件,同时,受儒家和禅宗思想的影响,宋代建筑用色稳重单纯、清淡高压。民居木构
8、色彩多采用木头本色,接近与黑色的深栗色。元代受蒙古民族文化的影响,建筑色彩更加绚丽,增加了更多的彩绘和装饰构件。明代时期中央集权,明太祖建都南京,仰赖江南工匠,建筑风格清秀典雅。暖色尤其是朱红色极为盛行。同时,砖和琉璃瓦的生产量增加,建筑中也得到广泛的运用。清代油漆彩绘盛行,增加了很多的复杂的装饰构件。但仍旧存在一定的色彩等级划分。民居建筑仍旧以黑、灰、白为主,木头色彩多为木头本色或外饰部分油漆,呈深红栗色。民国时期受西方建筑的影响,砖、石材等材料的广泛广泛运用。建筑更加突出材料本质的色彩,强调建筑的功能。原有的色彩与等级的划分逐渐弱化,民居建筑中也逐渐出现了其他色彩和装饰构件。 五、结语 探讨赣州老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研究,只有准确的了解历史文化街区现状及保护价值,才能科学地梳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框架,更好地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进行定位,研究出符合历史文化街区特色的保护规划。 参考文献: 1房艳红.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关键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