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高考历史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同步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高考历史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同步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高考历史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同步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高考历史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同步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6-23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一、选择题1 假如你生活在20世纪5080年代的苏联,那么你可能了解到的有() 农庄种植大量玉米, 却日益贫困 看到报纸刊登有关世界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成 功发射的消息 军工生产如火如荼, 人民群众不满情绪却越来越强烈 克里姆林宫降下 镰刀锤子红旗,升起俄罗斯国旗A. B.C.D. 答案 D解析20世纪 5080年代的苏联共经历了三场改革,苏联解体是在 1991年。2.勃列日涅夫实行的不利于推进改革的做法是()A. 全盘否定斯大林B. 宣布苏联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C. 实行经济刺激新体制D. 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答案 B解析A、D两项分别是赫鲁晓夫、

2、 戈尔巴乔夫的做法;C项是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措 施的总称;B项是其不务实际的表现,不利于改革进行。3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 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 40%。从长远来看,这一现象对苏联社会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科技水平大大提高D.民用工业迅速发展 答案 B 解析 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4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A. 在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最早B. 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C. 只局限在农业领域D. 没有取得任何成就 答案 B解析社会主义

3、国家最早进行改革的是南斯拉夫,所以A项是错误的;联系课本知识即可判断出C、D两项说法错误。5. (2011 临沂期末)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先后有多位领导人进行改革,有人评价其中某位领导人“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 这位领导人是( )A. 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看是指改革使苏联走向了解体,这位领导人为戈尔巴乔夫。6. (2010 盐城一模)与赫鲁晓夫改革相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突出特点是()A打开了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B. 以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C. 推出“民主化”和“公开性”D.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

4、场自主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并没有打破斯大林模式,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从经济领域开始,继而转向政治领域,政治上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故C正确,A B、D三项不符合题意。7下表反映了苏联国民生产的发展状况。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有()年份19811985 年19861988 年1989 年1990 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3.2%2.8%2.4%4% 僵化的斯大林模式继续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 戈尔巴乔夫改革给苏联社会带来了巨大混乱 长期争霸,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全国政局不稳,社会动荡A.B. C. D.答案A解析苏联为了在与美国的争霸中处于优势,非常重视科学技术

5、的发展,错误,排除即可。&截至2010年苏联国旗降下已经 17年了,当年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为了 摆脱困境进行了改革,这与1978年先后的中国改革相比,其共同点在于 ()A. 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B. 都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的成果C. 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978年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从经济领域进行改革,经济改革受挫后,才转向政治改革。B、C、D三项只符合中国的改革实际,与题意不符。9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 1991年12月25日辞职时发表的电视演说里

6、谈到:“所 有局部的改革(已为数不少)均先后以失败而告终。”这些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A. 没有从根本上触及斯大林模式的弊端B. 与美国的争霸拖垮了苏联经济C. 历次改革在政策上缺乏延续性D. 历任国家领导人专断独行,政治生活僵化答案A解析苏联后期改革失败的根源在于没有改变高度集中体制的弊端,要么小修小补、 局部改革,要么背离社会主义的方向。B、C D三项也是改革失败的原因,但不是根本性的, 从属于A顶。10. (2010 合肥调研)苏联问题研究专家闻一在凯歌悲壮里,把苏联历史分为五个 时期,其中的三个时期是剥夺年代 凯歌年代退却时代根据所学知识,以下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B.C.D.答

7、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苏俄)历史有关经济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凯歌年 代”指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退却年代”指苏联 20世纪20年代利用商品与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经济的新经济政策,“剥夺年代”指斯大林建立起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二、非选择题11. 阅读下列材料:图二 斯人林 图三 赫鲁晓光以上领导人在任时都领导苏俄 (苏联 )进行了农业方面的改革。请回答:(1) 图一领导人在任时在农业方面先后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2) 图二领导人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工业关系问题的?在农业方面他采取了哪些措施?对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什么影响?(3) 图三人物改革时,在农业方面采取

8、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4) 从以上人物在农业方面的改革我们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答案 (1) 最初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国家对粮食实行垄 断。 1921 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政府还允许农民有条件地出 租土地,使用雇佣劳动。(2) 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要为工业发展服务,提供资金。措施: 把分散的农民组织为集体农庄, 由原来的逐步实现农业集体化, 转变为“全盘集 体化”。影响:一方面保证了重工业的迅速发展, 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金。 另一方面牺牲了农业, 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和持续发展; 牺牲广大农民的利益, 挫 伤了他

9、们的生产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3) 措施: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撤销全国的机器拖拉机站, 把所有的农业机械卖给集体农庄; 大规模开垦荒地, 提倡种植 玉米,提高粮食产量。结果: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破除这一模式。(4) 农、轻、重要按比例协调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工业不能忽视农业; 生产关系要和生产力相适应。12. (2011 临沂模拟)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 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 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 都可能使 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 实现

10、经济转型, 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 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1) 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 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2) 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 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 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 革以失败而告终, 原因何在? 20 世纪 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 模式,其表现是什么?(4) 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 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答案 (1)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3) 缺乏正确 ,未能从根本上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