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二维码全过程追踪管理系操作手册_第1页
手机二维码全过程追踪管理系操作手册_第2页
手机二维码全过程追踪管理系操作手册_第3页
手机二维码全过程追踪管理系操作手册_第4页
手机二维码全过程追踪管理系操作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手机二维码混凝土质量全过程追踪管理系操作手册一、系统安装、人员信息注册二、取样员、见证员手机号注册三、程序安装和注册四、工程现场取样操作流程五、取样后流程六、上传信息查看、系统安装、人员和工程信息录入与绑定实施人员将手机二维码混凝土质量全过程追踪管理系统安装在管理部门服务器上对取样员、见证员(监理) 、监督员公布网站地址,人员在网上进行注册,由系统管理员进行 审核。同一手机号码,无法在平台完成重复注册。二、取样员、见证员手机号注册、程序安装和注册取样员、见证员的手机要求:2.1.1 手机摄像头像素 500 万及以上,且摄像头能自动聚焦2.1.2手机带有GPS定位功能。2.1.3 安卓系统最低要

2、求为 , 最佳为及以上2.1.4 允许访问网络2.1.5 允许安装非电子市场提供的应用程序(此项需在应用程序管理中手动设置)手机号注册2.2.1 人员在填写网站注册,注册信息包括姓名、手机号码、角色类型等2.2.2 如果号码未注册就不能完成手机程序注册 三、手机程序安装、注册在手机中打开微信或者 360 助手中的“扫一扫”程序对准下面的图片,按照提示下载即可下 载手机安装程序包, 然后安装提示进行下一步操作, 直到程序安装完毕。 手机版本会根据在监 管平台人员注册身份自动识别版本。 一个手机只能绑定一个手机号码 (双卡手机绑定主卡手机 号码)。手机程序注册3.2.1 启动手机安装好的程序 ,

3、首次使用会自动提示用户进行注册。3.2.2 选择注册所属地区,填入手机号(手机号需先在平台进行注册)3.2.3 注册完成后,根据人员在监管平台的注册身份,自动切换版本。四、工程现场取样操作流程1)在工地现场取样制作一组 3 块混凝土试件,抹平、将试模边缘擦干净等待植入二维码标 (2)、将一组三个二维码条码标签拆分,分别植入 3 块试件中单组二维码 拆分后,单个二维码3、打开手机的网络信号开关,启动已经安装了见证取样程序(图3-1 )4、手机第一次打开软件, 要求选择使用地区, 而后输入手机的手机号码 (必须与监管平台注 册的一致)进行注册。 (如图 4-1 )(图 4-1 )取样员操作4.1.

4、1 工程创建:首先选择监督单位和监督科室。对当前工程进行工程定位。填写工程相关信息(取样人员和见证人员直接输入手机号码,多有人员用“ , ”分隔,取 样员只有本人不填写) 。数据填写完整后,点击注册按钮注册,等待见证人员进行审核。4.1.2. 取样管理:取样员第一次取样前,先创建工程(参见 4.1.1 ),待监理员工程审核通过后,点击取样 管理,选取要取样的工程,选择取样项目。扫描试件二维码、并自动拍照该二维码状态照片并上传到监管平台。手机GPS自动对当前所在位置进行定位,带出现蓝色光标后,显示定位成功。进入样品信息输入界面,输入当前样品相关信息,完成后, 进行数据上传。上传成功后, 可以选择

5、是查看当前上传数据内容。4.1.3 条码查询: 扫描试件上的二维码,可以查看当前二维码上传数据。4.1.4 数据查询:可以根据,工程名称、数据上传时间,试件类别条件进行统计查询(为减少流量,至查询 符合条件的最近的 30 条记录)。4.1.5 数据修改:样品数据上传后,检测中心收样时发现数据不正确,检测软件将需要修改的信息打回。 手机程序会自动显示需要修改的数据, 数据修改后, 监管平台将保留数据修改痕迹。 手机端不 再显示需要修改的记录4.1.6 运行设置设置程序使用地区(第一次使用) 。见证员操作4.2.1 工程审核 工程审核中,见证员会查看到所有和本身相关联并未审核过的工程信息。点选未审

6、核的工程信息, 点击审核按钮对工程进行审核, 审核后,出现“审核成功” 字样。4.2.2 见证管理 在取样员对试件进行取样操作后,见证员选择见证管理。扫描试件上的二维码,手机GPS自动对当前所在位置进行定位,带出现蓝色光标后,显示 定位成功。见证员对试件拍照(可以对试件多次拍照, 1-3 张都可以),进行影像留底上传到监管平 台。上传成功后,可以选择是查看当前上传数据内容。4.2.3 平行检验 见证员独立完成取样工作。 见证员只能选取与本人相关联的工程进行平行检验。 留样过程 与取样员取样流程相同。扫描试件二维码、并自动拍照该二维码状态照片并上传到监管平台。手机GPS自动对当前所在位置进行定位

7、,带出现蓝色光标后,显示定位成功。进入样品信息输入界面,输入当前样品相关信息,完成后,进行数据上传。 上传成功后, 可以选择是查看当前上传数据内容。4.2.4 条码查询 扫描试件上的二维码,可以查看当前二维码上传数据。4.2.5 数据修改样品数据上传后(见证员只能修改平行检验数据) ,检测中心收样时发现数据不正确,检 测软件将需要修改的信息打回。 手机程序会自动显示需要修改的数据, 数据修改后, 监管平台 将保留数据修改痕迹。手机端不再显示需要修改的记录。4.2.6 数据查询 可以根据,工程名称、数据上传时间,试件类别条件进行统计查询(为减少流量,至查询 符合条件的最近的 30 条记录)。4.

8、2.7 异常管理4.2.7.1 异常记录 主要用于混凝土结构出现异常时使用, 当见证人员发现某部位出现异常状况时, 选择异常 记录,选择需要记录异常的工程。将异常信息进行记录,可以选择拍照, 进行影像留底。 而后进行数据上传。数据正常上传 后,当前工程相关监督人员将收到短信通知。4.2.7.2 异常处理 见证员根据监督员给出的处理意见,进行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理。并返回处理结果。4.2.8 运行设置设置程序使用地区(第一次使用)监理员操作4.3.1 工程创建监督员到一个新的工程进行监督抽检时, 监督员可自行创建当前工程信息。 对当前工 程进行工程定位。填写工程相关信息(取样人员和见证人员直接输入手

9、机号码,多有人员用“ , ”分隔,取 样员只有本人不填写) 。数据填写完整后,点击注册按钮注册,等待见证人员进行审核。4.3.2 监督抽检 监督选取需要进行监督抽检的工程,选取抽检项目。留样过程与取样员取样流程相同。扫描试件二维码、并自动拍照该二维码状态照片并上传到监管平台。 手机GPS自动对当前 所在位置进行定位,带出现蓝色光标后,显示定位成功。进入样品信息输入界面,输入当前样品相关信息,完成后, 进行数据上传。上传成功后, 可以选择是查看当前上传数据内容。4.3.3 监督见证 在取样员对试件进行取样操作后,监督员选择见证管理。扫描试件上的二维码,手机GPS自动对当前所在位置进行定位,带出现

10、蓝色光标后,显示 定位成功。监督员对试件拍照(可以对试件多次拍照, 1-3 张都可以),进行影像留底上传到监管平 台。上传成功后,可以选择是查看当前上传数据内容。4.3.4 条码查询 扫描试件上的二维码,可以查看当前二维码上传数据。4.3.5 数据修改样品数据上传后(监督员只能修改监督抽检数据) ,检测中心收样时发现数据不正确,检 测软件将需要修改的信息打回。 手机程序会自动显示需要修改的数据, 数据修改后, 监管平台 将保留数据修改痕迹。手机端不再显示需要修改的记录。4.3.6 数据查询 可以根据,工程名称、数据上传时间,试件类别条件进行统计查询(为减少流量,至 查询符合条件的最近的 30条

11、记录)。4.3.7 异常处理 监理员上报异常信息后, 监督人员会第一时间收到短信。 监督员登录系统, 选取短信通知 的异常情况,出具处理意见。4.3.8 运行设置设置程序使用地区(第一次使用)5、如何进行软件更新 在程序开启时如发现有新的版本将提示用户进行版本更新如图 (8-1) 点击“更新”程序将自动下载最新版本如图 (8-2) 。 下载完成后点击“确定”替换原有程序如图 (8-3) 。 点击“安装”完成最新版本安装如图 (8-4) 。更新完成6、留样试件操作o无需再重复录五、取样后流程 样品取样后进行养护(例如混凝土)或直接送检测单位进行样品检测(例如钢筋) 检测单位可用二维码扫描枪直接扫描二维码,样品信息即可读取到计算机中。 我方软件可同检测单位所使用的第三方检测软件进行数据对接, 实现自动收样, 入样品信息。检测员对带有二维码的样品进行检测六、上传信息查看1、见证取样记录,监督员、见证员、取样员,通过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