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新人教版必修一课后练习1.4地球的圈层结构_第1页
高一地理新人教版必修一课后练习1.4地球的圈层结构_第2页
高一地理新人教版必修一课后练习1.4地球的圈层结构_第3页
高一地理新人教版必修一课后练习1.4地球的圈层结构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4地球的圈层结构 每课一练(人教版必修1)答题规范训嫌学习建果评诂【基础过关】)B .温度的垂直变化D .物质温度的变化1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 A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C.内部压力的变化答案 A解析 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是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2.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A . 答案 AD .解析 由于原油主要为液态物质,横波不能通过,纵波在其中传播时波速变慢。3.关于地壳和岩石圈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岩石圈就是整个地壳B .岩石圈为地壳的一个组成部分C.地壳和上地幔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D .地壳为岩

2、石圈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岩石圈的厚度大于地壳 答案 D解析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构成岩石圈,可见岩石圈的厚度大于地壳。4.下图中的大圆、A. 岩石圈、地幔、地壳B .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C.岩石圈、地幔、地核D .地球内部圈层、岩石圈、地壳 答案 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和相互关系。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的一部分(软流层以上),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完成57题。5图中所示的圈层 A、B、C 分别是 (A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6 B 圈层是一个 ()A .不连续、有规则的圈层 C.连续、有规则的圈层7. A 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只有 A 圈层具有

3、生命存在的条件 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 300 多米B .生物圈、岩石圈、水圈D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B .连续、不规则的圈层D .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占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A .B .答案 5.D6.B7.DC.D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 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合地球外部圈层构造示意图,解析 按距离地球表层由远到近,地球外部圈层可分为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等,其中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即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结合图示A、B、C 及与大气圈的位置可判断 A 为生物圈,

4、 B 为水圈, C 为岩石圈;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 的循环运动中, 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由于生物圈是生命存在的主 要场所,故可称之为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能力提升】8. 有关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B .纵波传播到古登堡界面时完全消失C. 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相同D .地震时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答案 D解析 当地震发生时, 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 产生弹性振动, 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地震波是弹性波而不是无线电波。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纵波传播速度较快, 可以通过固态、 液态和气态介质;横波传播速度较慢, 只能通过固态介质。 横波传到

5、古登堡界面 完全消失, 纵波波速显著减小。 由于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传播速度快, 故先从震源传播到地 面。9. 地壳的平均厚度 ()A .约为33千米B .约为7千米C.小于岩石圈的平均厚度D .大于岩石圈的平均厚度答案 C解析 清楚地壳厚度、 岩石圈的界定是解此题的关键, 学习时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理 解透彻,记忆要准确。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为 17 千米,大陆部分的平均厚度为 33千米,海 洋地壳的平均厚度为 7 千米。岩石圈包括地壳及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 )。10冰岛中南部的埃亚菲亚德拉冰川火山于2010年 4月 14日再次大爆发, 给当地民众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火山多次喷发出大量炽热的岩

6、浆,这些物质可能来源于()A 地壳B 下地幔C.岩石圈D .上地幔中的软流层答案 D解析 岩石圈包括地壳及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主要由岩石组成, 现代研究一般认为 岩浆来源于软流层,而软流层存在于上地幔中。北京时间 2009年 9月 2日 15 时 55 分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发生 7.3 级地震,震源深度60千米,此次强震的震中在西爪哇省打横地区西南方142千米处的海域。 据此回答1113题。11. 此次地震发生后,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向上经过莫霍界面时发生的显著变化是()A . 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B. 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C. S波、P波的波速都

7、明显下降D . 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12.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C .下地幔D.地壳( )B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D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A .地核B.上地幔13地震发生时,爪哇岛的居民的感觉是A .左右摇晃C.上下颠簸答案 11.C12.B13.D解析 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都能通过地壳和地幔, 在地壳中传播速度慢, 在地幔中传播速度快。此次地震震源深度达60千米,应位于上地幔中。当地震发生时,纵波传播速度快,爪哇岛居民先感到上下颠簸,然后横波传来,人们感到左右摇晃。14. 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 .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B .水圈是一个连

8、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D .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答案 B解析 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 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内部圈层的关系也较密切,特别是和岩石圈关系最为密切。15.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包括大气圈的底部、 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及岩石圈的上部A .B .C .D .

9、答案 B解析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同时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在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均有分布。 但它与其他圈层的关系并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1)在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中,FG线的高度约为2 0003 000千米,这个高度称为。(2)图中A、B、C、D、E分别表示地球的不同圈层,其中属于地球外部圈层的是 表示地球内部圈层的是 ,组成地球生态系统的圈层是 。(填字母)图中D层的分布特点是。从图中可以看出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显著差巳曰异是。(4) 简述图中C圈层与其他圈层的关系。(5) 如果我们要了解E圈层的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 。请简要分析其研究原理。答

10、案 大气上界 (2)A、B、C D、E A、B、C、D(3)厚度不均 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4)C是生物圈,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结果。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生物的生命活动改造着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5)地震波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巧学速记1. 地壳“厚薄”歌大地厚,海洋薄 一一海陆差异;山地厚,平原薄 一一地貌差异;海岭厚,海沟薄海底差异;高处厚,低处薄 一一海拔差异。2. 地球圈层结构歌同心圈层分内外,内外划界用地面。内部圈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