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与路径_第1页
县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与路径_第2页
县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与路径_第3页
县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与路径_第4页
县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与路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县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与路径一、大田县生态休闲旅游现状分析 由于受到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侵袭,福建沿海多数地区的乡土性在日益升级中丧失,休闲旅游缺乏高品位的观光旅游资源。近几年,福建山区大多主打生态牌,已经开发和推广了众多的生态休闲旅游景区。大田县现阶段休闲旅游业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面临诸多问题:一是规划和投资滞后,造成小、散、乱、贫,即景区(园)规模小,布局分散,内容与形式雷同,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积聚效益;二是主题和形象欠突出,地域特点不够鲜明,处于闽西北强势品牌的阴影笼罩之下;三是基础设施等旅游综合配套支持系统不够完善,缺乏休闲度假等配套设施。就大田周边而言,南部永春的牛姆山,德化的戴云山和石牛

2、山,安溪的茶叶大观园和清水岩等景点都以生态休闲为主题;北部永安的桃源洞和鳞隐石林景区、宁化的客家祖地和天鹅洞群景区、泰宁的大金湖和地质公园、将乐玉华洞和天阶山景区、沙县淘金山景区等也大多以生态休闲为主题(表)。但是,大田县的旅游业也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与南部周边的永春、德化、安溪相比,都处于品牌开发和形成阶段,大田在生态休闲旅游资源方面也有自身的优势,再加上闽西北与闽南连接带的区位优势,并且处于各大旅游圈交汇之处(表)。大田县的历史背景与地理条件形成了海洋文化、中原文化、客家文化与闽越文化兼容并蓄的特殊地域文化,这是一种多元交流文化,具有开放、多元、兼容、热情、朴实、稳重的特点。在新的历史条件

3、下,饱含这些精髓的区域文化成为大田休闲旅游发展的文化支撑,因此,大田县生态休闲旅游仍具有很大的潜力。 二、大田县生态休闲旅游的定位分析 (一)树立一个目标:旅游目的地 旅游业的魅力在于其能够带动上游旅游商品开发和下游旅游商业、娱乐餐饮等产业链的延伸和区域品牌的塑造。旅游过境地主要是门票收入,带动力很小,意义不大。改革开放以来,定位为旅游过境地的县市,没有一个能把旅游业做大。只有旅游目的地,才能逐步提升区域形象,带动产业发展,成为县域支柱产业。根据引力模型,一个城市对周围地区的吸引力,与它的规模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泉州市和三明市对大田县的理论辐射范围临界点是建设镇,泉州市与永安市对大

4、田县的理论辐射范围临界点是桃源镇。考虑到行政区划等因素影响,三明市和永安市对大田的辐射范围可能比理论模型大一点。基本上可以判断,大田县域建设以南、桃源以南的南部区域是泉州辐射范围,北部乡镇是三明辐射范围,永安对大田的辐射力比较弱。大田主要接受泉州、三明两个城市辐射,形成南北两个主要辐射区(表)。因此主要采取以下个方向来开拓游客市场:立足闽西北和闽南县市客源市场重点开拓厦门、泉州、三明、漳州等大中城市一级客源市场,与厦门、泉州、三明等城市旅游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开拓闽北、闽东、闽西客源市场重点是福州、南平、宁德、龙岩等城市的客源市场。吸引周边省份和海外华侨、港台客源市场随着跨省市快速交通的发展,周

5、边省市,包括浙南、赣南、粤西等城镇居民,以及依托泉州作为海外华侨、港台同胞的祖籍地,周边省份和海外华侨、港台居民是潜在客源市场。 (二)特色切入:突出山寨土堡,营造乡村意象 大田县休闲旅游在南北区域中处于“洼地”。大田县的生态景观有开发潜力,但仍以生态为旅游概念,不能与周边生态休闲旅游形成差异化,毕竟山没有人家高,水不比别人清。大田县的土堡民居具有独特性,但单体小,孤立分散,所在村落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难以塑造独立的旅游景观。因此,大田县休闲旅游开发的关键是以生态为基础、以土堡为整体形象的乡土化。主要采取以下点发展策略。山寨土堡是画,高山生态是背景,乡土是色差山寨土堡、高山生态、乡土是大田休闲旅

6、游业的三大差异性要素。要根据三大差异性要素,设计富有吸引力的休闲旅游地主题形象,营造休闲体验的旅游氛围,设计休闲旅游形象口号,传播休闲旅游形象。山寨土堡的形象塑造,能够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大田土堡单体小、孤立分散,无法与永安的安贞堡相比,而且在推广上容易产生与永定、南靖土楼类似的联想,最后湮没在土楼的强势形象和概念中。建议使用“山寨土堡”概念和形象,把土堡和山寨放在一起,以区别于安贞堡和土楼,并在推广界面上把土堡和山寨钳制在一个画面上。乡土性至关重要,决定了大田县旅游整体上与其它地区的差异性与沿海城市比,乡土性越明显,与城市的差异性越大,大田休闲旅游的竞争力越强,对城市居民的吸引力越大;与周边县

7、市比,生态基础是一样的,但概念、意象不同。以大田县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生态等五位一体,以山寨土堡为整体形象,充分利用当地的乡土元素,挖掘乡土性休闲空间和场景,保持乡村休闲旅游资源的原真性,塑造与城市观光旅游的互补性和差异性,凸显与周边县市、甚至全省生态旅游的差异性,可能构成大田休闲旅游的核心和独特卖点。闽南取向的营销重点大田县处在周边热点景区的包围之中、强势景区的阴影之下。相比而言,北部永安、泰宁、宁化、将乐等景区的品牌比较强势、与大田旅游资源交叉性大,而永春、德化和安溪虽然有戴云山、石牛山、牛姆山、茶叶大观园等景点,但品牌知晓度比较弱。与南部县市相比,温泉、山寨土堡等具有资源优势,再加上

8、对接沿海门户的区位优势,比较容易突破。 三、大田县生态休闲旅游路径选择 (一)生态:大田生态休闲旅游的基础 自然景观、友好生态是山区发展休闲旅游的基础资源。若离开了大田生态这个基础,休闲旅游将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构建、维护大田各个景区与城市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真正成为城镇居民修养身心、回归自然、各具特色的“后花园”。建设和申报鼋自然保护区。鼋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福建省尤溪河特有物种,被称为“水上熊猫”。通过建设有利于鼋成长的小区域,并实施保护繁育,不仅是对濒危动物保护的贡献,也可成为福建省生态旅游的独特卖点。鼋的主要产地原是浙江和云南,近年已很少见到踪迹,主要散见于少数的几个保护区

9、内。 (二)体验:大田生态休闲旅游的重点 当观光不足以聚集人气时,体验就成为关键。根据中国目前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观光和体验仍然是吸引人气的主要卖点。大田休闲旅游的观光性不足,景区开发就要突出体验,这是构成与城镇旅游、周边生态旅游差异化的基本途径。根据消费者的参与程度是主动参与或被动参与,以及消费者的关联或环境关系是属于融入情境或只是吸收讯息,体验分为大类。娱乐的体验这是有别于城镇光声电娱乐的各种乡土娱乐,如斗鸡、牧兔、小猪赛跑、滑草、漂流,以及原生态的乡村武术、乡村婚庆、乡村歌舞等。教育的体验乡村景观、物候、万物生长发育机理的认知,农事、乡村文化的学习等,如学习果树生理、正确的采摘技术及水果、

10、茶叶的营养保健价值等。逃脱现实的体验乡村异质景观环境下的浪漫意境与情节,身心放松,包括农作体验,生态体验(夜观天象、萤火虫,清晨听鸟叫虫鸣等)等。美学体验山寨土堡意境美、乡村景观自然美、乡村文化形式美,包括乡村饮食文化体验、乡村景观与环境(声音、夜色、小气候等)体验、乡村节庆体验、乡村文化民俗体验。 (三)文化:大田生态休闲旅游的品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只有赋予人文关怀,生态山水才有灵性。否则,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心也没了涟漪和牵动。国内外出名的山水景观,一定是有文化内涵的。有历史,就有文化,文化需要挖掘。在五千多年的文明演化中,大田的先民栉风沐雨,披荆斩棘,从史前文化直

11、至近代的冶炼、手工业和农业文明的发展,为现代大田文明的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继承文脉与开风气之先,成为大田本土文化发展史中清晰的主线。大田农村的历史文化风貌,记录了世代相传的乡土文化,具有独特的闽南文化风韵和中原文化遗存,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遗传信息。依托大田历史文化风貌,可以提高休闲旅游的品位,提升休闲旅游的文化内涵。依托历史文化风貌发展大田县生态休闲旅游,建议坚持以下路径:突出山寨土堡民居,挖掘先民创造的农业文明遗存山寨土堡民居是大田乡村景观、乡村历史、乡村文化、乡村生活的集中体现。大田山高水远,农业文明不仅与中原不同,与南方其它地区也有差异,如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石砌梯田

12、、石砌旱地,古商道,古水渠、古水井,以及古树,包括老柿树、老红豆杉、老水杉等。大田历史文化风貌有其共性,但又受历史、地理和环境的影响而具有了独特的个性,前路与后路、高山与盆地、闽南与客家等文化风貌都有差异。依托历史文化风貌发展休闲旅游,要从当地历史文化风貌的实际出发,分析乡土物质文化的特点和功能,分辨彼此之间的差异,重点挖掘各自的特色。紧扣原生性、原生态特点与山区生态环境和谐对大田历史文化风貌固有的原生态文化传统,是一种历史的真实,是大田乡土文化传承的根据和底气。在依托历史文化风貌发展休闲旅游中,应当体现原汁原味的特性,切忌搞无根由的盲目攀比和移植。大田历史文化风貌的最大特点是其整体的和谐,而

13、这种和谐是围绕着大田的山和水环境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河流和山峰是古村落生态中关键的环境因素。大田乡村的水环境和山绿化的整体质量下降,直接影响了古村落的美学特色。因此,在大田休闲旅游开发中,要特别注重景区范围内、交通干道视野范围内河流和山峰生态环境特色的优化,保持山区古村落的鲜活之美而不使其逊色。挖掘历史文化特色元素,融入民间文化的旅游活动在大田休闲旅游景点开发的过程中,在保护和修复历史文化风貌的同时,必然要通过人工建筑补充、扩大休闲旅游景观。在景观设计中,要着力把握和体现乡土文化的特征。()“水山房”的空间格局。大田历史物质文化的最大特色,在于乡村人工建筑与本地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由此产生了

14、古村落整体的自然延展,产生了不同空间界面之间的自然过渡,产生了桥梁、河流、山峰等乡村典型的景观要素。正是这种结合,沉淀着数百年来先民巧妙处理人地关系的智慧,散发着乡村隽永的风貌特色和美学特征。()“黑白灰”的民居色彩。大田民居历来粉墙黛瓦,古风悠悠,配合山区迷人的自然景色,恰似一幅“浓装淡抹总相宜”的中国水墨画。这正成为大田山区民居最具特征的色彩。()“轻秀雅”的建筑风格。由于大田所处地域气候及建造工艺的原因,大田乡村建筑追求轻巧、秀美和雅致的风格,这不仅体现在建筑细部处理上,也体现在建筑整体把握上。在发展大田生态休闲旅游中,以更宽的视野把民俗、民风、民间歌舞、民间武术、民间节庆等优秀乡土文化

15、元素融入休闲旅游活动中。()在休闲旅游景点介绍中丰富民俗、民风、民间歌舞、民间武术、民间节庆、民间传说的内容,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利用网络文学扩大宣传,提高旅游品味;()把民间歌舞、民间武术、民间节庆以适当形式体现在集市、庆典、节庆、旅游推广等活动中,增强观赏性。 (四)集聚:大田生态休闲旅游的重点 大田休闲旅游的发展,既要满足旅游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的取向,又要追求规模经济,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个性化、规模化、组团集群式,是大田休闲旅游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休闲旅游的布局模式,可以分为种:“带”状布局模式、“团”状布局模式、“串珠”状布局模式。整体而言,大田县旅游资源的观光性不足,休闲、体验是

16、其主导方向。因此,在布局上,优先采取“团”状布局模式,不宜采取“串珠”状布局模式,“带”状布局也不宜拉太大距离。游客老在车上跑路,就说不上休闲了,也谈不上体验了。定位于旅游目的地,休闲旅游的布局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性和聚集性,一个聚集区至少满足“一日游”最小规模的要求。多个聚集区的选择性旅游和组合,至少满足周末二日游的规模。根据规模化、组团集群式发展的要求和大田旅游资源的分布,可以打造四个休闲旅游产业集聚区。县城石牌温泉屏山等高山生态休闲旅游集聚区该区以高山生态休闲为主题,以象山为形象。以象山、大鼓山、大仙峰、景观茶园及温泉为主要载体,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乡村体验及康体娱乐相结合,是大田休闲旅游

17、开发的重点区域。该区域要围绕高山生态休闲旅游的发展目标,重视生态保护、形象塑造、设施改造、茶园景观化、温泉开发、会议展示、娱乐发展、民间神话提炼等。县城芳联堡七星湖等湖区生态休闲旅游集聚区该区以湖面生态休闲为主题,以七星湖为形象。七星湖位于街面水库上游,库面宽度比较小,库区两侧高山生态环境良好,便于水上娱乐项目、生态休闲项目的开发。该聚集区的关键是库区两侧生态休闲的开发、库区水上娱乐项目的发展和芳联堡所在村庄生态修复。县城安良堡泰安堡魁城民俗村和古冶炼等民俗文化旅游聚集区该区以民俗文化游为主题,以龙井祠为形象。土堡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不足之处是单体偏小,多数土堡周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建议:一是对魁城村落历史文化进行挖掘,重点是对村内文化遗存、村边铅锌矿冶炼遗址及古商道进行挖掘和保护,修复和保护魁城“九崎十八湾”及其瀑布的生态环境,形成有规模、集民俗文化和生态观光为一体的知名景点。二是修复土堡所在村落生态环境。广平土堡(绍恢堡、光裕堡、潭城堡、深原堂)北洋崎森林公园文江漂流等山寨土堡民居旅游聚集区该区要突出三明、永安等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