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代法制史的伦理特色_第1页
浅析中国古代法制史的伦理特色_第2页
浅析中国古代法制史的伦理特色_第3页
浅析中国古代法制史的伦理特色_第4页
浅析中国古代法制史的伦理特色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析中国古代法制史的伦理特色关键词:中国古代法; 伦理特色; 表现形式; 发展过程;1. 中国古代法制伦理性的表现中国古代从西周开始就建立起一套以家族为主体的法制体系, 这就是我们熟悉的宗法制, 当时的宗法制集法律、道德、国家、社会、家族为一体, 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法律体系。该种法制的核心是人的身份等级, 由于是等级的法制制度, 很好地维护了当时等级制度, 因此能够稳定当时的社会制度。一段时期的法律必定符合当时的社会统治, 与治国安邦联系在一起, 所以宗法制就具备了道德与法制一体化的特点。当时法律中的三纲;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应, 又是最高的道德体现。将孝;、忠;、节;这三个道德方面的含义融入法律规

2、章中。从汉朝以后, 儒家思想被最高统治者认定为国家正统思想, 是道德与法制一体化的集中体现。我国古代法律深受道德伦理的影响, 人们往往在法律面前依据的是道德观念, 道德层面的约束一直是我国古代法律无法突破发展的因素。法律建立在等级基础上, 等级的基本原则是伦常, 往往将自然存在的人伦关系引申到社会政治生活中, 为处于不同等级及身份的人规定了不同的法律准则, 贵贱、老幼、尊卑、亲疏都是有别的。名为不同, 礼亦异数;, 这正是法律差别性的体现。身份就是法律的特权, 一种身份的获得就是对应权利的拥有, 对应特权的拥有。总而言之, 中国古代道德伦理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使我国古代法律披上明显的伦理

3、性。2. 法观念和法规范层面的中国古代法制的伦理性体现举例2.1 中国古代法律中的十恶;十恶;在封建社会中是最严重的罪行, 这条法律的依据就是道德人伦, 其中十条罪名中有一半以上是对道德层面违反的惩罚, 其中有些罪名直接就是道德规范的标准。对于不孝的行为会给予严厉的罪行, 因为在当时孝是道德理论的最高层次, 忠是孝的延伸, 孝的最高标准是无违;, 有一条罪是这样写的子孙违反教令;罪、无子听妻入狱;罪等。其中的存留养亲、放任复仇等都是道德方面的孝义在法律中的体现。2.2 中国古代法律中的德主刑辅;、明刑弼教;德主刑辅;、明刑弼教;是我国古代法律中核心的法律观念, 体现了君主的权利在法律之上, 希

4、望君主通过德礼教化百姓, 德礼是主要手段, 法律只是起到辅助作用。该法律还是道德层面的延伸, 即君主为父权的扩展, 最高统治者对于子民的统治相当于父亲对孩子的教导, 教子是父亲的首要任务, 所以教民是首要的手段, 在此基础上如果子民不服从管教, 才会使用法律手段。2.3 中国古代法律中的亲亲;法律本该是普遍适用的, 但是亲亲;法律中, 体现的是亲属之间的控告无须举证, 比如父母控告子女, 无须举证, 子女亦无申辩权, 这种亲亲;的法律社会中事实取决于家族的身份, 不取决于事实真理。亲亲;法律允许亲属间相隐, 就是亲属间可以包庇罪行, 法律对为亲人复仇的罪行采取宽容的态度。法官首先需要明晓五福亲

5、制, 其次需要知晓法律。2.4 中国古代法律中的尊尊;上面所讲的亲亲;是一种血缘关系层面的法律, 尊尊;是一种政治等级层面的法制。进入封建社会后, 具体法律制度的出现, 将等级层面的法律细化了, 更成了贵族、官僚等高层社会群体的保护伞。尊尊;是法律中明确规定的, 只要具有亲、故、贤、能、功、贵、勤宾;这八种身份的贵族、官僚等特殊身份的人, 犯罪后就享有宽宥的特权, 不仅这些达官贵人享有这些特权, 就连其相应的亲属也都不同程度地享有。在古代, 官僚更多的是一种身份, 而不是职位, 所以获得了官职, 也就获得了特权。3. 中国不同时期法制的伦理体现3.1 奴隶制时期的法制我国从夏代开始, 法律随着

6、贵族阶层内部争斗的加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最开始的法律以保护奴隶主权益为核心, 后来转化为以保护国家利益为核心, 这种转变为后来法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夏商时期人们的宗教迷信色彩较重, 法律利用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及无知, 将迷信和政治压迫与法律紧密联系, 就是神权政治。宗法血缘直接表现为国家的政治制度, 政权与族权相结合, 在神权政治中体现了孝;的人伦观念的起源, 其中不孝不友罪;是奴隶制法上最严重的罪名, 这在夏朝就已经形成了。夏商时期是神权观念罪盛行的时期, 这对西周人的观念乃至西周的统治思想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西周时奴隶制法律的完善时期, 礼;是调节社会关系的主导思想, 为以后封建制的法律奠

7、定了基础。这时期的尊尊;亲亲;与忠;孝;的观念结合到了一起, 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是统一的, 宗法为血缘团体的权利和财产的分配、婚姻家庭中的继承等提供了依据, 古代就有同姓不婚的规定。尊尊;亲亲;就是周礼的原则, 尊尊就是忠, 亲亲就是孝, 这两个思想就是王权与族权的具体体现。西周时期的法制是以血缘为核心的宗制度, 这些核心的思想构成了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及从属的关系。规定同姓不婚一方面反映了人类社会进步了, 另一方面是统治者为了维护家族的统治权利, 这也是法律在伦理方面的体现。这时期的法律除了对如十恶;这些严重危及阶级统治的犯罪行为进行规定外, 还对共犯及家人等的犯罪行为, 对危害到国家利益的只

8、追究尊长的责任, 这就是同居尊长独坐, 卑幼无罪;的法律体现。在古代, 只有家长才享有完整的人格权利。3.2 封建制时期的法制3.2.1 汉唐封建法制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动荡阶段, 经过这一阶段, 中国的法制开始由奴隶制向封建制演变。封建的法制逐渐替代了西周的法制。该时期的法制对先秦儒家的礼进行了改造并且将法律中的血缘关系进行了改造, 成为规范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准则。从汉代开始至唐朝初期, 法律的核心是三纲;, 并且进行了完善。汉代以引礼入法;、三纲入律;等显着反映了中国法制史在伦理方面的体现。阳尊阴卑;的神学理论, 使封建等级伦理成为封建立法的重要思想, 在中国古代法制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3

9、.2.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制这一时期的法制是由秦汉时期过渡来的, 这时, 儒家思想成为法制的核心依据, 这一时期的法制体现了浓重的封建理论的特点, 这一时期的法制带有士族门阀统治的特点, 在汉代引礼入法的基础上, 这一时期进一步加强完善礼如律的内容。其中重罪十条;就是体现了儒家的礼教与法律紧密的结合。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等级特权及礼律结合等一系列重要制度都是在此时期形成的。五服制度是封建家庭主义在法律中的体现, 为此后封建法律奠定了基础。3.2.3 隋唐时期的法制隋唐时期的法制是中国封建时期法制最成熟的时期, 中华的法系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唐朝汲取先前所有律法的长处, 并将礼法融于一体,

10、将礼融于法律达到了最高峰。这时期的立法依据是唐律, 当然是维护伦理的强大武器, 十恶;的罪行就是这时期产生的。唐代的法律是以维护封建君权和家长的权利为核心的, 以封建礼教为指导原则, 由于其立法的高超技术, 成为中华法系的代表, 在世界法律史上是非常着名的。3.2.4 五代十国至辽金元的法制该时期的法制延续了前一时期, 但是也有了符合时代特征的变化, 例如, 将五服制度中的继承范围扩大到同居小功亲及出嫁女, 这样更加合理。小的方面的改进更加具有时代性。3.2.5 明清代的法制明代是封建皇权专制的最高时期, 这时期的法律沿袭了前时期的法律, 更加注重皇权的专制, 这一时期的法律体现了民族统一, 适应统治多民族的需要, 同时制定了符合不同民族的相应法律条文。明清作为封建统治的晚期, 传统伦理道德在法律中稍有减弱, 对礼律的施行有所降低, 比如居父母及夫丧而嫁娶者;的唐律是服刑三年, 而明律只需要杖责一百。4. 结语中华的法系虽然在世界法系中已经消失了, 但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在一朝一代的沿袭中, 在现代社会中应该用客观的态度看待古代法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