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京各区一模语文文言文_第1页
2018北京各区一模语文文言文_第2页
2018北京各区一模语文文言文_第3页
2018北京各区一模语文文言文_第4页
2018北京各区一模语文文言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用文档 海淀一模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送吴纯甫先生会试序盖世之所谓慷慨归也。予为童子时,则知有吴纯甫先生。长而登先生之门,悦而忘其为县大夫郡邑长者所推重。少时,于文,熟于事。吾必曰先生焉。魁磊之士,先生精于学,邃 往往叹息,期以大用,指日以望。既而摧抑顿挫者几三十年。当道者 ,独喜为人言之。人无贤愚,见者倾倒。自少年学子稍知先生自负瑰玮,不见施设有志者,亦皆归先生。每从嘉林修竹间,纡衿方履,笑咏相随,者,必引而进之。士之向方,云披雨霁,天清日明。其于天下之殆无虚日。时有质辨,剖析毫发,议论蜂起,群疑豁如利害,生民之得失,常有隐忧于其间。天子中兴

2、,慨然有志于三代之治。诏书数下,所以修 先生独为诸生,皆去为显官。故与先生游者,明千百年之废典者不一事,悉先生之所尝言者。 揖让进退自若也。晚也。然君子之论嘉靖辛卯,先生始发解,于是将上礼部。皆喜先生之遇,而又惜其 不施于早晚之间,而施于遇不遇之际。不以徒遇之为喜,而以得所遇之为乐。 予惟国家以科目收天下之士,名臣将相,接踵而兴。豪杰之士,莫不自见于其间。而此何从而得之哉?其始羸然一书生耳,才释褐而百物之资可立具,比年以来,士风渐以不振。世之所倚重者尽赖此辈,! 亦独不念朝廷取之者何如,用之者何如,爵禄宠锡之者何如也 而如是弥望,君子盖以为世道无穷之虑焉。初,先生与余论天下事,予未尝不竦然,又

3、默然有感也。以为在位者皆以此为心,则然而先生不通也。今先生遇矣,以其向所言者而从事焉,则犹饥渴而饮食之天下可以无事, ,持正之士谔谔。夫谔谔非幸也然天下之事彼不为而此为之倡者一人也。夫趋俗之士师师 故予君子又以为世道无穷之幸焉。随者十人则固当有声气之同者。若是而相与持天下之势, ,日唯诺于殿谓先生不谓之晚,而如先生乃可谓之真遇也。若彼碌碌者徒,虽襁褓而朱紫 廷,吾不谓之遇也。因书以为别。) (取材于归有光的同名文章岁即将赴京参加会试之时。文中的“发解”指考中乡试第一【注释】本文写于吴纯甫44。“赐”:同:名,“将上礼部”指即将赴京会试。施设:施展才能的机会。褐粗布衣衫。锡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色,朱

4、紫:师师庄严恭敬的样子。下文的“谔谔”,直言争辩的样子。 借代高官显爵。) 分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邃于文 邃:精深A. :向方遵循正道自少年学子稍知向方B.者 :C.群疑豁如 豁如晓悟,明白 :等到比年以来D.而比 ) 1O.分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实用文档 A. 悦而忘其归也 而又惜其晚也 B. 当道者往往叹息 故与先生游者 C. 士之有志者 用之者何如 D. 士风渐以不振 因书以为别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而摧抑顿挫者几三十年 之后遭遇失意与得意的情况将近三十年 B.所以修明千百年之废典者不一事

5、 用来修正阐明千百年来废置的礼法制度的不止一例 C.然君子之论不施于早晚之间 然而评判君子不以考中科举的早晚为标准 D.以其向所言者而从事焉 按照他先前所说的那样去做 1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夫 谔 谔 非 幸 也 然 天 下 之 事 彼 不 为 而 此 为 之 倡 者 一 人 随 者 十 人 则 固 当 有 声 气 之 同 者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纯甫年少时就深受当地府县中有地位、有威望之人的推崇。 B.作者认为君子不应只以考中科举为喜,更当以报效国家为乐。 C.文章批评有些读书人在做官之后仍然不明白朝廷的用人标准。 D 吴纯

6、甫关于天下事的见解,常常令作者震惊,并且深有感触。 14.按照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根据第二段,请用三个熟语(包括成语),从不同角度概括吴纯甫的形象特点。 作者认为,吴纯甫在44岁时参加会试不算晚,是“真遇”。请根据最后一段,回答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实用文档 丰台一模 送徐尚之序 张惠言 【1】尚之以诗、古文名天下。乾隆戌戌、己亥间,余尚少,方学制艺文,而余姊之婿 董超然喜为诗,与尚之交最密。余以此识尚之,读其诗文。其后尚之游京师,校书四库 馆,试官河南,超然往往与偕,而余迄不得相见。然见超然,未尝不言尚之也。超然言 】2【 被吏议逮诣刑曹,少司寇杜公以谳鞠失实得谴,事不可测。当尚之

7、居京师时,其尊甫 是时,尚之以诸生旅居,贫困,衣食弗能给。出则左右营护,事卒得解释;入则供具衣 “人之知尚物酒肉,起居纤悉无不周办。其尊甫愉然不知逮系之戚,并不知其子之贫也。 ”超然言此时,眉之者,取其儒雅醇粹而已,而吾之重之以此。此其至诚,抑有才知焉。 目怒张,神色飞舞,闻者皆为慷慨。余以是贤尚之,又多两人之交能以道义相取也。 知县事,皆有声,以忧去。嘉庆五年十月,起谒吏部,引见,仍尚之在河南,五摄 试用河南。而超然适以应顺天试不得解,留京师。三人者遂复得偕晤。回顾始相识时, ,盖三人者皆将老矣。超然既年各少壮,今二十载矣,超然与余须始白,而尚之发溓然 困有司,不得志;尚之亦局促于一官,非其

8、所乐。独两人诗、古文益奇,盖其性情气概, 有非劳苦忧患所能损者。余又以知两人者之所得有在,而非世之役役者也。 余少学诗,不成。年三十余,始为古文,愧未闻道,而尚之独见许,亟称之。于其 “子不可无言。”余曰:“然。”乃谂之曰:古之以文传者,传其道也。夫别也,超然曰: 道,以之修身,以之齐家、治国、平天下。故自汉之贾、董,以逮唐宋文人,韩、李、 欧、苏、曾、王之俦,虽有淳驳,而就其所学,皆各有以施之天下。非是者,其文不至, ,则不足以传。今子为古之文,学古之道,立身事亲,既至矣。独位卑,任之者浅,道不 得于下。古之人不能必其道之果行也,而无一日忘道之行。故十室之邑,未尝不以先王 之道治之。方今天子

9、申饬吏治,大吏方务求才,尚之之得为于时,必也往哉!以子之事 亲者当官,何事不济?若曰古之道不可用于今,则非吾之所敢知也! (选自茗柯文补编) 2】谳鞠,审讯。】制艺文,即八股文。注:【1【 3分)9.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的一项是( 迄:竟A. 而余迄不得相见 尊甫:谦称,对人称自己的父亲B其尊甫被吏议逮诣刑曹 纤悉:细致而详尽C. 起居纤悉无不周办 摄:代理五摄D. 知县事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10. 而就其所学 A. 而余姊之婿董超然喜为诗 而尚之发溓然 B終见超然 出则左右营护则不足以传C 未尝不以先王之道治之贾、董D. 故自汉之 下列对文中语

10、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11. 3分) A. 取其儒雅醇粹而已 剔除了他风度温文尔雅、学问精纯不杂的优点罢了 B. 闻者皆为慷慨 实用文档 听的人都为此情绪激动 C. 而尚之独见许 可是唯独尚之称赞我 D. 以子之事亲者当官,何事不济 用您侍奉父母的诚心做官,有什么事情不能做成 12.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6分) : 余以是贤尚之,又多两人之交能以道义相取也。 盖其性情气概,有非劳苦忧患所能损者。 1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丨 A. 在这篇赠序中,作者回顾了与徐尚之的交往过程,也自然而巧妙地交代了尚之 曲折的人生经历。 B. 徐尚之以诗和古文闻名天下,却并未

11、因之仕途显达,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古代读书 人追求仕进之艰。 C. 徐尚之为官河南颇有声望,后以忧去职,守孝结束后先为官吏部,再到河南为官, 作者写此文祝贺。 D. 这篇序言夹叙夹议,作者既叙述、评价了徐尚之的为人和作文,也借此文表达了 自己的为文之道。 14. 董超然在文中起哪些作用?结合全文予以概括。(5分) 实用文档 朝阳一模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达士者,达乎死生之分。达乎死生之分,则利害存亡弗能惑矣。故晏子与崔杼盟而不变其义。延陵季子,吴人愿以为王而不肯。孙叔敖三为令尹而不喜,三去令尹而不忧。皆有所达也。有所达则物弗能惑。 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

12、遂,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袪衣,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 活。孔子闻之曰:“夫善哉!不以腐肉朽骨而弃剑者,其次非之谓乎?” 禹南省,方济乎江,黄龙负舟。舟中之人,五色无主。禹仰视天而叹曰:“吾受命于天,竭力以养人。生,性也;死,命也。余何忧于龙焉?”龙附耳低尾而逝。则禹达乎死生之分也。 天固有衰歉废伏,有盛盈坌息;人亦有困穷屈匮,有充实达遂,此皆天之容物理也。古圣人不以感私伤神,俞然而以待耳。 晏子与崔杼盟。其辞曰:“不与崔氏而与公孙氏

13、者,受其不祥!”晏子附而饮血,仰而呼天曰:“不与公孙氏而与崔氏者,受此不祥!”崔杼不说,直兵造胸,句兵钩颈,谓晏子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则今是已!”晏子曰:“崔子!子独不为夫诗 乎!诗曰:恺悌君子,求福不回。婴且可以回而求福乎?子惟之矣。”崔杼曰:“此贤者,不可杀也。”罢兵而去。晏子之仆将驰,晏子抚其仆之手曰:“安之!毋失节!疾不必生, 徐不必死。”晏子可谓知命矣。命也者,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人事智巧以举措者不得与焉。 故国士以义为之决而安处之。 白圭问于邹公子夏后启曰:“践绳之节,匹士之志,三晋之事,此天下之豪英。以处】【1于晋,而迭闻晋事。未尝闻践绳之节、匹士之志,

14、愿得而闻之。”夏后启曰:“以为可为,故为之;为之,天下弗能禁矣。以为不可为,故释之;释之,天下弗能使矣。”白圭曰:“利弗能使乎?威弗能禁乎?”夏后启曰:“生不足以使之,则利曷足以使之矣?死不足以禁之, 则害曷足以禁之矣?” 故贤主使不肖以赏罚,使贤以义。使其下也必义,审赏罚,然后贤不肖尽为用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知分) 注:【1】践绳之节:正直之士的节操。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亦有困穷屈匮 穷:困厄 B.直兵造胸 造:制造 C.而迭闻晋事 迭:多次 D.审赏罚 审:慎重地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达乎死生之分 其孰

15、能讥之乎 B. 故晏子与崔杼盟而不变其义 不与崔氏而与公孙氏者 C. 俞然而以待耳 实用文档 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 D.不与公孙氏而与崔氏者 古之学者必有师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所达则物弗能惑 到达某地,事物就不能看清楚了 B.则今是已 那么现在就是你生命终结的时刻了 C.疾不必生,徐不必死 快了不一定就能活,慢了不一定就会死 D.然后贤不肖尽为用矣 这样之后,贤德之人和不肖之人就都能为自己所使用了 1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叔敖通晓义理,为官和离任都不会受到情绪的干扰。 B.禹通晓生死之义,但是面对黄龙,依然十分害怕死亡。 C.

16、白圭认为“正直之士的节操”是天下最杰出的事情之一。 D.文章结尾指出贤主应用赏罚的方式役使“不肖”之人。 13.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 生不足以使之,则利曷足以使之矣? 14.请从“次非”“晏子”中任选一人,概述其面对生死考验时的做法,并谈谈你对这种做法的认识。(6分) 实用文档 东城一模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今言当世之务者,必曰所先者,宽赋役也,劝农桑也,实仓廪也,备灾害也,修武备也,明教化也。此诚要务,然犹未知其本也。臣以为所尤先者三焉,请为陛下陈之。一曰立志,二曰责任,三曰求贤。三者本也,制于事者用也。有

17、其本,不患其无用。 三者之中,复以立志为本,君志立而天下治矣。所谓立志者,至诚一心,以道自任,以圣人之训为可必信,先王之治为可必行,不狃滞于近规,不迁惑于众口,必期致天下如三代 之世,此之谓也。夫以一夫之身,立志不笃,则不能自修,况天下之大,非体乾刚健,其能 治乎?自昔人君,孰不欲天下之治?然而或欲为而不知所措,或始锐而不克其终,或安于积 久之弊而不能改为,或惑于众多之论而莫知适用。此皆上志不立故也。 臣观朝廷每有善政,鲜克坚守,或行之而天下不从,请举近年一二事以明之。朝廷以今之任人未尝选择,一用荐举之定式,患所举不得其人也,故诏以饬之,非不丁宁,然而当其任者如弗闻也。陛下以为自后所举果得其人

18、乎?曾少异于旧乎?又以守令数易之害治也,诏廉察之官举其有善政者俾之再任,于今未闻有应诏者。岂天下守令无一人有善政邪?苟陛下之志先立,奋其英断以必行之,虽强大诸侯,跋扈藩镇,亦将震慑,莫敢违也,况郡县之吏 乎?故臣愿陛下以立志为先,如臣前所陈,法先王之治,稽经典之训,笃信而力行之,救天下深沉固结之弊,为生民长久治安之计,勿以变旧为难,勿以众口为惑,则三代之治可望于今日也。 若曰人君所为,不可以易,易而或失,其害则大,臣以为不然。稽古而行,非为易也,历观前史,自古以来,岂有法先王,稽训典,将大有为而致败乱者乎?惟动不师古,苟安袭 弊,卒至危亡者则多矣。事据昭然,无可疑。愿陛下不以臣之疏贱而易其言,

19、则天下幸甚。 (取材于程颐为家君应诏上英宗皇帝书)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劝农桑也 劝:鼓励 B或始锐而不克其终 克:攻破 C故诏以饬之 饬:告诫 D稽经典之训 稽:考察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然犹未知其本也 吾其还也 B不狃滞于近规 师不必贤于弟子 C则不能自修 欲速则不达 D救天下深沉固结之弊 今者有小人之言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实用文档 A三者本也,制于事者用也 这三项是治国根本,临事裁决只是具体的功用 B非体乾刚健,其能治乎 没有健康的体魄,怎么能够治理好呢 C虽强大诸侯,跋扈藩镇,亦将

20、震慑 即使强大的诸侯、专横的地方军阀,也将(感到)震惊害怕 D愿陛下不以臣之疏贱而易其言,则天下幸甚 愿陛下不因为我的粗疏卑贱而轻视我的话,如果这样那么天下幸运之至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必期致天下如三代之世,此之谓也 惟动不师古,苟安袭弊,卒至危亡者则多矣。 1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议论国事的人没有认识到“立志”“责任”和“求贤”的重要性。 B君主的志向没有确立,是因为被方方面面的议论所迷惑。 C很多君主都想治理好天下,但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实现理想。 D君主取法古代改革时弊是恰当的举措,不会导致社会混乱。 14作者为什么希望君王要以立志为先?请

21、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具体说明。(5分) 实用文档 西城一模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答尹似村书 (清)袁枚 书来,怪仆悖宋儒解论语,仆颇不谓然。 孔子之道大而博,当时不违如愚者,颜氏子而已。有若、宰我,智足以知圣人,终有得失。趋庭如子思,私淑如孟轲,博雅如马、郑,俱有得失。岂有千载后奉一宋儒,而遽谓孔子之道尽是哉?易曰:“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孟子曰:“夫道若大路然,。宋儒虽贤,终”苟其得,虽童子,歌之而心通;苟其失,虽颜回,瞻之而在后岂难知哉! 在颜、曾之下;仆虽不肖,或较童子有余,安见宋儒尽是,而仆尽非也? 使宋儒而果贤也,自用

22、则小。”曰:“博学之,审问之。”书曰:“好问则裕中庸 而惟宋儒是有不审问者乎?有肯自用者乎?若一闻异己者而即怒,乌乎贤?必欲抹杀一切, 关忠武忠如市侩之把持者而已矣。古之人有往往始愿不及此,而后人报之已过者。归,是亦 法令于汉室,此其志也,岂料后之隆以帝称哉?宋儒阐宣周、孔,此其志也,岂料后之垂为道去其非,存其是,以求合圣人之哉?且安知其著书时,不望后世贤人君子为之补过拾遗, 乎?,然后束缚天下之耳目聪明,使,遵之者贵,悖之者贱自时文兴,制科立,大全颁 过也。今天下有二病焉,庸庸者习常隶如僧诵经、伶度曲而后止。此非宋儒过,尊宋儒者之,而不肯冒不韪以深造。凡此者旧,犹且不暇,何能别有发明?其长才

23、秀民,又多苟且涉猎, 矣。皆非尊宋儒也,尊法令也。法令与宋儒,则亦有分古仆幼时墨守宋学,闻讲义略有异,辄掩耳而走。及长,读书渐多,入理渐深,方悔为 人所囿。足下亦宜早自省,毋抱宋儒作狭见之迂士,并毋若仆闻道太晚,致索解人不得。 ,有删改) (取材于小仓山房诗文集”形容【注释】论语子罕中“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内容为宋代理学著作与理学家言论。孔子学问高深。大全即性理大全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遽谓孔子之道尽是哉 遽:断然 B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裕:渊博 C岂料后之隆以帝称哉 隆:盛大 D则亦有分矣 分:区分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

24、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孔子之道大而博/ 若一闻异己者而即怒 B仁者见之谓之仁/凡此者,皆非尊宋儒也 C以求合圣人之道乎/尊宋儒者之过也 D岂料后之垂为法令哉/方悔为古人所囿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儒虽贤,终在颜、曾之下 宋儒虽贤明,终究比不上颜回、曾参 实用文档 B是亦如市侩之把持者而已矣 这也就像把持市场的市侩之徒罢了 C遵之者贵,悖之者贱 遵循宋儒学说的就能成为显贵,违背它的就只能处于卑贱的地位 D致索解人不得 导致无法探索了解这样的人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使宋儒而果贤也,有不审问者乎? 其长才秀民,又多苟且涉猎,而不肯

25、冒不韪以深造。 13.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段引用孟子的话意在表明“道”并不是难以理解的。 B文章第三段以关武帝之事说明后人不必将宋儒之说视为法令。 C作者认为宋儒解释论语错误很多,自己的解释都是对的。 D作者恳劝尹似村早些觉悟,不要作那种见识狭窄的迂腐之士。 14. 尹似村写信来责怪作者违背宋儒的认识解释论语,而作者却“颇不谓然”。请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作者“不谓然”的理由。(5分) 实用文档 石景山一模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1】义騟传 【宋】岳珂 义騟者,九江戍校王成之铠骑也。开禧间,成以卒从戎四方山,屡战

26、有功,稍迁将候骑。成徇地至花靥,见病騟焉,疥而瘠,骨如堵墙,步且僵,莫适为主,絷而得之。会罢兵归,【2】饲以丰秣,几半年,肤革仅完,毛耏复生。日置之槽枥,整整然与群马不相顾,时一出系庑下,顾景嘶鸣,若自庆其有所遇,成亦未始异之。一日,有告马病,从成请騟往。始命鞍,踶鸣人立不可制,易十数健卒,莫能孰何。乃以归之成,成曰:“安有是!”呼常驭羸卒持鞚来,则帖耳训服如平时,骋控缓亟无少忤者。自是惟成乘则受之,他人则弗受,军中 咸指为驽悍。 嘉定庚午,峒寇李元砺盗弄潢池,统府调兵三千人以往,成与行。崎岖山泽,夷若方轨。 至月余,寇来犯,成出搏斗四五合,危败之矣,或以钩出其腋及鞬而坠死焉。官军亟鸣钲,騟屹

27、立不去,踯躅徘徊,悲鸣尸侧。贼将顾曰:“良马也。”取之。元砺有弟,适见之,色动曰:“我欲之。”遂试之,蹴踘进退,折旋良惬,即不胜喜,贮以上厩,煮豆粟,用金玉为铠,群渠皆酾酒来贺。卒有为贼掠取者,知之,曰:“騟他日未当若是,彼畜也而亦畏贼 耶!”窃怪之。 后旬余,复犯永新栅,官军闻有寇至,披鹿角出迎击。鼓声始殷,果乘騟以来,騟识我军旗帜,亟驰。贼觉有异,大呼勒挽不止,则怒以铁槊击之,胯尽伤。騟不复顾,冒阵以入,军士识之者曰:“此王校之騟也,是异服者必其酋。”相与逐之,执以下,讯而得其实,则缚以徇于军,曰:“得元砺之弟矣。”噪而进,贼军大骇,军士勇跃争奋,遂败之。朝廷方 患其跳梁,闻而嘉之,第赏有

28、差。众耻其功之出于马也,没騟之事,騟之义遂不闻于时。居 二日,騟归病伤,不秣而死。 孔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今视騟之事,信然!夫不苟受以为正,报施以为 仁,巽以用其权,而决以致其功,又卒不失其义以死,非德其孰能称之也。彼仰秣而恋豆,【3】历跨下而不知耻,因人而成事者,虽有奔尘绝景之技,才不胜德,媲之驽骀,何足算乎!(取材于桯史) 注释:【1】騟(y):紫色马。【2】耏(r):动物体毛。【3】骀(ti):劣马。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肤革仅完 仅:将近 B顾景嘶鸣 景:景色 C则缚以徇于军 徇:巡行示众 D巽以用其权 巽:同“逊”,卑顺 10下列各组语句中

29、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九江戍校王成之铠骑也 彼畜也而亦畏贼耶 B疥而瘠 历跨下而不知耻 C用金玉为铠 夫不苟受以为正 D讯而得其实 非德其孰能称之也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骋控缓亟无少忤者 (马)进退快慢(都听从驾驭)没有一点违背 B夷若方轨 平稳得就像走在平坦的大道上一样 C卒有为贼掠取者 终于有被贼寇掠走的人 D朝廷方患其跳梁 朝廷正为贼寇猖狂肆虐而担忧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众耻其功之出于马也,没騟之事,騟之义遂不闻于时。 实用文档 今视騟之事,信然! 13. 针对义騟的事迹,作者借孔子的话感叹“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30、。请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述义騟之“德”的内涵和相关表现。(4分) 14. 文章结尾作者表达了关于“德”与“才”怎样的观点?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 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6分) 实用文档 顺义一模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5题。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洲。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

31、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飞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 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

32、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 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和于姊姒,于卑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贞者,则贤矣。辨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此公卿大臣之所难。厥自兵兴,朝廷宠旌守御之臣,凭坚城、深池之险,储蓄山积,货财自若,冠胄服甲、负弓矢而驰者,不知几人!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若杨氏者,妇人也!孔子曰:“仁者必有勇。”杨氏当之矣! 赞曰:凡人之情,皆谓后来者不及于古之人。贤者古亦稀,独后代耶?及其有之,与古人不殊也。若杨烈妇者,虽古烈女,其何加焉

33、!予惧其行事湮灭而不传,故皆叙之,将告于 史官。 (取材于唐代李翱杨烈妇传) 注:李希烈:唐德宗时为淮西节度使,建中三年称王,公然反唐。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力不足,死焉,职也 职:本分 B.不如亟去 亟:赶快 C.侃遂忍之,复登陴 陴:城墙 D.率其徒将超城而下 超:超过 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 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B.君如逃,则谁守 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 C.以瓦石中贼者 有以弱弓射贼者 D.力不足,死焉,职也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 12.对下面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34、) A.兵与财皆无,将若何? 实用文档 既无兵又无钱,怎么办? B.百姓皆其战士也 老百姓都是你的战士 C.虽然,岁满则罢去 尽管县令是一城之主,但是任期一到就会离开 D.贤者古亦稀,独后代耶? 古代有贤德的人也不多,岂止是后代少? 13.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希烈叛军攻取项城,县令李侃无计可施,其妻杨氏勉励他应忠于职守,为国尽责。 B.杨氏认为仓廪之积、府库之财及全城百姓,都是抵抗叛军进攻可以凭借的有利条件。 C.杨氏以项城百姓“义不为贼”、誓死抵抗的信念晓谕叛军,从而遏制了叛军的气焰。 D.作者认为,杨氏以妇人之身,而能明辨行列、攻守,她的勇、智,堪比宠旌守御之臣

35、。 14.把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 若杨烈妇者,虽古烈女,其何加焉! 15.文中称杨氏为“仁者”,论语颜渊中,孔子释“仁”为“爱人”。请结合文意,概述杨氏的哪些行为体现了孔子所说的“仁”。(5分) 实用文档 通州一模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浦江县东行二十六里,有峰耸然而葱蒨者,玄麓山也。山之西,桃花涧水出焉。乃至正丙申三月上巳,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前一夕,宿诸贤士大夫。厥明日,既出,相帅向北行,以壶觞随。约二里所,始得涧流,遂沿涧而入。水蚀道几尽,肩不得比, 先后累累如鱼贯。又三里所,夹岸皆桃花,山寒,花

36、开迟,及是始繁。旁多髯松,入天如青 云。忽见鲜葩点湿翠间,焰焰欲然,可玩。又三十步,诡石人立,高可十尺余,面正平,可坐而箫,曰凤箫台。下有小泓,泓上石坛广寻丈,可钓。闻大雪下时,四围皆璚树瑶林,益清绝,曰钓雪矶。西垂苍壁,俯瞰台矶间,女萝与陵苕轇轕之,赤纷绿骇,曰翠霞屏。又六七步,奇石怒出,下临小洼,泉冽甚,宜饮鹤,曰饮鹤川。自川导水,为蛇行势,前出石坛下,锵锵作环佩鸣。客有善琴者,不乐泉声之独清,鼓琴与之争。琴声与泉声相和,绝可听。又五六步,水左右屈盘,始南逝,曰五折泉。又四十步,从山趾斗折入涧底,水汇为潭。潭左列石为坐,如半月。其上危岩墙峙,飞泉中泻,遇石角激之,泉怒,跃起一二尺,细沫散潭中,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