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期中综合评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差使(chi) 荒谬(mi) 仄歪(z) 惟妙惟肖(xio) B.镂空(lu) 寒噤(jn) 绥靖(su) 溃不成军(ku) C.颓唐(tu) 孤孀(shung) 骇然(hi) 诺诺(nu) D.伎俩(zh) 愧怍(zu) 诘问(ji) 张皇失措(hung,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阻遏吊唁琐屑大庭广众 B.鞠躬制裁佛晓穷愁潦倒 C.伧俗交御狼籍重岩叠障 D.驻足尴尬取缔自出新裁,A,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
2、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A.,“”。 B.。“”! C.。“”。 D.。“,C,4.(2015福州中考)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林则徐禁烟销烟的壮举家喻户晓,但他在治理水患、兴修水利方面的功绩 长期以来却鲜为人知。 B.初夏的榕城是蓝紫色的。十余米高的蓝花楹,戴着蓝紫色的花冠,看去很是 赏心悦目。 C.充满福州元素的音乐剧啊!鼓岭即将在榕城上演,广大市民都刮目相看。 D.在首届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上,非洲馆内多个展位此起彼伏的木鼓声,吸
3、引 了无数参观者。 5.下列作品、作者及出处搭配不当的一项是(3分)() A.芦花荡孙犁孙犁文集B.阿长与鲁迅野草 C.信客余秋雨秋雨散文D.苏州园林叶圣陶百科知识,解析 C项中的“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与前面表达的语意“即将”不相符合,改为“拭目以待”较好,C,C,5.下列作品、作者及出处搭配不当的一项是(3分)() A.芦花荡孙犁孙犁文集 B.阿长与鲁迅野草 C.信客余秋雨秋雨散文 D.苏州园林叶圣陶百科知识,B,6.(2015哈尔滨中考)下面情境下,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3分)() 【情境】“学雷锋小组”定于周日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然后去孤儿院 慰问。
4、组长王丽让张红把这件事转达给小组其他同学,并让她尽可能动员大 家积极参加此次活动。用五晚上,张红打电话通知了小组其他成员。 A.张红对周亮说:“你不是一直想入团吗,我现在就给你个机会。本周日上午 十点去孤儿院慰问,希望你参加并好好表现。” B.张红对李爽说:“本周日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去孤儿院慰问。这既是 一次公益活动,又是一次很好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一起参加吧!” C.张红对王明说:“本周日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要去孤儿院慰问小朋友。 我看你平时愣头愣脑,笨手笨脚,要不你就别参加了!” D.张红对赵鹏说:“明天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去孤儿院慰问,你务必准 时参加,解析首先要注意语言要
5、得体,即人物所说的话要符合这个人的身份、年龄、职业、性格等;另外,说话的时候,要委婉,不要命令式,B,7.(2015黄冈中考)语文实践活动。(7分) 2014年3月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 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全民阅读”首次被列入国家层面的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国家高度。 (1)阅读下边图表,在横线上写出调查结论。 2015年3月,某中学文学社对全校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 结果如下表,分析上表,你得出的结论是,玄幻武侠、时尚娱乐等类作品的快餐式阅读在中学生中流行,不重视经典阅读的现状亟待改变。 解析此题考查读表能力及表达能力。在解答此题时一要理解材料的主题
6、是“倡导全民阅读”;二要纵、横观察,找出规律;三要在前两者的基础之上流畅地表达,2)下边两幅漫画的题目都叫“读书”,请仔细欣赏,任选其 中一幅,分析漫画告诉我们的道理,甲幅:读书能使我们有更加开阔的 视野,帮助我们看到外面更加精彩 的世界。(或: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还要关注窗外事。)乙幅:读死书会束缚人们的手脚。(或:不会活用知识的人是可怜的。,我选幅,它告诉我们:,3)请仿照下面画波浪线句子的内容和结构仿写两个句子。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 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 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
7、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 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 读,我 ; 读,我,示例:读冰心的诗歌我感悟了纯真细腻的情感读培根 的随笔我体会到了透彻深邃的哲理/读傅雷的家书我 学到了谦虚严谨、积极向上的做人道理读高尔基的小 说我拥有了战胜坎坷命运的力量/读鲁迅的诗集我获 得了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坚韧意志读陆游的诗词 我树立了忠诚爱国、抗敌立功的志向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分析示例,不难看出示例是在显 示各种文学作品给人心灵与灵魂上带来的影响。基于这点, 我们可以选择熟悉的文学作品,表述其在思想情感上给我们 的指导作用,二、阅读理解(共45分) (一)苗族银饰韩宗树
8、(2015柳州中考) 苗乡俗语说:锦鸡美在羽毛,苗女美在银饰。当你行走在苗 乡时,无论是在人头攒动的集市,还是在石板铺路的村寨,都会 有三三两两的苗家阿雅(妇女)、黛帕(少女)穿着由五彩的花 边和闪亮的银饰镶成的民族盛装映入你的眼帘,让你感受到 苗族银饰悠久、神奇、精美的文化魅力,苗族人酷爱银饰,不管在哪里生息繁衍,服饰(特别是银饰)都会成为当 地的亮点和人文景观。据有关史料记载,自秦汉以来,苗族的银饰文化得 到一脉相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苗族金银神话的诠释。苗家人一生中 用银处极多,尤其女性更胜,主要有三项。一是青年男女定情,男方要送女 方银镯、耳环等饰品做信物。而在正式出嫁时,如男方送不足
9、一定银两 则不能成婚。二是日常家珍饰银、存银又是苗家富有的象征。日常生活 中,用银子来馈赠也是常事。为求“长命富贵,驱鬼避邪”,苗人从少年乃 至中年,在手、脚、耳等处均系上适量的祀保银钏。三是给老年人祝寿 或送终都离不开银子或银饰物。总之,“以银为结,以银为彩,以银为荣,以 银为贵”,成为苗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由于苗族在国内外散居很广,其银饰的品种也纷繁多样,主要有银雀凤冠、银牌耳环、银项链、银手镯、银脚环等等。在结构上有对称式、均衡式、连接式和放射式。图案则多为龙凤花鸟等动植物形象构成,造型生动,玲珑精美,从古迄今,苗族银饰的工艺水平从粗糙不断走向精美。这些令人叹为观止 的民间艺术奇
10、葩,都是由银饰工匠们手工制作的,工艺方法为铸炼、捶打、 编结、刻花、雕纹等。制作流程大抵经过吹烧、锻打、镶嵌、擦洗、抛光 五道工序。苗族银匠在锤砧劳作上是行家,在造型设计上也堪称高手。他们 善于从妇女的刺绣及蜡染纹样中汲取创作灵感,并根据传统习惯、审美情趣, 在细节、局部的刻画上推陈出新。经过银匠精心设计和加工,件件银饰各具 其妙。其中最具民族特色,又充分体现银匠聪明才智的是“呆四连环套梅花 戒指”。它比现代魔方还巧妙,由四个连环组成,每个连环上有,形状物,平折成90度,其上饰有数朵梅花,每环交错套在一起,能分能合。此 戒指若分开后,不熟悉之人难以复原,故名“呆四连环套”。 苗族银饰丰富多彩,
11、天成一韵,就像一首用白银写就的美丽诗篇,那么纯净, 那么隽永,那么令人回味无穷,百读不厌,8.下列关于“苗族银饰”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苗族银饰品种繁多、制作精美,是苗乡亮丽的人文景观。 B.苗族的银饰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其传承发展得益于苗族金银神 话的诠释。 C.苗族银饰的图案由龙凤花鸟等动植物形象构成,与苗家的刺绣 及蜡染纹样一致。 D.令人叹为观止的苗族银饰都是由民间银饰工匠手工制作而成的,解析 C项“由龙凤花鸟等动植物形象构成”,而文中语句是“多为龙凤花鸟等动植物形象构成”,两者的区别是“多”字,表明是大多数,还有特殊情况,故C项语句表达与文章内容不符,C,9.根据原文
12、内容,下列表述不够准确的一项是(4分)() A.苗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标志是“以银为结,以银为彩, 以银为荣,以银为贵”。 B.银饰文化渗透于苗家人日常生活,男婚女嫁、祝寿送终、遗产 继承都离不开银制饰物。 C.苗族银匠是锤砧劳作的行家,是造型设计的高手,其所制作的银 饰堪称民间艺术奇葩。 D.“呆四连环套梅花戒指”是最具苗族民族特色、充分展现银 匠才智的苗族银饰,解析可参考文章第段,文中提到苗家人用银处一共有三项,有“青年男女定情”“用银子来馈赠也是常事”“给老年人祝寿或送终都离不开银子或银饰物”。文中没有提到“遗产继承”,故B项与文章内容不符,B,10.下列对文章写法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
13、是(4分)() A.第段描述苗女的民族盛装,点明苗族银饰之美,引出下文,使全文形成 “总分”的结构。 B.第段中加点的“大抵”一词准确说明苗族银饰基本的制作流程,符合 实际,也不排除例外。 C.第段中的画线语句运用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具体而形象地说 明“呆四连环套梅花戒指”的特点。 D.第段文字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展示了苗族银饰的非凡魅力,体现说明 语言的生动性,解析文章第段点出苗银之美,段是对苗银的详细介绍,最后第段是对苗银的赞美和评价,所以全文结构应是“总分总,A,二)生命之芯李雪峰 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 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
14、芽。不久,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 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到半月, 院子的上空就摇曳着一片苍翠,连一束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清风徐徐地 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 碎片一样。 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张扬扬的葡萄叶子的。清晨推窗一望,绿叶田田, 满眼碧绿的饱满苍翠,让人感觉到了新一天的爽朗和清新,暮秋时节,满藤的叶子都已枯黄了,飒飒秋风一吹,便有三三两两的叶子 不停地从藤架上飘飘扬扬地凋落下来,落在庭院、墙角和台阶上,像一只 只再也不能飞的蝴蝶。这时,素爱清爽的妻子便不得不时时清扫那些落 叶。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
15、,到中午或傍晚时就又 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四五遍,也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 就又落下了。 妻子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 又无奈。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剪摘葡萄时,妻子不是挑紫透的 先摘,把那些没有熟透的葡萄串子留着,而是一次全早早摘了,不论有没 有熟透,摘得一串不留。妻子说,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 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 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 然后开始汹涌地凋落,一夜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 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叶脉还青着,只是叶缘黄卷
16、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 落了。 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 些褐色的新条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偶尔飞来三两只鸟雀,怔怔 地栖落在上面,然后啁啾几声就怏怏地飞走了,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 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 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岁月也就黯淡了。 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 己生命的秋天里。 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生命的纯粹使命,或许就 是作物们的灵魂,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
17、就提前来临 了。 坐在静静的葡萄架下,仰望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 敬意。无论是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青青的葡萄, 还是我们脚下的一把泥土,一切都是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灵魂的,选自时文选粹精品散文,南方出版社。有改动,11.阅读选文,完成填空。(3分) 作者在暮秋时节描写葡萄藤叶下落时,用“三三两两” “飘飘扬扬”写出了叶子凋落时悠闲的特点,表现了 作者对叶子飘落姿态的之情;去年中秋叶 落时,用“一下子、一夜的工夫、早早地”等词语,则 写出了叶子凋落时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 藤叶因果实夭折而骤然憔悴落地的痛惜之情,欣赏 仓促,12.本文第段中写道“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
18、意”,请结合 文中具体内容说说作者产生敬意的原因。(5分,示例:葡萄藤虽然是作物,但在它们生命的繁衍与生长中,有自己的梦想和灵魂。为了实现梦想,它们辛勤耕耘(“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当果实夭折时,它们黯淡,但黯淡之后的来年,它们依然绽放出盎然生机(“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由此,作者发出了“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的感叹,13.这篇文章,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情感对葡萄藤叶进行了生动的描 绘,请你细细品味,然后对下列语句进行赏析。(8分) (1)暮秋时节,满藤的叶子都已枯黄了,飒飒秋风一吹,便有三三两两的叶子不 停地从藤架上飘飘扬扬地凋落下来,落在庭院、墙角和台阶上,像
19、一只只再 也不能飞的蝴蝶。 (2)不久,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 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到半月,院子的上空就摇曳着一片苍翠,连一束金黄 阳光也漏不下来,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把葡萄的落叶比作不能飞翔的蝴蝶,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葡萄叶凋落的样子,表现了作者对藤叶的怜爱之情。 句中连用了“伸展”“剪”“摇曳”“漏”四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 葡萄生长的茂盛,充满生机和活力,显露了作者对藤叶的喜爱之情。茂密、 苍翠的葡萄叶令作者兴奋、愉悦,并让他“感觉到了新一天的爽朗和清新,三)给地震波一个空间段奇清 (2015潍坊中考) 地震从来都是令人恐惧生畏的自然现象。在科学技术落后
20、的旧时代,地 震就如同一个暴君,人类只能任它鱼肉宰割。如今,科技发展一日千里,但对 地震似乎也没有很好的办法。鉴于地震造成的巨大灾难大多是建筑物倒 塌而导致的,人类不断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等级,但却极大地增加了建筑成本。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法国马赛菲涅尔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正在尝试换一 种思路用比较少的成本、简单易行的办法,减少或消除地震对人类的 危害,我们知道,地震就是地震波造成的地面震动,而地震波又分为横波和纵 波,当横波与纵波在地表混合形成“面波”时,它们的破坏性最强。 法国科学家们想,地震波之所以能成为面波,是因为地震波形成之后,在 地下找不到一个安身之处,便横冲直撞到了地面,造成地面建筑物
21、成批倒 塌,人员大量伤亡。鉴于此,他们开始了“给地震波一个空间”的研究。 其方法是在地面钻孔。不过,这种“孔洞”不是在地面随便打上一些就 能行的。科学家们通过预测地震波的波长范围,通过运用计算机模拟计算, 最后得出结论,这些孔洞的直径应为0.3米,孔洞与孔洞之间的距离应为 1.73米;由于面波只在地表传播,所以孔洞的最大深度只需5米,在地面打孔洞是受到“隐身衣”的启发。人们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 因为物体阻挡了光波通过,被阻挡的光波反射到了人的眼睛里就会成像。 物体能“隐身”,是人们为物体穿上了某种衣服,即给物体表面涂上了一 种特殊材料,此时光波会绕物体而行,如同没被阻挡一般,人们也就看不见 物
22、体了。 在地面钻孔就如同在“视觉隐形”时给物体穿上特殊隐形衣,地震波 的“眼睛”也就“看”不到地面的物体了,不能再对其形成破坏。不,此 时的地震波并不需要“看”地面的物体,因为孔洞已经让它们在里面很 舒适了。 法国科研团队在法国阿尔卑斯山的某一处山脚下先后诱发了两次人工 地震,监测发现孔洞让80%以上的面波消失于无形,不过,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和天气的多变性等不确定因素,要求孔洞这种 “超材料”的位置必须高度精确。法国科研团队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手 段发现,运用超大功能计算机等设备,完全能够精确定位钻孔位置。 精确定位后的孔洞能够对地震波传播介质造成突变,改变其折射方向。 折射后的地震波相互接触后产生
23、共融,最终使本来可以造成天塌地陷的 能量化为乌有。目前,这项技术已被运用于对海啸的控制了,给“地震波”一个空间,是换一种思维方式对待地震,不是与之为敌, 也不是被动地逃避,而是主动地为地震波准备一处歇脚的地方,让其与人 类“共融”。如此,地震波也就会对我们“以礼相待,选自思维与智慧2015年第3期,有删改,14.第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2分,打比方,15.“地面钻孔”为什么可以消减地震灾害?请说明其中的 道理。(4分,孔洞能够对地震波传播介质造成突变,改变其折射方向。折射后的地震波相互接触后产生共融,16.请简要分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5分,主动地为地震波准备一处歇脚的地方,让其与人类“共融”。如此,地震波也就会对我们“以礼相待,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地震波以人的特性,使语言更有趣味,生动地说明了“给地震波一个空间”的重要作用,17.科学家为“给地震波一个空间”开展了哪些研 究工作?请结合全文概括。(6分,通过运用计算机模拟计算,确定孔洞的直径、深 度和洞间距离。两次诱发人工地震并进行监测。 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发现能够精确定位孔洞 位置,三、写作(50分) 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她站在那里,就是一首诗。 2014年5月10日,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南开大学,共贺叶嘉莹教授九十 华诞。叶嘉莹,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禁烟题库考试题及答案
- 戒毒民警考试题及答案
- 民间借贷中介合同范本
- 道路清洁工人合同范本
- 苹果果树买卖合同范本
- 酒店提升改造合同范本
- 物料借用返还合同范本
- 济宁中介租房合同范本
- 河南省开封市金明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自助饮料租赁合同范本
- 2024年北京事业编笔试题(附答案)
- 多元文化主义政治困境-洞察及研究
- 小学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 冲压工艺培训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移民服务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与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电信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租车紧急预案管理制度
- 2025秋人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1.2.4 绝对值
- ICU呼吸衰竭的护理查房
- 油田试井队管理制度
- 局部麻醉完整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