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泉河河道设计治理研究_第1页
白洋泉河河道设计治理研究_第2页
白洋泉河河道设计治理研究_第3页
白洋泉河河道设计治理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白洋泉河河道设计治理研究1 概况白洋泉河是丹河的一级支流, 发源于陵川县平城镇杨寨村,于泽州县东下村乡棘针掌汇入丹河干流,流域总面积 625.3km2,流域长度 48km,平均宽度 13.65km,平均纵坡 10.2‰。河道设计治理长度 9.5km,分县城段和农村段两部分。县城段治理长度 2.65km,起止桩号 0+0002+650;农村段分 3 段,治理长度为6.25km, 起止桩号为 4+3005+670、16+67017+786、39+466 43+230;支流入河口治理长度 0.8km.2 任务及规模工程任务为保护各治理段范围内的人口、耕地和交通道路的防洪安全,理顺紊乱的

2、河道,减少河床摆动,清理河床淤积,根据治理河段现状布置堤防。 县城段河道保护 6 个村、1.2 万口人、800 亩耕地、1 条县道,1 座桥梁及 4 条乡村道路的防洪安全; 乡村段河道保护 6 个村、0.9 万口人、2500 亩耕地、1 条高速公路、2 条县道、4 座桥梁及 7 条乡村道路的防洪安全。根据 防洪标准( GB50201-94),工程治理范围内沿河两岸村镇人口少于 20 万,工矿企业基本属于小型,防洪等级标准为:县城段等,乡村段等;重现期适合采用县城段 20 年一遇,农村段 10年一遇。3 水文地质条件3.1 水文根据 山西省水文计算手册对河道分段进行洪水计算。 白洋泉河治理河段分

3、段洪峰流量结果如下:( 1)云谷图段防洪标准为 10 年一遇,河道最大设计洪峰流量为 47.2m³/s;( 2) 潞城段河道设计标准为 10 年一遇,河道最大设计洪峰流量为 192m³/s;( 3) 丈河村段河道设计标准为 10 年一遇,河道最大设计洪峰流量为 228m³/s.( 4) 支流羊河段防洪标准为 10 年一遇,河道最大设计洪峰流量为 40.2m³/s.3.2 地质本区地貌形态主要为黄土丘陵区,剥蚀侵蚀严重,沟谷发育,大部为平缓低山,以剥蚀为主。 治理段地形总体平坦开阔,地表覆盖上更新统黄土,侵蚀下切及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普遍淤积提高,沿岸黄土冲

4、沟及阶地发育,主河床较窄,形成较宽的河漫滩。 岩性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物。 地下水含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次为岩溶裂隙水及少量上层滞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及堆积层中;裂隙水埋藏于基岩石灰岩岩溶裂隙中,上层滞水零星分布于人工填土和第四系粘性土中。区内未见自然不良地质现象。 由于本区地势平坦,不会发生大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 根据实地踏勘和调查区域地质资料,在工程区及其附近不存在全新活动断裂构造,也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等不良工程地质作用。根据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确定堤防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g( 相当于地

5、震基本烈度度),不考虑地震液化问题。4 工程现状及问题分析4.1 工程现状陵川县位于山西省东南端,属太行山革命老区,是全省 两区;开发县( 区)之一,经济基础相对薄弱。 近年来,全县大力实施 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活县;三大战略,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河道两岸居民生产活动的加快, 天然河道被挤占现象越发严重。 如本工程县城段全长2.65km 全被挤占或开垦种植; 农村段全长 6.85km, 全部被开垦种植。 以上种种现象致使河道的行洪能力伤失或大大减弱。4.2 问题分析数十年来,全县降水量偏少,河道基本常年干涸,即便在汛期也是少水,河道防洪重要性得

6、不到体现。 同时由于河道在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难题,城市快速发展产生的大量建筑和生活垃圾随意倾倒河道内,严重堵塞河道;河道沿线居民则大面积开垦河床,加速河道两岸水土流失,岸线破损,生态多样性处于劣势,急需改善。山体森林覆盖水平较低。 如若突发较强降雨,将给河道沿线农田、厂矿和居民人生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因此,治理本工程势在必行。5 工程设计5.1 工程布置原则及堤型选择5.1.1 工程布置原则工程堤防布置服从河流的流域规则,利于工程安全和综合效益的发挥;堤线走向与布置位置,应服从河流的治导线;堤距应能满足河道过水断面要求,保证设计的洪峰流量能安全通过;河道底坡基本按河道现状底坡进行布置。5.1.2 堤型选择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堤防型式主要有浆砌石护岸堤防和浆砌石重力式堤防两种。 护岸堤防顶宽 0.5m,迎水坡比 1:1.5,背水坡比 1:1.0;重力式堤防顶宽 0.5m,迎水面直墙,背水面坡比 1:0.35;堤内均设有 50mmPVC 排水管,梅花型布置,间距 2.0m,后设反滤;堤防每隔 10.0m 设分缝,缝填聚乙烯闭孔泡沫板。5.2 堤顶高程的确定根据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堤顶高程应按设计洪水位加堤顶超高确定。河道设计水深采用规范推荐的公式,逐段试算,公式为:5.5 支流入河口治理汇入口堤防型式为 M7.5 浆砌石重力式堤防,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