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_第1页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_第2页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一年一次的端午节即将来临,吃粽子是很多中国人的传统习惯,虽然平时里可以 买到新鲜粽子,超市里也可买到速冻的,但更多的人选择在端午节这天购买很多粽子或是 自己买原料包了吃,也只有在端午节这天吃,才觉得有意思.粽子的来历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的习惯,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 臣屈原的。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积极主张楚国联合齐国,抗击秦国,他的意 见没有被采纳,反而被罢了官,发配到边远的地方。楚国快要灭亡时,农历五月五日这天,屈原投汨罗江自杀。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好吃 的食物。这样年复一年,人民为了纪念这位爱国

2、诗人,每逢端午节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 里祭祀屈原。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梦里梦到屈原,就问他:“我们给您投去那么多的食 物,您吃到没有?”屈原说:“你们送给我的饭,都让那些鱼虾鳖蟹吃了。”老人问“怎 样才不会被他们吃掉呢?”屈原说:“你们用竹叶把饭包起来,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们以为是菱角就 不敢抢着吃了。第二年的端午节,人们就照着屈原说的话,向汨罗江里投下尖角粽子。可是,过 了端午节后,屈原又给老人托了个梦,说:“谢谢你们给我送来了那么多粽子,我吃到 了。但大多数仍是被鱼虾鳖蟹吃了。”老人问屈原:“还有什么办法呢?屈原说:“送粽子的船要打扮成龙的样子,因为鱼虾鳖蟹属龙管辖,它们不敢吃 龙王

3、的东西。” 从那以后,年年端午节那天,人们划着龙船到汨罗江送粽子。这就是端午 节吃粽子划龙舟的来历。粽子属不容易消化热量又高的食品,最忌狼吞虎咽的吃法,食用时可搭配青菜进 食,吃完后可喝点蔬菜汤,酸菜等之类的汤品帮助消化或饮用些浓茶、柠檬汗、茶冻或奇 异果之类的甜品,可去油腻且可且消化。 粽子可以冷吃,而且冷吃的口感会更好,但是, 粽子冷却后会变硬,食用后更容易刺激消化道,因此从冰箱拿出来后应充分加热,煮热变 软后才可食用。尤其需要提醒的是,食物消化从胃到肠,至少需要停留6 个小时,因此,晚上临睡前绝对不能把粽子当夜宵,否则一晚留在肚子里不易消化,伤害胃粘膜。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年历的一个节日

4、端午节。这个节日,是我们裹粽子的日子。每一年的这一天,许多人家都会包裹粽子,许 许多多不同味道不同种类的粽子,都会在这个粽香的季节纷纷涌现。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向来都说法不一。有些人都将它视为是纪念于五月初五 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有人说,这一个节日在古代,是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 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 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后来的后来,端午节的意义起了变化。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及 崇高的人格,将这个一直流传的端午原意给忘了,把一些

5、原先未必是纪念屈原的划龙船及 包粽子等习俗,联系到他的身上粽子由来的传说:公元前 340 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 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 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 夫。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 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对他说

6、: 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 于是,人们 便以菰叶裹黍 ,做成 角黍 。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 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 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 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 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 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 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 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 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 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