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名帅Jt議拨 学科:生物教学内容:遗传和变异课后习题解答与提示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复习题】(课本第6页)一、填充题1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噬菌体侵染细菌2. DNA、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二、判断题1. X2.X三、简答题答案: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等分开,并且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的作用;要实现这一设计思路,应具备的技术手段关键是细菌的培养技术和DNA与蛋白质的提取分离技术;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是:科学成果的取得必须有技术手段做保证,技术的发展需要以科学原理为基础,因此,科学与技术是相互支持、 相互促进的。【实验九讨论题】
2、(课本第6页)1 答案:因为上清液是血浆,不含血细胞,而沉于试管底部的鸡血细胞的细胞核才有 DNA,所以提取鸡血细胞中的 DNA时,要除去血液中的上清液。2. 答案:步骤1和步骤3两次加入蒸馏水的作用是不相同的。步骤1中向鸡血细胞溶液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浓度低于血细胞内细胞液浓度的溶液,这样,根据渗透作用的原理,水分子会大量渗入血细胞中,使血细胞胀破而得到DNA。而步骤3中加入蒸馏水是为了使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达到DNA溶解度最低时的 NaCI浓度(0.14 mol/L ),这样,由于氯化钠浓度的下降,DNA的溶解度不断减小,DNA分子就可从氯化钠溶液中析出, 从而得到实验所需的 DN
3、A。3答案:DNA的直径约为2nm (1nm =10m),而实验中出现的丝状物是肉眼可见的(约0.11mm)(因DNA分子表面还有大量的杂质),其直径比DNA的直径大得多,故 实验中出现的丝状物的粗细并不表示一个DNA分子直径的大小。【旁栏思考题】(课本第2、4页)1 提示:作为遗传物质至少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 在细胞生长和繁殖的过程中能精确地复制自己。(2) 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以及新陈代谢。(3) 具有储存巨大数量遗传信息的潜在能力。(4) 结构比较稳定,但在特殊情况下又能发生突变,而且突变以后还能继续复制,并 能遗传给后代。2答案:因为硫仅存在于 T2噬菌体的蛋白质
4、组分中,而磷则存在于DNA的组分中。 用14C和18O等元素是不可行的,因为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 DNA分子子的组成中都含有这 两种元素。解题方法指导1课文中第一题易答成“肺炎双球菌实验”和“噬菌体实验” ,这样答是错误的。因为 科学家用“肺炎双球菌”和“噬菌体”做过很多实验,而只有肺炎双球菌的转化 实验以及噬菌体侵染细菌 的实验才是证明 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的最有力、最经典的实验。所以本题必 须准确作答,不得漏去关键字眼。2由于 DNA 和蛋白质都是绝大多数生物体(除极少数 RNA 病毒外)的最主要成分。 而这两者之中哪个为遗传物质,必须将其分开,这样才能单独、直接去观察其各自的作用, 直
5、截了当地确定何者为遗传物质。3解答判断题第一题注意:一是题中的细胞应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对于原核细胞来说,它有DNA,但其DNA 是裸露的 DNA 分子, 并没有出现染色体, 而真核细胞除有 DNA 外, 还有由 DNA 及蛋白质 构成的染色体。二是染色体主要由 DNA 与蛋白质构成,存在于细胞核中。但细胞中的 DNA 并非都用 来构成 DNA ,它还是细胞质中两种重要细胞器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成分。所以该题与前 面所学知识紧密相关。4一个生物体,无论多简单低等,都是由许多成分构成的,如果将这些成分混合在一 起,一同研究何者为遗传物质,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关键之处,应将各成分分开,单独去 研
6、究,但这些物质都是微观物质,需要特定的方法和技术才能完成。5要掌握各类生物的遗传物质组成。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包括 DNA 和 RNA, DNA 是 主要的遗传物质;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大多数也是由 DNA 和 RNA 组成,也以 DNA 为主; 而对于病毒来说,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遗传物质,要么只有DNA (如噬菌体),要么只含有RNA(如烟草花叶病毒和逆转录病毒),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还未发现同时含有 DNA和RNA 的病毒。6“实验九” 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是本学期的重要实验之一,也是较难的一个实验。 对本实验应重点掌握几点:一是 DNA 粗提取的原理及 DNA 鉴定的原理;二是提取和鉴定
7、DNA 的步骤;三是记住实验中用到的试剂、药品的浓度及作用,特别是实验中多次用到蒸 馏水和氯化钠,其作用各不相同;四是要能够正确地描述各步的现象并分析结果。二、DNA 分子的结构和复制【复习题】(课本第1011页)一、填充题1 腺嘌呤(A)脱氧核苷酸、鸟嘌呤(G)脱氧核苷酸、胞嘧啶(C)脱氧核苷酸、胸 腺嘧啶(T)脱氧核苷酸2. 模板、原料、能量、酶、独特的双螺旋结构、碱基互补配对二、判断题1. V 2.X三、选择题1. D 2. B四、识图填充题1胞嘧啶( C) 2腺嘌呤( A) 3鸟嘌呤( G)4胸腺嘧啶( T)5脱氧核糖 6磷酸 7(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8碱基对 9氢键 10一条脱氧核
8、苷酸链的片段 【实验十讨论题】 (课本第 9 页)1 提示:DNA虽然只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但每个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数量各不相同;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就是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或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即相同的碱基对数,若其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则其代表的遗传信息也发生改变;在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其代表的信息亦变化无穷。所以碱基对千变万化的排列顺序使 DNA储存了大量的遗传信息。2 答案:DNA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开始时, DNA分子首先利用 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叫做解旋。然后,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
9、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随着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也不断地延伸, 同时,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各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这样,复制结束后,一个DNA分子就形成了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新复制出的两个子代 DNA分子,通过细胞分裂分配到子细胞中去。解题方法指导1. 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其结构简式可表示为:2. 在双链DNA分子中,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相等,即( A + G) = ( T + C)。因为根 据碱基互补配对, A = T , C三G。另外,细胞进行分裂(有丝分裂或无丝分裂)
10、,DNA 的复制是在间期完成的。3. DNA的多样性的原因: 各DNA分子的碱基对的数量不同。 DNA分子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4. 掌握四分体、染色体与 DNA的关系表:八染色单体汀1染色体A3链DNA1染色单体/1亍v 四分钵链 DNA门染色单体b1染色体*1个DNA分子(駅链)一2个单 土1个DNA分子f双链)“一2亍单(A、A为同源染色体,a、a互为姐妹染色单体,b、b互为姐妹染色单体)三、基因的表达【复习题】(课本第17页)一、填充题1. 遗传效应的DNA、生物性状2. TGCCTAGAA、UGCCUAGAA、3、3、半胱氨酸、亮氨酸、谷氨酸二、判断题1.x2.X三、选择题1
11、. C 2. C四、简答题答:DNA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旁栏思考题】(课本第16页)答案:根据密码子表,如果转录时密码子 CCU的第一个碱基 C换成G,合成的氨基酸 序列中的脯氨酸就会变成丙氨酸, 也就是说氨基酸的序列发生了改变。 如果发生差错的是第 三个碱基,则对氨基酸的序列不产生影响,仍然是脯氨酸。解题方法指导1本节是中学生物阶段第一次接触“基因”的概念及相关的简单的知识,应认真理解 及掌握,以便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在这里应首先理解基因与脱氧核苷酸及染色体、DNA的关系,其次应初步了解它的作用。一条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只含有一个D
12、NA分子,这个DNA分子是由大量的脱氧核苷酸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而成的长链,如果在这条长链(DNA分子)上相邻的某些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在生物个体的子代和亲代之间能控制或决 定某种性状,即其所代表的遗传信息起到了(基因)表达的作用,那么,这些脱氧核苷酸序 列就是一个基因。所以一般来讲,一个DNA分子上都含有多个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这些基因可能连在一起,也可能两个基因之间有一段脱氧核苷酸序列隔开,但这些序列并未构成基因或构成无遗传效应的一个片段。因而在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即能够表达)的片段才是基因。2无论是DNA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还是在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中,都必须遵 循这个原则。在 DNA
13、分子中,只有 A、G、C、T四种碱基,在 DNA复制过程中,碱基互 补配对原则是 A = T、C三G。在RNA分子中,碱基是 A、G、C、U四种,即碱基“ T” 被碱基“ U ”替代。转录是将遗传信息从DNA传递到mRNA上的过程,该过程实际就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这个过程仍需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时A = U、C三G。翻译是将 mRNA上的遗传信息(密码)通过 tRNA的作用,翻译为蛋白 质的过程。mRNA上每三个相邻的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而每一个tRNA上有三个与一个密码子碱基互补(A= U、C三G )的碱基,构成一个反密码子。每一个tRNA携带有一个相应的氨基酸,
14、而决定这个氨基酸的遗传信息直接来自mRNA上,所以查密码子表时,一定要用mRNA上的密码子而不能用 tRNA上的反密码子来查。3识记:真核生物的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小,由于 DNA是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 核孔进入细胞质中,所以其复制在细胞核中进行。在核内,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转录,合成mRNA , 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在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在真 核生物中,还有少量的 DNA存在于细胞质(如叶绿体、线粒体)中,这些 DNA的复制、 转录及翻译都在细胞质中进行。4.理清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而DNA是由一个个的片段一一基因连
15、接而成的,所以它们的关系就不难理解。如果将一个很 长的“句子”比喻成“ DNA ” ,则“基因”就是构成这个句子的“单词”,而载有这个句子的“纸”就是“染色体”。5观察密码子表可以发现,在64个密码子中有61个是各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有3个即UUA、UAG、UGA并不决定任何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以只有一个密码子,如色氨酸; 也可以有数个密码子,如苏氨酸有四个密码子。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几种不同的密码子决定, 这种情况叫做密码子的兼并性。第二节遗传的基本规律一、基因的分离定律【复习题】(课本第2728页)一、判断题1. X2.X3. X二、选择题1. D2. B三、简答题1. (1)这两只黑毛牛的基因
16、型分别是Bb和Bb,棕毛小牛的基因型 bb。(2)棋盘法遗传图解如图:da x jh和亲鬥丄a s*跑+(id A(3)这两只黑毛牛能够生出黑毛牛,生出黑毛小牛的概率为42. (1)第一组:rr X rr;第二组:RrX Rr;第三组:Rr X rr(2) 根据第二个组合可以判断出显性性状是圆粒。原因:根据显性和隐性基因的原理,第二个组合亲本的后代中出现了性状分离,由此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一定是杂合体,亲本所表现出来的性状一一圆粒就是显性性状。而其他两组组合不能断定何者为显性类型。(3) 第三个组合为测交试验,遗传图解(棋盘法)如下:测交亲本 Rr Xn测交后代配子f1 p22rr土Rr13. (
17、1) Aa , Aa (2) 1/4(3) AA 或 Aa , 2/34. 非甜玉米是显性性状,甜玉米是隐性性状。【实验十一讨论题】(课本第23页)1. DD、Dd和dd组合的机会各是 1/4、2/4和1/4。2提示:可以从基因分离与随机结合和生物性状数量之间的关系、手,目的是为了学 习下一小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作铺垫。3不能,因为这是一种随机性,只有统计的样本数量足够大时,统计结果才能符合实 际情况。【旁栏思考题】(课本第26页)后代发病率为3/4而不是1/4。解题方法指导1. 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豌豆种子的性状是一种生物的一种性状,但这种性状有两种表现类型即圆滑
18、种子和皱缩种子,则圆滑与皱缩就是一对相对性状。本题中兔的白毛与黑毛是兔的同一性状一一毛色的不同表现类型,所以是相对性状。而狗的长毛应与短毛是一对相对性状, 其同一性状是毛的长度; 狗的卷毛应与直毛是一对相 对性状,是毛的形态这一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2. 在生物的遗传过程中,纯种显隐性亲本杂交时,亲代的一些性状可以在杂种子代中 表现出来,这一性状称为显性性状;有些性状未能在杂种子代中表现出来,称为隐性性状。这里特别注意,“未显现”并不是“不能表现”,只是“隐而未现”而已。实际上就是显性基 因抑制了隐性基因的表达。3. 纯合子的个体产生的配子只有一种,自交时是相同配子的结合,又形成纯合子,所以
19、不发生性状分离。 杂合子由于基因的分离而形成异型配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就可能产生纯合子,如下图:4测交是用隐性纯合体与杂合体杂交,其子代中显性性状个体数与隐性性状个体数之 比为1 : 1的关系。测交的意义在于通过测交,可以测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测交后代特定 的比例关系,往往是解答某些遗传题的突破口。5. 在做实验一时,为了保证结果概率的准确性,一定要减少、的主观性,避免人为 误差。如应选择大小一致、质地统一、抓摸手感一致的小球;桶内小球要充分混匀;不要看 着桶内的小球抓,应随机去摸,且顺便搅拌一下,以增大其随机性,等等。6. 旁栏思考题解法如下:设并指B对正常指b为显性,则盼)Bb(并
20、指)x($)Bb併指)IBB : 2Bb : bb (并指)(并指)(正常指)3基因型为BB和Bb均为并指,总概率为 一。4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复习题】(课本第34页)一、填充题1. (1) 1/4(2) 7/162. 1/23. CCEe4. SsAa、ssAa 1/8二、选择题1. D三、简答题1. RrTt x rrtt表现型的种类和数量关系基因型的种类和数量关系Rrx rr廿覧tt 子代墓因IRrttITl IrrTtht = lmt代f现感 j葵p.” 厚売=i紫屈売必7薄壳=1紫皮糰直H ”厚龙=i红皮草花 1红皮薄売=二|红皮薄売所以在RrTt和rrtt杂交,子代基因型和它们
21、的数量比是IRrTt : IRrtt : IrrTt : 1rrtt。子代表现型和它们的数量比是1紫皮厚壳:1紫皮薄壳:1红皮厚壳:1红皮薄壳。基因型的种类和数量关系表现型的种类和数量关系2. Rrtt x RrTtRrxRr ttxTt子代肇因型*、山=RRtt” ”lTt = 2RE 2RiU Irrtii学店孑1斥兖=1紫皮母売 l牌壳=紫皮薄蛊 1磐店*闪克 =2紫皮耳壳 -眾从、1薄滋=2紫皮薄売I 乂7薄亞=1红皮薄克所以在Rrtt和RrTt杂交中,子代基因型和它们的数量关系比是1RRTt : 1RRtt : 2RrTt :2Rrtt : 1rrTt : 1rrtt。子代表现型和它
22、们的数量比是3紫皮厚壳:3紫皮薄壳:1红皮厚壳:1红皮薄壳。四、填表题第一组 PpRr x PpRr第二组 PpRR x pprr第三组Pprr x ppRr第四组ppRr x ppRr【旁栏思考题】(课本第31、32页)1.用白色扁形果实的南瓜自交,能培育出只有一种显性性状的南瓜即黄色扁形或白色 圆形;出现只有一种显性性状的南瓜的概率是3/8。2提示:具有杂种优势的品种不能代代遗传,因为杂种优势是利用显性纯合亲本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其子代 F1全为杂合的,它们的后代必然会出现性状分离和重组,从而产生出新的性状,所以不能代代相传。3. 提示:课文中已经推知,父母的基因型分别为PpDd和ppDd
23、,他们的子女患遗传病的情况如下图:母亲亲代(正常指)父亲(多指)PPDD 多指ppDD 正常指JTOd梦指ppDd正常指PPDd多指1ppDd正常指mid务指_dppdd 正常指 先天算哑上图表明,单就多指症考虑,他们子女中正常与患者的比例是1: 1,或者说,他们子1女中患多指症的可能性是 丄。单就先天聋哑考虑,他们子女中外观正常者(包括携带者)21与患者的比是 3: 1,或者说,他们子女中患先天聋哑的可能性是-。如果这两种病综合考4虑,他们子女中患病的情况如下:1 1 1手指正常但是患先天聋哑的可能性是-11 ;2 48133手指正常并无先天聋哑的可能性是 -;2 48133患多指症而无先天
24、聋哑的可能性是 1-2 481 1 1患多指症也患先天聋哑的可能性是2 48【实习2讨论题】(课本第36页)1. 提示:用套袋隔离目的是避免其他传粉方式,保证只有人工授粉进行;袋口朝下的目的是便于收集花粉; 留出距离目的是避免袋顶碰到穗顶,导致人工授粉失败, 继而实验失败。2提示:若符合,说明操作规范合理;若不符合,从结果分析原因大概可能是:(1)实验对象玉米数量太少,无法统计;(2)实验操作过程有漏洞,导致或授粉不均匀、或袋顶碰穗顶、或不只是只有人工授 粉这一种传粉方式。3. 提示:若符合,则实验操作准确合理;若不符合,原因可能有:(1)实验时对象数量太少,不足以体现出统计学上所需的数据。(
25、2)实验操作不当。解题方法指导1填充题第2题解法提示如下:提示:可根据课本第 31页的测交图得出,亦可用棋盘法、分枝法解答,如分枝法:AaBb x(黄圆)(绿皱)Aaxaa BbXbb子代基因型毕现型1Bb= 1 Ast音苗 ”1 圖粒1 &圖】bb= lAbb1两巳、|皱粒 =1黄皱laa iBb= laaBb僚件/颅粒=1绿圜、lbb = laabb绅匚、】饕粒 =1绿饕所以不同于亲本的基因型Aabb (黄皱)和aaBb (绿圆)的总数为 1/2。这里再介绍一种简单的方法:已知亲本基因型为 AaBb和aabb,子代中除有这两种基因型外,还有两种新的基因型即Aabb和aaBb,它们的概率分别
26、为:Aa Bb Xbb1 11概率为4 4 2Aabb:*2 (A)X (b) X 1(a) X l(b) = _Aat)b aafi):斗(a) x 斗(B) x 1(a) x 1(b) = 询ffAa Bb x aa2 填充题第4题解答如下:提示:本题采用隐性纯合体突破法。由题意可知,并指由显性基因(S)控制,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aa)控制。夫妇俩生下一白化非并指小孩,可写出小孩的基因型为ssaa而其中的基因都来自父母,所以可写出父母的部分基因:P )S_A_x(4)saAFssaa由此可写出父母的基因型:父:SsAa,?: ssAa。知道了父母的基因型,就不难计算并指白化患儿的概率了。P
27、 (公)SsAi x ( )s&AaKSsaa(并指白化)1111Ssaa的可能性为:S s a aSaaa也可用棋盘法、分枝法、交叉线法计算,22 2 8但较繁。3. 第四题填表题解答如下: 1对相对性状中:自交 Bb X Bbt 1BB : 2Bb : 1bb,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3 : 1。测 交Bb X bbT 1Bb : 1bb,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1 : 1。 2对相对性状中:自交AaBb X AaBbt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表现型比例为9 : 3 :3 : 1。测交AaBb X aabbr四种基因型和四种表现型,表现型比为1 : 1 : 1 : 1。二是在2对或2对以上相对
28、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应将各对相对性状分离出来,利用分离定律写出其基因型。利用上述方法,不难解出答案。第三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复习题】(课本第40页)一、填充题1. XHXH、XHXh、XhXh、XhY、XhY2. 1/2二、判断题1. x 2.x三、选择题1. C 2. D四、简答题1. (1)母亲基因型是 AaXBXb,父亲的基因型是 AaXBY。(2)这对夫妇的后代中,可能出现既无白化病又无红绿色盲的孩子,其基因型可能为:女孩基因型是:AAX BXB、AAX BXb、AaXBXB、AaX BX b。男孩基因型是:AAX BY、AaXBY。2. (1) XbY、XBXB/XBXb(2) XB
29、Xb ( I,)、夕卜祖母、XBXb (口 1)、母亲(3) 1/4【旁栏思考题】(课本第3840页)1提示:人类性别决定方式属于XY型。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女性个体产生一种含有X染色体的卵细胞,男性个体同时产生含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精子,并且这两种精子的数目相等。受精时,两种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因而形成两种数目相等的受精卵,因此由这两种受精卵决定的男女的性别比总是接近于1 : 1。2. 提示: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必须是这两条X染色体上同时具有红绿色盲基因时才 会发病,而男性只有一条 X染色体,只要这条 X染色体上有红绿色肓的基因就会发病,所 以,男性红绿色肓患者的概率总是大于女性。
30、3提示:因为只有男性才有 Y染色体,所以外耳道多毛这一性状的遗传特点是只能传 给男性而不能传给女性。解题方法指导1填充题第1题提示如下:提示:在书写伴性遗传病的基因型时,一定要规范,即致病基因应写在性染色体(X或Y)的右上角,如上述书写,切记不能写成XHXh或XHXh等,这些都是错误的书写方式。2 填充题第2题提示如下:提示:一色觉正常的妇女,她的双亲色觉正常,而她的哥哥是色盲,色盲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故哥哥的基因型是 XbY,其中Xb来自其母,Y来自其父亲,而双亲色觉正常,所以父母亲基因型分别为XBY和XBXb,这样就可推知该妇女是携带者的概率了。P XBXL X XrYvF刘X
31、bY XbY由此可见,该妇女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正常纯合子及正常携带者的基因型各占1/2。注意不要答成1/4,因为这里不包括男性在内。3 简答题第2题解答如下:(1) 提示:本题采取隐性突破法,顺藤摸瓜,写出各成员的基因型。因为红绿色盲病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4与川3是男性患者,所以川3和1的基因型肯定是XbY。川3的致病基因Xb是由其母亲传下来的,所以n 1的基因型为XBXb (因其色觉 正常)。n 2是男性正常者,故基因型为 XBY。这样可知由n 1 (XBXb )与n 2 ( XBY )所 生女儿川2的基因型可能是 XBXB或XBXb。(2) 提示:由图可知 2基因型为XB
32、Y,又知n 1基因型为XBXb,所以n 1的色盲基 因来自I 1,则I 1基因型为XBXb。由此可知1中与川3的红绿色盲有关的亲属是其外祖母11,基因型为携带者 XBXb n中与川3的色盲基因有关的亲属是其母亲n1,基因型为携带者XBXb。(3) 提示:川2的基因型可能是XBXB或XBXb,是XBXb携带者的可能性为 1/2。BB BB b川1基因型为X Y,川1与X X 所生女儿是携带者的可能性为0,川1与X X 所生女儿中1有1/2是携带者,而川2是XBXb的可能性只有一,所以川1与川2所生的女儿W 1是携带者的 21 1 1概率为2 24第四节生物的变异一、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复习题】(
33、课本第46页)一、填空题1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2. 碱基对、缺失、基因结构二、选择题1. D 2. B 3. B 4. A三、简答题1. 提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分子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从而使生物的基因型发生改变。但是基因型的改变并不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例如,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自交,可能产生基因型为dd的矮茎豌豆,这种基因型的改变,并不是基因突变所致。再如,当减数分裂时的四分体时期如果发生交换,也会使后代的基因型发生改变,这也并不是基因突变。2提示:对这种牛的后代进行统计,如果这种牛
34、在长期繁殖过程中,从未出现过矮脚 牛,那么这头矮脚牛的产生,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否则,可能是由于它的双亲都是隐性矮脚基因的携带者。【旁栏思考题】(课本第44页)这种看法不正确。提示:对于生物个体而言, 发生自然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但是, 一个物种往往是由许 多个体组成的,就整个物种来看,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产生的突变还是很多的,其中有不少突变是有利的突变,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 因此,基因突变能够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解题方法指导1 选择题第1题解题方法如下:提示:变异有两种类型,凡是由于生殖细胞内的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能遗传给后代,称为可遗传的变异。如果仅仅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
35、造成的但并没有引起生物体内 遗传物质的改变,这种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A、B两项是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未改变遗传物质的不可遗传的变异。C项是在没有受粉的番茄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 液,从而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也没有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属不遗传的变异。而D项是由于控制合成血红蛋白分子的DNA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即基因突变导致的,由于其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是可遗传的变异。2. 选择题第2题解题方法如下:提示:在自然状态下,高等生物中发生基因突变的可能性极小,突变率为1010。染色体发生变异的可能性也很小,且绝大多数变异是有害的。 而基因重组是通过生殖过程实现的,包括基因的自由组合和连锁与
36、交换两种重组类型,父母亲本的杂合性越高, 遗传物质相差越大,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的可能性就越大。对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讲,基因重组是生物发生变异的重要途径。3.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二、染色体变异【复习题】(课本第50页)一、识图填充题1. 42. 23. n、n、川、川、w、w4. X、X5. n、w、 X二、选择题1. B 2. B 3. D 4 . C三、填表题项目生物、 种类 悴细胞中的 染色体颤配子中的染电体细胞中的 染色悴组数配子中的染色体组馥属于几倍体生物豌豆141二倍体普通4淒216六倍体小黒麦5684解题方法指导1 选择题第3题解题方法如下:提示:秋水仙素的作用是:当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完成了复制以后, 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从而使细胞不能分裂成子细胞, 这样,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如果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