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重庆紫色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密度土壤有机碳是微生物分解植物残体释放养分的能量资源,对于维持土壤物理特性、提供微生物基质、养分的缓冲与供给和温室气体的释放与储存具有关键作用,因此对土壤有机碳库的研究尤为重要。土壤有机碳主要包括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分解产物,其储量主要由植物枯枝落叶层的输入和有机碳的分解速率决定,而人为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能通过与生境扰动相结合影响土壤有机碳氧化速率、团聚体形成、微生物活性、排水能力与侵蚀速率,同时改变进入土壤的植物残体数量与种类来影响土壤碳含量与转化。自 1850 年以来的土地利用改变已导致 120 Pg C 释放入空气中,特别是森林向农业生态系
2、统的转变将导致土壤有机碳储量减少 20% 50%,而森林转变为草地也将导致 20% 土壤有机碳的减少。鉴于土地利用的改变导致的有机碳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与土壤质量变化的重要性,国内外学者对有机碳变化已开展了大量研究。但是,土地利用改变对土壤碳的影响依赖于作物类型、植被种植年限、枯枝落叶与根系输入速率和分解能力以及碳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分布,同时受气候与土壤条件的制约,因此已有研究均具有各自研究区域的特点,具有各自的局限性,且当前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土壤表层,但深层土壤特别是含有较多根系的土壤反映巨大的碳库。为此,笔者开展了对重庆典型丘陵山区紫色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剖面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密度的研究,为区域
3、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提供理论。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区域概况 研究地点位于重庆市荣昌县吴家镇大坝村,地理坐标位于 N 29°38 50″ 29°39 20″,E 105°23 37″ 105°24 19″。气候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77 ,年降雨量 1 117 mm,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地貌为丘陵,土壤以遂宁组母质发育的红棕紫泥为主。目前,研究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包括旱地、水田、撂荒地和林地。其中,旱地主要进行玉米 小麦轮作制度,水田作物为水稻,撂荒地为原有旱地撂荒 8 年以上
4、形成,常年被白茅草覆盖,土壤中根系较多,而现有林地全部为人工林,树种为柏树,生长年限 12 年,地面生长有少量的白茅草。1 2 采样方法 根据研究区域现有土地利用类型,选择旱地、水田、撂荒地和人工林 4 种土地利用类型。每种土地利用类型设置 3 块样地。在样地选择时,为了避免环境因素造成的影响,减少样地间差异,所选样地环境条件大体相似,即样地均选择在较平缓的地段,且坡向和土壤类型基本相同。每个样地挖掘 3 5 个剖面。采样时,先去除地面凋落物,分0 5、5 10、10 20、20 40 cm 4 层采集,然后将各样地的剖面土样分层混合,去除石砾、根系和土壤动物等,用四分法采集样品,带回室内后自
5、然风干,供土壤养分分析。1 3 样品测定 土壤有机碳采用 K2Cr2O7外加热法测定土壤容重( BD) 采用环刀法,105 烘干测定。1 4 数据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 SPSS13 0 软件,方差分析采用 LSD 法; 图表用 sigmaplot10 0 制作。有机碳密度( SOCi)计算公式为:式中,SOCi为特定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密度( t/hm2) ; Ci为第 i层土壤的有机碳含量( g/kg) ; ρi为第 i 层土壤容重( g/cm3) ;Ti为第 i 层土壤厚度( cm) ; n 为土层数。2、 结果与分析2 1 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 图 1 表明,4 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
6、碳平均含量在 3 59 7 44 g/kg 间,但水田和林地相比旱地、撂荒地更利于有机碳的积累,其有机碳含量高达45% 52% 。结合有机碳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层分布情况,可知林地有机碳含量在 0 5 cm 土层达最大值,为 13 16g /kg,比水田、撂荒地、旱地有机碳含量高 60% 170% ,但是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林地有机碳含量急剧递减,与撂荒地、旱地间差异不明显。水田有机碳含量在 0 5 cm 土层明显小于林地,与旱地、撂荒地差异较小,土层厚度增加到 10 cm后水田有机碳含量表现出最大值,相比林地、旱地、撂荒地高50% 190% ,差异达到 0 05 显著水平,说明随着土层厚度的
7、增加,林地、旱地、撂荒地有机碳含量的降低速度明显高于水田。撂荒地、旱地有机碳含量在整个剖面中均小于水田、林地,其中又以旱地有机碳含量最小。图 1 还表明,有机碳含量总体表现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的趋势,林地、撂荒地有机碳含量受土层深度变化的影响较大。相比 0 5 cm 土层,20 40 cm 土层有机碳含量分别下降了78%和 73%,远远高于水田、旱地有机碳的递减幅度( 33%和53%) 。2 2 土地剖面有机碳密度 表 1 表明,土壤有机碳密度在注: 不同小写、大写字母表示在相同利用方式下不同深度差异分别达005、001 显著水平。图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剖面土壤有机碳含量不同土地利用
8、方式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水田、林地碳密度在整个土壤剖面中达到 33 36 t/hm2,而撂荒地和旱地碳密度相比水田、林地减少约 50%,可见水田、林地比撂荒地、旱地更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从土层分布来看,0 5 cm 土层林地有机碳密度分别比水田、撂荒地、旱地高 96%、110% 和160% ,但是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林地有机碳密度与撂荒地、旱地间差异逐渐减小,仅为 37% 79%。水田 0 10 cm土层有机碳密度与撂荒地、旱地差异不大,但土层深度大于10 cm 后水田碳密度表现出最大值,特别是 20 40 cm 土层碳密度分别比林地、撂荒地和旱地高 83%、228%、152%。与旱地相比,撂
9、荒地土壤表层( 0 20 cm) 能有效地吸收碳,但是当土层深度增加后,旱地对碳的蓄积能力强于撂荒地。3、 讨论研究表明,作物残留物的输入将导致土壤具有更多的有机碳。研究中,除生长柏树,林地地面还生长有大量的白茅杂草,土壤获得生物量较多,因此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远远高于其他 3 种土地利用方式,而撂荒也是提高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研究表明,撂荒地储藏土壤有机碳能力高于旱地,但限于0 20 cm 土层。水田有机碳含量高于撂荒地,特别是土层 20 cm 以下高于林地。一方面是由于水田本身的残茬还田作用对有机碳的储存作用较大; 另一方面是水田黏土颗粒含量较高,对控制土壤有机碳含量起着重要作用,并且碳
10、浓度随着黏土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有机碳含量在不同土层深度中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吴建国等研究表明,次生林、人工林、农田与草地有机碳含量都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减少,但是天然次生林与人工林的递减幅度较大。该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即 4 种土地利用方式有机碳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但林地、撂荒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的速率明显高于水田与旱地。这说明林地、撂荒地土壤表层虽然获得较多有机残留物而使得有机碳含量剧增,但并没有达到饱和而使下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同时林地、撂荒地虽含有较多根系,但分解速度比农田慢,因此并没有显著提高深层土壤的有机碳含量,从而使得下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与表层相比表现出剧减趋势。虽然该研究没有研究有机碳含量与密度的相关关系,但是研究表明,林地、水田易于有机碳的蓄积,林地有机碳密度主要在表层表现出优势,水田有机碳密度则在大于 10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离婚子女赡养协议确保孩子权益不受侵害
- 2025年度共享办公空间租赁服务协议
- 诵读知识培训总结报告课件
- 说课课件教学课件
- 说课稿模板设计
- 2025年版出租车经营合同
- 2025商务写字楼租赁服务合同
- 2025购销房合同协议范本
-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导入模板
- 农业生产技术指导与农资供应合作协议
- 公司信息安全知识培训模版课件
- 《新能源汽车》课件 课题四 纯电动汽车
- 应急物业合同范本(2篇)
- 高原施工保障方案
- 《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教学课件
- 三洋洗衣机XQB60-M808使用说明书
- DL∕ T 802.7-2010 电力电缆用导管技术条件 第7部分:非开挖用改性聚丙烯塑料电缆导管
- (正式版)CB∕T 4557-2024 船舶行业企业劳动防护用品配备要求
- DL-T-1928-2018火力发电厂氢气系统安全运行技术导则
- JT-T-325-2018营运客运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
- 三位数加减法竖式计算-3位数的加减法竖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