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的总论_第1页
传染病学的总论_第2页
传染病学的总论_第3页
传染病学的总论_第4页
传染病学的总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传染病学总 论,一、传染病的定义 由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蠕虫等所引起的疾病称为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感染病),其中具有传染性,并可导致不同程度流行者称为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二、传染病的危害性 传染病均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可在人群中引起程度不等的流行,所以其危害性不只影响到个人,常常涉及家庭和社会。 历史上鼠疫、霍乱、天花等烈性传染病给人类造成极大的灾难。公元6世纪一次鼠疫大流行,欧洲死亡近1亿人,14世纪第二次大流行,亚、非两大洲死亡2400万人,欧洲病死2500万人,占欧洲人口总数的1/4,我国

2、仅1910年东北地区流行鼠疫时,病死4.2万人以上。百余年来屡屡从国外传入的霍乱,解放前的50年内,发生过12次大流行。仅1932年从上海蔓延到21个省的303个城市,患者10余万,病死3.4万人。 19391949年10年间,全国各地的天花患者38万,此外疟疾、血吸虫病、黑热病、麻疹、伤寒、痢疾、斑疹伤寒及结核病等,疫情亦相当严重,每年吞噬很多人的生命,三、传染病学的现状和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后,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方针,传染病防治取得了显著成就。 经百余年的努力,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代表全人类宣布天花已消灭。控制了鼠疫和霍乱的流行,既往猖獗流行的多种疾病如黑

3、热病、血吸虫病、疟疾、结核病等均得到了基本控制,发病数大量减少,近30年来有些传染病有明显增多,如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胃肠炎等。而且又发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如艾滋病、军团病、拉沙热、阿根廷出血热、埃波拉出血热及风靡欧洲的疯牛病、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非典)、禽流感、人猪链球菌感染和甲型H1N1流感等,近年来,河南、湖北、山东、安徽等省相继发现并报告一些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其中少数重症患者可因多脏器损害,救治无效死亡。病例标本中存在一种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的新病毒感染,并初步认定检测发现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病例与该新病毒感染有关,临床表现 潜伏期尚不十分明确,可

4、能为1周2周。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伴乏力、明显纳差、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查体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及相对缓脉,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既往有基础疾病、老年患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出血倾向明显、低钠血症等提示病重,预后较差,实验室检查 (一) 血常规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少,多为1.0-3.0109/L,重症可降至1.010

5、9/L以下,嗜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多正常; 血小板降低,多为30-60109/L,重症者可低于30109/L。 (二) 尿常规检查。 半数以上病例出现蛋白尿(+),少数病例出现尿潜血或血尿,三) 生化检查。 可出现不同程度LDH、CK及AST、ALT等升高,尤以AST、CK-MB升高为主,常有低钠血症,个别病例BUN升高。 (四)病原学检查。 1血清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 2血清中分离新型布尼亚病毒。 (五) 血清学检查。 1新型布尼亚病毒IgM抗体(尚在研究中)。 2新型布尼亚病毒IgG抗体,治疗 本病尚无特异性治疗手段,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 高热者物理降温,必要时使用药物退热。有

6、明显出血或血小板明显降低(如低于30109/L)者,可输血浆、血小板。中性粒细胞严重低下患者(低于1109/L),建议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体外实验结果提示利巴韦林对该病毒有抑制作用,临床上可以试用。继发细菌、真菌感染者,应当选敏感抗生素治疗。同时注意基础疾病的治疗。目前尚无证据证明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应当慎重使用,经过百余年的奋斗,只消灭了一个天花,但又出现了很多的新传染病,所以传染病的防治任务非常艰苦,四、传染病感染过的各种表现 1病原体被清除 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被非特异性免疫屏障如胃酸所清除(如霍乱孤菌),体内特异性被动免疫(来自母体或人工注射的抗体)所中和。或特异性主动免疫(通

7、过预防接种或感染后获得免疫)所清除,2隐性感染(inapparent infection)又称亚临床感染(sab-clinical infection),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无临床症状、体征及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3显性感染(apparent infection)又称临床感染(clinical infection),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引起组织病理改变、临床症状和产生免疫应答,4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 state) 特征为:不显出临床症状。 能排出病原体。 如伤寒、菌痢、霍乱、流脑、乙肝等都可能成为重要传

8、染源。 5潜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人体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将病原体局限化,又不能将病原体清除,病原体长期潜伏下来,成为携带者。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常见的潜伏性感染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疟疾、结核等,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一)传染源 是指体内已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将病原体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1病人 许多传染病,病人是重要的传染源。轻型患者,不易被发现,作为传染源有更大意义。 2隐性感染 3病原携带者:如伤寒、疾病流行期的带菌者,如“流脑,4受感染的动物 以动物为传染源的称动物源性传染病。动物本身患病,如鼠疫、狂犬病

9、、布氏杆菌病。另一种为携带病原的动物本身并不患病,仅是病原体的储存宿主,如猪为乙脑的主要传染源,鼠类为流行性出血热和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二)传播途径 1呼吸道传播 如流脑、猩热、麻疹、白喉等。 2消化道传播 如伤寒、痢疾、霍乱等。 3虫媒传播 主要为吸血的节肢动物,如蚊、虱。 4接触传播 狂犬病。 5血液、体液、血制品传播。 6母婴传播。 (三)人群易性:对某个传染病,没有特异性免疫力的人为易感者,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一)有病原体 所有的传染病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可感染人的病原体有400余种。从小自无细胞结构的病毒,大至长达数米的牛肉绦虫。传染病的确诊,必须有病原学依据。 (二)有传染性 每个传

10、染病都有一定的传染性,这是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之一,三)有流行病学特征 1流行性 2季节性 如乙脑发生在7、8、9三个月,有明显季节性。 3地方性 如血吸虫病只发生在有钉螺的地方,华枝睾吸虫病以广东多见,四川亦有。 (四)有感染后免疫,传染病的临床特征,一)病程发展的规律性 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分为四个阶段。 1. 潜伏期 (incubation period)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止的时间,称潜伏期,每一个传染病的潜伏期都有一个范围,是检疫工作观察、留检接触者的重要依据。 2. 前驱期 (prodromal period)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此期为前驱期,其临

11、床表现一般为非特性的,如头痛、发热、乏力、食欲不振、肌肉酸痛等,3. 症状明显期 (period of apparent manifestation) 此期症状和体征均明显,如出现特征性的皮疹、肝、脾肿大、脑膜刺激征、黄疸等。 4.恢复期 (convalescent period)机体免疫力增长至一定程度,病原体被清除,或局限到某些组织或部位,患者体温下降至正常,食欲、体力逐渐恢复,二)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1. 发热 是传染病的常见症状之一。 常见的热型有: 稽留热 :a)高热,b)24h温差不超过1。如乙脑。 弛张热 :a)高热,b)24h温差超过1,最低温度不到正常。如伤寒缓解期。 间歇热(

12、败血症型热):24h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常温之下,见于疟疾、败血症。 波状热(回归热):热度逐渐上升,达到高峰后,又逐渐下降至低热或无热,反复出现,见于回归热、布氏杆菌 病。 不规则热,Sustained fever (typhoid fever,Days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variation 1C / day,Days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mittent fever (EHF,varying 1 C /day,Intermittent fever(septicemia,Relapsing fever,Irregular f

13、ever,2. 发疹包括皮疹和粘膜疹 出疹时间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病程第一天 风疹、水痘 病程第二天 猩红热 病程第三天 天花 病程第四天 麻疹 病程第五天 斑疹伤寒 病程第六天 伤寒 麻疹有粘膜疹(kopliks spot,皮疹形态分四大类: 斑丘疹 多见于麻疹、风疹、伤寒、猩红热等。 出血疹 多见于流行性出血热、登革出血热等病毒性感染。败血症、流脑等细菌感染;斑疹伤寒、恙虫病等立克次体感染。 疱疹或脓疱疹 多见于天花、水痘、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亦可见金葡菌败血症。 荨麻疹 多见于血清病、病毒性肝炎,亦可见于败血症,maculo-papular rash -measles,R

14、ose spots (papules,petechia,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 petechia,Vesiculo-pustular rash,varicella,荨麻疹(Urticaria,3. 毒血症状 由病原体代谢产物,包括细菌毒素,可引起乏力、全身不适、头痛、肌痛、厌食等。 4.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 临床表现为肝、脾和淋巴结肿大。 (三)临床类型 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轻型、中型、重型、暴发型、典型及非典型等,传染病的诊断,传染病的诊断应早期、正确诊断,及时治疗,早期隔离,以防传播。 一、临床资料 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从了解

15、起病症状、热型、皮疹情况、出疹时间及受侵犯器官的特征,二、流行病学资料 传染病有一定的流行地区和好发季节,有一定的易感人群和好发年龄等。了解流行病学资料应解决两个问题: 有无感染某个疾病的可能。如生活在有钉螺的地区,且有疫水接触,才有可能感染血吸虫病的可能。在没有蚊虫的地区和季节,就不可能新感染疟疾。 有无发病的可能。有感染机会并不一定发病。如已患过麻疹或伤寒,再患麻疹和伤寒的可能性极小,三、实验室检查 (一)一般检查 1. 血象 2. 大便检查 性状和镜检,可提供是否炎症的信息,还可直接找寄生虫。 3. 尿常规 尿蛋白多,有助于出血热。 4. 生化检查 肝功能异常有助于肝炎。 (二)病原学检查 为传染病的诊断依据。 1.病原的直接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